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飼養管理技術關鍵點小雞孵化機小雞孵化器

2021-01-10 孵化機

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水平直接關係到雛雞的成活和發育,而且對以後的產蛋和種用價值,都有很大的影響。

1.飲水

雛雞的第1次飲水稱為初飲。初飲最好在出殼之後24小時左右進行,初飲時間太遲易造成雛雞脫水和虛弱。開食前先飲水,一般在給料前2-3小時左右提供飲水,這樣可以避免脫水發牛,在最初1-3天的飲水中加入蔗糖或葡萄糖可降低死亡率。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用溫開水,水要新鮮,不要用陳水,飲水應注意消毒,飲水量隨舍溫的變化而不同。

飲水的方式各異,在人員比較充足的蛋雞場可用滴管將雛雞逐個滴嘴,或用手抓住雛雞的頭部,使喙部插入水盤幾次強迫飲水,目的是教會飲水及早飲上水。

雛雞的需水量與品種、體重和環境溫度的變化有關。體重愈大,生長愈快,需水量愈多;中型品種比小型品種飲水量多;高溫時飲水量較大。一般情況下,雛雞的飲水量是其採食幹飼料的2-2.5倍。需要密切注意的是:雛雞的飲水量忽然發生變化,往往是雞群出現問題的信號,比如雞群飲水量突然增加,而且採食量減少,可能有球蟲病、傳染性法氏囊病等發生,或者飼料中含鹽分過高等。雛雞在不同氣溫和周齡下的飲水量列入表3-2中。

2.飼餵

(1)開食時間。給初生第一次餵料叫開食。適時開食非常重要,原則上要等到雞群羽毛幹後並能站立活動,且有2,3的雞隻有尋食表現時進行。有試驗表明,雛雞在羽毛幹後24小時開食的死亡率較8.16.36小時為低,一般開食的時間掌握在出殼後24-36小時進行,此時雛雞的消化器官才能基本具備消化功能。過早開食,雛雞缺乏食慾,對消化器官有害,也影響卵黃的吸收利用,不利於今後的生長發育;過遲開食,雛雞的體力消耗大,影響今後的生長和成活。由於出雛時間的拉長,大型雞場還要求分批開食。

(2)開食方法。開食時使用淺平食槽或食盤,或直接將飼料撒於反光性強的已消毒的硬紙、塑料布上,當一隻雞開始啄食時,其它雞也紛紛模仿,全群很快就能學會自動吃料、飲水。有條件的雞場或專業戶可採用人工誘食的方法,讓雞群儘快吃上飼料。開食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易於雛雞啄食,營養豐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麥、碎米、碎小麥等,這些開食料最好先用開水燙軟,吸水膨脹後再喂,經1-3天後改餵配合日糧。大群養雞場也有直接使用雛雞配合料的。

(3)正常飼喂。開食1-3天後,應逐步改用雛雞配合飼料進行正常飼喂,並在餵食器中盛上飼料,每天多次攪拌餵食器中的食物,促使雛雞開始使用餵食器,一周後撤除開食器具。

開食後,實行自由採食。飼餵時要掌握「少餵勤添八成飽」的原則,每次餵食應在20-30分鐘內吃完,以免幼雛貪吃,引起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從第2周開始要做到每天下午料槽內的飼料必須吃完,不留殘料,以免雛雞挑食,造成營養缺乏或不平衡。一般第一天飼餵2-3次,以後每天餵5-6次,6周後逐漸過渡到每天4次。餵料時間要相對穩定,餵料間隔基本一致(晚上可較長),不要輕易變動。從2周齡時,料中應開始拌1%砂礫,粒度從小米粒逐漸增大到高粱粒大小。

雛雞飼料的需要量依雛雞品種、口糧的能量水平、雞齡大小、餵料方法和雞群健康狀況等而有差異。同品種雞隨雞齡的增大,每日的飼料消耗是逐漸上升的,牛產中飼養員應每日測定飼料消耗量,如發現飼料耗量減少或連續幾天不變,這說明雞群生病或飼料質量變差了。此時應立即查明原因,採取有效的措施,保證雞群正常生長發育。一般地,育雛期間大約需要1.1-1.25千克飼料。

為了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提高養雞的經濟效益,小型雞場和廣大農戶可使用青飼料餵雞。使用了青飼料,在配合飼料時就可以少添或不添複合維生素添加劑。給雛雞第一次餵青飼料(即「開青」)的時間一般是在出殼後的第四天,開青用的飼料可以是切碎的青菜或嫩草等。飼餵量約佔飼料總量的10%左右。不宜過多,以免引起拉稀,或雛雞營養失調。隨著雛雞日齡的增長,可逐步加大餵量到佔飼料總量的20%-30%。大型雞場一般不餵青料,飼餵營養全面的全價配合飼料。

