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實驗不物理,誰來給地球稱個體重?卡文迪許:我行

2020-12-05 科學塢

5月5日立夏,跟朋友們聊起了立夏的習俗,比如說:祭祖祭神、掛蛋。此外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習俗——稱體重。·據說,立夏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人也不會消瘦,如果不稱體重就會有病災纏身。

古人稱重用的工具是一桿大木稱,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其實這種稱與中藥鋪中用的小稱盤的原理是一樣的——槓桿原理。阿基米德曾經有一個經典名言:「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槓抄杆,我就可以撬動地球」。

看上去用槓桿原理稱地球的重量應該是可行的,但事實上做不到。因為我們既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秤桿,也找不到懸掛秤桿的支點。到底怎麼才能稱出地球的體重呢?(重量和質量不是同一個物理量,嚴格說,應該是稱量地球的質量。)

這個問題直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才有了解決的方法。估計萬有引力這個公式F=GMm/r^2,大家也都沒忘記。咱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從這個公式中找到跟給地球稱「重」的方法的。

從這個公式其實可以找出兩種給地球稱「重」的方法:

方法一:單擺法

這種方法是在牛頓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因為,雖然當時牛頓得到了萬有引力的公式,但公式中那個萬有引力常數G的值是多少牛頓自己也不知道。

按說只要測出兩個物體的質量,物體質心間的距離,再測出兩個物體之間引力的大小,代入前面那個萬有引力公式,就能計算出這個常數。無奈,普通物體的質量都太小了,我們無法測出它們之間的引力。而天體的質量又太大了,也不能直接測出質量。這也導致了,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公式之後100年內,這個常數都沒人能測出一個準確值來。

牛頓是怎麼從公式裡面找到單擺法的呢?其實牛頓公式中暗含著地球對它吸引的物體施加的加速度g與萬有引力常數之間的關係,即,g=GM/r^2。但這個g是一個局部的量,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值會有一個微小的差異。但這不要緊,這個方法總是可以得到一個比較接近的數值。具體操作方法是下面這樣的:

做一個單擺,這個簡單,就是用一根細線掛一個重物,擺錘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處於一個穩定狀態,也就是說穩定在那個平衡點上。當然了,事實上這做不到,做過物理實驗的小夥伴都明白這一點。不過這不要緊,即使單擺擺動起來也不要緊,因為只要單擺處於擺動平衡狀態也是可以的。

這樣一個單擺,實際上就是形成了地球和單擺的一個系統。如果我們此時在單擺的旁邊放一個已知質量和形狀的物體,會發生什麼呢?單擺會被這個大物體吸引,從而導致擺動的角度(平衡點的位置)發生變化,即向著這個大物體方向發生偏轉。只要這個物體質量非常大,那麼單擺偏離原來平衡位置的角度就能被觀測出來。

現在就形成了地球、單擺、大質量物體共同組成的一個系統。單擺偏轉的角度值(弧度)就是大質量物體對重錘的引力與地球引力的比值。即θ=M1R^2/M2r^2,其中M1是額外加進來的那個大質量物體、R是地球半徑、M2是地球質量、r是重錘質心與M1質心之間的距離、θ是單擺偏離平衡位置的角度。

那麼去哪找這麼一個已知形狀的大質量物體呢?科學家們能想到的是「山」。好吧,這腦洞是真夠大的,但真的有人去這麼幹了。一幫科學家們在倫敦郊外找了一個大山,對山體進行了測量,並且支起了一個巨大的支架,做了一個單擺。

說真的,光是聯想那些科學家用這個方法測量地球質量的畫面,我就已經在風中凌亂了。具體的是不是測量出結果了,我沒有查到資料,就不多說了。這種辦法與狂人阿基米德的豪言相比,很明顯——靠譜。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這個比較法,其實試驗中得到的直接測量結果是單擺的偏轉角度,而影響實驗測量精度的最大因素是那個山的密度的測量。偏轉角度也可以換算成地球密度與山體密度的比值。後來這個單擺實驗得到了改進,但其測量目的其實沒變——也是為了得到地球的密度。這就是我們下面要介紹的——卡文迪許扭擺實驗。

