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前沿的觀點

2020-08-04 企業網D1Net

在一個罕見的數據分析領導者聚會中,各種新的解決方案漸漸浮出水面,這些方案旨在解決人才,組織和前沿採用等一系列難題。

去年10月,來自數據分析領域的先進企業的八位高管就自己所面臨的最大難題發表了看法。他們都是公司中負責數據分析工作的最高管理人員,其中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美國運通、三星移動、西門子醫療,TD Bank和沃爾瑪。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首席信息官、首席數據官、首席營銷官、首席風險官和首席科學官都參加了該會議。我們通過事先詢問他們各自所面臨的緊迫問題來展開討論。

對於這些高管,最重要的五個問題是:

數據和分析是否被過度炒作?

隱私問題是否威脅到發展?

人才招聘是否在減緩戰略?

哪種組織模型效果最好?

確保採用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以下是討論的匯總。

1. 數據和分析並沒有被過度炒作,但它們被過渡簡化了

與會者一致認為高管的期望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大數據分析正在給組織帶來經濟影響,但高管獲得收益的希望往往與前沿應用程式的實際情況脫節。不可避免的難題使他們措手不及並迅速產生了懷疑。

一位與會者指出,對應用的關注有助於公司擺脫「鳥瞰的視角」,在這個視角裡「一切看起來並無不同」。數據分析能在何處提高績效,如何提高績效,這種實際情況因公司和行業而異。

面向客戶的活動。在某些行業中(例如電信),這是絕佳機會所在之處。在這裡,當公司將重點放在優化分析模型上,這些模型可優化整個消費者生命周期中的服務定價,通過預測產品促銷最有效的領域並確定留住客戶的策略來最大限度利用營銷支出。

內部應用程式。在其它行業(例如運輸服務)中,模型將專注於流程效率。例如,優化路線或根據工作人員的可用性和需求的變化來調度人員。

混合應用程式。其它行業則需要在以上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例如,零售商可以利用數據來影響客戶做出「下一個要購買的產品」的決策並優化新店選址或籌劃流經供應鏈的產品流。同樣,保險公司希望預測有助於擴展產品線並評估投資組合風險的新興領域。明智地確定工作的輕重緩急並切實解決各種相關難題,這是數據分析策略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公司需要從兩個角度進行運營:快速取得成果以增加動力,同時關注長期的,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應用程式。儘管一位高管指出,「我們會仔細衡量近期影響並圍繞這些結果來形成內部意見」,但人們仍然堅信整個過程跨越了多個領域。一位與會者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許多人認為,真正的價值在於重新構想現有業務或根據公司擁有的數據開展全新業務。

新機會將不斷到來。例如,與會者漸漸意識到這樣的可能性——利用不斷膨脹的外部數據(有時稱為開放數據)並將其與現有的專有數據結合起來以改善模型和業務成果。對衝基金最早開始利用大量新近獲得的政府數據,它將這些信息與股價走勢相關聯,從而發現各種短期的投資機會。做長期投資的公司需要為開放的數據制定不同的規則,但鮮有與會者懷疑此舉的價值。

2. 必須解決隱私問題,讓消費者擁有控制權大有裨益

在有關大數據的公共討論中,隱私已成為不可談及的禁忌,因為媒體已經正確地指出了某些數據收集方法中的過度行為。難怪消費者越來越警惕了(但B2B領域對數據的關注度似乎較小)。另一方面,數據分析漸漸為消費者(更不用說公司和政府)帶來了一系列好處,例如得到了改善的醫療效果,精準反映消費者喜好的新產品或因自定義信息的能力增強而產生的更有用且更重要的數字體驗。這些好處必然取決於收集,存儲和分析描述真實人物的大型的粒度數據集。

我們的分析領導者一致認為,將更多的信息控制權交給消費者並建立起他們的信任,這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選擇加入模型。第一步是使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可以收集,共享和使用其數據。例如,數據聚合商Acxiom最近發布了一個網站(aboutthedata .com),該網站使消費者可以對公司收集的有關他們的數據的分發進行評估,編輯和限制。例如,消費者可以選擇限制以精準投放網絡廣告為目的的數據共享。他們控制著目標廣告(但私密性較低)和非目標廣告(潛在價值較低)之間的權衡。

公司行為。我們的小組成員認為,在數據收集領域裡,各大公司的動機都是善良的,各大組織也將十分負責任地採取行動。但是它們必須不斷贏得這種信任。從單個隱私違規或錯誤判斷中恢復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建立內部實踐以加強良好的數據管理能力,同時讓客戶知道數據分析的好處,這一點至關重要。用一位與會者的話來說就是:「消費者會信任那些忠於價值主張的公司。如果我們專注於實現這一目標,那麼消費者將十分欣慰。如果我們偏離了方向,那我們就有麻煩了。」

