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飲水
小雞出生後24小時左右,要儘快飲水,太晚了有可能會造成小雞的脫水現象,針對不會飲水的部分小雞,可以用手抓握雞頭,讓雞嘴插入水盤飲水2~3次,教會小雞飲水。
小雞舍內一定要擺放充足的飲水器,空間要寬裕。飲水器要均勻分布,並使飲水器的高度正好適合小雞使用。飲水器的大小根據維雞的日齡更換,以免飲水量不夠。如果採用乳頭飲水器設備的雞舍,3~4天以內要用常規飲水器飲水,防止脫水,等到小雞對乳頭飲水器熟悉了,就可以正常地使用了。飲水器每天要清洗1~2次,並用藥物進行消毒。隨著雛雞的體重增加,生長越快,環境溫度越高,雛雞對水需要量也越多,在生產過程中,水的消耗量受品種、環境溫度和其他因素等影響,需要看實際情況而定。
2、開食
一般情況下,小雞在出殼後24小時開始飲水,在飲水後1小時左右開始給餵開口料最好。雞苗經過長途運輸應激到達養殖場後,不要著急飼喂,最好讓雞苗安靜休息一會,飲水1小時後再餵料,不要在運輸過程中去飼喂,因為餵後的小雞,嗉囊會變大,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擠壓造成損傷。小雞的消化能力不是很強,一定要飼餵優質高檔的專業開口料,建議使用小雞全價破碎料。每天要少餵多餐,來刺激食慾,最初幾天可以每天飼餵6-7次,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長減少次數。一定要保證小雞的採食量,營養均衡,這樣小雞的均勻度要高,減少弱雞。
3、控溫
剛出殼的小雞對溫度的調節能力較差,所以需要我們人工來把握調節舍內的溫度。一般情況下,1-3天的小雞控制在33-35℃,4-7天控制在31-33℃,以後可以每周降低2-3℃,達至20℃恆溫,調溫一定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而定。一定要經常到雞舍觀察小雞的反應,如果小雞精神活潑,採食量、飲水量正常,羽毛整齊,不扎堆等狀態,就說明溫度適合,要學會看雞施溫,如若小雞不正常,立即採取調整措施。
4、溼度
小雞的生長發育需要空氣中有一定的溼度,第1周要給較高的溼度來維持小雞的新陳代謝,對卵黃的吸收,避免脫水,來促進羽毛生長。一般情況下,相對溼度保持在以60%-70%適宜。南北方氣候有差異,相對於北方比較乾燥,必要時候要進行人工加溼。
5、 密度
飼養密度的大小,關係到小雞的生長發育和雞舍的利用率,密度過大會導致雞舍環境差,小雞相互擠壓、搶食,呼吸空氣品質不好,有些呼吸道疾病就會發生,小雞的健康度不高,後期體重不達標,影響後期產蛋效益。如果密度過小,雞舍的利用率就會低,雞舍的成本高。雞舍密度的大小應根據雞的大小、品種、飼養方式、季節和雞舍條件來進行調整。
6、通風
小雞舍裡一定要保持空氣新鮮,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一定要低,如果通風不良,空氣會變得渾濁,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機率就會增加,所以要通風,增加雞舍的含氧量,減少有害氣體和潮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