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巍 王家民 錯視是用來增強造型能力的手法之一,不斷變換視角,從圖形的空間角度進行全方位挖掘,從而創造出獨特、個性化標誌設計作品。
錯視只是一種特殊的視覺現象,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視覺創作手法。 錯覺標誌以藝術的形式法則和視覺美感來實現的。
①錯視的數學美。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語言,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而美正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形式美中的法則諸如比例、均衡、對稱等概念就都來自數學。
②錯視的動感美。每一款 錯視標誌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出來的視覺「陷阱」,專門用來獵取觀察者的視線。 如同一個存在於二維與三維之間的視覺漩渦,將 觀察者強行帶進矛盾著的空間存在,使後者產生極大的視覺迷茫感,並由此產生強烈的視覺動感。
③錯視的奇趣美。錯視標誌 以「奇「趣「異」作為創作的初衷,以顛覆性的構想挑戰著人們認識事物的直覺判斷。
④錯視的超越性美。 把握視覺錯誤現象的內在規律,通過獨特的創意和表現手法,,揭示出視覺認識中的「錯誤推想」,使圖形獲得了形視上的理想境界。
錯視現象種類繁多,主要有同化、明度變化、形態扭曲、 圖底反轉、維度轉換及視角指定等,每一類錯視都有其獨特的視覺魅力和表現手法。
維度轉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矛盾空間,即在二維空間上表 現三維空間的矛盾性, 通常是利用視點的轉換和交替來打破常規:
①共面法。就是將兩個不同視點的立體形以一個共用面 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以此構成視覺上既是俯視又是仰視的空間結構,有一種透視變化的靈活性。
②矛盾連接法。是利用直線、曲線、折線在平面中空間 方向的不定性,使形體矛盾連接起來。
③視點轉換法。利用圖形本身的空間不確定性,隨著觀察 視點的移動,顯示出不同的空間存在,觀者產生時而凸起,時而下凹的空間矛盾感。
圖底反轉的構成方法正是利用了圖形與背景的相似性,造成賓主關係的變換,形成圖、底間的互生互存,從而在平面上擴展出無限的視覺空間,產生虛以接實、實以補虛的效果,使整體畫面具有包容性與雙重性的微妙關係。
利用圖底 反轉法其創作關鍵在於,通過對相關契合圖形的研究找出它們外部輪廓中的契合點,並以此完成形態上的漸變,將主體與背景相互交融成為一個共同體,保證相關契合要素之間的合理轉換。
這不是單靠技巧就可以創作出來,必須要求設計師具備富有挑戰性思考和創意,掌握契合、漸變和分形三者的關係,同時充分考慮到標誌圖形簡潔凝練、易於識別等特點。
人們已經習慣了人造環境中的直線和幾何圖形,從而能夠從過去的經驗或相同的形式中推斷或填補,這種虛形填補的手法被廣泛地應用於標誌設計中。 其創作關鍵在於必須留有一塊可供觀察者進行經驗透射的空白,給想像一個延續的空間 。
雖然同樣是以正負形作為標誌圖形的視覺元素,但是虛形填補法不同於圖底 反轉法那樣刻意的追求視覺元素之間的相似性,而是在努力強調一種整體性,它可以把觀者的視點從一點拉到遠方,製造出一種宏觀的視覺震撼。
以上三種手法都是標誌創意中較為常用的,此外還有明度變化法、視點切換法、形態扭曲法等等在實際運用中,這些方法常常是融為一體的,不可單一機械地使用。
運用錯視藝術進行標誌創作的設計思路,有助於培養我們透過現象洞察本質的能力和轉換角度思維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