3. 人才的缺乏正在催生各種創新方法,但人們還需要更多方法

人才短缺是個熱門話題。這可不僅僅是IT專業人員和分析專業人員的短缺。即使那些漸漸通過創意十足的招聘和薪酬策略來解決技能缺口的公司也發現自己在另一個領域缺人:他們需要更多的「翻譯人員」,即將IT與數據,分析和業務決策的學科聯繫起來的人。這些翻譯人員可以將IT,分析和業務部門的團隊聯繫起來,同時推動整體數據分析策略的設計和執行。如果沒有這樣的員工,新數據策略、工具和方法(不管它們有多先進)都不會產生令人滿意的影響。

但是,這樣的兼才是很少見的。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景是,公司能找到將三個所需技能中的兩個相結合的個人。數據戰略師將IT知識和制定業務決策的經驗結合在一起,因此他們非常適合為高價值的業務分析明確各種數據要求。數據科學家將深厚的分析專業知識與IT知識相結合,以開發各種複雜的模型和算法。分析顧問將實用的業務知識與分析經驗相結合,以專注於影響力巨大的分析商機。

與會者普遍認為,常見的人才來源(一流大學和MBA課程)越來越不足。很少有公司開發出培養具備多項技能的人所需的課程。為了彌補這種缺口並使更多的人紮根於各種業務技能和定量技能,有些公司正在從先進的網際網路公司挖數據科學家。而另一些公司則採用離岸外包的方法。

要管理並留住這些特殊人員就要求思維方式和文化方面的變革。工作一:提供激發人們研究各種新方法和洞察的空間和自由。一位高管在描述公司為創新提供更多自由的努力時指出:「有時,你很可能並不確切知道他們(數據科學家)會發現什麼」。(到目前為止,這些努力正在留住更多人才)。另一個優先事項: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使頂尖人才認為自己處於技術變革和新興最佳實踐的最前沿。促進與數據分析生態系統(包括風險投資家,分析初創公司和成熟的分析供應商)的互動是十分有用的。

4. 你需要卓越中心並且要不斷發展

為了促進分析工作,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在使用卓越中心,卓越中心與企業一起快速開發和部署分析。卓越中心通常包含數據科學家,業務專家和工具開發人員。公司之所以建立這些中心,部分原因在於企業領導者需要幫助。卓越中心還增強了上述稀缺的翻譯人員對整個組織的影響。卓越中心甚至有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最佳狀態下,這些中心是學習和創新的溫床,由於團隊會共享一系列想法,如怎樣構建可靠的數據集,怎樣創建強大的模型並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業務工具,因此,卓越中心是學習和創新的溫床。

與會者一致認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值得創建卓越中心——你使卓越中心成為公司的一部分,在這裡,數據分析資產或功能可能會產生重大戰略影響。對某些公司來說,這其實就是IT。對另一些公司來說,這其實就是營銷和銷售或大型業務部門。例如,有一家公司的分析議程致力於利用一系列跨多個業務和職能的核心交易數據。在這個例子中,卓越中心在IT內部利用其對該核心數據集的深刻了解以及其作為跨業務共享功能所發揮的作用。

這些中心的目標必須是成功地在整個組織內建立數據分析功能,以便它們能夠應對各種越來越耗時的優先事項。一位高管認為,隨著企業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卓越中心將越來越多地致力於類似於複雜研發的長期項目,它們將重點放在分析創新和各種突破性洞察上。

5. 刺激採用的兩條途徑——無論哪種都需要投資

對許多領導者而言,前沿採用是最重要的問題。讓管理者和個體貢獻者有的放矢且熱情洋溢地使用新工具是很難的。我們在另一篇文章有寫過這樣的內容,公司根本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或金錢來開發結合了智能,直觀設計和強大功能的殺手級應用程式。但是,與會者發現了兩條導致廣泛採用的明確途徑。

自動化。刺激採用的一種途徑對相對簡單且重複的分析十分管用:創建可快速推出而無需什麼培訓的直觀的最終用戶界面。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行動應用程式可能使品牌管理者立即了解銷量和銷售趨勢,市場份額以及平均價格。這些工具已成為日常決策流程的一部分,它們有助於管理者弄清楚以何種強度推廣產品,何時有必要為了與競爭對手角逐而在定價上做策略性調整,或者最終從何處開始推銷新產品。一位高管表示,使用這類簡單工具「幾乎不需要培訓」。只要它們「清晰明白,設計合理,具備過硬的可視化質量,那麼最終用戶就會發現這些工具。」

