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下連時老兵最高興,和過年一樣,其實主要有3個原因

2021-01-08 永恆戰歌

部隊有一句俗話叫做「新兵要下連,老兵像過年」。凡是當過兵的戰友幾乎都能知道這句話。這八個字不多,但卻蘊含著深意。它之所以能在部隊「流傳」至今,在我看來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這句話足以表達老兵對新兵下連的祝賀

新兵時期,雖然是軍旅生活中的一小步,但卻是成長中的一大步。從青年到軍人,從社會到軍營,從一無所知的「小白」到合格的軍人,青年在這一過程當中流過汗、流過血,甚至還流過淚。通過三個月或6個月的不斷磨練與成長,終成完美的結局。

無論當多少年兵,都是從新兵時期走來,都會經歷這一過程。戰友情兄弟誼,能看到新兵堅持到最後,成為部隊戰鬥力的一部分,從此以後新老兵能夠並肩作戰,攻堅克難。而且新兵下老兵班以後,連隊的人氣「旺」了起來,老兵們打心眼兒的高興。而「過年」一詞實實在在表達了老兵的心理感受,如春節的心情一樣,心花怒放。

原因之二:新兵下連會改變老兵原有的訓練和生活模式

很多部隊單位都有一個慣例,在新兵為下連之前,新老兵之間有些工作不銜接。尤其在一些統一集訓的單位,新兵的力量無法與老兵疊加。而最明顯的就是站崗和打掃衛生這兩件事。

夜間站崗是比較辛苦的,在老兵人數不多的前提下,可能一兩天就會輪一次,但在新兵下連以後就會「滿編」,可能一個星期也只輪一次。在每天訓練比較累的情況下,沒有人不渴望「一覺到天亮」,而新兵下連後就能實現這種狀態,所以當兵心裡高興的和過年一樣,這也很好理解。

還有打掃衛生這件事,道理也是一樣的。比如說打掃衛生去掃路,5個人100米,每個人要平均20米。新兵下連後可能就會10個人100米,每個人僅有10米,這樣幹工作效率提高了,也可以有時間去幹其他的事情。這樣一來,老兵在工作量上就減輕了許多,所以當然會高興。

原因之三:新兵下連在訓練方面有特殊的意義

在部隊的生活中,「等級」觀念還是比較強的。在新兵沒有下連之前,原來的第2年度兵一直就承擔著新兵的角色,因為當兵時間也不長,所以除了個別人以外,在訓練成績上也沒少「挨訓」。因為他們同老兵相比,在訓練成績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新兵下連就改變了這種情況,畢竟是多訓練了一年,第2年度兵的訓練成績就不會再「墊底」。所以班長在講評訓練成績的時候,或者說某某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的時候,老兵就不會「首當其衝」受到批評,而且在訓練過程中還能體會到當班長指導新兵的感覺,這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滿足感」「成就感」。所以當兵的心情就會高興,如同過年的感覺一樣。

有些專業科目的訓練需要全班協同完成,而且在實施過程中會反覆演練,互相配合。在不熟悉,不了解彼此情況下,有些訓練內容很難做到極致。而新兵下連以後,就能完成不同編組的作業,這對於提高專業程度和戰鬥力的強度都極為有利,所以老兵們都會很高興,如同過年的那種喜悅的感受。

