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們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時常喟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什麼是「現實」?如果單純從字面上理解,現實就是「現在的事實」,理論上可以表述為人的感官對物質運動信息反饋的延遲。從微觀上分析,物質由分子組成;組成分子的是原子;原子又是原子核與電子的結合;原子核又可分為質子、中子、夸克;目前人類能認識到的微觀粒子的最小單位就是b介子了。這是微觀現實。

微觀世界很魔幻。首先,微觀粒子「神鬼莫測",尤其是它的波粒二象性更是讓人一臉懵逼。第二,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飄忽不定,教科書上的原子示意圖有一定的誤導性,圍繞原子核運動的,並非是有軌道可循的電子,圍繞原子核的,原來是一團全無固定軌道、如同「鬼影」一般的電子云。第三,還有無視時空的量子糾纏,更使得人們如夢如幻。但人類無法把握的微觀粒子,卻永遠代表著世界魔幻的未來。

再看宏觀世界的有形物體。放眼宇宙,就人類觀測所及,其直徑已達920億光年之遙。即,以人類所在地球為中心,觀測半徑約460億光年。其中散落著數不清的星系群、星系、星雲的旋渦,無數的恆星、行星、小行星被裹挾其中;還有彗星、宇宙塵埃等等的「散兵遊勇」。所有為人們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一切物體,皆稱之為有形物體。至於宇宙可觀測半徑之外,自有後人研究,無須我輩瞎操心。

微觀世界讓人捉摸不定,而宏觀世界同樣虛幻。宇宙之大,大到不可言喻。天體之間的距離,科學家通常以光年計。放眼漫天星鬥,它們與太陽系的距離,有成百上千萬光年的,還有上億光年的。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天體,其實是成百上千萬年、甚至是上億年前的狀態。而至於這些天體此刻是死是活,只有上帝知道。如此說來,似乎很虛幻,但無法否認的是,它們的確真實存在過。

粒子太小,宇宙太大。說點靠譜的。我們身邊的桌椅板凳、樓宇街道,還有江河湖海、山石草木,這一切看起來都是「確實」 的存在,但它們同樣也已經是「過去」了的東西。 為什麼?只因宇宙中除了運動中的物質,什麼都不存在。運動即是不停止;而「現在」卻意味著「停頓」。所以,宇宙萬物有過去;還可能有未來,而唯獨沒有「現在」。詭異的量子糾纏對時間的排斥,或許就是一種詮釋。

「現在」所表達的是時間的概念。「現在」處於過去與未來的交點。如果將這個「點」看作是一個維度,那麼,其維度為零。現在既不存在,時間自然失去意義。因為人的感官觸及物體,其信息反饋到大腦會有一定的延遲。所以,人們感覺到的該物體的信息,實際已是它的過去。故而所謂的「現在」,實際所表現的永遠都是「過去」。過去的意義在於存在的真實。但唯其真實,才有資格託起夢幻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