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2020-07-24 科技領航人

美國面臨著兩個巨大的威脅,即氣候變化和冠狀病毒,沒有科學就無法解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些所謂的政治家在慢慢玩遊戲,隨著我們繼續燃燒化石燃料,情況變得越來越糟。另一個災難在美國正在迅速發展,因為我們未能遏制該病毒的傳播,給人類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在許多方面,這些雙重危機構成了對我們科學素養的全國性考驗,美國著名科教節目主持人、科學家比爾·奈(Bill Nye)的《科學人》對美國的表現並不滿意。

比爾·奈(在一次新採訪中說:「我們沒有通過測試。」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美國為何失敗

美國政府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遏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了使地球保持宜居性,在未來十年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必須減少一半,而且其對冠狀病毒的反應也同樣微弱。儘管在愛沙尼亞、紐西蘭和越南等不同國家,新病例減少,但美國的大流行仍在蔓延。奈說,在這兩種情況下,美國都沒有聽從專家的警告。

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他說:「你必須有能力根據專家的說法評估證據並得出合理的結論。」 「我們要做的是使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具有科學素養。」

主持播客《科學規則》的比爾·奈表示,沒有專家就無法理解這兩個問題。美國必須依靠科學家來辨彆氣候變化在洪水或熱浪中的作用,或者確定我們的咳嗽是否是冠狀病毒的跡象或僅僅是季節性過敏。奈說,當人們以專家的見解來推崇自己的直覺時,他們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他指著一個新聞報導,說一個俄克拉荷馬州男子即使看到朋友死於冠狀病毒也拒絕戴口罩。

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他說:「當你告訴某人你需要一個科學家來解釋這一點,然後另一邊的人說你的觀點與科學家的觀點一樣好時,這是無法解決的。」

責怪化石燃料公司和社交媒體

比爾·奈說,化石燃料公司應為造成對科學的普遍不信任負全部責任,而不僅僅是對氣候科學的信任。在過去的30多年中,該行業投入了數百萬美元來否認氣候變化,這在誇大科學不確定性的同時,攻擊了研究人員的信譽。如果科學家提供一系列預測(例如,如果不受汙染的話,溫度將升高5至6攝氏度),但否認者將反駁該科學尚無定論。

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美國的化石燃料行業非常努力,取得了成功,提出了科學不確定性(正負百分之幾)與正負100%一樣的想法。」 奈說,「那絕對是錯誤的。」

奈說,在那些確實存在真正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公眾需要意識到科學是一個過程。他指出了冠狀病毒,在那裡新的研究經常受到挑戰,其發現被推翻。

「隨著我們獲得更多信息,我們進行了更改。」 奈說,「我們認為冠狀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於紙板上,這是一個真正的威脅。我們現在知道紙板表面有點威脅,但主要威脅卻在空中。」

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奈說,社交媒體可以成為使公眾保持知情的有用工具,但事實證明,社交媒體既能帶來正向影響,又能帶來負面影響,因為陰謀論者會向社交媒體傳播錯誤信息。

社交媒體公司正在為這一困境而苦苦掙扎,正如臉書(Facebook)最近所展示的那樣:臉書(Facebook)允許一個政治團體散布關於氣候變化的虛假聲明(出於其自身的事實檢查員的反對),同時禁止氣候學家凱薩琳·海霍(Katharine Hayhoe)宣傳關於氣候教育視頻。儘管存在當前的挑戰,但奈對社交媒體的未來感到樂觀。

他說:「就像您被禁止列印任何東西一樣,社交媒體可能最終受到管制。」「隨著信息變得越來越不可靠,我還可以看到這個問題正在解決。」

年輕的美國人如何促進科學發展?

奈是一個不懈的樂觀主義者。他認為,隨著比年齡更大的一代年輕的美國人(他們比年齡更大的一代受教育程度更高,對氣候變化的了解更多),情況將有所改善。

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一旦老年人在少數族裔中投票,這將很快轉變。當現在20歲的人在40歲時——當他們的收入達到頂峰時,他們在政府中最具影響力——事情就會好轉。」他說。但是,他補充說:「您可能會擔心這個奇妙的時機會不會到來,因為尚不清楚這是否會足夠快地發生。」

奈說,要說服美國年長的美國人應對氣候變化的嚴重性更加困難,因為它挑戰了他們長期以來的信念。「年齡越大,您的方式就越不容易改變。您的世界觀已經為您服務了幾十年,那麼為什麼現在要改變它呢?」他說。至於為什麼年輕人更適應這個問題,他開玩笑說:「嗯,我功不可沒。」