綜上所述,新兵下連老兵最高興,這主要是因為老兵對新兵的祝福;改變老兵原有的訓練和生活模式以及在訓練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這3個主要的原因。新兵下連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希望新兵早日適應新的環境,處好與老兵之間的關係,在部隊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新兵下連有3大去向,各具特色,新兵和家長鬚知
    除了陸軍以外,其他軍兵種正常情況下,都是三個月安排下連隊。新兵下連進行人員定崗定位的時候,主要是參考這些依據來分配:新兵連的表現,新兵下連考核時候的結果,新兵的專業特長,個人特長,學歷,身高,形象等等。
  • 賽爾號:新兵和老兵的入坑區別在哪裡?從回歸禮包就能看出端倪!
    但好在新手玩家不容易膩,老玩家回歸迅速棄坑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覺得還是白送禮包這點較好,但限制地圖就不好了,而且引導消費。可能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老兵回歸有水晶,而且有幾米這樣的「硬核」精靈。幾米兩孔遇到一個會玩的,掛機都能秒掉新手七天出來後的成功。所以在福利上,老兵要比新兵待遇好,如果新兵是送日月之子+王摩哥斯倒還看的出誠意,但送的這些,就太過於落後時代了。
  • 從內褲秋衣到常服帽子,美軍新兵連到底發多少軍服?
    從7月13日起,步兵新兵連從原有的13周訓練延長到22周,而其它兵種的新兵訓練暫時沒有改動。借著這則重磅消息,本公眾號也開始系統地介紹一下美國陸軍新兵連訓練安排、內容及指南。由於在接待站前兩天會進行抽血、做一些體檢,所以身穿體能服裝比較方便,也就成了新兵在訓練期間收到的第一套服裝。美國在專業名詞上熱衷於用簡寫表示,physical fitness(體能)的首字母簡寫PT就成了晨練、體能訓練等一系列和體育相關的代名詞。PT服裝除了鞋襪由士兵自購外,一共有六個部分:棉帽、夾克、長袖、短袖、長褲、短褲。
  • 細說新兵盼什麼(圖)
    瞧,班長王璐和老兵正在為沈麗媛等新戰士泡腳。石子強攝  「就像做夢一樣」。許多新戰士談到入伍後的感受時這樣對記者說。的確,新兵的生活和入伍前有著太多的不同,在這樣一個全新的環境中訓練、生活,新戰友最需要什麼?最盼望什麼?元旦前夕,記者來到北京軍區某通信團新兵營,通過問卷、座談、一對一聊天等形式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 卸下中校銜換上列兵軍銜,這名「浦新兵」表現會怎樣?
    中隊來了個「浦新兵」  ■方瀟澎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馬藝訓 王文濤  晚點名,在全中隊官兵注視下,指導員劉曉尉給浦紹紅卸下中校銜,換上了列兵軍銜。  自我介紹時,武警雲南總隊人力資源處副處長浦紹紅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浦新兵」。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解放軍南下時,他就跟著部隊走了。「我是1945年5月5日當的兵。」他清楚地記得當兵的日子,「陳毅的部隊解放上海時,我只在司令部當勤務兵,沒有下班排。」後來,他被分到蘇南軍區鎮江軍分區警一團機槍連,成了彈藥手,參加太湖剿匪行動。「那些土匪,其實就是國民黨的殘餘部隊,有一個團。我們追著敵人打,打了6個多月。」剿匪的故事,老人講得很簡單,一下子結束了。
  • 指導員寫了一篇「新兵連,總有人在默默地愛著你」讓新兵看哭了
    特別是指導員還專門寫了一篇名為《新兵連,總有人在默默地愛著你》的散文詩,刊登在中隊編印的《新訓簡報》上,一時間引發了大家的共鳴,感動了很多新戰士。那一次長跑時他們連推帶拉把你的成績拉進及格,那一次你過生日時他們精心給你準備的驚喜,那一次你受傷時他們背著你上廁所和洗澡。你覺得他是訓練場上的「咆哮帝」,但你看到深夜裡他在寒風中為你站崗嗎?新戰友,不管你接不接受,「死心眼」般的班長還是會在你訓練時,對你嚴格要求,讓你練強素質,學會本領。「鐵公雞」般的幹部還是會在你遵章守紀上,對你較真執嚴,讓你懂得自律,學會標準。
  • 「聚光燈下的我有點懵」
    提起第81集團軍某旅列兵王航航,還未下連就小有名氣:新兵連比武考核名列前茅,各項工作積極主動、事事爭先。由於表現搶眼,他很快就成了各級關注的焦點。可就是這麼一個比武奪金的好苗子卻在下連後不久接連出情況:先是下連考核意外折戟,接著又在野營班戰術考核中出現低級錯誤導致全班成績墊底……「這小子到底怎麼了,關鍵時候老掉鏈子?」6月中旬,眼看著上級創破紀錄比武選拔在即,連長劉帥斌急得團團轉,與幹部骨幹一同查找原因。「是怕苦怕累嗎?」
