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各種文化的洗腦,它或許來自社交,或許來自品牌,或許來自飲食,又或許來自影視,我們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洗腦,這種神秘而又時常帶有變異性的存在,真地有那麼邪惡嗎?究竟什麼樣的洗腦能更好地裨益生活,讓我們在社交中更加如魚得水?
在本書中,作者翻閱大量解密文件,採訪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的前特工,揭開了世界上最隱密的心理操縱術——洗腦術的秘密。本書為中情局「情報官書架」推薦書目,2007年英國著名的薩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非小說圖書獎五本入圍圖書之一。
——— · 閱讀時間 · ———
《洗腦術》共分為兩部,首先讓你了解什麼是洗腦術,進而教你如何將洗腦應用到日常的社交中。
《洗腦術1》
這是一部讓你變得更加聰明的書,它是一場頭腦風暴,註定改變你的思維邏輯。
作者結合15年經驗5萬份資料3000次實驗調查,從心理學上解讀世界各隱秘部門、知名的領導人物都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段、理念與程序把自己變成一個宗教,在跟不同的角色合作時都能有邏輯地說服對方、說服一個團隊甚至說服一個國家,這裡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同時,作者讓你從本質上全面了解腦真相,讓你能夠從根源上學會區分:什麼樣的洗腦是一種激勵,什麼樣的洗腦是個美妙的陷阱,作為我們個人如何獲取「洗腦術」裡的正能量,並巧妙運用到人際溝通、高端談判、公關危機、品牌營銷、企業管理、情感對話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洗腦術2》
本書適用於職場、商場等各種人際場,針對大學生、白領、公司總裁等人士,講透了人和人相處的本質。本書用生動的案例與可實踐的方法告訴我們:在和他人相處與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主要人物」;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我們怎樣有邏輯地說服他人、有規則地去影響他人;「權威」、「影響力」、「等級」、「價值」、「能力」,這些關鍵詞背後都有怎樣的邏輯規則?人類社會,終歸是屬於「人」的社會,搞定了「人」,也就搞定了一切。本書附錄總結了影響他人的經典法則,掌握這些原理與方法,你將避開社會上96%的陷阱。
——— · 悅讀時刻 · ———
精彩書摘:使人對你產生幻想
你是否清楚,凡是一些魅力四射的人物,他們都或多或少具備某種高明的催眠手段?
出色的演講者通常會帶給聽眾不同的幻想,他們在聽演講時不是在接受道理,也不是聽人告訴自己如何生活,而是在欣賞一場精彩的演出,在尋找生命的信仰和近在眼前的「世外桃源」。
一個有魅力的男人,常讓女人產生幻想。當然反過來也同樣適用。
人們把內心的強烈願望嫁接到了這樣的人身上,「幻想」通過他得到實現,這是深層次的心靈控制。許多女孩失戀以後便痛苦地跳樓自殺,對生活失去信心;有些員工在公司倒閉以後得了憂鬱症,難以接受到其他單位工作的「殘酷現實」。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的幻想破滅了。
一個觸手可及的前程
另一種幻想是關於夢想的,假如你能製造夢想,你就在今天的世界成功了一大半。
你給了人們一個觸手可及的前程:「跟著我,你將成就事業,實現你的價值觀,得到一個完美的人生。」他會為此產生強烈的寄託和期待,希望在你的帶領下,來完成這一目標。
企業領袖的魅力,根源於此。偉大的企業家身邊都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緊緊跟隨著帶頭人的腳步,崇拜並支持他的一切決定,義無反顧地奉獻青春乃至一生,只因為他們相信:「我的夢想承載在這個人的身上!」
史玉柱、馬雲、張朝陽、比爾?蓋茨、巴菲特、賈伯斯……他們都是這麼成功的,製造夢想,提供前程,然後聚攏一批富有才華的人。
這也是政客最經常玩的把戲,有機會你可以到美國聽一下總統和州長競選的演說詞,認真研究一下他們在過去、今天及未來的種種許諾。他們甚至承諾在沒有河流的地方建橋,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建造一座通道,讓你開著汽車駛向遙遠的金星並保證你的旅途安全。
