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妹回村做淘寶賣絲瓜絡,被罵「不務正業」,今花70萬市區買房

2021-01-07 電商在線官方

一家人一起把瓜熟蒂落的絲瓜摘下來,先把絲瓜絡皮剝掉,然後提著籃子來到小河邊,小心翼翼用乾淨的河水把絲瓜漿洗乾淨,「洗碗神器」絲瓜絡就這樣製成了。

80後廣西妹子韋月洲是村子裡唯一回鄉創業做淘寶的年輕人,連父母都認為她「不務正業」。

如今,靠做淘寶賺到的錢,她在村裡蓋了一座二層小樓,還在市區花七十多萬購置了房產。

鎮上有五個人,在她的帶動下,開起了淘寶店,有三十多個農戶,正在幫她種植絲瓜。她希望帶更多人做淘寶,帶鄉裡人摘掉貧困的帽子。

斷了收入

80後韋月洲是整個村子裡唯一一個守在老家創業的年輕人。

她的家鄉,廣西來賓市忻城縣,是著名的貧困縣。和她一般年紀的年輕人,大都去廣東或者縣城裡打工,留在家鄉的老人們,則在田地裡種些玉米、甘蔗、百香果,貼補家用。

大專畢業以後,韋月洲像許多同齡人一樣去廣東打工,留下體弱多病的孩子,讓父母照顧。韋月洲不怕打工辛苦,最怕接到父母的電話,「肯定是孩子又生病了。」

有一次,孩子的奶奶凌晨四點打來電話,說孩子發了高燒,又是咳嗽又是嘔吐,但奶奶昏花的老眼甚至看不清楚體溫計,也不知道孩子燒到了多少度。

韋月洲正在工廠值夜班,脫不開身,等她熬到七點鐘交班,就和丈夫一起,辭掉了工作,乘坐12個小時的大巴趕回老家。孩子送到醫院後,直接進了重症室。

那一個多月,看病花了兩三萬元,打工的積蓄都花光了,幸運的是,孩子脫離了危險。

為了照顧體弱多病的孩子,韋月洲決心留在家裡。這對農村青年來說,無異於斷了收入。

賣絲瓜絡

在廣東打工的時候,韋月洲和丈夫經常在淘寶上網購。守在農村,無計可施,兩人一合計,打算開一家淘寶店。然而,賣什麼呢?這可難住了這對夫妻。那段時間,韋月洲經常和丈夫逛鎮上的集市,看看有什麼是可以拿來賣的。

有一天,韋月洲騎著自行車路過鄰村,發現家家戶戶的牆壁上都掛著大串的絲瓜絡,無人採摘。「這種藤蔓植物只要有依憑就會生長,當地的農民偶爾會摘一兩個用來刷碗,但大多都沒人要。」

細心的韋月洲去網上一搜,「只有3家賣絲瓜絡的店鋪。」

於是,她和丈夫當即決定,就賣絲瓜絡。

兩人分工合作,一個人去周圍的村子,採摘「野生絲瓜絡」,另一個人,拿著一部像素很低的舊手機,拍照上傳到淘寶店,算是把這小生意給做起來了。沒想到,才一周時間,真的有了一單。

「廣西的郵費很貴,我說服這個買家花30元買了30個,包郵,聽說後來他分給了親戚、鄰居一起用。」

雖說店是開起來了,但每周一兩單的銷量,根本維持不了這個家庭的開銷。韋月洲有大專文憑,就去鎮上的一所幼兒園應聘老師。白天帶四十多個孩子,晚上兼顧淘寶店的生意。

每天要趕在上班前,韋月洲會將前一天的訂單打完包,囑咐孩子的爺爺去鎮上發貨。由於常常不能及時發貨,她會多送幾個絲瓜絡,「最初是想補償一下買家們,沒想到這個舉動讓我的店鋪生意慢慢好了起來。」

