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有一句俗話叫做「新兵要下連,老兵像過年」。凡是當過兵的戰友幾乎都能知道這句話。這八個字不多,但卻蘊含著深意。它之所以能在部隊「流傳」至今,在我看來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這句話足以表達老兵對新兵下連的祝賀
新兵時期,雖然是軍旅生活中的一小步,但卻是成長中的一大步。從青年到軍人,從社會到軍營,從一無所知的「小白」到合格的軍人,青年在這一過程當中流過汗、流過血,甚至還流過淚。通過三個月或6個月的不斷磨練與成長,終成完美的結局。
無論當多少年兵,都是從新兵時期走來,都會經歷這一過程。戰友情兄弟誼,能看到新兵堅持到最後,成為部隊戰鬥力的一部分,從此以後新老兵能夠並肩作戰,攻堅克難。而且新兵下老兵班以後,連隊的人氣「旺」了起來,老兵們打心眼兒的高興。而「過年」一詞實實在在表達了老兵的心理感受,如春節的心情一樣,心花怒放。
原因之二:新兵下連會改變老兵原有的訓練和生活模式
很多部隊單位都有一個慣例,在新兵為下連之前,新老兵之間有些工作不銜接。尤其在一些統一集訓的單位,新兵的力量無法與老兵疊加。而最明顯的就是站崗和打掃衛生這兩件事。
夜間站崗是比較辛苦的,在老兵人數不多的前提下,可能一兩天就會輪一次,但在新兵下連以後就會「滿編」,可能一個星期也只輪一次。在每天訓練比較累的情況下,沒有人不渴望「一覺到天亮」,而新兵下連後就能實現這種狀態,所以當兵心裡高興的和過年一樣,這也很好理解。
還有打掃衛生這件事,道理也是一樣的。比如說打掃衛生去掃路,5個人100米,每個人要平均20米。新兵下連後可能就會10個人100米,每個人僅有10米,這樣幹工作效率提高了,也可以有時間去幹其他的事情。這樣一來,老兵在工作量上就減輕了許多,所以當然會高興。
原因之三:新兵下連在訓練方面有特殊的意義
在部隊的生活中,「等級」觀念還是比較強的。在新兵沒有下連之前,原來的第2年度兵一直就承擔著新兵的角色,因為當兵時間也不長,所以除了個別人以外,在訓練成績上也沒少「挨訓」。因為他們同老兵相比,在訓練成績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新兵下連就改變了這種情況,畢竟是多訓練了一年,第2年度兵的訓練成績就不會再「墊底」。所以班長在講評訓練成績的時候,或者說某某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的時候,老兵就不會「首當其衝」受到批評,而且在訓練過程中還能體會到當班長指導新兵的感覺,這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滿足感」「成就感」。所以當兵的心情就會高興,如同過年的感覺一樣。
有些專業科目的訓練需要全班協同完成,而且在實施過程中會反覆演練,互相配合。在不熟悉,不了解彼此情況下,有些訓練內容很難做到極致。而新兵下連以後,就能完成不同編組的作業,這對於提高專業程度和戰鬥力的強度都極為有利,所以老兵們都會很高興,如同過年的那種喜悅的感受。
綜上所述,新兵下連老兵最高興,這主要是因為老兵對新兵的祝福;改變老兵原有的訓練和生活模式以及在訓練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這3個主要的原因。新兵下連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希望新兵早日適應新的環境,處好與老兵之間的關係,在部隊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