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水滸:為什麼說魯智深是最不像好漢的真好漢?

2021-01-11 喬鞅人物誌

魯智深可以說是《水滸傳》裡為數不多的好漢之一,很有意思的是,魯智深偏偏是那個最不像好漢的好漢。他性格急躁,看人打卦,敗事有餘,大大咧咧,看上去他和很多普通人一樣,身上有著不少缺點。但魯智深俠肝義膽,質樸善良,重情重義,身上那些缺點絲毫不影響他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好漢,反而更讓讀者覺得他才是有血有肉、接地氣的真好漢!

魯智深

性格急躁

魯智深性格急躁。起初,魯達還不是魯智深,還是渭州城小種經略相公帳下的提轄官。一日在茶坊偶遇史進,十分投緣,拉著史進和他師父李忠一起到酒樓喝酒聊天。

酒喝了數杯,聊天聊得正是酣暢,卻老被隔壁傳來斷斷續續的啼哭聲攪擾,魯達頓時焦躁不已,心頭火起,一股腦兒把碟兒、盞兒都丟到了樓板上。魯達發怒驚動了酒保,這才讓魯達知曉了金翠蓮被「鎮關西」鄭屠凌辱的悲慘遭遇。

魯達聽說這所謂的「鎮關西」並不是什麼大人物,只不過是個殺豬屠夫,勃然大怒,當即決定要救金翠蓮父女,再教訓鄭屠一頓。

第二天魯達確認金翠蓮父女走遠之後,徑直找到鄭屠的生肉鋪,故意生事,鄭屠很快被激怒了,拿著把剔骨尖刀要跟魯達玩兒命。

魯達見鄭屠如此囂張,火冒三丈,頓時忘了原本只是教訓鄭屠一番就作罷的初衷,憤怒的拳頭只打了鄭屠三拳,就讓鄭屠一命嗚呼。魯達知道自己急躁之下闖了大禍,不得不亡命江湖。

金翠蓮父女

看人打卦

魯達是渭州城小種經略相公帳下的提轄官,某日在茶坊裡偶遇「九紋龍」史進。魯達見史進長得高大魁偉,看上去就是個了不起的好漢,頓時生出結識之心,主動向史進施禮,由此和史進結識。

魯達欣賞史進,對他極有好感,覺得茶坊喝茶不足以表達他對史進的欣賞和喜愛之情,非要挽著史進的胳膊,要他一起到酒樓去喝酒。在路上史進遇到師父李忠。這時,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

魯達見李忠只是個耍槍棒賣藥的郎中,但礙於他是史進的師父,魯達便主動邀約李忠一起去酒樓喝酒,誰知李忠竟然「不識抬舉」,說是要等賣了那些膏藥再去。

魯達就焦躁起來,嚷嚷著不耐煩等李忠,腳下不停步,圍觀的人被他使勁推搡,都跌了一跤,眾人見是魯提轄都不敢惹,紛紛避讓。魯達如此兇悍、直率,嚇得李忠也不敢賣藥了,趕緊收拾了東西跟著魯達進了酒樓。

如此看來,魯達也是有些勢利的人,會看人打卦。對自己喜歡的史進友好、熱情,對瞧不上眼的李忠滿是不耐煩,粗聲惡氣地呵斥。這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勢利眼也沒有多大的區別啊!