經營店鋪兩年以後,她的小店每天能有20多個訂單,野外採摘的絲瓜絡,已經供不應求了。

發黴了,全燒了

韋月洲的老父親有幾畝田地,大多種植了玉米和百香果,還剩下兩畝閒田。韋月洲就開始打起這些田地的主意。她想讓父親幫忙種上絲瓜,可是老爺子一聽就不同意了。

老爺子整天擔心女兒在網上被騙,擔心東西寄去了,人家不給錢。韋月洲只得拿出自己這兩年的進帳給父親看,老人家這才同意幫女兒種上絲瓜。

但是,自家的兩畝田肯定不夠店裡的銷售,韋月洲還跑遍了鄰村,挨家挨戶想預訂一點絲瓜。但村民們聽到她的提議紛紛搖頭,「這東西在野外生長都沒人要,怎麼可能賣得出去?」

無奈,韋月洲只得先給每家付上幾百塊的定金,這才勉強有5戶人家答應幫她種植。

但是,當年9月,絲瓜成熟的季節,韋月洲提著籃子去採摘,卻發現種下的絲瓜因為疏於打理,被蟲子吃得一乾二淨。

從鄰村收來的絲瓜,也大多是歪瓜裂棗。

韋月洲只能靠庫存勉強度日,到了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廣西梅雨季,倉庫裡一大半的絲瓜絡全都長滿了黑色的黴斑,沒法賣了。

那天,趁著父母不在家,韋月洲把發黴的絲瓜絡都搬到田地裡,一把火燒掉了。

「怕父母心疼,我就騙他們說全都賣掉了。」

不能打退堂鼓

存貨沒多少了,韋月洲調高了產品的價格,想著也許買家會望而卻步,「但還是有人來下單。」

她想過讓買家取消訂單,但回頭一想,辦法總比困難多,不能打退堂鼓。

於是,只要一有訂單,她和丈夫就騎上自行車,挨家挨戶地去敲門,一見面就問人家,家裡有沒有絲瓜絡。有的時候,奔波一整天,跑上三四十裡的山路,才能找到一個合格的絲瓜絡。

要是路上遇到下雨,他們寧願自己被淋成落湯雞,也要想辦法把絲瓜絡保護好。

就這麼熬了6個月,韋月洲父親種出的第二批絲瓜終於瓜熟蒂落,這才暫時緩解了她的壓力。

一個老農戶看她創業認真,還傳授了一個經驗給她。只要在採摘之後,將絲瓜絡放到房頂暴曬5天,然後再密封處理,就永遠不會再發黴了。

創業到了第三年,韋月洲的貨源逐漸穩定,也開始賺錢。

榜樣

十裡八村都聽說韋月洲在網上賣絲瓜絡,但是能有多賺錢,沒人知道。

直到有一天,韋月洲在農村老家給父母重新蓋了一座二層小樓,還在市區買了一套新房,鄉鄰們頓時炸開了鍋,有消息靈通的人士,打聽到的消息是,那套房花了七十萬。

韋月洲徹底紅了。

那些曾在觀望,不肯幫她種絲瓜的農民的,也紛紛選擇了和她合作。一下子來了三十多戶農民幫她種植絲瓜,甚至有一整個村子都想幫她種絲瓜。

不少幼兒園的同事,跑來向她請教開網店的經驗,如今已經有5個同事,在她的幫助下開起了淘寶店。

韋月洲自嘲說,當年那個不務正業的「無業游民」,如今已經成了鄉村青年們的榜樣。

去年,有客戶向韋月洲諮詢,想買一些「能煮水的絲瓜絡」。韋月洲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絲瓜絡還是一味藥材。

