連東北城市都很少見到的雪地「足跡」,竟然是這些生物留下?

2020-12-05 泛說

眼看入冬這麼久,東北和西北不少地方都下雪了,少有人破壞的雪地上,經常會留下神秘足跡。他們到底是什麼生物留下的呢?

麻雀:「捆綁」雙腳蹦蹦跳

在我國北方,麻雀可以算是城市中最常見的鳥,三五成群活躍在大街小巷。它們的腳趾三前一後,而且3個前趾之間分開的角度較小——這是典型的樹棲雀類的腳形。

如果樓群間的雪地上有一片小腳印,如同樹枝頂上分出3個小叉,並且成雙成對並排出現,那麼基本可以斷定這是麻雀留下的。麻雀在地面的移動方式很有特色,大多數情況下,兩隻腳像綁在一起似的蹦著走,因此留下的腳印左右成對排列。

其實麻雀有能力兩腳輪流「邁步」走,但因為「大腿」太短,邁步走實在不方便,還很耗費體力,為了省勁兒,還是蹦蹦跳跳吧!

喜鵲:紳士步與墊步跑

除了麻雀,北方城市裡還有一大優勢鳥種就是喜鵲,它們作風強悍,欺軟不怕硬,足跡遍及鬧市荒郊。喜鵲單個腳印有點像放大版的麻雀腳印,不過成組腳印出賣了它的步態。

平常悠閒散漫的時候,喜鵲喜歡假裝斯文,邁著「紳士步」踱來踱去,有人靠近時它們也不輕易飛走,改成「墊步」小跑,擺出一副「就喜歡看你追不上我也幹不掉我」的表情。這時它們的腳印一前一後、一左一右,非常清楚。

而在積雪較厚的地方,喜鵲的腿腳就不太靈活了,往往不能把「腳後跟」從雪地中完全拔出,乾脆拖拉著向前邁步,在雪地上劃出一道道細長的線條。

蒼鷺:高抬腿,邁大步

蒼鷺是個機會主義者,冬季也會有個體居留在城市的公園水域。雖然大部分河湖水面結冰,但橋下等一些地方常會有小塊的不凍水域,這裡接觸空氣溶氧較多,會有魚聚到此處。蒼鷺早就發現了這個秘密,傍晚時它會落在冰上,小心踱步到水面附近,藉助路燈的燈光,伺機啄起遊來的魚兒。

蒼鷺的腳趾也是三前一後,但腳趾很長,趾間角度很大,站立行走都穩當,一雙大長腿邁步時高起深落,十分從容。不過蒼鷺總在水邊來回巡行,腳印疊在一起顯得比較雜亂。

斑鳩:「三寸金蓮」,扭扭捏捏

這串秀氣的小腳印是斑鳩踩出來的。斑鳩偶爾會在樹上取食嫩芽和果實,不過大多數時候,它們還是在地面上用餐,撿食植物種子。

雖然要花很多時間在地面奔走,但斑鳩的腳並不大,腳趾也不長,分開角度較大,這樣適於均分身體重量。斑鳩還是個小短腿,邁步走起路來,像個扭捏的「小腳老太太」。

不管是閒逛還是快步,斑鳩的步距都比較固定,幾乎不會出現小跑、跳躍之類的變化。如果遇到危險,它們會幹脆一飛了之,懶得在步法上做文章,因此斑鳩的腳印走勢很規律,容易識別。

環頸雉:昂首挺胸,步步為營

環頸雉是非常專業的陸行者,腿腳粗壯有力,邁步走路顯得堅定自信。如今不少地區,環頸雉開始向城郊附近入駐,在一些公園偶爾能見到它們驚跑,甚至短暫飛行的身影。

因為是親戚,環頸雉的腳形和家雞類似,腳趾三前一後,後趾短小,所以腳印只能明顯看到3個前趾,後趾留下的頂多只有指尖戳出的小坑。環頸雉還會用腳扒拉落葉積雪覓食,如果在雪地裡看見一串比「泡椒鳳爪」稍小的腳印,追蹤過去,往往隔一小段就能看到巴掌大小的淺坑,那就是環頸雉刨出來的。