美國著名科教主播比爾·奈說美國國家科學素養「考試」不及格

奈在1990年代的PBS兒童節目「 Bill Nye the Science Guy」中探討了氣候變化問題,並繼續在其電視節目,公開露面和播客中對公眾進行氣候變化和其他科學興趣方面的教育,最近幾個月幾乎只專注於冠狀病毒。

他說:「當美國決定停止教授公制系統,從白宮取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福特平託和雪佛蘭維加時,我就在身邊,我對此感到非常關注。」 「我辭去了日常工作,希望年輕人參與其中,希望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素養來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我仍在與這場鬥爭作鬥爭。」

奈說,美國人現在要應對該國面臨的威脅,最能做的就是參加政治進程。

&34; 他說,「人們參與的次數越多,尤其是剛開始與我意見相左的人,我們合作的機會就越多。」

相關焦點

  • 具備怎樣的科學素養才算合格?
    當今時代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用科學理性來武裝頭腦,來提高民族的素質,來提升國家競爭力。按照美國教授米勒對於科學素養的認識,這些人都應該是具備科學素養的人,因為,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獲得知識,了解自己暫時不懂的事物。按照美國對科學教育的研究,認為現在是移動學習、泛在教育時代,也同樣印證了科學素養的理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雖然教育尤其是正規教育體系是科學素養的主要來源,但已經完全不是傳統認識上的科學素養概念了。
  • 美國華裔女主播的幕前幕後
    在美國當電視女主播是再風光不過的事情了,能擁有豐厚的年薪及頗高的知名度。特別是華裔女主播,更是鳳毛麟角,然而,她們卻各有各的酸甜苦辣。  宗毓華:事業嚴重受挫  在美國,知名度最高的華裔女主播當屬宗毓華。她與沃爾特斯和索耶一起,被稱為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三大「看家花旦」。
  • 會上網就是具備科學素養?我們該如何測度科學素養?
    具體到科學素養方面,可以解釋為,一個人如果有科學素養,必須先有科學知識,然後才有科學方法,然後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那麼,真實情況如何呢?這種邏輯有沒有得到實證?這種邏輯關係在中國成立嗎?米勒本身沒有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中國的科學素養測量研究者也沒有進一步的研究和論證。從米勒後來的言論和文章中,我們感到,米勒本人也不贊同這種不可替代的關係。
  • 平時總提到科學素養,它到底指什麼
    信息爆炸藝術圖 | 圖源:fineartamerica.com最早對科學素養作出定義並進行度量的是美國,其代表人物是J. D. 米勒。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使美國大為震驚。當年,美國國家科學作家協會就公眾對科學的態度進行了一次調查。
  • 數學考試不及格的「數學宗師」
    埃爾米特,1822年出生於法國洛林地區,右腿天生殘疾,終生不得不拄著拐杖行走。「數學課本就是一堆垃圾,數學考得好的人都是些二流頭腦的人,只懂得搬運垃圾。」這位中學生公開宣稱,毫不掩飾自己對考試的痛苦。整個中學在課堂上,埃爾米特不是一個好學生。
  • 在「學習通」顯示不及格怎麼辦?線上和線下考試是一樣的
    摘要:學習通考試顯示不及格,其實就是你的考試不及格的意思。學習通只是一個平臺,在這上面不及格和在紙質上面的考試不及格是一樣的。只不過平臺是在網絡上的學習通軟體而已。學習通是一個網絡平臺而已,上面顯示不及格是什麼意思?當然就是你考試不及格的意思。可能不可能誤判那?
  • 美國著名實驗室清點
    美國著名實驗室清點實驗室即進行試驗的場所,是科技的產出地,所以國家對試驗室投入非常大。美國科技為世界所眾知,在此我們可以來清點一下美國的著名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美國傑出實驗室之一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美國最傑出的國家實驗室之一,位於舊金山灣區東北部、美國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山 。勞倫斯實驗室隸屬美國能源部,具體由加州大學負責運行。
  • 小學考試成績只看合格率和優秀率,那及格不了的孩子怎麼辦?
    很多老師和家長都特別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甚至於很多學校還是按照考試成績對老師進行排名。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小學階段對於成績的排名主要根據考試的及格率和優秀率。及格率就是及格的人數除以總人數,優秀率就是優秀的人數除以總人數,及格分是60分,優秀分是80分以上。在計算成績的時候按照70分為及格率、30分為優秀率進行賦分。
  • 電影《人類削減計劃》,不及格的人會被當場清除
    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某一天,那時物資比較緊張,聯合國要求每年每個國家都要削減百分之五的人口,在美國政府選擇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擇,大學之前會有一個期末考試沒通過的人,就會被稱為削減的對象。男主有個女朋友考試結束的那天,老師老師,公布的不合格,人員名單裡就有男主女朋友的名字,而男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女朋友被帶走。
  •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出路在哪--訪全國政協委員何祚庥
