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入冬這麼久,東北和西北不少地方都下雪了,少有人破壞的雪地上,經常會留下神秘足跡。他們到底是什麼生物留下的呢?
麻雀:「捆綁」雙腳蹦蹦跳
在我國北方,麻雀可以算是城市中最常見的鳥,三五成群活躍在大街小巷。它們的腳趾三前一後,而且3個前趾之間分開的角度較小——這是典型的樹棲雀類的腳形。
如果樓群間的雪地上有一片小腳印,如同樹枝頂上分出3個小叉,並且成雙成對並排出現,那麼基本可以斷定這是麻雀留下的。麻雀在地面的移動方式很有特色,大多數情況下,兩隻腳像綁在一起似的蹦著走,因此留下的腳印左右成對排列。
其實麻雀有能力兩腳輪流「邁步」走,但因為「大腿」太短,邁步走實在不方便,還很耗費體力,為了省勁兒,還是蹦蹦跳跳吧!
喜鵲:紳士步與墊步跑
除了麻雀,北方城市裡還有一大優勢鳥種就是喜鵲,它們作風強悍,欺軟不怕硬,足跡遍及鬧市荒郊。喜鵲單個腳印有點像放大版的麻雀腳印,不過成組腳印出賣了它的步態。
平常悠閒散漫的時候,喜鵲喜歡假裝斯文,邁著「紳士步」踱來踱去,有人靠近時它們也不輕易飛走,改成「墊步」小跑,擺出一副「就喜歡看你追不上我也幹不掉我」的表情。這時它們的腳印一前一後、一左一右,非常清楚。
而在積雪較厚的地方,喜鵲的腿腳就不太靈活了,往往不能把「腳後跟」從雪地中完全拔出,乾脆拖拉著向前邁步,在雪地上劃出一道道細長的線條。
蒼鷺:高抬腿,邁大步
蒼鷺是個機會主義者,冬季也會有個體居留在城市的公園水域。雖然大部分河湖水面結冰,但橋下等一些地方常會有小塊的不凍水域,這裡接觸空氣溶氧較多,會有魚聚到此處。蒼鷺早就發現了這個秘密,傍晚時它會落在冰上,小心踱步到水面附近,藉助路燈的燈光,伺機啄起遊來的魚兒。
蒼鷺的腳趾也是三前一後,但腳趾很長,趾間角度很大,站立行走都穩當,一雙大長腿邁步時高起深落,十分從容。不過蒼鷺總在水邊來回巡行,腳印疊在一起顯得比較雜亂。
斑鳩:「三寸金蓮」,扭扭捏捏
這串秀氣的小腳印是斑鳩踩出來的。斑鳩偶爾會在樹上取食嫩芽和果實,不過大多數時候,它們還是在地面上用餐,撿食植物種子。
雖然要花很多時間在地面奔走,但斑鳩的腳並不大,腳趾也不長,分開角度較大,這樣適於均分身體重量。斑鳩還是個小短腿,邁步走起路來,像個扭捏的「小腳老太太」。
不管是閒逛還是快步,斑鳩的步距都比較固定,幾乎不會出現小跑、跳躍之類的變化。如果遇到危險,它們會幹脆一飛了之,懶得在步法上做文章,因此斑鳩的腳印走勢很規律,容易識別。
環頸雉:昂首挺胸,步步為營
環頸雉是非常專業的陸行者,腿腳粗壯有力,邁步走路顯得堅定自信。如今不少地區,環頸雉開始向城郊附近入駐,在一些公園偶爾能見到它們驚跑,甚至短暫飛行的身影。
因為是親戚,環頸雉的腳形和家雞類似,腳趾三前一後,後趾短小,所以腳印只能明顯看到3個前趾,後趾留下的頂多只有指尖戳出的小坑。環頸雉還會用腳扒拉落葉積雪覓食,如果在雪地裡看見一串比「泡椒鳳爪」稍小的腳印,追蹤過去,往往隔一小段就能看到巴掌大小的淺坑,那就是環頸雉刨出來的。
綠頭鴨:平板腳,內八字
像環頸雉一樣,越來越多的綠頭鴨選擇在城市水域棲息。可別以為綠頭鴨只在水中遊泳,其實它們時不時會上岸溜達、覓食。
綠頭鴨的腳印和家鴨沒什麼區別,只是稍微小一點,腳趾間因為有蹼,在雪地上一踩一個淺坑,又因為腿短,步距很近。看著這些腳印,就能想像出綠頭鴨搖搖擺擺、踏著小碎步的滑稽模樣,仔細看看腳印,你還會發現它有些「內八字」。
草兔:前腳依次落後,後腳一齊向前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野兔都是草兔。許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在一些城市公園或者近郊會有野兔,因為它們的出沒時間和人類居民幾乎沒有交集。白天草兔喜歡臥在灌叢裡休息,即便偶爾竄出,也會轉眼消失,夜裡它們才活躍起來。
野兔的腳印很容易辨認:兩個左右並排,再兩個前後並列,交錯出現構成一溜。但這組腳印常讓人摸不著頭腦,哪個是前腳,哪個是後腳呢?
