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到酒,不禁讓人想到《詩經》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的詩句,有詩仙李白的那首《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文化早已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三五好友相聚,免不了推杯換盞,賓朋宴請、公司聚會、紅白喜事,只要有餐桌的地方,就少不了它的身影。酒作為一種特殊的飲品,伴隨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源遠流長,愈發的芳香醉人。
一壇陳年的老酒就像一段塵封的記憶,稍一打開,便酒香味濃,醇芳撲鼻,沁人心脾。一陣風拂過帶著醇香的記憶,思緒似乎讓人回到了過去。
在我兒時的記憶裡,爺爺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每次爺爺還沒走近我的身旁,老遠就能聞到一股特有的酒香。那是我們小鎮上,十裡八鄉都很有名的酒,叫「香八裡」。名字很土,味道卻是很醇正,厚重柔和,綿甜入口,回味悠長。
從小,爺爺就很疼愛我。在我蹣跚學步,還不太會走路的時候,爺爺常常趁我不注意,在背後突然地出現。然後抱起我,把我舉過頭頂,原地轉圈,晃動我的身體,把我逗得咯咯直笑。舉累了,爺爺便會把我抱在身前,用他那剛硬的鬍渣撫摸我的小臉頰,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會轉過頭躲閃,開始掙扎……
爺爺嗜酒如命不假,可有誰能想到,嗜酒如命的爺爺,年輕的時候卻是滴酒不沾。爺爺12歲那年,做生意的太爺爺就因霍亂而病死他鄉,爺爺家裡還有一個3歲的妹妹,太奶奶只能靠在地主家做點針線活維持生計。從此爺爺就接過了我太爺爺的衣缽,十鄉八裡走街串巷的賣糖。
鄉親們看爺爺年齡那麼小,也實在心疼。爺爺常常挑著擔子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一到吃飯的點,總有鄉親們讓爺爺進屋吃口飯。那個時候誰家都不富裕,說是吃飯,其實就是野菜伴糟糠。由於爺爺做買賣從來不缺斤少兩,價格公道,爺爺總是笑臉相迎面對鄉親,久而久之,大家都願意等著買爺爺的糖。
2
爺爺也就是在走街串巷的那些日子裡,認識了我後來的奶奶。那個梳著小辮子,身體瘦弱,頭髮黃黃的小丫頭,每次看見爺爺挑著擔子從村裡的小路經過,在地裡幹活的她,總會在不經意間抬起頭看一看從身邊經過的爺爺。幾次之後,爺爺見了這個害羞的小丫頭,就會忍不住地放下擔子,招呼她過來自己跟前,從系好的麻袋裡,抓出一大把冬瓜糖,幾個橘紅餅塞到奶奶的懷裡。奶奶每次都會紅著小臉,然後匆匆地跑開。後來爺爺老打趣地說,「當初啊,我就是靠著這一把一把的糖把你奶奶哄到手的」
後來爺爺的糖越賣越遠,生意也越來越好,自己就在村裡開了一個賣糖鋪。奶奶跟著一起在鋪子裡打雜,爺爺租人挑著擔子繼續走街串巷的賣糖。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兩年,遇上乾旱鬧饑荒,很多人連樹皮、野菜都吃不上,哪裡還吃得上糖。奶奶的家裡人也在那場饑荒中,不幸去世。
在爺爺將奶奶的家人入土為安後,只好關掉鋪子,帶著僅有的家當(糖),備些乾糧,推著木屐車,帶著一家人和奶奶沿途乞討,投奔遠在貴州的富家親戚—表爺爺。一路上,爺爺一邊乞討一邊救濟那些奄奄一息的人,把隨身攜帶的糖分給大家,在快走到貴州的時候,爺爺把僅剩的一點吃的全部留給了路人。
到了貴州,四下打聽,爺爺帶著一家人終於找到了我表爺爺家,一家人總算有了一個落腳的窩。從此我們家就在貴州安定下來,後來奶奶在30多歲時生下了我爸。
表爺爺家是釀酒的,依賴於得天獨厚的大山環境,加上祖傳的手藝,自然釀得一手好酒。爺爺也就在那裡幫著打打下手,由於爺爺幹活勤快,也能吃苦,漸漸地,也習得了釀酒的手藝,哪有釀酒師傅不會喝酒的道理呢?
