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的「啟發」價值在哪裡

2020-11-14 光明網

中科院多家單位已連續6年共同發布《研究前沿》報告,報告遴選出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熱點前沿和新興前沿——

《研究前沿》的「啟發」價值在哪裡

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已連續6年共同發布《研究前沿》報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技戰略情報研究所所長冷伏海研究員是這一報告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介紹,「研究前沿」主要是通過研究分析論文被引用的模式和聚類,特別是成簇的高被引論文頻繁地共同被引用的情況得出的。「簡單地說,也就是分析論文的『同被引』關係。」冷伏海解釋:「比如一個領域的重要論文很多都同時引用了A論文和B論文,那麼從某種程度上就能說明,這兩篇論文不僅有很強的關聯性,而且對這個領域而言也是有啟發意義的重要的論文,因此它的內容也就可能奠定了這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的知識基礎。」

那麼,基於文獻計量學遴選出的學科前沿是不是靠譜?學科前沿是不是就是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點或核心點?該怎樣使用這一基於文獻計量學的產品?

排除了「做」引用數據的論文

有人對這一成果有些質疑:現在有很多「做」論文數據的情況,甚至可以將水平極為普通的論文「做」成高被引論文。那麼,基於文獻計量學得出的前沿研究靠譜嗎?

冷伏海介紹,科研人員在110多個研究前沿的遴選時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也想了一些辦法來排除這個影響。「比如我們會關注論文作者之間的關係,如果發現聚類形成的核心論文都來自同一個課題組或者論文作者之間多數有師承和親屬關係,或者論文多數都發表在某個出版物上,那麼我們就會認真鑑別,剔除這個前沿。再比如,我們會注意研究前沿中包含的論文國際化程度,如果核心論文均為某一個國家的作者,也會認真分析鑑別,決定是否剔除這個前沿。」

遴選出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前沿》報告遴選出的是「最年輕」的研究。但曾有科學家提出,從科技史來看,很多當時看來是焦點的研究很可能在之後的發展中湮沒了,而一些後來看來對學科發展至關重要的論文,很可能因為其超前性或顛覆性,在短期內引用很少。那麼,《研究前沿》報告靠譜嗎?

冷伏海認為,《研究前沿》是一個基於文獻計量學的情報分析報告,但它其中的每個研究前沿又不僅僅是依靠聚類成簇中的幾十篇高被引論文來歸納形成的。「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專業科技情報研究人員會結合長期跟蹤調研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得到的認識,並諮詢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對數據分析結果進行解讀,確定哪些屬於前沿研究。」

一位長期從事科技情報研究的科研人員介紹,科學家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存在的。「但是從經驗來看,科學發展到目前,經得起考驗的顛覆性論文出現得不多,很多發表了石破天驚觀點的顛覆性論文後來被證明是錯的。而且真正有價值的顛覆性論文也不會因為其文獻計量學指標暫時不顯著而被湮沒,完全有可能隨著大家研究的深入而逐漸凸顯出來。」這位科研人員說,「不要簡單化地將『主流』與因循守舊等同起來。按照科學史家庫恩的看法,隨著範式轉換,科學會從顛覆性非共識觀點較多的、不穩定的前科學狀態,過渡到共識多一些、相對穩定的常態科學階段。這是正常的發展過程。」

這一報告總結出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這個報告的中文名稱是由researchfront翻譯而來的,我認為翻譯為『研究焦點』也許比『研究前沿』更合適一點。在中文語境裡提到前沿,大家多想到少數尖端研究領域,比如物質結構、宇宙起源、生物演化等,對應的英文是frontier。100多個前沿,那還是前沿嗎?」這位研究人員質疑。不過他認為不管如何翻譯,識別出跨學科的researchfront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假定很多論文都同時引用A論文和B論文,而A論文講的是一種物理方法,B論文是生物的新概念。「那麼,這個聚類很可能代表一個有潛力的跨學科研究方向。把這些方向儘早識別出來,對科學發展大趨勢的預判、對科技工作者個人科研方向的選擇都是很有幫助的。」

兼顧不同國家的研究需求

研究前沿有全球性和地域性之分。比如基因研究是全球性的熱點,但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研究卻帶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對我國這種多山的國家而言,針對地質災害成因的研究和防治技術也是前沿。那麼,《研究前沿》報告如何關注不同區域或國家的研究前沿呢?