鄭屠

敗事有餘

魯達因為救金翠蓮父女,本想教訓「鎮關西」鄭屠一頓,意在警告他不要這樣欺凌弱小。沒料到事情失控,魯達被鄭屠拿著剔骨尖刀來找自己拼命給激怒了,一怒之下,憤怒的拳頭失去分寸,只用了三拳就把鄭屠給活活打死了。

在逃亡途中,魯達幸而遇到了金翠蓮的父親,此前在渭州城打死鄭屠解救了金翠蓮父女,在此時得到了金翠蓮父女的回報。金翠蓮做了大戶人家趙員外的小妾,多虧趙員外相助,為魯達找了個安身落腳之所:五臺山文殊院。

魯達聽從趙員外的安排,在文殊院剃度,法名叫智深。文殊院是念在趙員外祖上曾對寺廟有不薄的施捨,這才收留魯達,讓他得以有個安全可靠的去處。

誰知魯達身子雖然做了和尚,心裡卻受不慣寺廟的種種約束,依舊我行我素地喝酒吃肉,大壞寺規。這還不夠,魯智深兩次酒後趁著醉意,對管束他的僧眾大打出手,直打得寺廟天翻地覆。

智真長老見魯智深如此任性胡鬧,打傷僧眾,又把寺院裡東西和佛像打得七零八落,他實在沒法向僧眾交代,不得已,只好顧不及是否會得罪趙員外,也只得把魯智深推薦去了大相國寺安身。這不能不說是魯智深自己敗事有餘啊。

史進

大大咧咧

魯智深的大大咧咧也是顯而易見的。同樣是在孟州十字坡酒家落腳,武松不但沒有著被孫二娘的道,反而輕鬆制服了孫二娘;而魯智深則被孫二娘輕鬆用蒙汗藥麻翻,全身衣物都被扒光,險些被孫二娘砍了腦袋,做成人肉饅頭。

在瓦罐寺,魯智深餓了半天肚子,見幾個面黃肌瘦的老和尚在熬粥,聽了老和尚的話,不忍心搶了他們的粥,到裡面找崔道成和丘小乙的晦氣。卻反被兩個惡人挑唆,輕信了他們的話,倒過頭來要找這些老和尚理論。

等魯智深醒悟過來,發覺上了崔道成和丘小乙的當,再返回找他們算帳時,他們已經拿好武器在手,兩人又吃飽喝足,竟然合力打敗魯智深。

魯智深敗逃,在赤松林巧遇史進,魯智深這才得到史進給的幹肉燒餅充飢,兩人再回過頭去瓦罐寺找崔道成和丘小乙算帳。二人合力將崔道成和丘小乙殺死,但那群老和尚害怕被崔道成和丘小乙報復,都上吊而死。

魯智深在瓦罐寺的遭遇足以說明他大大咧咧到了什麼地步,非但沒能解救那些老和尚和被擄來的婦人,反被崔道成和丘小乙打得落荒而逃、狼狽不堪,如果不是史進相助,只怕這兩個惡徒還要繼續霸佔瓦罐寺為非作歹。

李忠

如此看來,魯智深似乎和我們常人無異,性格急躁,看人打卦,敗事有餘,大大咧咧,哪有半點好漢該有的氣場和風度?但實際上,這些都只不過是魯智深身上的一些瑕疵而已。魯智深之所以被讀者一致推崇為《水滸傳》裡為數不多的好漢之一,就因為他身上有三個寶貴的優點:俠肝義膽,質樸善良,重情重義。

魯智深俠肝義膽的地方就表現在他心甘情願救護素不相識的金翠蓮父女,見店小二阻攔金翠蓮父女出門,他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得店小二肝膽俱裂,再也不敢阻攔。魯智深直到親眼看到金翠蓮父女走遠了,確保安全了,他才接著去找鄭屠的晦氣。

魯智深的質樸善良,則表現為他在大相國寺負責看守菜園子時,既盡職守管好了菜園子,約束了那些欺凌弱小的潑皮們;又網開一面,體諒這些潑皮們生活的艱難,專門留給這些潑皮們一條出路,和他們打成一片,這是魯智深的一片菩薩心腸。

魯智深的重情重義,突出體現在他自和林衝結識以來,打聽到了林衝遭受高俅太尉陷害被刺配滄州,一路上偷偷跟隨,暗中保護。在野豬林時,眼見押解林衝的兩名公差董超和薛霸果然想要害死林衝,幸得魯智深及時出手相救,一直把林衝護送到滄州地界,確認林衝安全了他才離去。

林衝

由此可見,魯智深雖然性格急躁,看人打卦,敗事有餘,大大咧咧,但這絲毫不能掩蓋他「俠肝義膽,質樸善良,重情重義」的英雄本色,他這些缺點完全是瑕不掩瑜,絲毫不妨礙他成為《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好漢之一!可以說,魯智深才是有血有肉、接地氣的真好漢!

