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晶片時代到來,終結臺積電,面臨一個問題

2020-09-17 讀者立場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近些年,國內對量子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在光量子計算領域,部分性能已經超過了美國。未來人類進入到量子計算領域,已經成為科學家的共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將會遇到許多問題。

國際上對量子計算的研究已經有很長時間,谷歌與IBM走的也非常快速,部分外國企業到2021年,可能會推出商業實物,用於代替傳統計算機的部分功能。量子霸權時代正在打開門,其商業應用,也成為各方討論的熱點。

隨著量子計算的小型化,未來必然會將相關技術,放到集成電路上。如果將上百斤的設備,放到手機之上,不僅不會有消費市場,也會非常的不現實。因此,量子晶片想要在集成電路上取代臺積電,實現對矽晶片的淘汰,小型化將是必不可少的選擇。

不過,想要讓量子晶片,未來走向小型化,可能只是一個趨勢,而無法成為現實。無論是半導體量子技術,還是光量子計算,往往對運營的環境要求非常嚴格。越是性能比較好,出錯率比較低的量子設備,其體積往往顯得特別大。

因此,如果量子晶片,想要終結臺積電,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做到。如何解決時間問題,使量子晶片儘快在生活中普及,最好的方法並不是等待,而是發揮雲計算的優勢。

如華為雲手機,想要在消費者中普及,不得不考慮電費的問題。另外,傳統的矽晶片構建的超級計算機,其設備折損費用,也足以使華為公司汗顏。但是,量子計算機不存在耗電量大,設備折損過高的問題。

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是傳統計算機的數百倍,甚至數百萬倍。如果將量子計算機的功能充分發揮,完全可以給每個地球人,一部虛擬雲手機,而又不用擔心耗電量過大問題。

所以,想要用量子晶片,去淘汰臺積電以矽為代表的晶圓廠,最好的方式是增加雲手機的作用,實現晶片與晶片之間聯網。然後,將晶片的算力利用5G網絡反饋到量子計算機。如此一來,一部算力有缺陷的高端手機,完全可以利用普通的矽晶片作為數據中轉,將計算問題交給量子晶片為首的計算機群處理,如此一來,不僅降低了對高端矽晶片的依賴,同時,也能夠發揮量子計算機晶片的算力優勢,從而淘汰以臺積電為首的矽晶片晶圓廠。