冷伏海解釋,研究前沿也分層次,有全球關注的研究前沿,也有區域性關注的,還有某一國家關注的,這些不同層次的前沿研究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但我們相信,區域的、特色的也會變成全球關注的。比如我國地質學家在華北克拉通地質構造的研究上取得了世界領先的成果,這與克拉通構造這一研究對象在我國有關係。但隨著地質學家研究的深入,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一些基礎理論成果也被用來解釋其他地質現象。」

冷伏海表示,此外,課題組也在嘗試進行定製研究,「可以針對學科和地區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隨著解讀人員對學科領域信息掌握越來越深入和全面,我們的識別和解讀也將越來越貼近科研人員研究的前沿方向。」冷伏海說,「但我們應該明確一點,報告不是要告訴大家研究前沿在哪裡,而是為大家提供參考性的情報信息,希望受到報告的啟發,深入思考學科研究前沿在哪裡,研判自己科研領域的走向。」

(光明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4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全球基礎前沿研究哪裡強?這四個中國城市上榜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放眼全球,基礎前沿研究的重鎮在哪裡?1月22日,《2020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報告正式發布。圖源:視覺中國會上,報告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周秋菊介紹,科學家是基礎前沿研究的主體,原創性科學成果是基礎前沿研究的主要內容,而研究前沿則代表了基礎前沿研究的生長點。因此,報告圍繞著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突破性成果、高被引科學家等三個方面構建了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的邏輯模型並進行監測分析。
  • 全球基礎前沿研究重鎮在哪裡?這四個中國城市上榜
    service@lemonvc.com(郵箱)放眼全球,基礎前沿研究哪裡強圖源:視覺中國會上,報告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周秋菊介紹,科學家是基礎前沿研究的主體,原創性科學成果是基礎前沿研究的主要內容,而研究前沿則代表了基礎前沿研究的生長點。
  • 前沿丨中國科學發展的關鍵點在哪裡?
    科學中性(Scientific Neutrality),指的是科學不受價值約束、與價值無關。具體而言,科學目的不受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科學認識過程不需要價值判斷;科學成果是中性的,其技術應用才有善惡之分。但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中國多領域表現突出,但學科領域發展不平衡光明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齊芳)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
  • 聚焦科學研究前沿 中科院等機構發布《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彭韻佳)中科院等機構13日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在主要科學領域的研究活躍程度進行評估。由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整體仍最活躍,以研究前沿熱度指數281.11分居全球首位,中國得分151.29,繼續穩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跟隨其後。
  • 聚焦數學哲學前沿爭論透視數學文化歷史價值
    原標題:聚焦數學哲學前沿爭論透視數學文化歷史價值   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數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聯合主辦的「2013年數學哲學與數學文化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大學召開。
  • 區塊鏈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區塊鏈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hayek 發表於 2020-03-05 09:37:46 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
  • 近年來倫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在技術倫理範式方面,學者們認為,既有的技術倫理研究範式通常站在技術活動之外,對技術使用的後果進行倫理反思和批判,往往對技術的負面影響比較關注,容易產生技術悲觀主義。其實,技術倫理研究同時需要關注技術設計或者發明的「內在進路」,它將目光投向技術活動本身,考察如何在技術設計中嵌入某種道德要素,使技術人工物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引導、調節人的行為,把技術當做一種實現道德目的的手段。
  • 《2019研究前沿》發布137個前沿 引力波、暗物質等入選
    《2019研究前沿》顯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領域十大熱點前沿涵蓋引力波、原行星盤、快速射電暴、哈勃常數、高能中微子、伽馬射線、宇宙流體動力學模擬、宇宙早期暗淡星系等研究主題。此外,該領域熱點前沿依舊體現出與空間科學任務平臺高度相關的特點,哈勃常數、高能中微子和伽馬射線、宇宙早期暗淡星系等長期備受關注的研究主題再次上榜。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技戰略情報研究所所長冷伏海發布《2019研究前沿》和《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