相關焦點

  • 除了武松,換水滸中誰赤手空拳也打不死一隻三四百斤的老虎!
    魯智深過景陽岡能不能和武松一樣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不用考慮,我們提轄做不到。為什麼小編會這樣說?不是說魯智深力氣和功夫比武松差,而是智慧與力量分配上魯智深比武松遜色一籌,別急著抬槓,咱們一條一條來比。喝酒那是好漢們標配,魯智深酒量也是按壇算,但魯智深喝醉了可是醉得一塌糊塗,沒有能瞬間清醒能力。十字坡武松輕鬆調戲孫二娘,魯智深被麻翻後差點做了人肉包子,還鬧出過醉打山門的笑話。幾乎一眼就能看出,在對「酒」和「醉」把握及意識恢復上,我們提轄和都頭還差的遠。是不是這樣?如果魯智深喝醉過景陽岡,老虎吃掉都不會醒,怎麼打虎?
  • 《水滸》梁山108好漢排名有貓膩,並不是根據立功多少而排
    所以說如果有人要幹點什麼事兒,首先要借老天的名義,說為什麼我要成功了,你們要聽我的呢,那不是我能耐多大,是老天爺讓我幹的,我代表老天爺,所以《水滸》一開篇,就預示著整個梁山好漢的命運,也代表著施耐庵作者本人,他的一種意圖。但是這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為什麼說貫穿全書呢?
  • 四大名著之《水滸傳》作者想通過好漢的外號和星宿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水滸這部書非常高深,不然清初時期的才子金聖歎也不會讚嘆它為「天下第一奇書了」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埋下了很多伏筆和隱晦的道理暗示,不僅為了抒發他的個人情懷,也在希望讀者能通過思考來了解和讀懂他書中的深意!這其中,梁山眾好漢尤其是天罡星三十六人的外號以及星宿名稱就大有文章。下面,我將通過我對這部奇書的個人理解和心得,挑幾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家逐一解析!
  • 《水滸傳》108將雖是好漢,但也分貴賤,看座次排名就知道了
    提起《水滸》的英雄,首先想到的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仗義疏財的好漢,但每位好漢卻都有所不同。細細打量他們,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讓人熱血沸騰、青春湧動那麼簡單。怪只怪那個年代,不讓單純的人走單純的路。特別莽撞李逵☆座次描述:一陣「黑旋風」,保得「及時雨」說起李逵,一個詞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魯莽」。而李逵的魯莽,更體現在對宋江的盲目服從上。李逵在梁山的實際工作其實是宋江的貼身保鏢,對於宋江幾乎言聽計從。
  • 水滸故事:梁山頂配九宮八卦陣,四面八方24將,是否為最強馬軍?
    因此,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後的幾十回目,反而是我最喜歡的內容,再加上接受不了各位梁山好漢在徵方臘途中遭遇的各種犧牲陣亡,所以全書中最喜歡的部分,真的就是與遼國、田虎和王慶的那幾十回故事,而這也是在大多數專家學者眼中,最應該剔除,最不像《水滸》的部分。但估計有不少朋友跟老樂一樣,最喜歡的部分就是這些吧?
  • 水滸最難對付之人,他一招搞定!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 名著《水滸傳》裡,魯智深投奔大相國寺住持智清長老,長老派他去看寺院菜園,本是一時的權益策略,想借力打力,以惡制惡,用菜園周圍潑皮無賴之手攆走他,好圖個眼不見心不煩,同時也好跟師兄智真長老面上說得過去。
