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感染/肝病科主任。
現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全國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全國醫療事故鑑定專家,《中華肝臟病雜誌》等10餘家雜誌編委。
1984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2001年晉升為山東大學教授。從醫30餘年來,一直從事肝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的診療,重點從事慢性B肝、C肝的抗病毒治療和肝炎病毒基因變異診斷治療的研究。指導全省疑難、危重肝病、傳染病的診斷和搶救工作。多次在全國肝病會議上進行學術講座和大會發言。承擔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山東省科技攻關課題,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等國際雜誌,《中華肝臟病雜誌》等雜誌發表論文60餘篇。
□常青 李振 王凱 張瑞雪
中國是B肝大國,全國B肝病毒攜帶者數量近億人,約佔全球患者的1/3。在這龐大的數字背後,是上億家庭為了這一疾病付出的日夜擔憂驚懼,身心倍受折磨,傾其所有,甚至人財兩空。他們共同的夢想是有生之年看到B肝這一頑疾被降服。
這也是王磊的夢想。
作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肝病科主任,王磊從事肝病研究30多年,發表過的高水平學術論著60餘篇,連美國的慢性B肝防治指南都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相比學術上的成就,他最看重的是如何用自己的知識、技術造福B肝患者,讓他們少一點痛苦,多一點希望。
抗病毒治療
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
王磊出生於1962年,1979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醫學院(即現在的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1984年留校從事傳染病和肝病的臨床教研工作,並立志在B肝的防治上竭盡全力、勇於進取和奉獻。他師從我國著名肝病學家王耀宗教授,並在他的啟蒙和帶領下,涉足B肝抗病毒治療的研究。
當時,B肝主要是保肝治療。醫生重視轉氨酶化驗結果是否正常,而忽視體內病毒的存在,大量地使用中西藥進行保肝治療。儘管靠保肝,肝功可以暫時穩定,但這種被動的療法效果並不理想。病情很容易反覆,在接受長期保肝治療後病情還會多次復發,大量的患者變成了肝硬化,甚至肝癌。
而抗病毒治療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治療思路——病因治療,隨著科技進步,安全有效的抗B肝病毒藥物新藥已研發成功。就像肥胖和高脂血症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首先要節食和運動,酒精性肝病必須先戒酒,藥物性肝損害必須停止使用肝損藥物,治療慢性B肝的核心是要控制病毒。通過使用藥物製劑抑制病毒複製,並最終控制B肝病毒。一些患者在應用抗病毒治療後不僅改善了症狀,有些肝硬化甚至也得到逆轉,降低了發生肝癌的風險。
這種「進攻型」的治療理念打開了王磊的思路。面對病毒不再「坐以待斃」,而是鎖定病因,主動出擊,控制病毒。當大家對抗病毒治療的新理念還不理解、抗病毒藥物如何合理應用還不清楚的時候,他即在全國開展了B肝的抗病毒治療和相關臨床研究,為許多B肝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耐藥、毒副作用研究
讓患者更安全
隨著B肝抗病毒治療的不斷發展,相關核苷類的口服藥品被相繼研發上市應用於臨床。事實證明,類似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藥物對於B肝的抗病毒治療非常有效。學界和患者都在為抗病毒藥物的問世歡呼雀躍。
然而細心的王磊卻對新藥的應用保持著一個醫生特有的警惕——藥物是否安全?是否適合患者長期使用?這種警惕讓他在臨床上格外關注這類藥物的使用情況。
經過觀察他發現,服藥一段時間後,一些患者會產生耐藥,體內的病毒對藥物失去敏感性。例如拉米夫定,對於抑制病毒的複製非常有效,但卻容易發生耐藥,一旦產生耐藥性後,將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出現疾病的復發,甚至帶來嚴重的後果。
發現這個問題後,王磊便開始對口服核苷類抗病毒B肝藥物進行了有針對性地觀察和研究。
什麼樣的患者容易出現耐藥?什麼時候使用可以減少耐藥?聯合治療是否可以減少耐藥?發生耐藥後該如何治療?針對這些臨床中的常見問題,他對300多例用藥患者進行了3年多的持續隨訪等前瞻性課題研究;並對導致核苷類抗病毒B肝口服藥物產生耐藥的因素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觀點。此後,國內陸續推出的關於慢性B肝的防治指南與王磊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經過無數次臨床實踐的考驗,他的研究成果依舊適用。王磊的研究也被業界公認為來自於真實世界的國內開展時間最早、隨訪持續時間最長、病例數最多的有關耐藥性的臨床研究。
2013年一個偶然機會,王磊在臨床中發現,長期使用抗B肝病毒藥物阿德福韋酯會造成病人的腎臟損傷,出現骨痛、骨軟化等嚴重骨病,甚至會發生骨折而致殘。在進一步進行了臨床觀察和病人隨訪後,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只要專業性的學術會議,王磊就會向同行呼籲:使用此藥要注意複查血磷、腎功能,警惕骨病的發生。經過他的大聲疾呼、《健康報》的採訪稿刊登和臨床觀察結果,阿德福韋酯等抗病毒藥物的毒副作用得到全國專業醫師的重視。2014年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組織召開專家研討會,王磊作為主要專家發言,會議確定阿德福韋酯與低磷骨軟化有直接關係,決定向全國發出通報警示,建議臨床醫生應充分了解該藥物不良反應並及時識別;並敦促阿德福韋酯生產廠家在藥品說明書予以標示。保障了全國千萬B肝患者安全用藥的權利。
