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研究成果被收入AAOS指南

2020-12-05 北京大學新聞網

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崔國慶教授團隊首創的Hug-up(抱抬抗阻試驗)和ABERR(外展外旋抗阻試驗)兩項肩關節查體研究成果作為High Quality Study(高質量研究)寫入AAOS(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美國骨科醫師協會)指南並被推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推廣和普及。

肩關節是人體結構中最複雜、活動度最大的球窩關節。在肩關節疾病的診療時,查體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但以往由於肩關節查體種類繁多,且操作複雜,容易產生混淆和記憶困難等問題。崔國慶團隊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科學的方法總結,創新性地提出了獨有的查體方式,發表關於「Hug-up試驗:一種新的敏感的診斷岡上肌撕裂的試驗」和「外展外旋抗阻試驗:臨床上一種新的診斷肩胛下肌撕裂的試驗」的臨床研究,系統介紹兩種查體方式Hug-up和ABERR。其中Hug-up在診斷岡上肌撕裂的敏感性高達94.1%,ABERR在診斷肩胛下肌撕裂的敏感性為76.5%,特異性為80.4%,與Neer徵和Jobe等經典試驗相比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準確率。

AAOS肩袖損傷指南是一個基於全球臨床證據制定的,適用於全球的肩袖疾病的診斷、評估、預防和治療的臨床實踐指南。此次是中國學者的原創性成果首次進入該指南,不僅代表著崔國慶團隊的研究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更代表著中國肩肘規範走向全球。

此外,崔國慶還在國際上首創了一種基於「榫卯」結構的關節鏡下改良「嵌入式」喙突移位手術,並將其命名為CUI’stow手術(Chinese Unique Inlay Bristow)。該研究成果——「一種關節鏡下使用帶線袢固定的『嵌入式』喙突移位手術,治療肩關節復發性前脫位的3年隨訪結果」和「一種關節鏡下改良『嵌入式』喙突移位手術,治療肩關節復發性前脫位的3年中期隨訪結果」分別在國際骨科和運動醫學領域權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AJSM)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JBJS)上發表。

這些肩關節診療創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為我國冬季奧運會醫療保障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指南推薦原文及連結:

https://www.aaos.org/quality/quality-programs/upper-extremity-programs/rotator-cuff-injuries/

