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發布多項病毒性肝炎最新研究數據—新聞...

2020-12-05 科學網
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發布多項病毒性肝炎最新研究數據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到2030年要實現新發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相關死亡率下降65%,並使90%感染者得到診斷,使90%符合條件的患者得到治療。目前,我國約有8600萬的B肝病毒感染者,佔全球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同時約有1000萬人感染C肝病毒,病毒性肝炎防治面臨巨大挑戰。

在日前美國波士頓舉行的第70屆美國肝病研究學會年會(AASLD)上,多項有關B肝治療、C肝治療的最新研究數據發布。

慢性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肝細胞癌(HCC)發病的主要因素。研究者針對兩項韋立得的三期研究開展了長期分析,旨在評估HBV治療對HCC發病的影響。1632名HBV患者被隨機分入兩組,每天接受一次韋立得(丙酚替諾福韋,TAF)或TDF(替諾福韋酯)治療。經過3年或者5年的隨訪,在21例患者中觀察到HCC,TAF組為1.0%,TDF組為1.9%,中位發病時間為104周,韋立得能夠降低HBV患者發生HCC的風險。後續研究將繼續,以進一步明確長期治療對降低HCC風險的影響。

韓國首爾蔚山大學醫學院峨山醫療中心肝臟中心消化內科教授、首席研究作者Young-Suk Lim博士說:「B肝病毒慢性感染會增加發生嚴重肝損傷且威脅生命的風險,肝細胞癌是成年人最常見的肝癌類型。分析結果顯示,使用韋立得持續抑制病毒,可以降低慢性B肝患者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

針對12歲以下的C型肝炎病毒(HCV)兒童患者,尤其是感染HCV基因2型和3型的兒童的治療,目前獲批的療法數量相當有限。壁報0748展示了一項針對攜帶HCV基因1、2、3、4和6型的6-18歲患者的非盲研究,患者接受丙通沙(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治療12周,在12-18歲的患者中,治癒率(SVR12)達到了95%;在6-12歲的患者中,治癒率為92%,且大多數不良事件為輕度或中度。針對3-6歲兒童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NASH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臟疾病,其特徵是肝臟中出現脂肪堆積與炎症,從而導致疤痕或纖維化,最終損害肝功能。晚期肝纖維化患者的表現包括橋接纖維化(F3)或肝硬化(F4),這些患者的肝臟相關死亡與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吉利德科學正在開發用於治療因NASH引發的晚期纖維化疾病的多種新型在研化合物,以及研究針對NASH核心通路(肝細胞脂毒性、炎症和纖維化)的單藥與聯合療法。

