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更高處長 往長春北京方向移動

2020-12-09 光明網

8848.86米:作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最新「身高」12月8日公布。自然資源部權威人士說,同上一次測量結果相比,此次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都達到一個新高度。

01

測量精度:

「最好的一次」

「我們這一次珠峰高程測量,精度在歷史上是最好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說。

珠峰測高的精度,最主要的就是「從頭到腳」的起算面。這一次通過航空重力測量,精度提高到5釐米,上一次是15釐米左右,提高了3倍。「這一項就提高了10釐米精度,所以說這一次精度非常高。」黨亞民說。

高精度,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比如這一次測量,測繪隊員在峰頂觀測時間比較長,約比過去觀測時間延長了一倍。上一次在珠峰峰頂用GNSS測雪面高,精度約幾釐米,這次為1~2釐米,也提高很多。此次觀測,我國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測量,在珠峰地區觀測了1萬多平方公裡的航空重力,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還要好,保證了珠峰海拔起算面精度大幅提升。

「測量珠峰,一個是測珠峰的頭;一個是測珠峰的腳,這就是確定起算面。這次兩個精度都提高了,就能說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精度是歷史上最好的一次。」黨亞民說。

02

科技創新:最多的「第一次」

相隔15年,科技世界換了人間。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較2005年明顯提高,包括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珠峰峰頂大地高計算,國產儀器全面擔綱高程測量,國產重力儀首次登頂實測峰頂重力值,同時融入國產航空重力儀測量數據,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區重力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精度等。

此次測量,我國首次將5G和北鬥結合,利用通信專網和北鬥數據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高寒高海拔環境下北鬥二號、北鬥三號衛星信號同時接收、實時解析和質量預評估。航空遙感、雷射雷達、衛星遙感等數據都引入進來,對觀測結果進行驗證。珠峰高程測量屬於一次綜合測繪技術運用,對珠峰的冰川、實景三維也進行了研究,這在歷史上都是第一次。

國產技術裝備擔綱是最大亮點。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我國測繪尤其是測繪儀器製造上了一個大臺階。這一次珠峰測量用到各種儀器,如峰頂的GNSS接收機、北鬥接收機、雪深雷達、航空重力遙感等裝備都是我國自己研發的。

「經過在珠峰這個世界最高實驗平臺上的測試或者說考試,我們都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在數據精度、可靠性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黨亞民說。

03

數月演算:最多的數據

「採集到各類數據多達1TB,有這麼多數據要處理,所以需要耗費超過半年才能發布最終的珠峰高度。」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對記者說。

據介紹,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從6月中旬拿到所有外延數據,8月中旬加上航空重力數據,將之與地面數據融合;然後與尼泊爾數據進行比對,到10月中旬,整個結果驗收。

這些數據成果在為珠峰高程精確測定提供重要支撐的同時,也為珠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地質調查、地殼運動監測、地形測繪、基礎建設等提供重要數據和技術支撐;為做好全國現代測繪基準體系維護與更新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了基礎測繪保障。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系統以及國產儀器裝備,是對我國測繪科技水平的檢驗,彰顯了我國綜合實力與測繪技術進步。

04

每年長高4毫米:最高峰在成長

「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最年輕的山峰之一,造山運動還沒有結束。」黨亞民說,作為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的產物,喜馬拉雅山在不斷地隆升。「珠峰在碰撞前沿,整體上向長春和北京方向移動,每年移動速率是3釐米左右,10年約30釐米,100年約3米;在垂直運動方向,珠峰整個地區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

郭春喜說,珠峰高程受地球板塊運動和地震等因素影響。珠峰作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受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擠壓影響,不斷隆起。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距今已過去15年,這期間珠峰高程一直在發生長期性與隨機性變化。從總體趨勢上看,珠峰是在長起來的,但「長高」的速度並不快;珠峰垂直運動要遠遠小於水平運動,「橫向比縱向要長得快」。

「珠峰和周邊地區150年隆升60釐米。1934年距珠峰只有9公裡左右的地方發生一次大地震,對珠峰造成的影響特別大,珠峰降了63釐米,抵消了過去150年的變化。」黨亞民說,「我國經濟建設變化快,地圖更新頻繁。從理論上講,10年到15年重測一次珠峰比較好,稍微長一點沒關係,但必須進行定期測量。」