  • 一人打死13個日本鬼子,怎麼做到的?抗日老兵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說實話,感覺還是寫我們自己的抗日老兵接地氣,那種豪邁、艱苦、卓越,和戰後對人生的思考,讓混沌如我的年輕人,一下能變成洞破紅塵的明眼人。比如今天說的這位老兵,向德興,他一開始也是個怕死的弱兵,是怎樣成為一人單挑13個日本鬼子的無敵老兵的呢?
  • 新兵第一次實彈射擊:出現有子彈脫靶,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其實,這也非常正常,想想當年學校念書時,成績非常拔尖的,在班裡鶴立雞群的就是一、二個同學(家長會上常被表揚的對象),絕大部分同學都處於中遊或稍上或偏下的位置,當然,也有少數人成績墊底的(家長會上常被批評的對象)。
  • 一個新兵連大概有多少人?需要注意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首先是一個連隊,由三個排組成,這是一般連隊都是這樣的。當然也有一些連隊是有三個排以上呢,比如說四個排,甚至五個排,這些都是人數比較多的加強連隊,通常以步兵為主,像這樣的連隊編制就比較大。 第二個,介紹一下連隊的組織建設情況。根據我軍建軍的原則,支部建在連上,也就是說連隊有一個黨支部。
  • 新兵「破繭」時,「激勵+」的力量有多大
    朱劉輝攝新兵「破繭」時,「激勵+」的力量有多大——西部戰區空軍某新訓旅以「賞識教育」激發新戰士從軍熱情的新聞調查■賈 衝 段永剛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曹傳彪冬日午後,陽光灑滿偌大的訓練場。戰友們此起彼伏的喝彩聲中,新兵陳卓舞動的身姿,像一顆閃亮的星。
  • 一些老兵聽到有酒,部隊頓時騷動起來,這瓶酒放到現在,那是天價
    1950年7月7日,毛主席下令部署河南的3個野戰軍(38軍、39軍、40軍)和黑龍江的42軍向中朝邊境集結。10月1日,在國宴上,毛澤東提到了出兵的問題,黃炎培說:「自古道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周恩來插話說:「我們打算叫支援軍,支援朝鮮人民。」黃炎培又說:「誰派出去支援的?是國家麼?那我們是不是要和美國宣戰?」毛主席提筆將「支援」改為「志願」,遂一錘定音。
  • 我們剛上陣地,就被美軍飛機空襲,兩百多人的加強連只剩下幾十個
    本文為志願軍老兵潘明德回憶錄《酒魂》第二篇。前景回顧:一些老兵聽到有酒,部隊頓時騷動起來,這瓶酒放到現在,那是天價 戰鬥終於打響了。我連的任務是負責向山上的炮兵陣地運送彈藥。 天公不作美,仍舊不停地下著雪。戰士們在二尺多厚的雪地裡艱難行進。
  • 9旬老兵聚會比去年又少了7個,合影時82歲老兵說:我年輕,站後面
    圖為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如今68年過去,最近幾年,當年赴朝參戰的在安徽的老兵每年都會聚在一起,重溫戰爭歲月。10月25日上午,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賓館內,40多位志願軍老兵聚到一起,紀念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他們的平均年齡87歲。去年的這天,這些老兵也是在這個地方聚會,但是,相比去年,這些老兵又少了7個。
  • 河南一114歲抗戰老兵壽宴,志願者紛紛趕來,熱鬧場面堪比過年
    在河南有一位老人,被當地人稱為跨世界老人。在11月29日這天,是這一位老人的生日,他今年已經114歲了,他過生日的場面非常熱鬧,就像過年一樣,在他生日這天趕來了許多志願者。根據了解,這位老人是一位抗戰老兵。
  • 聚光燈打向這裡——看看「00後」新兵的高光時刻!
    文字 | 楊 剛 曹 霖 吳秉軒 攝影 | 谷 衝 殷 傑 隨著時間的推移,2020年度新兵入伍已經有兩個多月時間了,初入軍營的「00後」們究竟有著怎樣的精彩表現呢?
  • 尋找那些打動你我的「新兵班」
    軍事技術精,作風紀律嚴,當排頭、鍛尖兵是四班從始至終的堅守準則,在班長的帶領下新兵各個好似小老虎,洋溢著自信挺拔的精神勁。「紅旗班」的榮譽新訓班長馬海亮自然功不可沒,談起他身邊的戰友和新兵無不豎起大拇指紛紛點讚。在部隊已經11個年頭的他深知新兵「引路人」的重要性,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衝鋒在前,時刻為身後的新兵樹好榜樣。
  •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老兵:39年了,倖存者還記得我們
    周廣軍的戰友彭廣眾介紹:「每年的7月28日前後,我們這些戰友都會聚在一起,祭奠唐山大地震罹難者和因參與救災犧牲的戰友。」  說起大地震的慘烈和救援時的緊張,彭廣眾和在場的老兵們都沉默了,他們還記得,除了田金芳,周廣軍還從廢墟裡抱出一個嬰兒,不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