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處理對馬氏體不鏽鋼顯微組織和性能影響
摘 要:藉助強度和硬度測量手段以及顯微組織觀察及EDS能譜分析,研究了奧氏體化溫度和時間、回火溫度對一種實驗室冶煉的馬氏體不鏽鋼的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
碳鋼螺絲熱處理後達到的等級
螺絲作為常見的緊固件,碳鋼材質也是常見一種螺絲材料,當然碳鋼種也分為不同的碳鋼螺絲材料,根據不同的材料碳鋼螺絲在經過熱處理之後,達到的等級也有所不同,中華標準件網根據詳細的了解,分享出以下幾種碳鋼螺絲材料經過熱處理後能達到什麼等級重要信息。
-
什麼是中碳鋼,中碳鋼的熱處理工藝介紹
中碳鋼的最終熱處理方式有調質、淬火後低溫回火、高頻淬火後低溫回火、等溫淬火和淬火後中溫回火。(1)調質。組織為回火索氏體。這種組織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強度較高,塑性和韌性良好。調質用鋼要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以保證調質件整個截面上組織和性能均勻。
-
滲碳鋼和氮化鋼及其熱處理
許多機器零件要求表面有高的疲勞強度和耐磨性,這就需要進行表面化學熱處理。滲碳鋼和氮化鋼是為適應於滲碳和氮化熱處理工藝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鋼種。例如齒輪及軸等零件,除要求高的強度及韌性外,高的表面耐磨性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
鋼材的熱處理組織缺陷與預防對策
熱處理產生的組織不合格是指通過宏觀觀察和顯微分析發現的組織不符合技術條件要求或者明顯熱處理組織缺陷。中碳鋼馬上按其形態和尺寸分為8級,7、8級即為過熱組織。冷鐓用中碳鋼一般要求4~6級,自動工具機加工用低、中碳鋼一般要求1~3級。低、中碳鋼預備熱處理的球化不合格將嚴重影響其冷鐓和自動切削性能,球化級別對冷鐓性能影響如表10 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球化1~3級冷鐓量大時,將會產生開裂,而在4~6級則冷鐓時無開裂,所以冷鐓用鋼球化率控制在4~6級為合格。
-
熱處理質量檢驗的內容和方法
在生產中影響熱處理質量的因素很多,為了確保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規定的要求,所有的熱處理零件從原材料進廠開始,每一道熱處理工序後都必須進行嚴格的檢驗。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不能直接轉入下道工序,這樣才能確保產品質量。另外在熱處理生產中一個稱職的檢驗員,只是按照技術要求對熱處理後的工件進行質量檢驗和把關是不夠的。更重要的任務是當好參謀。
-
金屬熱處理過程中的硬度、力學性能及組織不合格問題解析
加熱溫度偏低和保溫時間不足使得原珠光體組織未能完全轉變為奧氏體和轉變的奧氏體成分不均勻,淬火後得不到完全馬氏體組織,結果使工件淬火後形成軟點。 圖1為T12鋼製造的手用絲錐因加熱不足形成的顯微組織:細針馬氏體+淬火託氏體+珠光體。性能上表現為硬度不均勻。
-
【學術論文】消除H13鋼鍛後組織中鏈狀碳化物的熱處理工藝研究
在鍛材心部截取4個熱處理試樣,試樣尺寸為20mm×20 mm×30mm。首先取1個試樣觀察退火鍛材的顯微組織,再取另外3個試樣分別進行1000、1050和1100℃,保溫30min的固溶處理,之後將這4個試樣一同進行870℃保溫2 h的球化等溫退火,以30℃/ h冷速冷至720℃,保溫4h後隨爐冷卻至500℃,出爐空冷。
-
加工中心工廠必備-工件熱處理的方法
為使金屬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除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外,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鋼鐵是機械工業中應用最廣的材料,鋼鐵顯微組織複雜,可以通過熱處理予以控制,所以鋼鐵的熱處理是金屬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另外,鋁、銅、鎂、鈦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過熱處理改變其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以獲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
