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在魚鰾啟發的水下自感知軟體驅動器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9 光明網

基於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濤課題組在柔性傳感器和軟碟機動器方面的研究基礎(Adv. Mater. 2020,2004290;Nat. Commun. 2020,11,4359;Angew. Chem. Int. Ed. 2019,58,16243;J. Mater. Chem. A 2019,7,26631;ACS Nano 2019,13,4368;Nano Energy 2019,59,422;Adv. Funct. Mater. 2018,28,1704568;Chem. Mater. 2018,30,4343;J. Mater. Chem. C 2018, 6,5140;J. Mater. Chem. C 2018,6,6666等),並受到小丑魚魚鰾同時具有感知和變形驅動功能的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水下自感知的軟碟機動器。

該研究通過在水/空界面製備超薄的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和PDMS/碳納米管(CNTs)Janus膜,由於其良好的自適性和粘性,通過將上述薄膜無縫轉移集成為一個三明治複合膜,以模仿魚鰾膜。以可拉伸的彈性PDMS基體模仿魚鰾的充氣/放氣變形行為,用導電CNTs網絡薄膜模仿魚鰾具有類似皮膚神經網絡的感知功能。由於複合薄膜良好的彈性、自適性和保形性,它可以進一步轉移至一個中空的模型上以形成自封閉的人工魚鰾。外界氣壓變化會引起複合膜發生膨脹或凹陷變形。根據壓阻傳感機理,複合薄膜的這種形變會引起碳納米管導電網絡間接觸電阻的變化,從而實現對變形行為的實時監測。當將整個系統置於水中時,可以用膜的膨脹和凹陷行為模仿魚鰾的充氣/放氣行為,通過調節外界氣壓可實現對整個系統在水中上下運動行為的精確控制,同時其運動過程也可通過電信號進行實時監測。此外,還能實現對外界信號的監測感知,並根據感知信號執行氣動驅動行為。因此,該研究將傳感和驅動功能集成到一個三明治複合膜中,實現了協同仿生行為,在智能集成軟機器人方面展示出潛力。

相關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Underwater Self-Perceptive Actuating Soft System Based on Highly Compliant, Morphable and Conductive Sandwiched Thin Films為題,發表在Nano Energy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和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等項目的支持。