蛋用雛雞的飼料形狀有兩種:乾粉料和溼拌料。一般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的大型雞場或規模較火的專業戶宜採用乾粉料,省工省時,雞群能比較均勻地吃到飼料,只是適口性稍差。一些小型雞場可採用溼拌料,這種方法能保持雛雞旺盛的食慾,有利於雛雞對飼料的消化吸收。但工作繁瑣,勞動強度大,要求及時處理料槽中的剩料,現餵現拌,掌握好飼餵量,減少浪費。溼拌料應拌成半乾半溼狀,捏在手中能成團,輕輕拍擊能自動散開:

(4)雛雞日糧。雛雞日糧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為豐富,熱能不至缺乏。配合雛雞飼料時,重點在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蛋白質是雛雞生長發育最主要的營養成分,雛雞月齡越小,對蛋白質營養的要求越高。口糧種粗蛋門含量在6周齡內應為20%左右。要重點滿足蛋氨酸和賴氨酸兩種限制性胺基酸的需要。另外,在雛雞日糧中還應該添加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相關焦點

  • 七彩山雞養殖知識: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雛雞是指從孵出到8周齡的小雞,雛雞的飼養管理是整個山雞生產中打基礎的關鍵階段。雛雞生長發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育成雞的整齊度和合格率,間接影響成年母雞的生產性能。好的初生雛雞應體格健壯,發育勻稱,羽毛整齊、叫聲洪亮、眼睛有神,活潑好動,胸部豐滿,腹部柔軟、臍部平整、無血跡。
  • 雛雞第一天如何管理才更健康?
    雛雞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多數雞場的實踐證明,養雞隻有在小雞養殖好了,後期大雞才更容易管理。而養雞的重要性就是在頭三天,第一天為最關鍵。適宜的溼度有利於剛出生的雛雞的卵黃吸收,只有雛雞卵黃吸收的好,才沒有弱雞,後期更容易管理。3,小雞的墊料要鋪好。如果網上育雛小雞最佳,但是一些養雞戶受資金限制,那麼可以用一些稻糠,鋸末,麥秸等鋪在地上,地上要鋪6~10公分。以便於進來的雛雞保持溫度,有利於卵黃吸收。
  • 養殖雛雞需要掌握哪些技術?以及養殖的注意事項
    本期主題:養殖雛雞需要掌握哪些技術?以及養殖的注意事項三農導語:雛雞是指剛出殼的小雞,雛雞的各項技能發育尚未完善,所以抵抗力較差,如若養殖不好,則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所以培育出健壯的雛雞是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前提,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雛雞的養殖技巧。
  • 母雞抱小雞,小雞出齊以後,幾天可以放出來呢?
    這樣有一個什麼好處,因為事情太多,肯定沒有事情天天去給它弄食弄水吃,這樣的話除了5天和15天的照蛋和兩天換一次水外,其餘的時間就不需要怎麼照顧它啦,等到小雞出殼後,老雞也不至於帶著小雞跑得太遠,剛出殼的小雞跑得太遠是不行的,因為小雞太弱,身體器官發育還不健全,這個時候要儘量小範圍活動,大概10多天時間後,等到絨毛褪去,就可以讓它們跟著老雞到處跑動了,不過最好還是能夠集中飼養一段時間才好
  • 養雞想要效益好,雛雞管理很重要,以下幾個環節你都要做到了?
    1、 飲水小雞出生後24小時左右,要儘快飲水,太晚了有可能會造成小雞的脫水現象,針對不會飲水的部分小雞,可以用手抓握雞頭,讓雞嘴插入水盤飲水2~3次,教會小雞飲水。小雞舍內一定要擺放充足的飲水器,空間要寬裕。飲水器要均勻分布,並使飲水器的高度正好適合小雞使用。
  • 夢見小雞從殼裡出來有什麼寓意 夢見小雞出殼是什麼意思
    與人相處時也有些不信任感產生,但至少對自己朋友的話要多點信用才行,不然將會有被孤立的情況發生喲。夢見我我幫小雞出殼,喜歡熱鬧的你,想必不會錯過耶誕夜的各種活動,晚上的行程可能雙孑們得好好安排一下,否則很可能會因為忙著跑趴而累壞了自己的身體。在派對中也要小心因為逢場作戲而招來有點煩人的對象,會讓你有點吃不消喔。夢見夢扶小雞出殼,明明是休日子但工作上的事卻離不開腦海。
  • 臺中上演真實版老鷹抓小雞 公雞母雞奮勇護雛(圖)
    臺中上演真實版老鷹抓小雞 圖為失去父母的雛雞 (來源:臺灣TVBS)
  • 雛雞開食和開口的方法介紹
    2021-01-07 14:19:45 來源: 家禽養殖 舉報   雛雞指的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雞
  • 雛雞斷喙?方法,注意事項