    在今年兩會上,「我國公眾科學素養如何提高?」、「科普的出路在哪裡?」等等,成為委員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就此,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何祚庥。  記者:去年中國科協公布的最新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基本科學素養,不及美國10年前的六分之一。調查還發現中國人很少去科普場所等等。中國人真是這麼「不熱愛科學」嗎?
  • 民科學素養調查就要結束了?你的科學素養達標嗎?
    科學素養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對於你接收到的科技信息,它的來源(官方渠道還是公朋友圈),你對科學技術的態度(凡是我三十五歲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受天譴的),以及你對科學的理解(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上一次2018年的普查,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眾只有8.47%,對於2020年這次普查,我國的目標是達到10%,是不是覺得數據很低很寒酸,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情況。
  • 美國小學科學教學的特色及帶來的啟示
    1996年,全美科學研究協會發布第一個全國性科學教育標準——《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標誌著美國科學課程走向成熟。進入21世紀,美國更加注重小學科學教學改革。[1] 為進一步促進小學科學的發展,培養學生更高的科學素養,2011年美國公布《K-12科學教育的框架:實踐,跨學科概念與核心概念》,強調使學生掌握跨學科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
  • 「美國國家地理科普雙語啟蒙書」系列新書在北京圖博會首發
    外研社少兒出版中心總經理許海峰介紹,「美國國家地理科普雙語啟蒙書」是一套由外研社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攜手共同打造的少兒科普雙語啟蒙書,該書的最大特色是採用美國STEM教育框架體系。STEM是起源於美國的教育新理念,它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工程素養和數學素養,歸根結底,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人。
  • 2020普通話考試多少分及格?普通話水平等級怎麼劃分的?
    2020普通話考試多少分及格?普通話水平等級怎麼劃分的? 普通話考試沒有及格線之分,有不同的等級劃分,普通話水平分為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內劃分甲、乙兩個等次。不同的職位對普通話等級要求不同。一般教師要求是二級乙等以上、語文教師要求二級甲等以上、新聞播音主播一般要求一級乙等以上。
  • 方舟子:對中醫態度可判斷中國人是否有科學素養
    於是就讓人感慨中國公眾基本科學素養之低了。那些分不清愛因斯坦引力波和「諾貝爾哥」引力波的差別,僅僅因為用了同樣三個字就以為是一回事的人,可以說是缺乏科學知識。而那些明明知道「諾貝爾哥」說的引力波不是科學界說的引力波的人,卻還要支持「諾貝爾哥」的科學夢想,說明他們也許不缺科學知識,但卻不了解科學方法,沒有科學精神。科學夢想建立在實證和邏輯基礎上,要經得起別人的懷疑、批評,而不是信口開河的胡思亂想。
  • 美國國家地理2019最新英語教材登陸深圳
    日前,美國國家地理青少兒英語教材研討會在深圳召開。參會方為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教材研究中心美國總部、中國辦事處代表和美國國家地理大陸教學示範基地-柏金瀚英語的教研團隊。雙方就2019年最新研發的教學課件、教學課程等範圍展開了深入的教學研討。
  • 柏金瀚英語-美國國家地理英語授權教學示範基地
    21世紀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全球視野,我們相信:如果你不去體驗這個世界,你就無法理解它。美國《國家地理》一直以來以精彩絕倫的攝影、嚴謹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生動創意的插圖,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 書籍| 《美國科學》美國小學標準科學教材,有趣的實驗,全面又專業...
    》系列是美國小學標準科學教材,全美有40多個州正在使用。——盧明輝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中國聲學學會物理聲學分會委員孩子總是好奇心十足,愛問問題。「我從哪裡來?」「石頭也是用種子種出來的嗎?」這些寶貴的好奇心,如果缺少珍惜和培養,慢慢地就會消失。
  • 美國科學教育中的探究與實踐
    這是美國一所小學的科學課內容。如今,科學是人們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持續推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科學教育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隨著科學教育標準的變化,美國的科學課程強調「探究」與「實踐」並重。美國科學教育標準的改革早在1996年,美國就頒布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
  • 曾是央視著名主持人,遠嫁美國慘遭虐待,生活一包衛生巾用一年
    曾是央視著名主持人,遠嫁美國慘遭虐待,生活一包衛生巾用一年近日,央視主持人大賽落幕,鄒韻不負眾望新聞類奪冠,坐在評委席的著名主持人董卿,點評妙語連珠希望選手踐行信仰不忘初心,其實主持人給人的感覺是邏輯思維縝密,台風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