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給地球稱重的人,卻算錯了地球的密度
他的很多工作是19世紀的麥克斯韋整理了他留下的材料後才被人所知。生前他被同行稱為「最富有的文化人,最有文化的富人」。為了紀念他,劍橋大學的物理實驗室被命名為卡文迪許實驗室,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實驗室之一,培育出大約30位諾貝爾獎得主。卡文迪許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就是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
西班牙科學家首次借中微子為地球「稱重」,有望發現暗物質
西班牙科學家首次借中微子為地球「稱重」,有望發現暗物質 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 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5日報導,中微子是可以直接穿越整個地球的亞原子粒子,「小身材」也擁有大能量。
-
地球最早動物是櫛水母
Dunn)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新發現表明,科學家發現地球首個動物是海洋漂浮的櫛水母,而不是簡單的海綿。此發現讓科學家大為震驚,他們沒有想到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會如此複雜。 地球上首個動物居民之謎只能通過研究現今發現的化石和有關的動物推斷出來。
-
地球60萬億噸,地球的重量是如何測量出來的?歷史上有人「稱過」
地球它又大又圓,承載宇宙奧秘,對於人類而言,對它有著無止境的探索與發現,如果你問:世界上第一個稱量地球重量的人是何許人也?小編告訴你,他是應該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他經過深入探究,利用牛頓的測量萬有引力常數的扭稱實驗算出了地球質量。
-
地球質量是多少,第一個算出地球質量的人是誰?
地球質量為5.965*10^24千克,也就是大約60萬億億噸,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號稱「第一個稱量地球的人」,因為他首先通過實驗得到了萬有引力常數的值。早在公元200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埃塞託色尼就利用太陽光直射原理,估算出了地球的直徑,得到的數值和實際值非常接近。
-
地球已進入第五密度
前兩天看資訊,說我們的地球已經到了第五密度。只有第五密度的人才能在這個地球繼續生活,第三密度的人由於與這個地球密度不匹配而依舊在第三密度的地球繼續生活。這引發了兩個問題:一.地球會同時存在兩個密度嗎?二.轉變到第五密度的地球是如何使第三密度的人依舊在第三密度的地球裡生活的?第一個問題先回答是否存在第三密度和第五密度。
-
地球最早的生命可能形成於遠古島嶼溫水池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曾是一個島嶼世界,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是從全球性海洋中的島嶼溫水池中進化而來。在地球大陸形成之前,地球曾是一個島嶼世界,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是從全球性海洋中的島嶼溫水池中進化而來。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命可追溯至35億年前,僅是地球形成10億年之後,在距今37億年前和39.5億年前的遠古巖石中曾發現可能存在的生命證據,但是這些生命樣本存在爭議,它們可能暗示著在地球大氣和海洋形成不久就進化出現生命。地球生命起源論也存在爭議。
-
無實驗不物理,誰來給地球稱個體重?卡文迪許:我行
·據說,立夏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人也不會消瘦,如果不稱體重就會有病災纏身。古人稱重用的工具是一桿大木稱,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其實這種稱與中藥鋪中用的小稱盤的原理是一樣的——槓桿原理。阿基米德曾經有一個經典名言:「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槓抄杆,我就可以撬動地球」。
-
太陽系外發現首顆密度接近地球的行星
2009年9月18日,天文學家最終獲得了確鑿證據,他們成功測得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的質量,發現其密度和地球接近。這是科學家證實的第一顆同地球密度接近的類地行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薩拉-西格爾說:「這是一個我們很長時間夢寐以求的日子。」
-
若逝去的人都復活,地球上有多少人;地球可以養活多少人?
一,假定公元前50000年的原始人類被算為最早統計的人類,那麼至今一共出生了1082億人類,現在人口是75億,所以現存的人類是歷史上全部人類的7%。不過這個7%的數字還會增加,到2050年,全球人口是97億,之前那個7%會變成8.6%,死去的人和活著的人比例是11:1.
-
進入第四、第五密度的地球是怎麼樣的!