相關焦點

  • 為體育健兒及全民健身保駕護航——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建所50...
    運動醫學迅速發展起來。中國運動醫學在解放後發展較快。1955年後各醫學院和體育學院陸續成立了運動醫學教研組;1958年成立北京體育科學研究所;1959年,中國成立了首家運動醫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原北京醫學院)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1978年12月,中國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宣布成立;1980年,中國加入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 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心臟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心臟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宣布成立並揭牌。中心主任由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疾病社區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王宏宇教授擔任。會上,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所長方偉崗教授和王宏宇共同為中心成立揭牌。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本次精神醫學倫理審查標準學術專題會,是在國家倫理規範發展與精神醫學倫理研究進展的基礎上舉辦的,整合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牽頭的北京市倫理多中心研究的成果,構建精神醫學倫理審查的標準體系,更好的保護精神醫學研究涉及的弱勢群體。希望全國精神科醫師重視精神倫理學的發展,加強國際、國內的溝通交流,為推動精神醫學臨床與科研工作更高質量的發展作出貢獻。
  • 第三屆MTT醫學運動康復國際研討會:搭建跨界交流平臺 促進運動康復...
    如何深入挖掘運動康復產業豐富內涵,並使其由「概念化」走向「實用化」,成為探秘康復市場新藍海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動能趨勢(北京)康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德國FOMT康復師職業技能培訓認證中心提供技術支持的第三屆MTT醫學運動康復國際研討會於近日在北京成功召開。
  •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彙編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學科組成  研究所整合了北大心理、認知、神經科學、精神疾病、信息科學、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聯合醫學部及附屬醫院開展研究,麥戈文研究所可謂名副其實的多學科交叉腦研究平臺
  • .| 立德樹人育英才,多措並舉助成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生...
    「雙一流」建設的要求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著力推進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探索優化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培養拔尖創新型醫學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績。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生教育整體情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目前在校研究生共554人,在崗博士生導師75人,碩士生導師72人。學院積極鼓勵研究生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會議,開拓國際視野。近五年研究生參加專業領域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報告62人。研究生參加國內外競賽共獲獎35項。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發表研究成果...
    2020年4月16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這也是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及美國科學家團隊於2018年在Nature發表題為Lineage tracking reveals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T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文章後,再次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報導結直腸癌免疫微環境研究成果。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科技⊙ 華西醫院:小兒外科血管瘤研究成果被國內外專家共識與治療指南收錄
  • 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萬有教授 到市中心醫院疼痛科調研國家...
    信陽消息(楊 競)2月16日,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萬有教授到市中心醫院疼痛科調研,評估指導「國家重點專科」創建工作。 受國家衛生部醫政司委派和中國疼痛醫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教授委託,全國著名疼痛學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疼痛醫學雜誌》主編、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萬有教授,對市中心醫院疼痛科創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情況進行評估指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軟組織疼痛學會副主委委員、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吳成富對創建工作進行匯報。
  • 名院周報 | 瑞金、湘雅二、北大人民等多家醫院發布新崗位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原所長魏來教授、新加坡中央醫院Pik-Eu Jason Chang教授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 Quentin M. Anstee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團隊發現骨再生新方案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餘家闊教授團隊在
  • 2019年度中國醫院和醫學院校科技量值發布,1633家醫院107所涉醫...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8月21日,2019年度中國醫院和醫學院科技量值發布會在京舉行,全國1633家醫院、107所涉醫院校排名在會上公布。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覆蓋了全國1633家醫院,涵蓋了綜合和31個學科前100位醫院排名(不包括軍隊醫院)。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2019年中國高被...
    在38個學科領域中,醫學領域共有122位學者入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登榜。榜單截圖「高被引學者」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本學科中國大陸所有的研究者中處於頂尖水平。入選「高被引學者」名單,意味著該學者在其所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其科研成果為該領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喬傑院士入選「高被引學者」榜單,是對喬傑院士學術國際影響力的充分肯定。喬傑文獻與引文趨勢愛思唯爾出版2500餘種期刊,包括《柳葉刀》、《四面體》、《細胞》等世界頂級期刊。
  • ...黃曉軍團隊研究成果在美國癌症學會(AACR)《臨床腫瘤研究》上發表
    》,影響因子10.199)以論著形式發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教授團隊的「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緩解期清髓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優於化療」的前瞻研究成果,為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緩解期鞏固治療選擇提供了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
  • 21考研:醫學考研備考指南
    風溼,婦產,普外,神內第一;病理,麻醉,內分泌,消化第二;放射,呼吸第三;耳鼻喉第四,骨科第五,泌尿,皮膚,腎內,血液,眼科,整形前八。其他還有各個專科研究所,如腫瘤醫院,血研所,皮研所等。   ►北京大學醫學部   老牌院校,國家重點學科:15個。是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
  • 2016(第三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
    2016(第三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 北京大學 10:20-10:40 茶歇
  • (《柳葉刀》)發表北大醫院王東信教授團隊臨床研究成果
    2016年8月16日,世界頂尖醫學期刊Lancet(《柳葉刀》)發表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王東信教授(通訊作者)團隊研究論文。研究顯示,右美託咪定對於術後譫妄的預防有明顯的效果。該論文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王東信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和倫敦帝國理工大學醫學院麻醉科馬大青教授共同完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醫師蘇仙博士為第一作者。
  • 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第五次理事會召開
    2015年5月20日,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第五次理事會在王克楨樓召開。此外,到會的還有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大心理學系系主任方方,IDG亞州高級副總裁虞俊副總裁,IDG中國副總裁任瑛女士。林建華感謝了麥戈文夫婦及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慷慨出資,與北大共建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他回顧了幾年前北大參與競爭IDG/麥戈文捐贈、建立腦研究所的歷程,對研究所在北大腦科學研究中所起的橋梁作用表示讚賞。
  • 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通往精準醫學之路
    謝曉亮在很多人眼裡是當之無愧的「大牛」,身為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他不僅在基礎研究領域貢獻卓著,還通過醫學技術的創新發明造福了眾多家庭,推動了我國精準醫學的發展進程。去年,謝曉亮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第三節 現代醫學心理學在我國發展簡史
    與些同時,還對這些疾病進行了病因調查和有關病理心理的實驗研究。六十年代初期,在防治地方克汀病中,對患病兒童的智力鑑定設計了一套量表,制定了「地方克汀病智力分級的初步方案」。醫學心理學的事業正要興旺發展,卻受到「十年動亂」的衝擊,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都遭到嚴重的摧殘,全國唯一的科學研究機構-心理研究所被解散,醫學心理學的工作被迫停頓達八年之久。
  • 把中國人的研究成果寫入美國肝病指南
    作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肝病科主任,王磊從事肝病研究30多年,發表過的高水平學術論著60餘篇,連美國的慢性B肝防治指南都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相比學術上的成就,他最看重的是如何用自己的知識、技術造福B肝患者,讓他們少一點痛苦,多一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