於是,滴酒不沾的爺爺學著喝酒,學著品酒。在表爺爺的嚴格訓練下,爺爺練就了一副金舌頭,有幾年陳釀、多少度的酒,爺爺抿上一小口便能說個八九不離十。
由於長期釀酒的緣故,爺爺養成了嗜酒如命的嗜好。
3
他們說爺爺的酒量很好,從來沒有見他喝醉過。但是我知道,那是因為爺爺雖嗜酒,卻有分寸。在我的記憶中,爺爺一生中僅有的一次喝醉,是在我考上重點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年的夏天。爺爺一臉的興奮,趕著我爸叫人趕緊幫忙買菜,他張羅著通知周圍所有認識的人來家裡喝酒。
那天,爺爺手舞足蹈得像個孩子一般,又蹦又跳,連奶奶都說:「當年我們結婚,也不見你爺爺這麼高興過」
我知道爺爺一直對我寄予了很大的厚望,這幾十年來,爺爺憑著手藝,雖然不愁吃穿,但是心裡有一個坎兒,當年天災人禍,家遭變故,為了活命,才舉家搬遷至此。只有我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了。他這個外鄉人,才會真正地覺得不枉千裡迢迢來此一場。
爺爺一直有一個心願:有生之年,還能回到家鄉,回到他曾經賣糖走過的那片土地,哪怕只是看上一眼。
那一晚,爺爺拿出了自己親釀封塵了19年的酒,19年前是我出生那一年。
爺爺拉著我爸還有我,一起向來參加酒席的所有賓客一一敬酒。端起酒杯,爺爺語重心長地說:人要懂得感恩,如果當初不是因為表爺爺的收容,就沒有我爸,也沒有後來的我,感激所有人這幾十年來對我們一家人的悉心照顧。
爺爺中途幾度哽咽,說完一飲而盡,我們仨爺們兒,抱在一起,泣不成聲。
爺爺那晚大口大口地喝著酒,任誰都攔不住,喝了多少酒,誰也不記得了,只記得他嘴裡一邊念叨著我的小名一邊碎碎道:」你將來有出息了,可不能忘本啊,這是你的家。」
人生難得幾回醉!爺爺這一次是真的醉了,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心甘情願地醉得開心。
4
後來我去了很遠的地方念大學,回家的次數少了,我也會經常想起那晚爺爺喝醉的情景,想起他的話……
由於爺爺長期嗜酒的緣故,年齡越大越大的他,一次不小心,摔倒滾落在臺階下,導致半身不遂。最後只得臥病在床,在爺爺去世的前兩年,有一天,我回到家裡,爺爺居然客氣地問我想吃什麼,我去給你做。
驚慌失措的我,強忍著淚水,問爺爺我是誰,我發現此時的他已經完全不認識我了,那個他曾經最愛的孫子,完全不在他的記憶裡了……
我悔恨不已,這竟成了壓在我心裡的一塊石頭。
最後,直到爺爺去世的那一刻,我也沒能幫爺爺實現他想回到四川老家看一眼的願望。
生前爺爺曾叮囑奶奶死後想安葬在太爺爺的旁邊,為了完成爺爺的遺願,我們一切按他老人家的叮囑照辦。也算是圓了爺爺一個生前未能完成的心願吧,讓他老人家永遠安詳地長眠在這片他曾經熱愛過的土地裡。
十多年過去了,我也有了幸福的家,身邊有了深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
我也時常給她們講起我和爺爺的故事;時常給他們講起爺爺當年釀酒的故事;時常想起家裡那壇爺爺釀的酒;時常想起爺爺那晚喝醉的模樣。
爺爺那晚的話時常在我耳邊迴響,此刻,我竟不知不覺地走進了書房,用手撫摸著那壇有些布滿塵土的,當年爺爺親釀的酒,淚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視線。
---END---
作者:凌晨,轉載非首發,謝謝點讚,歡迎關注,我將持續為您提供好文和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