培訓。第二條途徑要求在培訓上投入大量資金,從而為更複雜的分析提供支持。不妨考慮使用一種用於承銷中小型企業貸款的工具。該工具結合了承銷商的知識和模型的強大功能,這些知識和模型使承銷商的判斷高度一致,從而明確風險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偏差。但是,承銷商需要接受培訓,以此來了解該模型適用於承銷流程的哪個地方以及如何將模型和工具所帶來的真知灼見納入到他們自己的客戶特徵和業務優先事項方面的經驗中。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必須從試點工作開始,從明確的規則開始,從而決定到底要不要做出這樣的轉變——從探索性分析轉向全面實施。某些模型最終並沒有足夠的預測性來形成所需的影響;最好將這些模型擱置起來,以免它們成為投資陷阱並破壞組織對分析的信心。高管們必須願意「停頓」並向組織發出這樣的提醒,即某些分析計劃雖然未能成功實施,但這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實際上,這就是為什麼要貫徹多個計劃。形形色色的成功案例和刻板的決策形成了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裡,各個業務部門,各種職能,眾多高管和一線員工都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數據分析是有可能發生轉型的。

相關焦點

  • 開課啦 | 新課預告:大數據分析的營銷前沿應用
    MBA新課介紹大數據分析的營銷前沿應用任課教師/梁屹天大數據的出現使得營銷的科學化、精準化變得可能,而其中的核心就是數據分析。本課程將從一個微觀實踐的角度,以案例作為載體,講述數據分析在各種營銷場景下的前沿應用。雖然媒體大量的報導已經使得很多人默認了「數據分析」這個概念。但是,數據分析在營銷實踐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人們常說的「模型」和「算法」究竟是什麼?它們在營銷中如何落地,又面臨哪些挑戰?數據分析跟業務邏輯應該如何融合?
  • 聚焦光譜分析技術前沿「超快光譜」——光譜分析前沿技術論壇(北京...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5月25日,「光譜分析前沿技術論壇(北京)」在文津國際酒店召開。此次技術論壇由三寶興業科學部主辦,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聆聽了報告。「光譜分析前沿技術論壇
  • 好用的數據分析軟體有哪些?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將它們加以匯總和理解並消化,以求最大化地開發數據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數據分析是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文獻計量、圖譜可視化等分析方法,結合專家和領域情報人員的研究,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以及我國納米技術的戰略規劃和發展布局進行了調研分析;基於高被引論文的共被引關係,形成納米技術前沿科學圖譜,揭示了納米技術的前沿方向,對比了主要國家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並選擇了「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納米發電機」「納米藥物」「納米檢測」「納米仿生孔」「納米安全性
  • 三維感知與三維數據分析最新進展 - 3D傳感&人工智慧前沿科技論壇
    他的報告題目是「人體動態重建技術前沿」。報告對人體動態重建這一研究課題,圍繞便捷性和實時性兩大目標的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回顧了技術發展歷程,做了全方位的技術介紹。如今進入深度學習時代,傳統三維分析流程四步中的後兩步可以合二為一。
  • 《研究前沿》的「啟發」價值在哪裡
    他介紹,「研究前沿」主要是通過研究分析論文被引用的模式和聚類,特別是成簇的高被引論文頻繁地共同被引用的情況得出的。「簡單地說,也就是分析論文的『同被引』關係。」冷伏海解釋:「比如一個領域的重要論文很多都同時引用了A論文和B論文,那麼從某種程度上就能說明,這兩篇論文不僅有很強的關聯性,而且對這個領域而言也是有啟發意義的重要的論文,因此它的內容也就可能奠定了這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的知識基礎。」
  • 前沿研究丨數據驅動的材料創新基礎設施
    數據驅動模式需要相應的全新基礎設施來支撐,包括以數據為中心的集成平臺,整合數據設施、高通量實驗和高通量計算模塊,以全面覆蓋數據生產、存儲、分析、共享和協同能力。這樣的平臺將產生和利用大量符合FAIR原則的數據,以支撐數據驅動模式的發展,同時也服務於實驗驅動和計算驅動模式的實踐。
  • 觀遠數據3.0平臺發布:Universe數據開發、Galaxy數據分析、Atlas雲...
    Galaxy數據分析產品線作為新一代智能分析與決策平臺,Galaxy數據分析系列產品擁有領先的技術和完整的運維體系做支撐,可應用於企業數據採集、數據準備、數據分析、數據門戶等數據分析和決策場景,助力企業快速構建敏捷數據分析平臺。
  • 由材料分析觀點看英特爾14nm/14nm+演進
    -電子工程專輯此策略另一目的在於試圖把目前看似落後的10nm戰線拉到2017年下半甚至更久,就在這個10nm工藝大戰開始前夕,本文將以材料分析的觀點,切入英特爾的14nm工藝技術,進一步分析其架構優化產品14nm以及14nm plus (14nm+)兩代間的差異。
  • 報告發布|十種前沿數據安全技術,聚焦企業合規痛點_綜合_江西網絡...