  • 水滸傳中消失的兩條半好漢,在另兩本書出現: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我們看水滸傳,發現兩條半好漢神秘消失了——當然,這兩條半好漢並不是梁山好漢,梁山一百單八將也不全是好漢,如果我們敢當面叫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好漢」,輕則挨頓胖揍,重則會變成饅頭餡兒。按照常理,一本小說中比較重要的人物都應該有來有去,起碼怎麼死的要說明一下,比如最先出場而且耗費筆墨較多的好漢王進,絕不應該銷聲匿跡。要說他出場就是為了傳授九紋龍史進武功,也難以服人,因為跟魯智深武松林衝等人相比,史進連個聯合主演都算不上,他的師父完全可以一筆帶過。
  • 魯智深孫悟空驚人相似之處,他們竟然都喜歡做這事
    所以,《水滸》英雄好漢中,魯智深的結局要算最好的了:聽潮信而圓寂,最終修成正果,見性成佛。那麼,魯智深是如何修煉成佛的呢?《西遊記》中孫悟空一不念經,二不參禪,開口「俺老孫」,閉口「俺老孫」,但最終能夠成佛,靠的是一路打「怪」;而《水滸傳》中魯智深也是一不念經,二不參禪,開口「洒家」,閉口「洒家」,最終也修成正果,靠的也是一路「打」。不過,他是打「惡」!
  • 二斤牛肉,兩角酒,水滸傳中的好漢們吃飯都是這麼簡單粗暴的嗎?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水滸中的好漢們要吃飯時,往往來到酒店,叫喊著切二斤牛肉下酒,因為這酒肉出現的太多次,以致於總給人一種錯誤,他們這吃食也太過簡單了吧?難道宋代的食物就這麼單調嗎?切二斤牛肉下酒之所以讓人深刻印象,主要是因為武松打虎的情節太過經典,那時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前吃的一頓飯,是這樣的情形:「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
  • 水滸傳中108位梁山好漢,武松排名14,是否存在「屈尊」一說?
    水滸中有馬上林衝,馬下武松,注意證明武松在梁山泊中武力值是屬於食物鏈頂端的。梁山泊把武松排在了第十四位,從某種角度來講有些屈尊。在梁山泊臥虎藏龍,人中豪傑匯集之地也絲毫不顯得遜色。武松排名靠後主要和剛烈,衝動的性格有關。武松不僅有勇有謀而且直言不諱,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宋江坐穩,在他的領導之下,即便是到了最後招安,敢有人頂撞他的人少之又少。而武松不像有些敢怒不敢言的人,他因為宋江寫招安詩而頂撞宋江。
  • 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為什麼經常把關羽搬出來?
    藝人正說《三國志》平話中的關雲長「刮骨療毒」。關公一邊與賓客下棋,一邊伸起左臂,命華陀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對客談笑自若。這時候,李逵在人叢中高聲叫道:翻這個正是好男子!」燕青責備他不應該在勾欄瓦舍中大驚小怪時,李逵說:「說到這裡,不由人喝彩!」李逵情不自禁地對關羽的喝彩,完全發自內心,是「惺惺識惺惺,好漢識好漢」。
  • 從魯達到魯智深,直男魯大師英雄救美,為何卻不帶她遠走高飛
    每次講到水滸,就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位好漢。你沒聽錯,女的也算作了好漢一類。故事的感情基調也定成了這種「好基友,一輩子」。劇照這本就不是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題材,所以《水滸傳》裡的男女之事,都沒有什麼愛情故事,都是一些劈叉出軌、紅杏出牆的破事兒多,講得最多的都是說走咱就走
  • 梁山好漢的綽號哪幾個最好?為什麼?