現場慢動作是這樣的:野兔走路時,兩隻前腳分先後落地,在一條直線上一前一後緊挨著,接著兩隻後腳從前腳外側繞過並前伸,超過前腳了才落地。這樣就形成了一組腳印,兩個橫向並排的是後腳足跡,豎著一列的是前腳足跡。如果奔跑起來,依然是這樣,只不過前後腳印的間距拉大了。
北松鼠:遊戲機手柄,貼地「小廣告」
冬天北松鼠外出活動的時間很短,特別是趕上雪天,首選自然是趴窩睡大覺。但要是大雪下個一兩天,它們就頂不住了。因為北松鼠雖然喜歡大搞儲備,但多是藏在外面,家裡幾乎沒有存糧。只要積雪不太深,它們就會下樹,努力尋找自己秋季埋藏的堅果。
北松鼠行走、奔跑的步法和草兔類似,不同的是兩隻前腳幾乎同時落地,橫向並排,後腳也不會遠超出前腳,幾乎緊挨著前腳的斜上方落地。於是北松鼠的腳印形狀有點像遊戲機手柄,間距較寬的是後腳足跡,指向前進方向。
貓&狗:一字梅花與帶刺「花瓣」
城市裡除了野生動物,還有寵物貓狗。
貓行走時,通常會收緊鋒利的指(趾)甲,踩出的腳印只留下腳掌和腳趾肉墊的形狀,像一朵朵梅花。但其實這朵「梅花」少了一片花瓣:貓的前腳五個腳趾,但拇指不著地,後腳4個腳趾,前後腳留下的都是4個腳趾的足跡。貓走的是「模特步」,左右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後腳還會踩在前腳的腳印上。
狗腳趾、肉墊的分布,與貓有幾分類似,行走方式也接近,所以腳印常常會被搞混。其實區分關鍵在指(趾)甲:狗的爪子不能收縮,走在雪地上會留下指(趾)甲印。對於體型比貓大的狗,它們踩出的足跡也更大、更清晰。
黃鼬:走停跑轉,反覆無常
黃鼬就是我們俗稱的黃鼠狼。如果有緣看過黃鼬走路,一定會印象深刻:速度時快時慢,身體左顧右盼,時不常還停下來,站在原地探頭探腦,甚至無緣無故轉圈圈。因為腿短,從遠處看它活動就像在伏地蠕動,根本看不清如何邁步。
然而雪地上足跡能提供答案。黃鼬前後腳都有5個腳趾著地,腳印比貓的還小一半,如果足跡清晰,能看到腳趾前方的爪子印痕。
黃鼬正經跑起來是用「竄」的:兩隻前腳幾乎同時並排落地,接著兩隻後腳落地,但通常落點不超過前腳,而是踩在前腳足跡上,因此粗略看上去整串腳印都是一對一對並排出現,頂多前腳之間稍有一點前後交錯。
不過,要是趕上「瘋癲」模式,走、跑、轉、停相結合,不僅運動方向不好判斷,前後腳腳印還相互疊踏,簡直一團亂——或許它們的祖先就是這樣迷惑獵人的吧。
(摘自@博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