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封神演義》之中,商紂的滅亡是十分具有戲劇性的。女媧娘娘作為天神又是造物主,卻被商紂給騷擾了,女媧一怒之下便決定滅掉商朝。在這本小說之中,女媧對眾人說的藉口是商朝氣數已盡,眾人能夠以一個正當的名義討伐商紂。但是文學作品畢竟只是一個文學作品,做不得數。當然了,商朝的滅亡倒是真的和神脫不了干係,準確的說,殷商之所以滅亡,乃是因為紂王傷害了眾神的利益。
首先,我們要真正的了解帝辛這個人,千萬不要被《封神演義》之中紂王的設定給局限了。真正的帝辛即便不是什麼盛世明君,也絕對算得上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一國君主。他一直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一個荒淫無道、殘害忠良,視人命如草芥之人。真實的他勇武過人,能徵善戰,在位期間,先後攻打了鬼方、東夷等地,將殷商的疆域進一步擴大,統治地域也一直延伸到了長江中下遊地區。
此外,商紂還是一個十分英明的改革家,奴隸制社會發展到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制約著國家的發展,雖然這一點在朝中鮮少有人看出來,但是作為一國之君的商紂王那是感受最明顯的了。商紂為了改變這種情形,達到打壓保守奴隸主的目的,所以花了大價錢購買了許多的奴隸。他恢復了他們的身份,給予他們希望,讓他們走進政界軍界,將他們提拔為新的勢力,來對抗奴隸主。這件事情大大的傷害了奴隸主的利益,他們當然是不願意的。
但是因為紂王能夠買到的奴隸主還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這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的進展。而紂王幹的最具革新意義的一件事情便是開始觸動神權,我們知道,即便是在千年後,帝王們依舊提倡君權神授的傳統、祭天等活動從未終止。在當時,祭祀是神權的代表,可以說是神的使者,神在人間的代言人。紂王的一些政治措施時常遭到來自祭祀等神職人員的阻撓。他為了達到削弱神權的目的,取消了使用活人生祭的傳統。在紂王之前,商朝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準備祭祀,而祭品便是那些活人奴隸。因為活人奴隸的使用量龐大,且次數眾多,這些祭祀的手中都擁有者相當數量的奴隸,這項制度的廢除無異於對神權的挑釁。
當然了,這種做法的根本原因也不是因為紂王有多麼的仁慈,只是在王朝的發展過程之中,紂王發現自己手下的軍隊以及後勤保障沒有了足夠的人手去完成,而活人祭祀卻就這麼將這些勞動力全部葬送了,相較之下,還是開疆拓土更加有意義一些。當然了,神職人員是不會管這種決定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他們只是看出來了紂王對於神的不敬。紂王既然觸動了神的利益,那麼自然是需要神來給予他制裁的。此後過了幾百年,奴隸制社會才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