相關焦點

  • 量子晶片時代到來,終結臺積電,面臨一個問題
    量子霸權時代正在打開門,其商業應用,也成為各方討論的熱點。 隨著量子計算的小型化,未來必然會將相關技術,放到集成電路上。如果將上百斤的設備,放到手機之上,不僅不會有消費市場,也會非常的不現實。因此,量子晶片想要在集成電路上取代臺積電,實現對矽晶片的淘汰,小型化將是必不可少的選擇。
  • 臺積電宣布明年試產5nm晶片!量子穿隧問題該如何解決?
    它們搭載的都是基於臺積電7nm工藝打造的A12處理器,在發布會上也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紹A12,當然除了蘋果,華為的新旗艦麒麟980也同樣採用的臺積電的7nm工藝。自從格羅方德放棄了7nm製程的研發以後,臺積電就成為了世界上能大量生產代工7nm的獨苗,連往日的三星也沒了神氣。可見7nm真的是難住了各路英雄好漢。很多網友也是擔心是不是半導體的路已經到頭了?
  • 中國碳基半導體材料取得新突破,或將終結矽時代,實現晶片全面領先
    現代社會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娛樂,以及每一家公司的生產、經營,都與各種電子產品中的各類晶片牢牢綁定。 毫不誇張的說,哪個國家擁有最全、最高精尖的晶片產業鏈,誰就能擁有絕對的權力,因為它可以通過斷供、限制出口等方式,重創它國的經濟與科技發展空間。
  • 超薄二維半導體讓1nm晶片或成可能 臺積電與三星的3nm製程爭奪激烈
    這對於中國晶片的業界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雖然目前中國已經能夠量產14nm的晶片了,14nm的晶片也佔到了目前為止市面以上的6成,這意味著具有生產14nm以上的能力就已經具備了晶片生產的基本能力。臺積電處長李連忠表示,交大的化學實驗室團隊跟臺積電的技術人員通過不斷的突破和技術研究,雖然最近還無法說明量產時間,但雙方已經成功地讓新材料生長的銅上作為一個保護半導體材料的通道。目前為止這種材料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優化,例如元件優化和金屬接觸,但是我們也很有時間和決心來等待這個半導體材料的裡程碑。
  • 臺積電成功研發2nm晶片!是技術大爆炸,還是營銷騙局?
    顯微鏡下的晶片細節圖 這個時候可以解決核心部件漏電的問題,且晶片的使用效率提升,晶片的厚度也被做到更微小的級別 該公司的晶片目前主要作用於5G、人工智慧、VR、量子計算等相關技術。 對中國的投資者而言,買中芯國際股票,長期持有,血賺不虧。 了解到實際產品,及公司體量,中芯國際已經對臺積電造成極大威脅,並非像諸多自媒體所說中芯國際只是個小公司。
  • 三星5nm EUV工藝面臨良品率低問題;臺積電將推出4nm晶片製程工藝...
    三分鐘了解產業大事 1 【消息稱三星5nm EUV工藝面臨良品率低的問題,高通驍龍875G或受影響】 根據DigiTimes的最新報導,三星的5納米 EUV(極紫外光)光刻工藝正面臨著良品率低的問題
  • 量子計算機時代到來,經典計算機處境,別擔心被淘汰
    人們對量子計算機具有很高的期待,認為它會是未來計算機的終結者。谷歌已經形成了量子霸權,在特定問題上,超越了經典計算機。在科幻小說,以及部分專家的口中,總能夠看到一個美輪美奐的量子世界。人類在量子的研究上,已經走過了幾十年時間,並且在計算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國內已經有了免費的量子計算服務平臺,可以提供給個人使用,並有團隊正在製作晶片,準備進入商業圈。
  • 臺積電曝出晶片頂級技術,谷歌傷口撒鹽?
    11月17日,苦苦從9月15日開始的晶片斷供,近2個月堅持的華為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旗下手機中低端業務榮耀品牌進行出售。但在其後三天,臺積電卻被曝出晶片頂級技術。這一次不是5nm、不是3nm、更不是2nm,而是推動未來3nm晶片工藝發展的3D晶片製程。作為行業內的晶片製造大佬,在華為受到晶片斷供之際,臺積電也在9月15日之前為華為高端晶片趕工,讓華為手機新機Mate40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高端麒麟900和麒麟9000晶片。
  • 或快到晶片性能極限時代!
    隨著iPhone12的到來,蘋果的最先進5nm工藝晶片為新一代iPhone系列電子產品帶來了強勁動力。那麼下代的A15,A16又將採用3nm甚至1nm工藝技術嗎?會不會因為極小尺寸的量子效應而到達物理技術極限呢?接下來我們便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量子計算新時代的轉折點到來,IBM計劃發布!!
    在IBM研究博客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甘貝塔說:「就像登月一樣,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進入一個傳統計算機無法企及的領域:我們想要建造一臺大規模量子計算機。」遠大的抱負可能導致人類登陸月球,並可能使量子計算機幫助解決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如管理醫療保健和管理自然資源。