綠頭鴨:平板腳,內八字

像環頸雉一樣,越來越多的綠頭鴨選擇在城市水域棲息。可別以為綠頭鴨只在水中遊泳,其實它們時不時會上岸溜達、覓食。

綠頭鴨的腳印和家鴨沒什麼區別,只是稍微小一點,腳趾間因為有蹼,在雪地上一踩一個淺坑,又因為腿短,步距很近。看著這些腳印,就能想像出綠頭鴨搖搖擺擺、踏著小碎步的滑稽模樣,仔細看看腳印,你還會發現它有些「內八字」。

草兔:前腳依次落後,後腳一齊向前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野兔都是草兔。許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在一些城市公園或者近郊會有野兔,因為它們的出沒時間和人類居民幾乎沒有交集。白天草兔喜歡臥在灌叢裡休息,即便偶爾竄出,也會轉眼消失,夜裡它們才活躍起來。

野兔的腳印很容易辨認:兩個左右並排,再兩個前後並列,交錯出現構成一溜。但這組腳印常讓人摸不著頭腦,哪個是前腳,哪個是後腳呢?

現場慢動作是這樣的:野兔走路時,兩隻前腳分先後落地,在一條直線上一前一後緊挨著,接著兩隻後腳從前腳外側繞過並前伸,超過前腳了才落地。這樣就形成了一組腳印,兩個橫向並排的是後腳足跡,豎著一列的是前腳足跡。如果奔跑起來,依然是這樣,只不過前後腳印的間距拉大了。

北松鼠:遊戲機手柄,貼地「小廣告」

冬天北松鼠外出活動的時間很短,特別是趕上雪天,首選自然是趴窩睡大覺。但要是大雪下個一兩天,它們就頂不住了。因為北松鼠雖然喜歡大搞儲備,但多是藏在外面,家裡幾乎沒有存糧。只要積雪不太深,它們就會下樹,努力尋找自己秋季埋藏的堅果。

北松鼠行走、奔跑的步法和草兔類似,不同的是兩隻前腳幾乎同時落地,橫向並排,後腳也不會遠超出前腳,幾乎緊挨著前腳的斜上方落地。於是北松鼠的腳印形狀有點像遊戲機手柄,間距較寬的是後腳足跡,指向前進方向。

貓&狗:一字梅花與帶刺「花瓣」

城市裡除了野生動物,還有寵物貓狗。

貓行走時,通常會收緊鋒利的指(趾)甲,踩出的腳印只留下腳掌和腳趾肉墊的形狀,像一朵朵梅花。但其實這朵「梅花」少了一片花瓣:貓的前腳五個腳趾,但拇指不著地,後腳4個腳趾,前後腳留下的都是4個腳趾的足跡。貓走的是「模特步」,左右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後腳還會踩在前腳的腳印上。

狗腳趾、肉墊的分布,與貓有幾分類似,行走方式也接近,所以腳印常常會被搞混。其實區分關鍵在指(趾)甲:狗的爪子不能收縮,走在雪地上會留下指(趾)甲印。對於體型比貓大的狗,它們踩出的足跡也更大、更清晰。

黃鼬:走停跑轉,反覆無常

黃鼬就是我們俗稱的黃鼠狼。如果有緣看過黃鼬走路,一定會印象深刻:速度時快時慢,身體左顧右盼,時不常還停下來,站在原地探頭探腦,甚至無緣無故轉圈圈。因為腿短,從遠處看它活動就像在伏地蠕動,根本看不清如何邁步。

然而雪地上足跡能提供答案。黃鼬前後腳都有5個腳趾著地,腳印比貓的還小一半,如果足跡清晰,能看到腳趾前方的爪子印痕。

黃鼬正經跑起來是用「竄」的:兩隻前腳幾乎同時並排落地,接著兩隻後腳落地,但通常落點不超過前腳,而是踩在前腳足跡上,因此粗略看上去整串腳印都是一對一對並排出現,頂多前腳之間稍有一點前後交錯。

不過,要是趕上「瘋癲」模式,走、跑、轉、停相結合,不僅運動方向不好判斷,前後腳腳印還相互疊踏,簡直一團亂——或許它們的祖先就是這樣迷惑獵人的吧。

(摘自@博物雜誌)