來源: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寧波材料所陳濤團隊開發出無束縛、可編程的「保鮮膜」軟體機器人
    例如,自然界中的植物如風滾草在逃離乾旱地區、昆蟲如金輪蜘蛛在躲避天敵襲擊等情況下,會選擇性地先將自身變形為球狀,進而通過「翻滾」運動的形式快速離開當前不利環境。通過人工合成材料的程序化可控設計、模仿甚至超越生物體的智能驅動行為,是仿生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及難點之一。
  • 深圳先進院【綜述】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張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張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bioinspired actuators: from monofunction to multifunction
  • 寧波材料所陳濤、張佳瑋:在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領域取得進展
    自然界中種類繁多的動植物不僅有著紛繁多變的形態,而且能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形態。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目前,水凝膠驅動器實現智能變形的方式主要有形狀記憶與驅動兩種,形狀記憶水凝膠需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並在外界刺激下通過可逆作用的形成固定其臨時形狀;而驅動水凝膠則可在外界的刺激下自發產生形變。
  • 深圳先進院軟體機器人形態學計算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神經工程中心研究員夏澤洋團隊等在軟體機器人形態學計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基於雙向漸進拓撲結構優化法的SPBAs形態學計算框架,以解決軟體機器人形態學計算及優化關鍵問題。該優化設計框架基於數值拓撲優化方法建立,並將SPBA視為順應性機構,設定的優化目標是實現特定加載壓力下的最大彎曲變形和結構剛度。在有限元分析中,設計域中的每個元素根據靈敏度設置為實體或空腔,靈敏度用目標函數對設計變量的導數近似逼近。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凝膠進行光熱空氣集水研究中取得進展
    地球大氣中存在著水汽資源(約50000km3),通過材料在空氣中吸溼,在太陽能作用下實施光熱蒸發,進而實現空氣集水的技術正在興起。  鐵蘭屬植物(Tillandsia Species)是一類附生植物,其生存不依靠根莖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葉片直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即能存活。
  • 寧波材料所在智能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材料構建及其功能協同方面獲...
    如何通過高分子水凝膠的組成結構設計,來實現螢光性能與其他性能(如自修復、形狀記憶、智能驅動等)的功能協同以滿足特定的應用需求,成為需要格外關注的關鍵問題。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研究員陳濤、副研究員路偉在智能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分子設計與材料構建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Sci.
  • 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研究取得進展
    自然界中種類繁多的動植物不僅有著紛繁多變的形態,而且能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形態。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目前,水凝膠驅動器實現智能變形的方式主要有形狀記憶與驅動兩種,形狀記憶水凝膠需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並在外界刺激下通過可逆作用的形成固定其臨時形狀;而驅動水凝膠則可在外界的刺激下自發產生形變。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機器人領域依舊面臨很多問題,例如如何解決它與人交互時的安全性,如何提升複雜環境中的適應性,其中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如何降低成本。而趙慧嬋所研究的軟體機器人技術,正是面向這些問題試圖通過新方法,去突破現有機器人的研究範式,進而拓展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她設計的高能量密度軟體驅動器,實現了全球第一款由柔軟 「人工肌肉」 提供動力以完成受控飛行的微型機器人。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而趙慧嬋所研究的軟體機器人技術,正是面向這些問題試圖通過新方法,去突破現有機器人的研究範式,進而拓展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她設計的高能量密度軟體驅動器,實現了全球第一款由柔軟 「人工肌肉」 提供動力以完成受控飛行的微型機器人。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LED用稀土發光材料研究獲進展
    寧波材料所所屬二級所先進位造所的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 Ba 9 Lu 2 Si 6 O 24 :Ce 3 矽酸鹽青色螢光粉;在160℃時,其螢光量子效率可維持室溫的94%,表現出良好的熱穩定性。
  • 長春光機所在鈣鈦礦光敏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新型鈣鈦礦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材料之一,其相關研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製備工藝簡單,易於大面積加工製造和集成到經典的電子器件中。但是,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仍然較少,已報導的工作存在載流子遷移率較低、傳輸機理不明等問題。
  •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03-0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論文連結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開發生物型「軟體機器人」
    ,其可以幫助太空人未來在太空中完成危險任務。但是,位於漢普頓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蘭利研究中心的兩名實習生正在聯手開發一系列類似於充氣蠕蟲的軟體機器人驅動器,這些「軟機器人」部件靈活,可以模仿生物的運動,使其成為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執行探險任務的理想選擇。
  • 陳根:從獵豹啟發到水母啟示,機器人的自然原型
    文/陳根聽到「軟體」,人們總是本能地想到毛毛蟲之類行動比較緩慢的生物。而對於機器人,我們本能的感受則是「剛硬」。而今年來,一支由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科學團隊嘗試在軟體機器人上以獵豹的這種奔跑原理為靈感複製這種運動,這項稱之為LEAP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這類材料的半導體性能主要來源於雜化材料中的無機骨架部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維鈣鈦礦無機結構和二維層狀無機結構上。尋找具有新型滷化鉛結構的雜化材料或可成為解決當前這類材料穩定性不好和導電性能差的一個解決方案。
  • 科學家展示受水母啟發的軟體機器人 速度已超越現實中的水母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水母獨特的運動方式使其成為機器人研究人員的熱門研究模型,他們希望開發出先進的新型機器,使其具有極高的運動效率。科學家們現在展示了一種受這些海洋生物啟發的新型軟體機器人,它利用氣道以極快的速度遊動。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材料以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低溫廉價的製備方法而廣受光電研究者的青睞,特別是作為活性層在光伏研究領域大放異彩,經過10餘年發展其單結電池認證效率達到25.5%,已接近單晶矽認證效率,但是電池在工作環境下的長時間穩定性問題大大限制了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