    在此背景下,綠盟科技近日發布《擁抱合規、超越合規:數據安全前沿技術研究報告》。在報告中,選取業界最為前沿與創新的十種數據安全技術,對其技術原理與應用進行全面的梳理與分析,包括處於學術前沿的差分隱私、同態加密、數據匿名;行業內炙手可熱的安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等。這些新興技術,為企業的數據安全建設帶來新的思路與方案——助力其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解決合規的痛點與難點。
  • 前沿|Gartner:2020年數據與分析領域的十大技術趨勢
    近日,Gartner發布了數據與分析領域的十大技術趨勢,為數據和分析領導者的新冠疫情(COVID-19)響應和恢復工作提供指導,並為疫情後的重啟做好準備。數據和分析領導者應檢驗以嘗試以下十大數據和分析趨勢,加快新冠疫情後的恢復:趨勢1:更智能、更高速、更負責的AI到2024年底,75%的企業機構將從人工智慧(AI)試點轉為AI運營,基於流數據的分析基礎架構的數量將因此增加5倍。
  • ...列2015年Gartner數據倉庫和分析型數據管理解決方案魔力象限的...
    中國,北京 - 全球領先的數據分析平臺、應用和服務供應商Teradata天睿公司(Teradata Corporation,紐交所:TDC)宣布名列Gartner公司首次發布的《2015年數據倉庫和分析型數據管理解決方案魔力象限報告》(Data Warehouse and Data Management Solutions
  • 【學術前沿】張世華課題組提出解決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高度缺失及...
    >JMCB科學前沿分享生命發現,走近科學前沿。因此,如何從高度稀疏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中精確地恢復這些缺失的信號,從而促進下遊生物信息挖掘,是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分析面臨的重要挑戰。PBLR算法框架通過PBLR填補後的數據可以很好地用於下遊生物信息挖掘。作者採用PBLR分析了8組模擬數據和9組真實數據,結果顯示,與主流的6種單細胞數據填補方法相比, PBLR能夠更為精確地恢復缺失的數據,能有效提升數據低維可視化、提取基因間關係等下遊分析能力(圖2和圖3)。
  • 兒科多發性硬化的流行病學: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丨前沿進展
    兒科多發性硬化的流行病學: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丨前沿進展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拉曼、電鏡等技術成主流分析手段
    」「納米催化」和「測量標準」9個前沿研究領域分別進行了分析解讀。  綜觀納米研究的前沿分布和變化趨勢,我們相信:納米科技正在深入到科技與社會的變革領域,向綠色、健康等國際前沿和國家需求的大方向發展,中國在世界競爭格局中逐漸佔據優勢地位,並具有改變未來發展秩序的潛力。  由於數據研究和專業水平的限制,本報告可能有些觀點有待商榷,懇請各位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 數據分析軟體工具有哪些?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將它們加以匯總和理解並消化,以求最大化地開發數據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數據分析是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
  • Teradata Vantage重新定義數據分析的「現代化」_硬體動態_信息化...
    在大數據和數據分析領域,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尤其是,隨著企業加大數據驅動業務轉型的步伐,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掌握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對於確保企業實現數據分析戰略至關重要。 也許有些人認為已經在市場上應用了幾十年的數據倉庫技術過時了,要實現數據分析架構的現代化和業務智能的現代化,就必須放棄數據倉庫技術。 其實,這種「保持現代」觀點的一個關鍵謬誤在於,認為必須放棄所有現有的基礎設施和工具,這就像要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一樣過於簡單粗暴。
  • 對大數據分析有哪些流行誤解?
    大數據是一個新概念,大數據產生的背景是整個社會走向數位化,特別是社交網絡和各種傳感設備的發展。大數據分析擁有自身的特點,與計量經濟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當前對大數據的分析存在許多流行觀點,但其中很多核心觀點都值得商榷。  作者: 謝平鄒傳偉  大數據產生的背景是整個社會走向數位化,特別是社交網絡和各種傳感設備的發展。
  • 北大數據分析老鳥送給學弟們的經驗之談
    當然,它不是ABC的教程,也不是細緻的數據分析方法介紹,它只 是「總結」和「體會」。由於我所學所做均甚雜,我也不是學統計、數學出身的,故本文沒有主線,只有碎片,且文中內容僅為個人觀點,許多論斷沒有數學證明,望統計、計量大牛輕拍。
  • CIO不可不知的BI與數據分析產品選型標準
    第二,實時分析能力。傳統的數據分析模式,一般是由業務部門提出需求,技術部門實現,再反饋給業務部門,一般需要一周以上的時間周期。大數據時代,客戶對數據分析的實時性要求更高,希望能很快看到數據分析結果,永洪都能迅速反饋客戶需求,實現從千萬到百億級數據分析的秒級響應,從而允許用戶根據分析結果逐漸深入,實現探索性數據分析,支撐更多分析維度和更大的數據範圍內的價值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