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奢侈品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貴」,僅從商品價值角度來看,奢侈品確實是貴的離譜。以現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來看,能夠買得起的寥寥無幾,而且說實話性價比也不高。
但是現在的社會風氣似乎異常的崇拜奢侈品,特別是一些女性對於這種奢侈品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便沒有這種經濟能力也要想方設法貸款去買。由此陷入套路貸的也不在少數,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這些奢侈品公司給洗腦了。
並不是說奢侈品不能夠買,忽悠著大部分低收入的人傾家蕩產去買,這就是資本在背後有意識的引導和操縱的結果。
奢侈品的本質是什麼
奢侈品起初的目標對象實際上並不是普通人,因為高昂的價格絕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但是後來這些資本家們發現底層老百姓也是可以割韭菜的,所以說這一目標群體就不斷地擴大了。
為什麼奢侈品可以讓這麼多人著迷呢?
實際上這些奢侈品並不是真的在做商品交易,而是說在利用人們的虛榮心在掙錢,而人都有虛榮心。
購買奢侈品會給人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這不僅是一次購物,擁有這些奢侈品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徵。然而這種感覺正是這些資本家處心積慮,通過不斷地營銷宣傳,最後想要達成的結果。
不把這些概念忽悠的滿大街的人相信,又有誰會去買呢?
而且這些資本為了割韭菜,把產品也分為了好幾個檔位,比方說普通老百姓買不起幾十萬的包,但是兩三萬的包再湊一湊錢還是買得起的。錢湊不齊還可以去向別人借嗎,老百姓被洗腦之後對於購買奢侈品這回事,似乎加上了某種執念。
身邊經常能見到這種妹子,當然男生也有,為了某件奢侈品到處借錢。有的甚至還去借網貸,最後湊夠錢了買了之後,就為了發個微博和朋友圈。
看著屏幕底下的留言和誇讚,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2.洗腦手段
要把購買奢侈品當成一種信仰,必然要有鋪天蓋地的營銷宣傳,時間長了這種概念就會深入人心。因此奢侈品公司在營銷方面費用異常的高昂,這些資本家也很清楚只有不間斷的洗腦,才能夠讓大部分人心甘情願的去買。
最常見的手段是邀請明星打廣告,必須要邀請知名度較高,而且大部分人都比較喜愛的明星。其次在繁華地段買下廣告牌,各種標語鋪天蓋地的打出來,最後在線下零售環節店面一定要「高大上」。
做好了這些工作,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宣傳與營銷,這種追求奢侈品的風氣漸漸地蔓延開來。這個行業還催生出另一個行業的繁榮,那就是高端大牌的A貨,如果不是因為這是違法行為,A貨賣的要比真貨更暢銷。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之後,絕大部分人的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手機上,所以說這些奢侈品牌的營銷也轉移了陣地。大家應該在微信、微博或者是其他平臺上都看過類似廣告,明星們收了資本的錢,也在費力的吆喝。
某些公眾號為了賣自己的貨,經常有意識的發一些軟文,慫恿和鼓動女性要對自己好一些。而對自己好的「表現」是超前消費,購買自己沒有經濟能力的奢侈品。
這種觀念說實話毒害了很多的年輕人,有些人為了購買奢侈品選擇網貸,很有可能陷入套路貸。一但嘗到了甜頭,反而會變本加厲的去提前透支,導致自己為了一個包負債越來越多。
3.暴利中的暴利
很多人並不清楚奢侈品的利潤有多高,即便算上各種人力和物力成本,再加上宣傳和營銷的費用,這些奢侈品公司依舊是賺到盆滿缽滿。
如果自己的經濟能力能夠負擔得起,那麼想怎麼買都無所謂,但是對於那些出身、收入一般的家庭來說,過分追求這些奢侈品會讓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
比方說你本來可以拿這一筆錢去做點小生意,或者報個夜大進一步的去提升學歷,但是卻被忽悠買了一件奢侈品。前兩者能讓你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後者對你的生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只能是讓你經濟上更加的窘迫。
這些奢侈品公司賺的普通老百姓的錢,是正兒八經的血汗錢,同樣是幾萬塊錢對於有錢人來說並不叫錢。但是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很有可能就是一年的收入,就這還得省吃儉用才行。
資本使用了很多的手段誘惑年輕人去消費,但是最恐怖的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根據央行統計全國信用卡逾期未償還的信貸總額高達854元,其中90後佔到了一半,大部分人都被資本給洗腦了。
為了追求所謂的「精緻生活」而透支消費,最後只能讓自己越陷越深。
本文完,喜歡的話就點點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