相關焦點

  • 《刺激戰場》國際服雪地怎麼看足跡 雪地足跡查看技巧攻略
    導 讀 一、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雪地維寒迪地圖足跡追蹤技巧 在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的雪地地圖中,前段時間增加了足跡功能。
  • 為什麼人們在動物園很少見到雪豹呢?聽完專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地球的生物種類繁多,動物的種類更是多到數不勝數。地球誕生到現在雖然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但並沒有使生命消失,反而是動物經過一代代的進化,成長到現在。人類將動物分成不同的科類,有貓科,熊科,虎科等。我們普通人能夠見到或了解到地球種類繁多的各種動物,一般都是通過動物園,電視上只能看到動物的影像,但在動物園卻可以直接跟這些可愛,威猛的動物們近距離接觸。
  • 是誰在地球上留下第一個「腳印」?中國發現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   那麼,問題來了:在地球上最早留下腳印的是誰?答案是:可能是一隻蝦!
  • 探訪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 吉林汪清村民從捕獵者轉為守護者
    12月19日,在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守備隊溝,萬順喜對封面新聞記者說起他與老虎的「交集」,並沒有表現過多的情緒,相比從城市來的記者聽到這個「遭遇」時的驚訝,他仿佛在說一件平常的事。
  • 雪地裡出現半人半獸的「魔鬼腳印」,科學家推測古代巨猿並未滅絕
    這個生物在史前就做過研究,但是什麼也沒做,就憑腳印推測是巨猿。那到底是什麼怪物?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它的痕跡。但是2009年冬天,一位退休的老太太發現了和以前一樣的腳印,奇怪的是,這腳印和154年前的腳印是在同一區域。
  • 什麼是生態足跡?
    &nbsp&nbsp&nbsp&nbsp生態足跡又叫「生態佔用」,人類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產活動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資源,並且產生大量的廢物,生態足跡就是用土地和水域的面積來估算人類為了維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從而評估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和環境的影響,即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某一人口單位
  • 東北零下40度的室外大集,遍地凍貨場面很霸氣,南方人看到愣了!
    除了氣候差異之外,因為獨特的地理氣候,每個地區的美食種類也不一樣,就比如東北的農村大集市,到了冬天之後,尤其是快過年的時候,大集市看起來非常的壯觀,零下40度的氣溫,外面下著鵝毛大雪,仍然有許多做生意的人在街邊擺攤,甚至連這些攤位,推的車子都被大雪覆蓋了,上面都是白蒙蒙的一層,在這裡賣東西的人一般都是穿上軍大衣,不一會就變成了一個「雪人兒」,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人,去年快要過年的時候,一個南方的小夥伴因為出差到了我們這裡
  • 科學家首次在珠峰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這個偏遠而原始的地方,真是令人驚訝,連最高的峰頂附近也受到了汙染。自人類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以來,越來越多的登山者開始挑戰珠穆朗瑪峰,他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沿途和駐足區留下了大量的垃圾,包括食物殘渣、糞便等生物可降解垃圾,也有大量帳篷、繩索、塑料編織袋等不可被生物降解的永久性垃圾。11 月 20 日發表的這項研究成果,是人類首次對珠穆朗瑪峰上的微塑料汙染進行量化分析,並作出的詳細描述。
  • 「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為何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哪去了?
    摘要:「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為何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哪去了?文/農夫也瘋狂大暑節氣到了已經有好幾天了,而在大暑節氣三候中的首候就是「腐草為螢」。如今,不僅在城市裡見不到螢火蟲了,就連在農村裡也很難見到螢火蟲了。就算是有,也只是零星幾隻螢火蟲,真的好懷念有螢火蟲的夏天,那為何現在農村也很少見到螢火蟲了呢?它們哪裡去了呢?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天的夜晚,螢火蟲是真的太多了。當時也沒有路燈,有時候也常走夜路,居然能藉助於螢火蟲的光亮看得清楚露面。
  • 四川雪地出現一條黑線,鏡頭拉近樂壞大家,網友:值得人類學習