她開始將重心轉向「藥用絲瓜絡」,「這可比用來洗碗有價值多了,價格也會翻上好幾倍。」

相關焦點

  • 賣晚安、造飛行器、代掃墓:20萬淘寶造物者的平行宇宙
    隱士村居住的,大都是做設計的人,用特製的染布設計衣服,或者用木頭做出小工具,兩三個人開個淘寶店,賺得不多,能養活自己,重要的是,自在與理想都寄托在裡頭。 在雲南的邊境小城,中年男人劉東升的夢想是飛上天,他用兩年時間發明的穿戴飛行器,可以讓他離開地面100米。
  • 18歲賣樓花、25歲香港買房、30歲跑路!70後房叔離婚也要買房
    18歲成為樓花排隊黨 為霸頭位站通宵1953年底,霍英東在香港油麻地公眾四方街(今眾坊街)的新樓建案時,首創一種新的售樓方式——購房者在項目動工前先交定金買房,尾款在後面分期付完。這種分期付款方式在當時被稱為「樓花」。後來「樓花」制度由香港傳到內地,即我們現在的商品房預售制度,又稱期房。
  • 廣西「萬企幫萬村」:光伏發電點亮農村新生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南寧10月17日訊(記者童政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朱柳蓉)10月16日,廣西隆安縣喬建鎮龍弟村光伏發電項目竣工併網發電,此舉每年將為該村集體創造75000元的電費收入,為村中每個特困戶帶來2400元以上的電費收入,幫助龍弟村群眾脫貧致富。
  • 廣西歷史上曾經為「州」的縣之二:古賓州,今賓陽縣
    今賓陽縣:(一)今賓陽縣隸屬:今賓陽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二)今賓陽縣地理位置:今賓陽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南寧市東北部,距離廣西首府南寧市約80公裡。「領方縣」主要中心在今賓陽縣,為今賓陽縣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見(清·陸生蘭:(賓州志》卷之三·建置)。(三)「領方縣」縣域範圍,主要包括今天的:①今南寧市賓陽縣、武鳴縣、上林縣、及橫縣部分(即原永淳縣轄境)、以及南寧市區;②今來賓市興賓區部分(即原遷江縣轄境)、合山市。
  • 她魂穿民國下堂妻,接受魯班書傳承,在淘寶空間賣木製品的空間文
    大家上午好啊,小編今天為讀者大大送上的小說推薦是她魂穿民國下堂妻,接受魯班書傳承,在淘寶空間賣木製品的空間文!早集上擺攤的一般都是趙集跟羅莊兩村的,其他村來的都比較少,尤其是康店的,加上於小寒也只有三家。其餘兩家一家賣核桃,一家賣草藥。於小寒搭的就是賣草藥今生叔家的,今生跟全生是兩表兄弟,都是康三爺的子侄那一輩兒的,他倆打小就一起玩,玩的特好,後來全生做山貨生意掙錢了,也拉著今生做。(快點擊上方閱讀吧!)
  • 那些月薪5千的人,到底是怎樣在武漢買房的?網友:掏空爸媽!
    所以,月薪5千,再怎麼節約省吃儉用,在武漢四環內買房,都非常難,更別說買市區動輒2萬起的房子了,而那些月薪5千買房的人,大部分的都在拼爹! 今年爸媽覺得總是這麼漂泊不行,就想著要不在武漢給她買個小房子,一家三口還可以在武漢有個落腳點,可是做電商運營的她工資也不高,好的時候七八千,不好的時候就4千多點,買房肯定是奢望。
  • 68歲老人賣房收養上千隻動物:被罵有病,6次搬家,每月花8萬
    近日,重慶68歲老人文軍紅為收養上千隻動物,花光積蓄並賣了70萬住宅一事,引發公眾熱議。許多網友在得知此事後,為文軍紅的善行點讚,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認為文軍紅沒有量力而行,負債收養上千隻沒人要的動物,是「愛心泛濫」。
  • 泰勒花超億萬美元買房!粉絲調侃「我沒有錢,我黴有錢」!
    很多明星在演藝、歌唱事業之外,都有其他的副業或者投資,比如趙薇,她在演藝事業之外不僅有投資,還買了一個酒莊;比如薛之謙,他就是靠著自己的淘寶店和火鍋店撐過了最難的一段時間。不僅國內明星有其他副業和投資,國外同樣如此,被稱為「不務正業」的Rihanna就是如此,不僅觸及時尚行業,最近更是在慈善事業大放異彩,還成為了出生地巴貝多的形象大使,當地甚至為其專門設立了一個節日。除了Rihanna之後,還有一個歐美女歌手,雖然她不像Rihanna那麼「不務正業」,但消費習慣卻跟國人有點像,那就是喜歡購置房產,她就是泰勒斯威夫特。
  • 廣西忻城縣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富民工程
    據薰衣草莊園門前粉店的老闆彭冬麗介紹,自景區運營以來,她每天銷售的粉量比以前翻倍,最多的一天賣到800碗,收入達6000元。  「景區人氣很旺,每天光顧我們貧困村貧困戶產品銷售區的遊客也很多,最好賣的要數土紅糖、珍珠糯玉米、玉米棒等農產品。」負責產品銷售的韋松青告訴記者。
  • 一隻螞蟻賣一萬 211大學學霸在淘寶上賣螞蟻
