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正在為企業財務帶來新的數位化轉型浪潮。伴隨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德勤對財務機器人「不遺餘力」地推廣,RPA風潮早已在財務、金融領域颳起。
RPA首現身於財務領域,絕非偶然。
RPA和財務工作是絕配
事實上,財務業務特點與RPA技術特點在很多方面,都極其吻合。
財務是一個規則性極強的領域,並且在業務流程中存在大量重複的任務需要手工完成。
如票據接收、審核、報表出具等基礎工作,都是基於標準化規則的操作。其往往需要財務人員為此進行大量的計算、核對、驗證等工作,出錯率和人力成本顯著增加。
規則明確、大量重複,這兩大要點,使RPA於財務領域有了用武之地。
RPA的核心要義,即通過事先設定好的腳本,在計算機上模擬人工手動操作(特別是鍵盤敲入、滑鼠點擊等操作),執行基於一定規則的大批量、可重複的任務。
放眼財務領域,這樣的流程比比皆是。無論是資金管理、報銷管理、稅務管理、檔案管理、固定資產管理,還是採購到付款、訂單到收款、存貨到成本、總帳到報表、管控與合規。常見財務流程及其子流程,都與RPA技術的應用條件高度匹配,符合RPA機器人的適用標準。
在原本耗費大量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且人工操作出錯率較高的業務流程中,應用RPA機器人,能夠最大限度實現企業財務流程的高效運轉,同時降低財務運行成本。
RPA+AI:打通數據最後要塞
早期的RPA往往只擅長對結構化、數位化的數據信息進行識別處理。現如今,在結合了光學字符識別(OCR)、語音識別等AI技術之後,RPA還可以對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識別。
在輸入端,利用OCR技術,RPA可以輕鬆把紙質發票、憑證、帳冊、合同中的代碼、日期、金額等信息掃描進計算機裡,並識別為電子邏輯信息,然後交給RPA機器人記帳、出具報表,進行後續處理。
而語音識別技術則能夠幫助RPA機器人識別,接收人的語音指令,從語音中識別數字信息並進行處理。
RPA+AI取代傳統人工輸入,以一種更準確、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引領智能自動化處理的潮流,及時響應業務變化和拓展。
學會接受RPA機器人同事
財會工作的本質決定了其最終會採用RPA這種自動化的方式。
RPA的出現,也使得諸如「會計慌了」「財會人將被取代」這樣的話題不絕於耳。表面上看,RPA機器人對那些從事簡單基礎票據錄入、計算等單一工作的財務人員,確實有取而代之的危險。
但長遠來看,RPA給那些有意從中低端財務人員向高端財務管理人員邁進的員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機會。
隨著財務職能的不斷拓展,財務工作不再只是提供幾張報表中的結構化數據那麼簡單。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人員,必然要站在戰略的高度,在分析各種因素對資金流動影響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全局性、長期性和創造性的謀劃。
RPA機器人的出現,與其說是「取代」,不如說是對財務人員的「解放」。通過對單一重複的鍵盤敲入與滑鼠點擊的取代,最大化減少財務人員的工作量。當財務人員不用再把時間都放在記帳、錄入等低附加值的工作上後,便可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分析企業或組織的財務數據以改進經營決策。
今後,RPA+AI的「世紀組合」會以最佳的方式,將人與機器的能力相結合,實現人機協作。在滿足流程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上,幫助財務人員專注於更有價值、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上,實現向更高水平財務管理者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