11月28日,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正式發布,有70個藥品通過談判新加入到醫保報銷的行列中,價格平均下降60.7%。吉利德科學4款全球創新藥品被全部納入醫保,其中包括美國FDA十年來首款獲批的治療HBV新型口服韋立得,以及用於治療HCV感染的丙通沙和夏帆寧(來迪派韋索磷布韋)等,為B肝、C肝治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君聖泰將在2019美國肝病研究協會年會上展示HTD1801研究數據
    君聖泰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HTD1801的多個臨床前研究數據將在2019年第70屆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年會——The Liver Meeting (11月8-12日, 美國波士頓)分別以口頭報告和牆報的形式展示。
  • ...發脾氣,鄭大勇,C肝,肝炎,肝癌,易怒,熬夜,肝病,-社會新聞-東方網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發布的數據也表明,我國感染B肝的人口約達1億,C肝感染者也呈明顯上升態勢,數量已達4000萬。更需引起重視的是,每100名5歲以下兒童中,就有1人為肝炎病毒攜帶者。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肝病科主任鄭大勇教授提醒,肝臟的健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愛護肝臟應從了解、預防開始。
  • 把中國人的研究成果寫入美國肝病指南
    從醫30餘年來,一直從事肝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的診療,重點從事慢性B肝、C肝的抗病毒治療和肝炎病毒基因變異診斷治療的研究。指導全省疑難、危重肝病、傳染病的診斷和搶救工作。多次在全國肝病會議上進行學術講座和大會發言。
  • 吉利德最新數據,B肝韋立得(TAF)安全性優於韋瑞德(TDF)
    伊頓健康導讀:吉利德近日在波士頓舉行的第70屆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年會上公布了抗病毒藥物韋立得(通用名: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TAF)的最新實驗數據。結果表明:在慢性B型肝炎(HBV)感染者中,韋立得與韋瑞德(通用名: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相比具有改善的安全性。韋立得(TAF)與韋瑞德(TDF)對比韋立得(TAF)是一種新型替諾福韋靶向前體藥物,研究顯示其類似於韋瑞德(TDF)的抗病毒功效,但劑量僅為後者的十分之一。
  • 借肝病醫生「一雙慧眼」—新聞—科學網
    醫生正在運用MigTE技術檢測 「目前,我國肝臟疾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構成而由於肝病的早期症狀無特異性,80%的就診患者已是肝癌晚期,手術和藥物治療效果都很難達到理想化。」8月28日,在清華大學與海斯凱爾聯合研發全球獨有的MigTE技術及新品發布會上,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榮譽主任委員、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教授賈繼東表示,肝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非常關鍵。
  • Journal of Hepatology刊發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侯金林主任領銜的三項...
    侯金林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副會長、常務理事、肝病分會主任委員近期,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副會長、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侯金林帶領的團隊有5篇論著陸續被國際知名期刊接收
  • 甲乙丙丁戊五種病毒性肝病你都了解嗎?
    但實際上病毒性肝病可不止B肝這一種,按照引起發病的病毒不同可以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病毒性肝病。   這5種病毒性肝病發病時,基本都會有乏力、食慾減退、肝功能異常等表現。
  • 專家詳解:病毒性肝炎與肝癌有何關係?
    在「病毒性肝炎與肝癌」主題科普講座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表示,原發性肝癌(主要是肝細胞癌)在我國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已嚴重威脅到國民身體健康。他介紹,肝癌多發於中老年群體,因為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 第五屆全國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療研討會--會議嘉賓
    長期從事C肝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特別是應用高通量基因晶片技術研究幹擾素治療C肝前的療效預測方法及病毒耐藥的分子機理。承擔並完成了多項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資助課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包括世界首次報導根據C肝慢性感染病人肝組織內18個基因表達水平的差異預測幹擾素療效,準確率達95%,被世界不同實驗室驗證並廣泛引用206次,為病毒性肝炎的個體化治療及轉換醫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 門冬氨酸鳥氨酸的肝病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
    隨著臨床應用經驗的積累,門冬氨酸鳥氨酸在肝臟疾病的治療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對肝性腦病、藥物性肝損、脂肪肝、慢性肝炎等疾病取得了確切的療效,得到了臨床醫師的廣泛認可。本文就門冬氨酸鳥氨酸近年來相關臨床應用及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快訊:幹細胞療法治療終末期肝病研究進展
    幹細胞還具有取材方便,擴增迅速和低免疫源性等特點,且國內外已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因此,幹細胞有望成為幹預B型肝炎終末期肝病新途徑。傳統方法幹預終末期肝病效果不理想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發病機制複雜,影響因素較多。目前傳統幹預B型肝炎相關終末期肝病手段包括:藥物幹預及肝移植等方法。
  •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學術年會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學術年會暨第七屆全國光遺傳技術培訓班舉辦 2018-12-2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會議由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深圳先進院主辦,深圳先進院腦認知和腦疾病研究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籌)、廣東省腦連接圖譜重點實驗室、深圳神經精神調控重點實驗室、深圳市腦圖譜解析關鍵技術與設備工程實驗室承辦。
  • 2019國際肝臟大會研究進展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國際肝臟大會(ILC)是歐洲肝臟研究協會(EASL)年會,今年在奧地利的維也納舉行。這是全球肝臟病學領域最大型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今年的ILC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NASH是關注重點。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該領域的進展。
  • 中國有望2025年消除病毒性肝炎
    原標題:有望2025年消除病毒性肝炎   沒有B肝的未來,多久才會到來?14—15日,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主辦的2018年國際消除病毒性肝炎暨B肝母嬰零傳播工程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 述評|馬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國際自身免疫性肝炎學組(IAIHG)分別於1993年和1999年制定並更新了AIH描述性診斷標準和診斷積分系統用來規範臨床實踐,但上述系統過於複雜,基本僅限於臨床科學研究中使用[2]。為此,IAIHG發布了2008年簡化診斷標準,主旨是建立一套更適合臨床實踐的積分系統[3]。AIH臨床表現多樣,存在較高的異質性。
  • B肝在研新藥治療性寡核苷酸,調節敏感分子靶點,慢性肝病新策略
    在AASLD 2020(美國肝病學術年會)前夕,已有一項新藥研發進展,被權威期刊接受並發表,經過同行評審。根據2019年統計數據,我國約有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7000萬人,其中慢性B肝患者2000萬至3000萬左右。我國每年因慢性B肝新發肝細胞癌(HCC)佔全球比例約為59%,我國肝癌致病主要原因和其他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其他發達國家的肝癌致病原因更主要來源於非病毒性肝炎。 在我國多數肝癌患者,是由於B肝病毒或C肝病毒感染導致的。
  • 多烯磷脂醯膽鹼又雙叒叕獲國內外多部肝病指南及專家共識推薦
    其在治療各類肝病中的應用現已積累了較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國內外眾多指南也對其保肝應用做出了推薦。 2018年,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病毒性肝炎診斷、治療和預防指南》對多烯磷脂醯膽鹼做出了推薦,該指南在第「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療」部分中提到:「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採用常規的療法。
  • 華西肝病有保障
    核心提示:我國一直以為由於龐大的基數人口,都被稱為肝病大國,儘管近年來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不斷的在下降,但仍有數千萬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接受治療,其中更是不到10%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病情的早期就接受到專業的疾病治療,導致大量的患者錯過了治療時間,病情逐漸演化成為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病症。
  • 美國肝病研究協會:在老年B肝患者中,建議進行癌症監測
    「它將節省一些患者的監測,」他告訴Medscape醫學新聞。 恩替卡韋(Baraclude,Bristol-Myers Squibb)或替諾福韋、地索普西富馬酸鹽(Viread,Gilead)長期單藥治療可抑制B型肝炎病毒並改善肝臟病變,因此無補償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與一般人群相當。
  • 專家論壇|閆惠平: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體的研究進展
    在國內外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指南或共識中,自身抗體都是不可或缺的診斷指標之一[1-2]。利用自身抗體的靶抗原進行動物實驗或體外實驗研究是認識AIH發病機制的重要途徑。自身抗體不同於其他種類的檢驗項目,其特殊性在於:某些自身抗體的方法學對於結果的判斷和臨床意義的認識可以產生較大影響;出現於AIH的自身抗體種類較多,而且大部分患者檢測到的自身抗體對疾病都缺乏特異性;自身抗體也存在於病毒性肝炎和其他常見肝病中。因此在診斷AIH之前正確地理解和判斷自身抗體結果的臨床意義是很重要的。參考自身抗體結果,AIH一般分為1型和2型兩種臨床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