(據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來源: 汴梁晚報

相關焦點

  • 往更高處長、往長春北京方向移動——來自海拔8848.86米的報告
    「珠峰在碰撞前沿,整體上向長春和北京方向移動,每年移動速率是3釐米左右,10年30釐米,100年就是3米;在垂直運動方向,珠峰整個地區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郭春喜對記者說,珠峰高程受地球板塊運動和地震等因素影響。珠峰作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受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擠壓影響,不斷隆起。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距今已過去15年,這期間珠峰高程一直在發生長期性與隨機性變化。
  • 春運搶票:廣州往重慶成都方向火車票「秒光」
    雖然只是第一天車票, 但一些熱門線路的車票仍然很搶手,普速車票甚至比高鐵票更難買,像廣州往重慶、成都方向的普速車票一開售即刻「秒光」。開售幾分鐘後,不少往西南方向的車次的票就全部售罄了。  往重慶成都方向車票最搶手  昨日上午11時,廣州火車站的火車票準時開售,拉開了廣州春運搶票的序幕。
  • 有一種蟲子,你叫東南西北方向,它就往東南西北
    在農村,小時候總會在土地看到一種蟲子的蛹,有層外殼保護著,軟綿綿的,沒有耳朵,但只要你說東,它尾巴往東,說西,它就往西,主要嘴裡喊東南西北
  • 成綿複線高速主道出現裂縫成都往綿陽方向斷道
    民警在成綿高速複線巡查時,發現成都往綿陽方向K99+900m處主道上出現寬24釐米、長43米的裂縫,疑似路基出現塌陷。為保險起見,高速交警目前已在該路段實施緊急交通管制,組織所有經成綿複線高速成都往綿陽方向車輛繞行寶林收費站分流。綿陽往成都方向目前通行正常。據民警介紹,該路段搶險處置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建議廣大駕駛員合理安排出行線路,提前繞行。
  • 地磁北極「異常快速」移動去往俄羅斯
    原標題:地磁北極「異常快速」移動去往俄羅斯  已穿越本初子午線;移動速度比過去4個世紀任何時候都快,每年移動約55公裡  在過去20年,地磁北極一直在以每年34英裡(約合5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俄羅斯移動,相當於每天前進150米,移動速度比過去4個世紀的任何時候都要快,這引起了全球科學家的關注。  世界地磁場模型(WMM)作為現代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慣例每5年更新一次,現有模型的有效期原本應到2020年,但由於地磁北極移動速度過快,地磁專家們在今年1月就提前更新。
  • 通信未來可能往哪一個方向研究
    除了移動通信之外,包括網際網路在內的整個通信技術的未來研究方向,又在何方? 在這次大會上,很多專家學者都表達了自己對上述問題的看法。「未來在哪裡」,也成為了大會的「隱藏主旨」。 根據我的所見所聽所想,我把專家們的意見整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簡單or複雜 未來方向的選擇一般有兩個原則,一是滿足未來需求,而是解決現有問題。
  • 本科機械專業考研如何往人工智慧方向發展
    首先,機械專業考研完全可以向人工智慧方向發展,而且在當前傳統製造業結構性升級的推動下,未來機械領域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對於機械專業的本科生來說,如果想往人工智慧方向發展,有以下幾個選擇:第一:立足本專業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目前機械專業的研究生教育階段也有不少方向是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比如數控方向、工業機器人方向、智能裝備方向等等,這些方向與人工智慧有緊密的聯繫,是完全可以選擇的。
  • 路牌信息不準確,急煞人 往左轉 往右轉?雲裡霧裡[組圖]
    路牌信息不準確,急煞人 往左轉 往右轉?雲裡霧裡[組圖] 2013年10月15日   市民陳女士反映:我要去淮海中路99號,從軌交1號線黃陂南路站出來後,街邊一塊路牌讓我傻了眼:往東往西都是300號(圖2);而馬路對面那塊路牌則顯示,往東往西都是333號。我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走才對?   記者隨訪   1950號到底在哪裡?   記者前往實地探查。
  • 水能往高處流:是什麼「魔力」讓液體克服重力?
    圖片來源:搜狐網導讀眾所周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是年少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我們,是否在仲夏的某個夜晚,面對著滿天星空,想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水往高處流呢?仿生領域的研究使得曾經的好奇不再是夢。研究表明沙漠甲蟲、荷葉、潤溼蛛絲等包含可以定向運輸水的生物原型數不勝數。
  • 大數據專業的同學,如果要往人工智慧方向發展,該怎麼選課
    首先,如果未來要往人工智慧方向發展,那麼統計分析和機器學習是必須要選擇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六大研究方向之一,而且機器學習本身與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向也有比較緊密的聯繫,所以機器學習也被認為是打開人工智慧大門的鑰匙。