    他不僅自己飼養,還拿到淘寶上賣,價格也是高低懸殊,名貴的螞蟻一隻標價就上萬元,便宜的十幾塊能賣一窩,他說自己家裡一個個盒子裡密密麻麻爬滿了螞蟻,連辦公室都是。這都是他的寵物。正是這樣的另類寵物,開啟了他與這個奇異世界的神奇歷程。李恆說,養螞蟻與養一般寵物不一樣,這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群落,像一個縮小版的社會,讓你能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
  • 在鶴崗買房的人:3萬買2.2萬賣 只能在手機上看照片
    那是2019年11月,在拉薩打工的許康乘火車轉飛機再轉火車,穿越5000多公裡、折騰了兩天半抵達鶴崗,花3萬元買下一套47平方米的二手房,陽臺的白色牆皮已有裂縫。這是他在當地看過的唯一一套房子,辦完手續,他也曾舉著房產證自拍。這個28歲的年輕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出發前,他還在百度貼吧「鶴崗吧」開帖,一路更新在鶴崗的見聞。那個家,許康一共也沒住過幾回。
  • 賣烏龜賣出個品牌:淘寶一年增 2000 淘品牌,雙 12 爆發
    IT之家12月9日消息 平常我們上淘寶買東西一般都會買一些日常用品,但是淘寶上也有一些賣冷門商品的賣家,比如賣冷血動物這樣新興寵物門類的商家陶凱。今年還沒結束,他的淘寶店「新派寵物」營收就已超過2000萬。
  • 廣西男子雕刻15米「巨型獅子」,號稱沒有1000萬不賣,現狀如何?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根雕藝術在中國恢復並發展,從事根藝的藝人逐漸開始增多。1980年之後,隨著蘇派盆景的發展,帶動了蘇州的「根藝熱」,出現了一批從事根藝創作的專家和能手。  根雕獅子作品而在廣西地區,根雕產業同樣很發達。但廣西的根雕,並沒有什麼讓人震撼的作品,所以龍師傅便想打造一件舉世矚目的廣西根雕作品。經過反覆思考,以及和同行的探討。龍師傅決定打造一隻巨型的根雕獅子。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廣西柳州下陶村:洋紫荊花開幸福來
    央廣網柳州10月31日消息(記者許大為)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廣西柳州市下陶村三面環山,人均耕地僅1.2畝。近年來,為解決人多地少收入低的局面,下陶村通過發展洋紫荊等特色種植,多措並舉發展「花經濟」,實現脫貧增收,成為遠近聞名的「紫荊花村」。
  • 買房還是修房 老中青三代人為此掐架
    、四線城市買房嗎還是回老家重新修宅基地PART 1老年人落葉歸根 修房子好過買房子出身於60年代的孫某老家的房子在一個小鎮上已經有30餘年了抬頭看看頭上的瓦片時代感強烈。其實老孫也一樣這些年跟著兒子在外面賺錢過年才回的老家如今手上有個30萬看著家裡宅基地破舊的房子動起了重修房子的念頭一個出生於50年代的老哥哥特別支持他的想法「這麼大的地修新房子那多氣派住著多舒服在縣城買房子哪有這麼大在市裡面買房子那更加小還要還房貸修」有了老哥哥的「精神支持」老孫明顯也開始埋怨起那個不顧家裡只顧自己在市裡買房的親兄弟了
  • 中成信息:淘寶造物節來了,25歲年輕人都在做什麼?
    繼「雙11」、「618大促」之後,淘寶造物節也被擅長造節的阿里「造」到第五年,在阿里體系內是一個大型活動。但董本洪說:「造物節不是為賣貨、促銷,就是想讓大家欣賞年輕人的奇思妙想,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在7月30日的淘寶造物節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以95後為主體的中國年輕人正把淘寶作為創業的首選平臺。
  • 論文「查重神器」淘寶月銷64萬筆,店主:要是「中超翟天臨」捨得花...
    論文「查重神器」淘寶月銷64萬筆,店主:要是「中超翟天臨」捨得花那7.2元錢…… iwangshang / 寧函夏 毛曉瓊 / 2019-03-13 摘要:現在,就連吃瓜群眾,
  • 石埠頭成全國「最美淘寶村」
    石埠頭成全國「最美淘寶村」 發布日期: 2020-10-02
  • 淘寶第一批聾啞主播:我在熱鬧的直播間裡靜默賣貨
    小夥子們總是悻悻然離去,嘴裡嘟囔著罵些髒話。這些都是朋友打字告訴她的。幾月前,朋友給她介紹了一份直播的工作,地點在杭州。看到「直播」兩個字,潘紅玲心頭一顫。在做「小蜜蜂」之前,潘紅玲也曾經在一個娛樂平臺做過主播。她在直播間播放朋友幫忙準備的舒緩音樂,然後安靜地在展示畫畫才藝,偶爾用紙筆和粉絲互動。
  • 揭秘青島拆遷「淘寶人」:專瞄拆遷房專盯老物件
    14年來陸陸續續淘寶,劉吉林自然也遇到過那些讓他有點放不下的事情。「2011年的時候,在城陽區的女姑山,村裡一個老人家裡有個方桌,老人覺得沒什麼用了就拿這張桌子來放花養花。」劉吉林說,他仔細打量了一番,發現桌子竟然是紫檀的,最後花了 300元就從老人那裡收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