第四密度可以解決第三密度的大部分問題:食物,土地資源,經濟,能源,交通,運輸,醫療,語言,教育,觀念等所有問題,全部解決,沒有矛盾,沒有競爭和壟斷,這就是第四密度。地球現在的第三密度周期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意味著地球至少在幾萬年前早已經到了畢業的時間,不需要再重複第三密度周期。第四密度人類的理想壽命是9萬年,第三密度人類的理想壽命是900年。
-
石頭是地球最早的生命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石頭,如下圖所示,突然一個神奇的想法出現了,那就是石頭會不會根本就不是死的,而是徹徹底底的生命體,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石頭有可能是地球最早的生命存在。生命體是人類自己定義出來的,包括了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地球物質還被人為的分成了有機物和無機物,但是我們細想一下,地球上哪一個物質不是由元素組成的呢?但是既然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由一樣的粒子組成,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宏觀上把「生命體」單獨分出來,說石頭沒有生命,是不是我們的無知導致的?哪一個地球物質不是由最小的粒子組成的呢?人類已知的最小粒子就一定是最小粒子嗎?
-
地球上最早生命是什麼?
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是什麼?地球上最早生命大約誕生於35億年前的原始海洋中,是藍藻,藍藻也叫藍細菌、藍綠藻,是單細胞生物以及原核生物。地球約為46億年前誕生,在最開始的幾億年中環境非常惡劣,沒有生命誕生,後來情況相對好一些了,開始出現了生命,原始地球的大氣沒有氧氣的,不過有很多二氧化碳,藍藻通過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藍藻的繁殖方式是無性生殖的,繁衍非常快。藍藻不斷繁衍,也不斷進行著光合作用,使地球上的氧氣越來越多,為地球誕生更多生命提供了條件。
-
2012年地球其實成功躲過一劫,但瑪雅預言算錯時間
這個預言在2012年的時候,傳得是沸沸揚揚,好多人幾乎都信以為真了,但結果末日並未如期而至。事後,不少人就把瑪雅預言當做了一個笑談,呵呵一笑,也就忘了。那麼,瑪雅預言真的是給後人開了一個國際玩笑嗎? 前不久NASA跑出來進行爆料,稱2012年地球人類差一點就徹底毀滅了,瑪雅人的預言除了算錯五個月,還是非常精準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地球上什麼地方的人們,會最早進入新的一天?
這是一個涉及到「時間」的問題,時間是一個讓人十分難以理解的事物,從定義上來看,時間是指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如果從目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來看,我們所在的宇宙開始於一次「大爆炸」,然後宇宙不斷的膨脹,直至演化成了目前的樣子。
-
地球上什麼地方的人們,會最早進入新的一天?
這是一個涉及到「時間」的問題,時間是一個讓人十分難以理解的事物,從定義上來看,時間是指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如果從目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來看,我們所在的宇宙開始於一次「大爆炸」,然後宇宙不斷的膨脹,直至演化成了目前的樣子。
-
地球文明有可能是宇宙中最早出現的文明嗎?
我們現在只知道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我們不知道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以及文明。在找到比地球文明更先進的外星文明之前,我們無法排除地球是宇宙中第一個孕育出文明的星球。如果人類是宇宙中最早出現的文明,這就能夠解釋一直懸而未解的費米悖論。
-
地震儀器發明以前,人類是如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
呵呵,事實上地球內部還真是圈層結構,不過沒有十八層那麼多。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認識主要由地震學完成的。但現代地震儀器發明之前,人們其實已經提出,儘管沒有那麼詳細,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地球密度的不平衡之前說過地球的大小早在公元前240年由古希臘埃拉託色尼完成,地球的質量以及密度在1798年由英國卡文迪什完成(圖1)。
-
為什麼說地球密度是太陽系中已知天體密度最大的?
在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矮行星、衛星和小行星等中,只有一個天體密度最大的。您可能會基於這樣的事實:引力閱讀的天體,其密度越大,因此認為木星或太陽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但它們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的四分之一。您可能還認為,由最重元素組成的天體其密度最大。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在我們人類的文明還沒有如此發達之前,我們人類對身邊事物的探索也是有限的。畢竟什麼技術都不成熟,我們人類能遊歷的範圍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人類只能在這個地球上轉悠,就連大海都不敢輕易的踏足。那個時候的人類就認為這個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天空中的太陽月球,還有這些繁星,都是在圍繞著地球在旋轉。這個說法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十八世紀,出現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人類對這個宇宙的看法才轉變過來,不過可惜這個還是錯誤的。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的大進步,各項科學技術都發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