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近些年,國內對量子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在光量子計算領域,部分性能已經超過了美國。未來人類進入到量子計算領域,已經成為科學家的共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將會遇到許多問題。
國際上對量子計算的研究已經有很長時間,谷歌與IBM走的也非常快速,部分外國企業到2021年,可能會推出商業實物,用於代替傳統計算機的部分功能。量子霸權時代正在打開門,其商業應用,也成為各方討論的熱點。
隨著量子計算的小型化,未來必然會將相關技術,放到集成電路上。如果將上百斤的設備,放到手機之上,不僅不會有消費市場,也會非常的不現實。因此,量子晶片想要在集成電路上取代臺積電,實現對矽晶片的淘汰,小型化將是必不可少的選擇。
不過,想要讓量子晶片,未來走向小型化,可能只是一個趨勢,而無法成為現實。無論是半導體量子技術,還是光量子計算,往往對運營的環境要求非常嚴格。越是性能比較好,出錯率比較低的量子設備,其體積往往顯得特別大。
因此,如果量子晶片,想要終結臺積電,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做到。如何解決時間問題,使量子晶片儘快在生活中普及,最好的方法並不是等待,而是發揮雲計算的優勢。
如華為雲手機,想要在消費者中普及,不得不考慮電費的問題。另外,傳統的矽晶片構建的超級計算機,其設備折損費用,也足以使華為公司汗顏。但是,量子計算機不存在耗電量大,設備折損過高的問題。
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是傳統計算機的數百倍,甚至數百萬倍。如果將量子計算機的功能充分發揮,完全可以給每個地球人,一部虛擬雲手機,而又不用擔心耗電量過大問題。
所以,想要用量子晶片,去淘汰臺積電以矽為代表的晶圓廠,最好的方式是增加雲手機的作用,實現晶片與晶片之間聯網。然後,將晶片的算力利用5G網絡反饋到量子計算機。如此一來,一部算力有缺陷的高端手機,完全可以利用普通的矽晶片作為數據中轉,將計算問題交給量子晶片為首的計算機群處理,如此一來,不僅降低了對高端矽晶片的依賴,同時,也能夠發揮量子計算機晶片的算力優勢,從而淘汰以臺積電為首的矽晶片晶圓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