    斷喙是雛雞飼養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斷喙可有效防止啄羽,啄肛,啄蛋等啄癖的發生;它可以避免小雞浪費飼料,降低飼料成本。但是斷喙也可能引起雛雞一些應激反應。 例如,不正確的斷喙會導致雛雞出血並降低其抵抗力。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死亡。因此,在斷喙期間應特別注意雛雞的飼養和管理。
  • 小雞到底是蛋黃長成的,還是蛋清長成的?
    問題:小雞到底是蛋黃長成的,還是蛋清長成的?
  • 分辨公母、保證存活率,新手養雛雞雷區千萬要避開
    2.看屁股這個方法是雞場裡判斷雛雞公母最常用的方法,將小雞抓在手中用左右手的拇指將雛雞的肛門處擠成一個小的三角區後將肛門翻出來,如果雛雞的肛門處有個小小的白色球狀凸起的東西,這樣的就是公雞,如果肛門處什麼都沒有的話就是母雞。3.看大小小公雞的頭比較大,腳也會比較高,身體會比較長,拎起來有點沉的,一般就是公雞。
  • 我們想要養殖成功雛雞的幾個小技巧,這樣做的效果最好最科學
    但是最好不要使用木屑來進行鋪墊,因為這樣會影響到我們雛雞的正常呼吸。更不要去採用報紙這樣的鋪墊物品,因為報紙是很溼滑的,也容易出現滑倒的現象。二,雛雞的加熱燈條件像一些我們剛剛進行購買回來飼養的雛雞,它們大多數的身體都是比較弱小的。它們既沒有豐滿的羽毛進行身體的保護,也沒有母雞媽媽在它們身邊保駕護航。
  • 怎麼養雞,雞才不容易得病,養雞「老司機」告訴你五點經驗!
    身為養雞的「老司機」,我把一些養雞的五點經驗告訴大家: 一些養殖老師傅都有一個經驗,想養好雞,必須要先養好小雞。只有小雞健康了,省心了,後期的大雞用藥才少,更容易管理,因此要先從小雞入手。
  • 小雞苗,「大錢景」
    寒冬時節,在四川省阿壩州茂縣富順鎮唱鬥村,一輛滿載著雞苗的貨車停在村裡活動廣場上,一箱箱小雞活躍歡騰。脫貧戶們從各處趕來,滿心歡喜地領取土雞苗。「大家領回土雞苗後,要注意餵養方法,大家只管安心養殖,只要保證飼養品質,養大後我們會回購,雞的銷售渠道絕對有保障。」
  • 小班主題教案:我喜歡小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主題教案:我喜歡小雞 2012-02-20 14:12 來源:[標籤:來源]
  • 雛雞的飼養管理
    溫度: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能有效地提高雛雞成活率。溫度是否合適不但要看溫度計,還要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和活動情況。2.飲水:育雛期間要嚴防止斷水、缺水,做到飲水器不斷水,隨時自由飲用。一般1~2周齡內的雛雞,要求水溫與室溫相近,可用涼水預溫來解決。3。開食:開食一般不能晚於36h。
  • 養殖小雞適合的溫度是多少?你知道嗎?
    溫度對於我們養殖戶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點,如果我們養殖戶在平時不注重溫度的重要作用那麼可能會造成損失。那麼適合小雞養殖的溫度是多少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們這裡說的育雛溫度是指育雛室的溫度,有些地方,有條件的,育雛是使用育雛器。
  • 雛雞也能一眼辨公母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東路4月14日電 (記者周月光 實習生黃健)剛出殼的雛雞,看起來沒兩樣,但有人一眼就能辨別公母。今天,全省雛雞性別鑑定技能決賽在文昌市舉行,瓊海市養雞場女工鍾玉銀奪得冠軍。  今天上午,來自全省各地的35名雛雞性別鑑定高手,匯聚文昌市東路鎮譚牛文昌雞股份公司孵化廠,3500隻剛出殼的小雞分批擺到他們面前。
  • 農村老母雞「抱窩」,孵小雞的日子
    文:遠方的遊子圖:部分來自網絡記得在小時候,那時每戶人家,都會散養幾隻母雞,母雞下的蛋,可以到集市上換點零花錢補貼家用。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賣小雞的商販們開始遛鄉,「小雞了買小雞」的吆喝聲迴蕩在村莊的上空,每到一個村子,無論是從村東頭走到村西頭,抑或從村南頭到村北頭,總是一步三停,這家主婦掀開竹篾蓋子看看,然後經過精挑細選,買一二十隻,回家飼養。但有的人家卻不需要購買,因為,家裡有自己家裡有老母雞孵化。
  • 怎麼快速分辨小雞的公母,看看這幾個方法,你學的會嗎?
    剛破殼的小雞,像一個個鵝黃色的小毛球,幾乎看不出來差別,也很難分辨出是公雞還是母雞。無論是家庭散養還是大規模養殖,學會快速分辨雛雞公母都非常必要。畢竟母雞可以下蛋,能獲得更多的收益。所以養殖戶都會選擇養更多的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