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夜雲
這一周,特定的圈子在網絡深海裡掀起了一朵浪花,又迅速消失在更多的巨浪面前。在被公眾忽視的熱點裡,我國第一批網民成功實現對一名00後的降維攻擊。
事情的經過是一名15歲的B站(bilibili網站)up主(網站視頻投稿者)「科裡斯」網戀10歲女童,誘導她去學習十八禁的文愛語c(語言描述淫穢內容),被女童母親發現後,該名up主一邊教唆該女童離家出走甚至自殺以示抗議,一邊在與女童母親溝通中,反教育對方無知、侵犯隱私,隨後up主不僅將事件做成視頻上傳,還掛人示眾,給這位母親帶來輿論壓力。
很難想像,這位懂色情、懂得利用網絡工具、懂《未成年人保護法》、懂輿論施壓的up主,竟然是一名15歲少年。
他逼得該母親不得不跑到NGA發帖求助。NGA是著名的魔獸玩家論壇,該名母親是一位「骨灰」級的魔獸玩家。當年這批最早的網民,現在大都為人父母。
她得到了玩家們的大力支持,他們不僅向國家網信辦、共青團、文化部、網警巡查等多個主管部門舉報,甚至撥打了當地教育部、學校相關電話反映情況。
最終,該事件以該名up主道歉並退出B站告終。因相關部門的介入,B站表示對用戶「科裡斯」的帳號進行永久封禁,同時對網友反饋的相關內容進行篩查和下架,並計劃在團中央權益部指導下,設立青少年維權站。
事情到此貌似可以畫上句號,壞人得到嚴懲,女童得到了保護。但是,這位10歲女童的世界就處於太平當中嗎?
15歲少年只是其中一環,更需要反思的是10歲女童沉浸的網絡環境。
經人提醒,女童母親意識到女童的QQ名「暖茶猹」與頭像並不簡單。這涉及兩款遊戲,一款為Undertale(簡稱:UT),一款為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簡稱:DDLC)。
知情人透露,女童QQ名字裡的猹是Undertale遊戲裡Chara在中文圈的暱稱。Chara是當玩家毫無同情心地殺死所有原本可以做朋友的怪物時出現的玩家的替身;而她的頭像Sayori是DDLC中一名因抑鬱症上吊自殺的女高中生。
隨後,群友在聊天記錄中發現,女童正在創作UT同人和故事,原遊戲中與所有怪物成為朋友的角色,在她的創作裡,故事反向成一次又一次地屠殺地下世界的怪物,這不得不與女童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她曾經透露自己因是轉校生,正在遭遇校園暴力。
而真正令群友詫異的是,該名女童還曾經用自己的QQ籤名發出一條「小學生求SM」的說說。即使該名母親澄清女兒並不知道SM是什麼意思,只是為了幫助別人,但是該名女童接觸到的一切,也並不像是10歲女童所應該接觸的。
不僅如此,女童在B站上顯示的內容同樣令人驚詫。2016年註冊的帳號,現在收藏的視頻數量高達上萬部,並且大部分都是在2017年到現在,平均每天看20多部視頻並收藏。推薦視頻的數量也是海量的,其中不乏諸多令人感到不適的視頻。
在用戶年齡層普遍較低的情況下,B站作為企業,「事後諸葛亮」的反應過於緩慢。
因為一些情色暴力文化常常依託於ACG(動漫、漫畫、遊戲)內容出現,作為泛二次元文化的主要傳播平臺,拋開科裡斯事件本身,B站相關軟色情擦邊球的內容就不少,以「蘿莉控」「問胖子」「女裝」「妹控」「幼女」等關鍵詞搜索,結果充斥著許多性暗示內容,內容裡的彈幕有時更為低俗,如「三年血賺死刑不虧」「我可能要對我弟弟下手了」等內容,更是被點讚量衝上榜首。
這些內容前兩三天依舊在B站可見,因科裡斯事件才依次被刪除。
更令人擔憂的是,女童對遊戲的接觸。對於成年人玩家而言,UT以及DDLC是兩款出色的獨立遊戲,但是對未成年人而言,容易受到恐怖以及暗黑元素的影響。
尤其是在DDLC官方多次提醒該遊戲並不適宜未成年人以及精神脆弱的人的情況下,女童為什麼能接觸到這款遊戲?結果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作為一款steam社區的英文遊戲,漢化版在遊戲頁面唾手可得,對於未成年來說,下載一款「18禁」的遊戲是不是過於容易了?
幸運的是,多重網絡社會的惡意疊加終於在「魔獸媽媽」覺醒後停止了。不幸的是,還有多少非魔獸媽媽家庭的女童還處於險境不自知呢?
據最新的《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九成的未成年人在上網時遭遇過不良信息侵擾。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多國已經立法,其中日本2008年通過了《青少年網絡環境整治法》,將「誘使違法或自殺」「明顯影響性慾」和「明顯包含殘暴內容」這三種信息劃歸「有害信息」範疇。
國際社會還通過職業自律來進行內容分級,從而保證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各取所需。除此之外,英國2017年4月27日擬定的《數字經濟法案(2017)》還要求具有色情內容的網站和App採用年齡驗證機制,並成立了一個新的監管部門,確保企業履行這一辦法,並對違規的企業進行處分。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說道,一個具有高度效率的機構,應該具備體制上技術上的周密,則不至於接二連三在緊急情況下,依賴群眾道德觀來作為符籙。目前我國已經加快了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保護的相關條例法規,但是作為內容提供的主體,僅靠平臺防沉迷系統、出了事才屏蔽相關關鍵詞、刪號等操作是遠遠不夠的。網際網路企業應該通過技術手段主動照顧好未成年人在平臺上的一切活動。來源:IT時報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