《MSEA》攪拌摩擦焊後熱處理對鋁合金疲勞裂紋擴展速率的影響
對於輕型結構,通常採用傳統的焊接技術,例如金屬惰性氣體(MIG)焊接和鎢極惰性氣體(TIG)焊接,導致典型的樹枝狀顯微組織,強度差,焊接接頭固態裂紋,從而降低了這些合金接頭的機械性能。在所有用於金屬連接的技術中,攪拌摩擦焊(FSW)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並且在當今已經被頻繁使用。FSW是一種固態焊接工藝,將旋轉工具插入要連接的板鄰接邊緣。
-
碳鋼與不鏽鋼的差別
碳鋼也叫碳素鋼,指含炭量WC小於2%的鐵碳合金。碳鋼除含碳外一般還含有少量的矽、錳、硫、磷。按用途可以把碳鋼分為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和易切削結構鋼三類,碳素結構鋼又分為建築結構鋼和機器製造結構鋼兩種;按冶煉方法可分為平爐鋼、轉爐鋼和電爐鋼;按脫氧方法可分為沸騰鋼(F)、鎮靜鋼(Z)、半鎮靜鋼(b)和特殊鎮靜鋼(TZ);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鋼分為低碳鋼(WC ≤ 0.25%),中碳鋼(WC0.25%-0.6%)和高碳鋼(WC>0.6%
-
熱處理「四把火」到底是什麼?
熱處理的「四把火」十分重要,今天機械知網分享這篇總結性的文章,方便知友們對比看、收藏和轉發。 金屬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
鋼材的熱處理知識,齒輪加工工藝及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 : 預備熱處理 : 退火(爐冷) ; 正火(空冷),以得到珠光體類組織;其目的是調整硬度,便於切削加工;改善組織(均勻組織、均勻成分、消除網狀碳化物等);細化晶粒,為最終熱處理做組織準備最終熱處理 :淬火 :以得到M組織
-
基於矯頑力的無損評估技術在碳鋼熱處理質量預評定中的應用
表3 低碳鋼試樣的力學性能測試結果採用水淬、油淬的冷卻方式(第8,9組),試樣顯微組織以板條馬氏體為主,其強度和硬度均較高,塑性較差。採用空冷的冷卻方式(第7組),試樣顯微組織以層狀珠光體為主,其強度和硬度較低,塑性明顯提高。
-
【熱處理】金屬零件為什麼要進行熱處理,熱處理的作用總結
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和為最終熱處理準備良好的金相組織。其熱處理工藝有退火、正火、時效、調質等。(1)退火和正火退火和正火用於經過熱加工的毛坯。含碳量大於0.5%的碳鋼和合金鋼,為降低其硬度易於切削,常採用退火處理;含碳量低於0.5%的碳鋼和合金鋼,為避免其硬度過低切削時粘刀,而採用正火處理。
-
中碳鋼處理方式及中碳鋼的用途
碳素鋼又分為:①低碳鋼,含碳量小於0.25%;②中碳鋼,含碳量為0.25%——0.6%;③高碳鋼,含碳量大於0.6%;中碳鋼熱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焊接性能較差。強度、硬度比低碳鋼高,而塑性和韌性低於低碳鋼。可不經熱處理,直接使用冷軋材、冷拉材,亦可經熱處理後使用。淬火、回火後的中碳鋼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能夠達到的最高硬度約為HRC55(HB538),σb為600~1100MPa。
-
熱處理的作用
按照熱處理不同的目的,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兩大類: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和為最終熱處理準備良好的金相組織。其熱處理工藝有退火、正火、時效、調質等。( 1 )退火和正火退火和正火用於經過熱加工的毛坯。
-
乾貨|金屬學與熱處理名詞解釋匯總
9 回火索氏體 淬火碳鋼500~650℃回火時,得到粗粒狀滲碳體和多邊形鐵素體所構成的復相組織。 10 回火屈氏體 淬火碳鋼350~500℃回火時,得到細粒狀滲碳體和針狀鐵素體所構成的復相組織。
-
熱處理正火回火的解釋及熱處理的工藝特點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 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