  • 方便國慶假期出行 廈門往多方向加開列車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9月2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昨日,記者從廈門火車站了解到,今年國慶期間,廈門往深圳、福州等多方向加開列車,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 珠穆朗瑪峰每年都在向長春移動,中國的領土也在不斷變小嗎?
    但是你知道嗎,珠峰除了每年會長高一點之外,還在以每年4.2釐米的速度偷偷向著長春移動。2、珠穆朗瑪峰的移動由於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擠壓一直在進行中,所以珠峰位置也在一直在受到影響。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稱,珠峰移動速度是每年 4.2 釐米,移動的方向是朝著東北方,可以說是對著長春。除此之外,有資料顯示在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間,珠峰地區以每年約為4釐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並且以每年0.3釐米的速度上升。
  • 港鐵宣布暫停機場快線往香港方向列車服務,來回線均已暫停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快訊 記者李東堯】繼今天(1日)早些時候港鐵宣布暫停機場快線香港站往博覽館站列車服務後,香港電臺等多家港媒剛剛消息說,至16時30分許,港鐵宣布,由於有人闖入機場快線近機場站的路軌範圍,影響列車服務,為安全起見,機場快線往香港方向的列車需要暫停服務
  • 關於伺服電機旋轉方向、絲杆滑塊移動方向、正負限位開關的探討!
    那麼脈衝和方向分別為Q0.3和Q1.0。運動嚮導設置極性為負或為正的意義是什麼呢?經實測我發現以下規律:當運動嚮導設置極性為負時,控制面板操作:目標方向正時方向位Q1.0為0,目標方向負時Q1.0為1。
  • 洋流是風造成的,空氣的移動帶動水,但洋流方向並不與風方向相同
    確切地說,就是空氣的移動帶動了水的移動。然而,由於科裡奧利效應,洋流並不是與帶動它們的風往相同的方向移動,而是與風形成45°角。在北半球是向右45°,在南半球則是向左45°。受貿易風驅動的赤道洋流不是往赤道的方向流動,而是與之平行。科裡奧利效應對海面上的水分子不具有作用,因為這些粒子是受風的摩擦而移動,因此與風的方向相同。
  • 往宇宙外溢出
    還好像覺得地球有微粒狀物往宇宙外溢出或逃離地球。 然後我仔細觀察了很多地方,發現地球整個陸地都在減少,有些地方只是以納米或微米的速度減少,所以看不出來。有些以毫米或釐米的速度減少,就可能會被發現。但都只是在地球內的減少,而沒有往宇宙外溢出或逃離地球。那麼如果我沒有觀察錯,往宇宙外溢出或逃離的會是什麼呢?而下沉上升呢?也是地球整個陸地都有在下沉或上升的變化,有些不明顯,所以看不出。
  • 中國和美國在同一緯度,為啥去美國不沿緯線飛,而往北極方向飛?
    美國的位置換了個方向,跑道了左邊,飛機又要沿著緯線跨越歐洲往西飛,同樣是直線最短。不管是往西還是往東飛行,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只是地圖展開的方式讓我們產生了誤解。要知道地球並不是平面,而是個球體,我們把一個球體展開的方式很多,但都會產生變形,並不能還原一個地區真實的大小和比例,尤其對緯度高的地方影響最大。如果我們將地球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就會看到下面的情形。
  • ...12月30日開通往重慶、長沙、西安等方向高鐵列車車票!時刻表快...
    如有變動以車站公告為準青島西站已經開售12月30日開通往重慶下面,是小宣的答疑時間↓↓↓鐵路知識問答(一)1.為什麼買不到前往北京方向的車票?答:青島西站綜合客運樞紐開通一年來,到發旅客數量不斷提升,日均到發旅客在1萬人以上,高峰期達到兩萬多人。但也有不少旅客反映到北京方向的車票比較難買。
  • 看北京|滿城春色宮牆柳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李重元將柳樹寫進詩裡,最早見於《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從「行動好比風拂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楊柳的千種風姿,萬種風情,無不洋溢著詩意。歷代文人墨客尤其寵愛它,以柳入詩又何止百千首。曾逐東風拂舞筵。——李商隱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 往上看
    研究軟體動物的科學家推斷,這種魷魚是用比較小的右眼,往下看漆黑的深海處,而用比較大的左眼向著陽光,往上看。很難想像的是,這種魷魚竟能用來描繪基督徒。我們這些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的人(歌羅西書3章1節),一方面要活在今生,一方面要帶著確據等待未來的榮耀。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堅決主張,信徒應當「思念上面的事」,因為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2-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