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相同點:
(1)性質:都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治不同點:實行條件:與宗法制相連,以血緣關係為基礎(西)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按地域劃分(秦)傳承制度:世襲(西)官吏由皇帝任免、調遷,不得世襲(秦)官吏權力:擁有封地和相應的爵位(西)官吏只有俸祿,無封地(秦)與中央的關係:諸侯國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西)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地方絕對服從中央(秦)官員職責範圍:封地內有行政權,擁有對土地的管理權(西)轄區內只行使管理權,對土地無管理權(秦)歷史作用:有利於鞏固當時的統治秩序;但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西)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秦)選官制度的變化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相同點:①都是我國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②從結構上看都具有分工明晰、職責分明,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牽制的特點③機構設置呈現以皇帝為中心、由內而外放射性分布的特點④對後世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不同點:應用朝代:確立於秦,盛行於漢、確立於隋,盛行於唐內部結構:綜合性的中央機構,其中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皇帝家政、國政混為一談,集決策、審議、行政為一體的中央行政機構丞相職權和地位: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作用和地位: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並趨向鞏固,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古代東西方政治制度比較
認識: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時代、階級的局限性。比較明清時期的中國和同時期西方國家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過程
公元前8—前3世紀中西方文明的比較
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區別
古希臘民主政治與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區別和聯繫
兩者關係:古希臘民主政治在國家政治原則、國家權力的組織形式、決策方式和公職選舉、任期等方面都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義由理論到實踐: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制共和制、法國議會制共和制、德國君主立憲制
十月革命道路與中國革命道路的比較相同點:①都發生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都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點,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②都採用暴力革命的方式③都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④都有科學理論的指導
《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比較區別:
聯繫:
①《資政新篇》繼承了《天朝田畝制度》反封建的一面
②《資政新篇》彌補了《天朝田畝制度》在社會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後性
③兩者在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經濟的主張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比較近代列強侵華的階段特徵與影響
影響:
19世紀40—60年代:
(1)政治: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經濟: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3)思想: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開國門
19世紀末20世紀初:
(1)政治:民族危機加深,民主革命運動高漲
(2)經濟:嚴重摧殘了中國的民族經濟,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
(3)思想:維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對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衝擊,新文化運動更是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
(4)外交: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20世紀三四十年代:
(1)政治: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促成國共合作抗日
(2)經濟:民族工業發展陷入困境
近代列強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方式
●軍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強主要發動五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即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政治侵略:
●經濟侵略
鎮壓革命: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破壞辛亥革命思想滲透:利用傳教士、傳教特權,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日本全面侵華時的奴化教育近代三大革命運動的對比
中國革命道路與俄國十月革命道路的比較不同點:
●相同點
都發生在資本主義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突破了馬克思主義傳統觀念,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都採取暴力革命的方式;都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新中國成立後中美關係發展的階段特徵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認識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
②社會主義建設是嶄新的事業,需要再探索中發展完善
③堅持黨的正確領導,警惕右傾,更要防止「左」傾思想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資本主義國家議會制度的比較
●相同點
①都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②都是由定期選舉產生的代表或議員組成③都是屬於一種間接民主,即代議制民主
●不同點
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及認識
●認識
①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衝突是兩極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根源在於世界經濟力量結構的多極化發展趨勢
③新的國際格局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但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
④多極化趨勢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明清時期,中國和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不同狀況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
重大作用:
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
②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新的社會經濟因素髮展壯大;
③加強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繫,促使世界經濟體系形成,是今天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早期表現
比較兩次工業革命不同點:
啟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要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生產力。
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闢的比較
相同點:
都是在國力強盛、中央集權加強、國王支持下進行的;造船業的發展、指南針的運用等提供了條件;航行都經過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其航海壯舉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近現代以來我國四次大的社會生活變遷
西方與中國近代化起步的差異
1956-1976年社會主義探索過程中的成功與失誤正確的措施:
探索中的大失誤:
建國後農村生產關係的四次調整
近代中國對外開放與現代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別
20世紀50至70年代,蘇、美、中三國經濟發展對比
啟示:
①必須依據歷史條件的變化,適時進行經濟改革和調整
②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
比較世界歷史上三大經濟發展模式
布雷特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不同點:
相同點:
近現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歷程
中國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關係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處和不同處
諸子百家思想主張的比較
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張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點
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地位及原因
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的思想的異同不同點:
相同點:同屬於一個時代;都是以人和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肯定人的價值,重視人的作用;都強調知識的作用;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孔子和蘇格拉底思想的比較不同點:
相同點:強調道德和知識的作用;都主張追求個人的善;追求個人品性的修養古希臘人文主義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啟蒙運動思想家及其思想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都是成長中的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鬥爭,都波及西歐的廣大地區,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發展,都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鬥爭,都體現了濃鬱的人文主義色彩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及其內涵
認識:
①人文主義者崇尚人性,重視人的價值,對於破除封建主義和神權的束縛有積極作用
②人文主義也有局限性,過分地強調人性而掩蓋了階級社會中人的階級性,造成了人的私慾膨脹
古希臘先哲的人文精神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比較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與歐洲啟蒙運動的比較
古代中國四大發明
新中國科技發展的背景、重點和成就
中西方繪畫的比較
從整體上把握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藝
洋務思想與維新思想的比較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
鄧小平理論的發展過程
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
近代前期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內容、指導思想、特點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歐洲啟蒙運動與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異同
蒸汽機的發明與電氣技術應用的比較
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四個階段
中國古代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較
16—18世紀中國和歐洲科技的結局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