  • 西方法哲學研究前沿述評
    法哲學論題範圍廣泛,涉及法學中最具基礎性、根本性的問題,如法的本質、法的起源、法的價值等等。西方法哲學歷史悠久、學派林立、觀點各異,為西方法學建構和法治實踐提供了思想資源與理論指導。當代西方法哲學吸收和運用當代西方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論題範圍和研究深度進一步拓展,取得了許多新成果,可以為我國法哲學研究與法治實踐提供啟示和借鑑。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為了可視化展現納米研究前沿在全領域研究前沿中的分布,本報告以研究前沿為基本單元,基於文本向量空間相似性計算了研究前沿間的相似性,然後用OpenOrd布局算法將研究前沿映射到二維空間,得到基於研究前沿的科學全景圖譜(圖1)。圖譜中的每個點代表一個研究前沿,研究前沿的相似度越高則點的距離越近。通過不同顏色區分研究前沿中納米領域論文比例的高低。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北京市政府主辦的「量子科技學術前沿專家創新大講堂」日前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量子院」)舉行。北京量子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謝心澄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常凱院士等專家參加大講堂活動,圍繞量子物態調控、量子計算與模擬技術、量子網絡與量子信息系統技術等方面分享了量子科技前沿的新進展,研討了量子科技發展的新思路。
  • 寧波材料所在魚鰾啟發的水下自感知軟體驅動器研究中獲進展
    基於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濤課題組在柔性傳感器和軟碟機動器方面的研究基礎(Adv. Mater. 2020,2004290;Nat. Commun. 2020,11,4359;Angew. Chem. Int. Ed. 2019,58,16243;J. Mater. Chem.
  • 前沿研究丨數據生態系統——數據海
    文章指出,希望通過最近公開的一些開原始碼能夠促進各個數據存儲庫與「數據海」之間的低障礙交換路徑的開發,同時,期待與「數據海」的數據交換能夠提高每個獨立的數據存儲庫中的數據的用途和價值。筆者希望最近公開的一些開原始碼能夠促進各個數據存儲庫與「數據海」之間的低障礙交換路徑的開發,同時,我們期待與「數據海」的數據交換能夠提高每個獨立的數據存儲庫中的數據的用途和價值,如圖1 所示。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狀況及前沿
    原標題: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狀況及前沿 目前,以英、美、德、法等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依然是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主力。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歷史的研究是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強項,目前在唯物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史、馬克思主義經典研究、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領域,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與優勢。 重點熱點問題前沿研究 本報告加大了「重點熱點問題前沿研究」的力度,共刊登了7篇力作。
  • 【光物理前沿6】超快光學研究前沿
    本文是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先生為《超快光學研究前沿
  • 最前沿機遇在哪裡?
    最前沿機遇在哪裡?|2020創交會   10月29-30日,成都給你答案。
  • 中國比較政治研究的議題、價值與方法
    中國比較政治研究的議題、價值與方法 2017年01月05日 09:23 來源:《理論探討》 作者:高奇琦 吉磊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聚焦科技前沿 開闊研究思路
    活動由研究生學員策劃安排、組織實施,以「前沿引領、築夢強軍」為主題,聚焦科技前沿、時代熱點、研究難點展開研討,重點打造高端學術講座、教授講堂、博士論壇、學術沙龍和回訪交流等研學活動。活動邀請軍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作學術報告並針對研究生關注的出國訪學、論文撰寫、數模競賽、國際周邊形勢和軍事案例建設等問題開辦學術沙龍。
  • 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The plant journal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基於代謝組學預測了雜交稻的產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6月17日的The plant journal雜誌上。去年3月,張啟發院士的研究團隊利用來自一個優良水稻雜種的實驗種群,分析了小RNA(sRNA)數量變異的遺傳學基礎,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生命科學領域頂級雜誌《eLife》(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eLife最新文章 )。9月,張啟發院士和華中農業大學的練興明教授合作,通過分析1479個水稻品種繪製出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種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