    綽號好不好要看綽號跟自身實力是不是匹配,起碼在梁山好漢中綽號不代表實力,尤其梁山一百單八將有不少人的綽號吹得震天響,但其本人的本事卻稀鬆平常。一個無能的人卻擁有一個根本就配不上的綽號,到頭來只能自取其辱,成為笑談。
  • 水滸裡有一個「壞女人」,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悔悟了
    《水滸》在一般人認為,是一本寫男人的書,別的不說,只說一百零八將裡面,男人就有一百零三個,剩下的三個女人,除扈三娘長得漂亮些,還有些女人味外,另外兩個也是男性化的,孫二娘叫母夜叉,顧大嫂叫母大蟲,從綽號上看就是厲害的女漢子,其實,水滸裡還有不少的女性,像金翠蓮、閻婆惜、潘巧雲、李巧奴、白秀英、潘金蓮等等,他們都是女配角,可他們在整個水滸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可不小,
  • 【萬家火鍋節】話水滸英雄 合肥寧國路水滸好漢主題魚火鍋
    合肥寧國路上的水滸耗兒魚火鍋是合肥第一家以水滸英雄為背景主題的火鍋店,一進入店鋪就能被這樣一個古色古香的火鍋店吸引了,店內隨處可見水滸好漢的畫像和英雄事跡。然而最特別的當屬其麻辣鮮香的耗兒魚火鍋了。
  • 梁山好漢36天罡星中最沒有存在感的兩個人,應該是這對兄弟!
    《水滸傳》中後來108好漢,分別得號36天罡星,72地煞星。前36名好漢稱天罡,這些人應該是梁山的核心頭領了。事實上,水滸傳全書的描寫,在前36人身上著力尤其之多。比如著名的魯(智深)林(衝)十回,武(松)十回等等。
  • 冷眼看水滸:為什麼最有大哥派頭的晁蓋,偏偏做不長久梁山之主?
    《水滸傳》裡晁蓋的遭遇一直讓不少讀者感覺難以理解:晁蓋這個英雄了得的好漢,明明是最有大哥派頭的人物,為什麼做了梁山之主後路卻越走越窄,到了最後竟然在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死於非命,梁山之主終究沒能做長久?晁蓋天生勇武有力,長得彪悍威嚴,又極重兄弟義氣,仗義疏財,在江湖上贏得了赫赫威名,吸引了不少江湖好漢追隨,在他們心目當中,晁蓋是最具有大哥派頭的人物,就是天然的大哥。因此,當河北大名府梁中書要押送十萬貫生辰綱到東京的消息在江湖上不脛而走的時候,素未謀面、不遠千裡的劉唐和公孫勝不約而同來山東鄆城縣東溪村找晁蓋。當然,晁蓋的髮小吳用也為此事來找晁蓋了。
  • 水滸五大步戰高手,第二位簡直堪稱人形暴龍
    水滸和其他一般小說不同的是,裡面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武藝高強的好漢,也就是說這本小說裡是多主角,而不是單一的主角,一出場就各種開掛,自帶光環。其中水滸中有五大步戰高手,試言之。top5;青面獸楊志,乃是楊家將後人,典型的將門虎子,武舉出身,可謂是根正苗紅,堪稱是前途光明。無奈其時運太背,在比慘這方面和林衝相比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是難兄難弟。
  • 水滸傳開頭為什麼會出現王進這樣的龍套角色
    水滸傳中,王進是最早出場的好漢,但幾章過後,王進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通俗地說:王進就是個「跑龍套」的。那麼,王進這個角色是不是就無足輕重呢?非也!無論是從情節、內涵和故事走向上,王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王進是拉開水滸故事大幕的關鍵王進出場,立刻就「牽」出了高俅。高俅是水滸傳中的大反對派,但是也是主角之一,沒有高俅,水滸英雄們缺少了對比,少了三分英雄氣。在交代了高俅的前事之後,又借高俅的發跡,引出了宋徵宗登基等故事。其後,才有了膾炙人口的林衝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