王磊關於阿德福韋酯毒副作用的處理研究為制定相關指南和共識提供了有力證據,為國內深受其害的患者作出了貢獻。2015年,憑藉多年來對B肝抗病毒藥物耐藥、停藥、毒副反應等熱點問題的傑出貢獻,王磊當選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成就得到學界肯定。
15年隨訪
把中國人的成果寫入美國肝病指南
B肝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指南中曾提到,這類藥物服用到一定程度,達到一定療效後,可以停藥。但在臨床上卻極少有醫生敢於實踐,因為停藥的指徵不明確,什麼樣的患者可以停藥,什麼時間可以停藥都是未知數。
2001年,繼耐藥性研究後,王磊決定率先試水,對口服核苷類似物抗B肝病毒藥物能否停藥,停藥時機,停藥後有何反應,療效能不能長久等啟動了前瞻性研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該類藥物停藥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隨訪隊列。
15年過去了,直到現在,研究仍在進行。15年間,300餘個病例,最長長達14年的隨訪,王磊用科學的研究、紮實的試驗和詳實的數據拿出了令業界稱讚的成果。
2010年與2011年王磊分別就慢性B型肝炎患者核苷(酸)停藥隨訪研究結果發表國際文章,一經刊出就獲得了世界頂尖研究團隊關注和讚賞,已發表的SCI論文被引用達50餘次。其研究成果先後被國際權威肝病學會臨床指南引用,受到國際同行認可。
2016年初,美國肝病學會(AASLD)官方雜誌《Hepatology》更新的2015版慢性B型肝炎臨床診療指南,王磊及其研究團隊的臨床研究論著作為HBeAg陰性慢B肝患者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停藥決策的重要證據被引用。把中國人的研究成果寫進美國的肝病指南,在國內十分少見。
今年6月,由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CSH)、美國肝病研究會(AASLD)和歐洲肝病研究會(EASL)共同舉辦的聯合肝病會議在北京召開,在大會甄選的18篇文章中,王磊團隊就入選兩篇,受到了美國肝病學會主席Anna Lok教授等專家的高度評價和面對面的指導。王磊還與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莊輝院士共同主持了中歐聯合肝病會議的大會主題演講。
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認可,王磊在肝病相關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重預防、反歧視
為「乙友」爭取健康和公平
每周二、四王磊的門診日,他的診室從早到晚都被患者擠得水洩不通。不少患者特意從外地趕來,手裡拿著厚厚的病例,就想讓他看看。而只要患者來了,不管多晚,他都爭取看完。「體諒他們的不容易,肝病患者的痛苦不為外人所知。」王磊說。
王磊曾接診過一個年輕小夥子,馬上就要與心愛的女孩步入婚姻殿堂,結果在體檢中發現B肝攜帶,被女方父母生生拆散,一度甚至要自尋短見。
「作為一個肝病科醫生,治療疾病是他的任務,但更重要的任務是普及正確的觀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王磊說。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的是人們因無知而產生的歧視。而要改變這種歧視,就要向公眾進行宣教和科普。
為了讓更多的健康人、B肝病毒攜帶者重視B肝,樹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讓B肝患者得到的正確治療,王磊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抽時間做科普宣傳。近幾年來,主流的電視臺、電臺留下了他為B肝呼籲的身影和聲音,報紙、雜誌、網站有他的科普文章,他向公眾大聲疾呼,傳遞正確面對B肝的態度——「B肝不可怕,因為它可防、可控、可治!」及時接種B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斷B肝病毒的傳播;B肝病毒攜帶者要避免過度勞累,絕對戒酒,定期進行檢查和接受專業醫生的指導;對於B肝患者,不要聽信某些廣告宣稱的所謂特效「轉陰藥」,以免浪費錢財,增加肝臟負擔,影響後續的治療。「讓健康人不再成為B肝攜帶者,讓B肝攜帶者減少發病和進展,讓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減緩,事前預防更重要!」
去年10月,國內出現一位B肝患者使用阿德福韋酯後「身高縮短8釐米」的消息,一家媒體聯繫到了王磊希望聽取他的意見。「在阿德福韋酯的副作用方面,我有發言權,我也必須發言。」王磊知道,如果這條新聞未加專業辨別、引導,任其在社會上引爆發酵,很有可能讓一些正在服用這一藥物的患者過度緊張,甚至放棄使用這一藥物,受害的是廣大的B肝患者。為此,圍繞該藥物的使用情況,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應當如何正確使用等內容,他擬定了詳細的說明,並為記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介紹,協助該媒體最終呈現出一篇公允客觀的報導,科學引導和平息了一場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風波。
這還不是終點。王磊深知,B肝一日未被徵服,每一個肝病醫生和研究者就仍在路上。
為早日實現這一目標,王磊從不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刻苦自律。從醫30餘年,他從未停止過學習,平日沒有周末,沒有假期,對工作24小時隨叫隨到。對患者耐心細緻,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當天看完所有患者,最多時一天看上百人。有時患者太多,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10點多才能吃上飯,回到家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力氣都沒有。即便如此,王磊說,他還是想做一個醫生,一個好醫生,以所學造福患者,為徵服B肝奉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