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日前,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告稱,2016年已成為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年份,刷新了2015年創下的最熱紀錄,而2015年本身就打破了2014年的紀錄,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長期趨勢不容忽視。
冷暖交替,本是地球常態。但是全球氣溫「三連冠」,無疑引起了人們的極大好奇。過去的一年到底有多熱?全球變暖到底是怎麼回事?2017年會否成為又一個「史上最熱年」?
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省內有關專家。
有多熱?2016年全球平均氣溫14.84℃創紀錄
2016年到底有多熱?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平均氣溫為14.84℃,比20世紀平均水平高出0.94℃。這是自1880年有氣溫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比上一個最熱年份2015年高出0.04℃。
這一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數據顯示,2016年前8個月全球氣溫分別都打破了同期單月最高氣溫紀錄,後4個月也都進入史上同期單月氣溫前五之列。
美國航天局、世界氣象組織、英國氣象局等機構也相繼發布了類似報告,儘管由於採取的分析方法不同,這些機構得出的數據不太一致,但都得出了2016年是史上最熱年的結論。全球很多地區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結論:我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81℃,為歷史第三高;俄羅斯北極部分地區溫度高於長期平均值6℃至7℃;北極地區正以全球平均值兩倍的速度變暖。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史上最熱的年份都發生在過去35年間,其中史上最熱的17個年份有16個出現在21世紀。21世紀以來,全球年度氣溫紀錄已被打破5次,分別是2005年、2010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
2014年至2016年連續3年刷新全球平均氣溫紀錄,全球氣溫升高的腳步似乎停不下來。實際上,1939年至1941年也曾出現這樣一個「三連冠」,不過那三年沒有一年能進入史上最熱年份前30名之列。
那麼,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氣候變化如何?
省氣象臺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河北省平均氣溫為12.6℃,比常年偏高0.8℃。「2014年、2015年、2016年河北省的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其中2014年為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河北省氣溫最高的年份。」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安月改告訴記者,「河北省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的大趨勢高度一致,50多年來,河北省平均氣溫升高了1.4℃,全省最熱的16個年份有11個出現在21世紀。」
可不要小看這升高的1℃,全球氣溫上升的「一小步」,卻是人類氣候變化的「一大步」。「當全球升溫1℃至2℃時,發生極端高溫的概率就可能增加10倍或更高,也可能使得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專家表示,全球升溫會引起海水膨脹、海洋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威脅到上海、香港等人口稠密的海岸地區。永久凍土在消融過程中還會釋放甲烷,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極端暴風雨發生頻率也會增加。
實際上,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就在身邊。去年冬天,我國京津冀地區遭遇的大範圍重度霧霾的背後就有著氣溫上升的原因。有專家認為,由於氣溫持續攀升,我國京津冀地區的平均風速和最大風速都有減小趨勢,發生靜穩天氣的概率增高,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不僅如此,受氣候變暖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河北省的降水顯著減少,50多年來河北省降水量平均減少了120毫米,相當於225億立方米的降水資源(約等於19個黃壁莊水庫的蓄水量);另一方面,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氣象災害頻繁發生,特別是高溫、乾旱、霧霾、雷電、局地暴雨和城市積澇等氣象災害發生更加頻繁,程度有所加重。
為何熱? 人類活動是主因,厄爾尼諾「添柴加火」
這些年全球氣溫為何持續攀升?
安月改表示,目前全球氣候變暖是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所致。「2015年至2016年的超強厄爾尼諾現象使得熱帶中東太平洋上空溫度偏高。」安月改說,這些熱量通過能量擴散的方式影響其他區域氣候,相當於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又加了一把火。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它的形成原因與太平洋表面的風向和水流方向密切相關。
「厄爾尼諾現象的明顯標誌是使東部赤道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溫度升高。當海洋溫度較高且太平洋信風較弱,進而能夠使水中的熱量進入大氣層中時,便會發生這種氣候現象。」安月改介紹說,厄爾尼諾現象會引發全球氣候的異常,比如說,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當年,我國北方地區就容易出現暖冬。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本次厄爾尼諾事件自2014年9月開始發展,截至2016年2月持續了18個月,每個月海溫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計值(即累計強度)為26.9℃,且海溫已連續7個月(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過2℃,在2015年11月達到峰值,海溫偏高達2.9℃。
印度半島的嚴重洪澇災害、澳大利亞夏季遭受的高溫熱浪、巴西等地出現的持續性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的背後就有厄爾尼諾興風作浪的身影。
「除了厄爾尼諾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大。」安月改認為,厄爾尼諾現象在2015、2016年氣溫破紀錄上產生了一定影響,但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最大的仍是溫室氣體的不斷積累。
世界氣象組織也表示,「儘管厄爾尼諾現象產生影響,影響全球溫度的最大因素仍是二氧化碳排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證實了以上觀點。
報告顯示,自工業化以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上升,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過去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750至2011年間,人為累計二氧化碳排放達到了20400億噸,其中近一半為近40年所排放。報告認為,人類活動主要通過溫室氣體影響氣候。20世紀以來全球變暖至少有一半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而且,即使今天立即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它們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也將持續數個世紀。
「適當的溫室效應保證了地球維持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專家表示,但若是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必將逐年持續升高,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全球大環境的變暖趨勢也在影響河北省的「小環境」。數據顯示,河北省氣溫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上升尤為明顯,自1986年12月以來(至2013年-2014年)的28個冬季中,就有21個暖冬,而暖冬正是溫室效應加劇造成氣候變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繼續熱? 最熱年紀錄還會被打破,該給地球降溫了
2016年成為又一個「史上最熱年」已經成為事實,那麼,2017年呢?
「氣候變化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影響因子未來的變化以及當前預測技術的局限性使得氣候預測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尚不能預測出今年全球氣溫精確值。」安月改表示,由於2015年至2016年出現的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已經離去,並且年初出現了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但「非常溫和」的拉尼娜現象,今年的氣溫可能會有所下降。
世界氣象組織總幹事米歇爾·雅羅表示,由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持續增加,海洋中的熱含量也在增加,這都會使未來的溫度更高。這意味著,從長遠來看,預計全球變暖的趨勢將繼續。
那麼,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
在2016年G20峰會上,中國給世界開出了一劑「藥方」——創新增長方式。有專家表示,傳統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是導致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因。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改變發展路徑,從過去大量依靠能源、要素投入支撐GDP的增長方式,轉變為依靠提高要素效率的方式,政策、制度、技術等方面都得變革,走出一條環保新路子。
「公眾也可以從自身做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減緩全球變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安月改說,比如多乘公共運輸工具、少開車、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等。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早在1992年,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就誕生了,1995年開始,聯合國氣候大會每年都要召開一次。
經過長達20多年的馬拉松式國際談判,2015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170多個國家籤署氣候變化問題《巴黎協定》。2016年11月4日,該協定正式生效,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向前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然而,僅靠《巴黎協定》並不足以解決氣候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指出,即便《巴黎協定》充分落實,全球在21世紀末仍可能升溫2.9℃至3.4℃。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依然任重道遠。(記者 陳誠)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