    在動物界,也有著很多智商比較高,素質比較出眾的種類,而且有時候我們人類的很多行為,都是跟著動物們學的,比如一些武術動作、舞蹈動作等等。而在很大程度上,動物和人類的關係密切,動物們的生活環境好了,那麼也可以證明,我們人類的生活環境正在改善。在12月4日,網絡平臺上有一條視頻,在四川某地的雪地上,出現了一條黑線。而把鏡頭拉近之後,原來是一群野豬在雪地上奔跑,他們有大有小,排著隊往前面跑。
  • 2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足跡,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
    科學家們的這些發現幸虧有化石的存在,這些化石的出現可以幫我們更好的研究史前文明和整個生物體系的構成。但是也有一些化石的出現,打破了我們曾經對於地球生命進化的認知,就比如曾經發現的這些足跡化石以及三葉蟲的化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環保科普專欄——什麼是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的用於定量研究和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狀況的新方法,是加拿大教授Willian E.Rees等提出的生態經濟研究的前沿問題之一。它以各種資源和能源消費項目折算為耕地、草場、林地、建築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水域)等6種生物生產面積類型,並將這些具有不同生態生產力的生物生產面積通過轉化為具有相同生態生產力的面積,以對生態狀況進行定量,測算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確定人類是否處於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範圍之內。「生態足跡」也稱「生態佔用」。
  • 水邊成片長,卻是「東北三寶」之一,如今很少人認得
    大自然是很神奇的,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植物,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這些野生植物分布更加廣泛。很多人提到農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野草,因為如今挖野草養生已經成為了新潮流,熱度也越來越高。過去這些不起眼的野草,如今成為了人們的眼中寶,價值很珍貴。
  • 大媽雪地洗貂,貂:穿我衣服還學我洗澡?
    前段時間,微博上一位東北大媽用貂皮大衣「打雪」的視頻登上熱搜。 其實這是「雪地洗貂大法」。 視頻中,大媽先將貂皮大衣在雪地上用力摔打,之後又用雪往大衣上不斷塗抹。
  •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連種類都鑑別出來了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連種類都鑑別出來了 2020-10-11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量非洲黑人移居廣州,為何很少見到女人?答案很現實
    尤其是在我們國家的一線城市在街頭經常碰見一些外國友人,這些外國友人也是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有著不同的皮膚還說著不同的話,最受外國人歡迎的地方就是上海了,上海這座城市擁有著大量的日本人。
  • 小豆子日誌:「『足跡』是什麼意思?」
    「『跡』就是一個東西留下的印子。」爺爺解釋。「不懂,你給我舉個例子吧。」小豆子搖搖頭,然後要求爺爺。「比如玩沙子的時候腳踩的腳印,畫畫時手指在紙上按的手印,小豆子早飯吃饅頭咬的牙印,還有騎滑板車時輪子遇到水在路上留下的車輪印……」爺爺舉例子說。「自行車、汽車,還有飛機。」小豆子接著爺爺的話說。
  • 闢謠:東北大雪天遍地是蟲子?真實情況是雪跳蚤
    提要:闢謠:東北大雪天遍地蟲子?這樣的情況你見過嗎看到網友有提到東北大雪天東北遍地蟲子是什麼現象,科學興農也是忍不住好奇的查詢了一下資料,而且還有不少網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較靠譜的意見說是雪天地裡出現的蟲子叫做「雪跳蚤」。
  • 足跡化石或將揭開雙足鱷魚的神秘面紗
    這種形態在該時期末期應該已經消失,然而通過分析來自韓國晉州組一些年代較晚的地質痕跡發現,在三疊紀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有這種兩足鱷魚的身影。圖源:Kyung Soo Kim,韓國晉州教育大學能在化石遺址中發現雙足鱷魚是出人意料的,更驚喜的是,這一發現竟然有助於解開另一個化石謎團。曾有一些在韓國發現的古足跡,此前被認為是大型翼龍留下的。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現的痕跡表明,這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在陸地上時,會把翅膀摺疊起來,搖擺其四肢來行走。
  • 冰城哈爾濱,一邊雪地一邊西瓜
    冬季跟團到哈爾濱,去感受北國風光,就是這樣一座讓人們感受到溫柔和剛強的城市。整裝待發,乘機前往美麗冰城哈爾濱!機場VIP24小時接送,迎接後前往市區指定酒店,入住酒店後可自由活動。美餐後馭車前往雪遊樂場,體驗戶外滑雪圈雪和地轉轉,與同行夥伴們分享雪地戶外運動的快樂!後穿過中國最美公路——亞雪公路,翻越長白山張廣財嶺餘脈,欣賞霧凇長廊景觀。來到冰凌雪谷十裡畫廊,走進林海雪原威虎廳參觀白色土匪文化。之後在景觀大道暢遊雪韻,看著大紅燈籠席地而坐的凍梨、凍柿子,好似一幅熱鬧的凍貨大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