從總統制建立以來的二百多年間,美國總統和州長的所有承諾,除了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相關的部分,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在「計劃時間」內得到了實現。
如果你答應給他一張選票,他甚至願意把你送上太空。當然是免費的,但當他坐上州長或總統的寶座,他第一時間就忘了你的名字,還有承諾實現的一切。
可是,為何人們還是瘋狂地痴迷於總統制呢?根源在於,製造「幻想」的流水線日復一日地工作,總有些新的願景被生產出來並兜售給大眾。這是精英對大眾善於遺忘的人性弱點的利用。
對人們來說,幻想是第一位的,人們每天都在計劃第二天的事情,只要有可能變得更美好,他們願意付出代價。
至於能不能真的實現,有時並不是政客關注的焦點,但他們會為此做些什麼,讓你肯定他們的努力。
1.我會把一份美好的前景放在你的面前,這是我的承諾。
2.這份前景讓你感動,為之付出你的全部,並聽從我的引導和操縱。
3.當它不能實現時——不,它本可以實現,但我已經盡力了,我們進行了共同的努力。並且,我認真履諾的行為讓你更加感動。
4.此時,你關注的焦點已不是目標的實現與否,而是我們一起走過的這段歷程。
股民將希望寄托在了巴菲特的身上,哈撒維公司的股東也是如此,在幻想如此強烈的前提下,就不會有人在乎他自己得到了多少,以及是如何做的。
在這種財富分配的過程中,洗腦便以此種方式存在:因為寄存的幻想和期待,人們心甘情願將財富的大多數分配出去,自己只留下一小份。
「他可以讓我發財,那麼他發更大的財,有什麼不可以呢?」
我也可以告訴你,美國的世界警察地位,就是這麼建立的。無數的國家這樣想:「它能給我帶來安全,它想取走什麼,就讓它拿好了。我不在乎它的軍隊經過我的領空,駐紮在我的陸地。」
就如同美國在東亞地區尤其是日韓的地位,以及日韓兩國面臨的處境,便是此「幻想」的結果。當我還在FBI工作時,這樣的話題是同事之間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們無數次地分析這些事情之間的聯繫,以及國家和個人心理的異同。
得出的結論是,任何生命個體與國家個體之間,都存著某種思維的類似。換句話,國家思維正是個體思維的集合體。兩者之間,只有洗腦的領域不同,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兩樣。就像在我眼裡,一名中東恐怖分子的招供,和讓一名來自俄羅斯的間諜反水,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和國家,與美國人的利益需求千差萬別,但在審訊技巧和洗腦的流程上,從來不會有重大的差異。
《洗腦術》:贏家六條基本法則
★做他們都不知道的事,用他們都不懂的方式,這永遠是一條總的方針。
★清醒地認識世界,有意識地體驗今天,精確地判斷未來,然後正確而聰明地行動。
★成為名人?不,成為創造「知名度」的人!
★永不滿足,前提是避開「給大眾設計的陷阱」。
★目標並不重要,最關鍵的方法,這是最大的區別:輸家只有目標,沒有方法。
★明智地對待財富,將它作為工具而不是夢想。
——— · 越讀時代 · ———
真實生動的作品!斯垂特菲爾德再次推出力作,完全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故事中的關鍵時刻都有著生動的描述,並穿插著精彩的分析。本書甚至與阿爾布格萊之戰和反恐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克里斯多福·斯韋斯特,《金融時報》
異常引人入勝的一本書。斯垂特菲爾德對敘事的控制可謂完美無缺。你能看出故事的脈絡,但在發展過程中總讓你捏一把汗。此外,作者的調查研究也做得非常出色。
——布賴恩·阿普爾亞德,《周日時報》
大概算是有幸,躬逢這樣一個急劇轉型、商機無限的時代。任意的熱點,都能與營銷掛鈎,「成功」、「機會」這般字眼之泛濫,直逼街邊電線桿與牆垣的老軍醫小廣告。幾乎沒有什麼是不能被消費的,洗腦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高德的《洗腦術》一書,就充斥著「大氣璀璨上檔次」的洗腦案例。頂著如此閃亮的光環,高德的觀點確有幾分道理。
——網友評論
——— · 作者簡介 · ———
高德,英文名格蘭德(Grand),旅美華人,曾經任職於美國聯邦調查局,後離開了FBI,在華盛頓開辦了一家神秘的培訓班,報名費高達10萬美金。專為北美地區的私人老闆或企業總裁提供秘密課程,一時間,他的培訓班門庭若市,微軟、美孚、麥克森和CNN等知名的商業及傳媒集團均有人成為了他的客戶,就連美國軍方下屬的心理康復機構也邀請他合作。但在FBI的幹涉下,格蘭德的培訓只開了不到一年就悄悄關閉,理由不得而知。隨後,他開始為世界五百強企業提供中高層管理培訓和諮詢服務,並創建了高德調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