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賈曉紅副研究員與香港大學王文平教授、山東大學屠長河教授、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Bernard Mourrain教授合作的論文「Complete Classifications and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Arrangements Formed by Two Ellipsoids」被計算機圖形學國際頂級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錄用。該工作完成了兩橢球在三維空間中所有排列方式的分類、窮舉、快速判定算法,及在連續運動及變形下橢球排列變化的連通圖。
幾何體的排列反映了幾何體的位置關係和對空間的劃分方式,廣泛應用於CAD/CAM、機器人、分子模擬、計算物理、雷射手術等領域,特別適用於碰撞檢測相關問題。由於真實世界物體的表面幾何通常很複雜,因此在碰撞檢測等相關幾何計算中常用簡單包圍體逼近真實物體,從而把問題降解為包圍體之間的計算。而橢球是具有簡單代數表示並能反映各向異性特徵的包圍體,比常用的球、有向長方體等包圍體在形體逼近方面更有優勢。圖二是橢球包圍體在圖形學、機器人、計算機遊戲中的示例。然而橢球相關的幾何計算和判定較為困難,該工作首次窮舉了兩個橢球排列在微分同胚下的所有情形,見圖一。
在上述應用特別是碰撞檢測中,核心問題常是判定兩幾何體的相對位置關係。根據具體應用環境的不同,「位置關係」可有不同層次的劃分標準。例如,常見的碰撞檢測任務僅區別「分離、相交、包含」的簡單位置關係;其中,「相交」情形往往含有豐富的變化,因此可進一步對幾何體交線的拓撲及代數性質進行區別。然而,無論是「分離、相交、包含」還是「交線形態判定」,都僅反映幾何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忽略了它們各自的行為特性。在這兩種準則下,圖三(a)中的兩對橢球及(b)中的兩對橢球都不能得到區別。而在「排列」意義下,圖三(a)中,橢球「A包含B」與「B包含A」 被視為兩種不同的排列;(b)中,「A穿透B」與「B穿透A」被視為兩種不同的排列。因此,排列分析從對空間的劃分角度使每個物體各自的幾何特性得到區分,適用於幾何體發生相互穿透的環境,如機器人手臂的主被動防禦中,及分子生物學中分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或貫穿時。此外,該工作對排列等價類的劃分是在微分同胚意義下進行的,即橢球交線上奇點的存在及階數情況將影響等價類劃分。例如,圖四(a)與(b)分別給出了兩對不同的排列。
該工作同時證明了兩橢球的排列方式可由簡單代數序列快速判定。例如,圖四(a)中兩種排列的代數序列為<1|0|1|2|3>及<1|2|3|4|3>,(b)中兩種排列的代數序列為<1|2|3|2|3>及<1|2|1|2|3>。序列中的各個指標僅來自於一個單變元四次多項式實根分布情況、一個動4*4矩陣在相應區間上的正特徵根數量及約當塊排布情況。而這些指標均可由符號計算方式給出,無需真正計算實根、特徵根、約當塊的具體值。對於給定的兩橢球方程,對該代數序列的計算複雜度為O(1)。
該工作同時建立了所有排列的連通圖(圖一)。兩排列稱為連通的,是指當兩橢球在空間中進行連續運動及變形時,這兩種排列可不經第三種排列而相互轉化。連通圖的構建給出了在連續運動及變形下兩橢球排列的所有可能的變化方式,證明了幾何上排列的連通可由代數序列的連通給出,保證了幾何臨界情形下的判定算法的穩定性,也可輔助具體應用環境中對兩物體的走向進行快速預判。圖五給出了部分普通排列(低退化情形)的連通圖。
此前,該研究團隊在幾何形態的代數判定方面有多個合作成果,包括橢球連續碰撞檢測、二次曲面交線形態連續變化檢測、圓紋面的交線形態窮舉及判定、達布圓紋面形態窮舉等,被機器人、力學、機械工程、計算物理、建築學、分子生物、晶體學、計算機視覺、計算代數幾何等多個學科引用。
參考文獻:
[1] X. Jia, C. Tu, B. Mourrain and W. Wang.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and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arrangements formed by two ellipsoids. To appear in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20.
[2] M. Zhao, X. Jia, C. Tu, B. Mourrain and W. Wang. Enumerating the Morphology of Non-Degenerate Darboux Cyclides. Vol. 75,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2019.
[3] X. Jia, W. Wang, Y.-K. Choi, B. Mourrain and C. Tu. Continuous Detection of the Variations of the Intersection Curve of Two Moving Quadrics in 3-Dimensional Projective Space. 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 Vol. 73, 221-243, 2016.
[4] X. Jia, C. Tu and W. Wang. Topological Classifications of the Intersection Curves of Two Ring Tori.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Vol. 30, 181-198, 2013.
[5] X. Jia, Y.-K. Choi, B. Mourrain and W. Wang. An Algebraic Approach for Continuous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Ellipsoids. 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Vol. 28, 164 - 176, 2011.
[6] Y.-K. Choi, J.-W. Chang, W. Wang, M.-S. Kim and G. Elber. Continuous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Ellipsoids. Vol. 15(2), p311-325,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2009
[7] Y.-K. Choi.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Ellipsoids and Other Quadrics. Ph.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8] L. Lu, Yi-King. Choi, W. Wang and M.-S. Kim. Variational 3D shape segmentation for Bounding volume computation. Vol. 26(3), 329-338, Computer Graphics Forum (Eurographics), 2007.
[9] Y.-K. Choi, W. Wang, Y. Liu, and M.-S. Kim. 2006. Continuous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Two Moving Elliptic Disks. Vol.22(2), 213–224,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2006..
作者:賈曉紅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來源: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