  • 摩爾定律有終結之日嗎?
    摩爾定律距離終結的又一步,全球最大的兩家晶圓代工廠-臺積電(TSMC)和三星在摩爾定律的階梯上又爬了一個臺階。臺積電(TSMC)首先發表講話說,其5納米製造工藝現在處於所謂的&34;中,三星很快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臺積電錶示,其5納米製程可將速度提高15%,或將電源效率提高30%。三星承諾將性能提高10%或將效率提高20%。
  • 英特爾晶片外包臺積電:前僱員揭秘50年老廠如何走上「擠牙膏」路
    最近,英特爾決定將晶片製造外包,由於其未來 CPU 將採用的 7nm 晶片,技術進度較目標落後約 12 個月。對此,很多人表示意料之中。彭博社評論稱,此舉預示著一個由英特爾公司和美國主導世界半導體行業的時代的終結。
  • 臺積電:2nm晶片研發重大突破,1nm也沒問題
    考量成本、設備相容、技術成熟及效能表現等多項條件,2nm採以環繞閘極(GAA)製程為基礎的MBCFET架構,解決FinFET因製程微縮產生電流控制漏電的物理極限問題。極紫外光(EUV)微顯影技術的提升,使臺積電研發多年的納米片(Nano Sheet)堆疊關鍵技術更為成熟,良率提升進度較預期順利。
  • 下一個晶片界的扛把子,量子晶片?
    目前電晶體已經進入了7nm級以下的時代,在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可以分布數十億電晶體。量子計算這一概念是物理學費曼引入的,隨著當前半導體的小型化愈到極限,晶片的電路元件尺寸縮小到納米尺度時,量子力學效應會終結當前的摩爾規律。
  • 華為5G晶片都靠它?臺積電7nn EUV 工藝正式商用
    臺積電在近日宣布,這家承擔了相當多晶片製造工作的半導體工廠,成了業界首個可將N7+工藝商用的代工廠。首批採用臺積電N7+工藝製造的晶片,也將從近日開始向客戶交付。5G和AI應用是當前的熱門話題,為了讓這些新技術更好地在手機上服務用戶,更應該讓重要的硬體晶片,藉助工藝提升得到新能力。晶片設計廠商,以及臺積電、三星這樣的製造工廠也是這樣想的,然而他們發現了一個事實:工藝提升已經遭遇瓶頸。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被臺灣方面職責「背叛」,為了圍剿梁孟松,讓他從三星走人,臺灣商界、政界、法界合力,以侵犯臺積電的技術專利及竊取商業機密為名,判決禁止梁孟松在2015年9月之前回到三星。2017年,梁孟松和三星協議到期,這時候中芯國際向這位「大牛」拋出了橄欖枝,最後梁孟松同意了,沒有再與三星續籤,轉投中芯,成為了中芯的CEO官兼執行董事,梁孟松的到來也被媒體稱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
  • 商界好消息:量子晶片橫空出世,量子手機也將誕生
    經過不斷的科研攻關,國產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也開始取得新成果,近期中科大和浙江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已經聯手在量子晶片領域取得了突破。同時,他們還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和《science》上,可以說再一次向世界彰顯了我們在量子領域所取得的突破。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首先我們先複習一下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呢簡單來說就是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每隔十八至二十四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會翻一倍。蘋果最新款macbook搭載的M一晶片上採用了臺積電五納米的製程工藝,集成一百六十億個電晶體,堪稱地表最強晶片。按照摩爾定律,我們的晶片每年都在進步,那如果晶片突破了一納米後會發生什麼?雖然臺積電突破了五納米工藝,但它在兩納米工藝研發中是會遇到瓶頸的。
  • 中國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國內以及世界的晶片發展水平,就拿我們國內來說,除了臺積電之外的一些晶片製造企業,工藝僅僅只能達到14納米,而7納米工藝的晶片正在研製之中。 但是對於臺積電來說,他是我們國內發展最好的晶片製造企業,他的晶片工藝可以達到5納米,甚至2納米工藝的晶片也正在研發之中
  • 為3nm工藝鋪路:臺積電最強晶片新技術
    隨著這幾年7nm和5nm工藝的相繼投產,新製程工藝為臺積電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當然他們也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與資金去研發新的工藝來保持領先優勢,前兩天台積電為臺南科學工業園的新廠房舉行了竣工儀式,這是他們未來的3nm工廠,預計2022年下半年臺積電3nm工藝就會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