方法二:升級版的比較法——卡文迪許扭擺

這個扭擺實驗實在是太有名了,同樣出現在我們的高中課本裡,即使科技迅猛發展到了今天,地球上測量萬有引力常數最領先的華中科技大學團隊,依然使用的是這種方法。

雖然這套扭擺裝置被稱作卡文迪許扭擺,但其實這套裝置的發明人是英國皇家學會的米歇爾神父。米歇爾製作扭秤的目的與最早嘗試測量地球質量的人一樣是為了測定地球的密度,並與卡文迪許討論過這一問題。但是,米歇爾還未用它來進行測定,便去世了。

米歇爾去世後,這架儀器幾經輾轉傳到了劍橋大學教授沃萊斯頓神父手裡,他又慷慨地贈送給了卡文迪許,這時卡文迪許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卡文迪許首先根據自己實驗的需要對米歇爾製作的扭秤進行的分析,他認為有些部件沒有達到他所希望的方便程度,為此,卡文迪許重新製作了絕大部分部件,並對原裝置進行了一些改動。

卡文迪許認為大鉛球對小鉛球的引力是極其微小的,任何一個極小的幹擾力就會使實驗失敗。他發現最難以防止的幹擾力來自冷熱變化和空氣的流動。為了減小誤差,卡文迪許把整個裝置放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通過望遠鏡從室外觀察扭擺臂杆的移動。

扭擺的主要部分是一個輕而堅固的T形架,倒掛在一根金屬絲的下端。T形架水平部分的的兩端各裝一個質量是m的小球,T形架的豎直部分裝一面小平面鏡M,它能把射來的光線反射到刻度尺上,這樣就能比較精確地測量金屬絲的扭轉。

實驗時,把兩個質量都是m'的大球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它們跟小球的距離相等。由於m受到m'的吸引,T形架受到力矩作用而轉動,使金屬絲發生扭轉,產生相反的扭轉力矩,阻礙T形架轉動。當這兩個力矩平衡時,T形架停下來不動。

這時金屬絲扭轉的角度可以從小鏡M反射的光點在刻度尺上移動的距離求出,再根據金屬絲的扭轉力矩跟扭轉角度的關係,就可以算出這時的扭轉力矩,進而求得m與m'的引力F。這個萬有引力是非常小的,實際生活中幾乎不可能感受到,但是確實存在。

卡文迪許是利用小球的與地球的比例關係來測量出的地球質量,從而得出地球平均密度(這也是卡文迪許生前最後的一項研究)約為5.448克/釐米,現在公認的是5.507克/釐米,已經相差無幾。卡文迪許通過他的實驗估計出地球的質量大概是60萬億億噸,和現有的公認值5.972 10^24 kg很接近。

如果我們利用卡文迪許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推算是可以得到萬有引力常數G的值得。一般性地說在天文單位上,G是地球密度的倒數,卡文迪許測到了地球密度,自然也算得到G了。

結束語

測量地球質量這個事太重要了,只要知道了地球的精確質量,就能知道太陽質量是多少,進而計算出其他天體的質量。在人類稱量地球的過程中,卡文迪許扭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

我們從尋找給地球稱重辦法的歷史故事中應該了解物理學的另外一個分支——實驗物理。它向我們展示的是物理學的另一種魅力,物理學不僅有理論,更有實驗。無實驗不物理,這個理念您Get到了嗎?

不知道小夥伴們是不是通過這篇文章對萬有引力定律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歡迎您在下方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相關焦點

  • 他不像阿基米德用支點撬動地球 但他是第一個稱出地球體重的人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句耳熟能詳、包含無限霸氣的話出自力學之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對人類的貢獻不言而喻,尤其是這句關於槓桿原理的至理名言流傳至今。然而有位科學家雖然沒學阿基米德撬地球,但他卻是世界上第一個稱出地球體重的人!
  • 地球有多重?是誰用什麼秤把它稱出來的呢?
    現在科學界的認識是,地球質量為5.965x10^24kg,也就是約60萬億億噸。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質量和重量的區別。地球是沒有重量的,或者說地球在不同的環境下,重量是不一樣的。重量是物體受重力大小的度量,也就是引力導致的度量。同樣質量的東西,重力越大的地方就越重,重力小的地方就越輕。
  • 如何測量地球的體重?二百多年前他的方法,至今仍然最有效
    尤其在這一個春節,大家都留在家裡,運動量大幅下降,你的體重有沒有增加呢?我最近上稱量了一下,突破了最近兩年的紀錄,也是著實發了一把愁(雖然明知可以減下去)。一個人想要量體重,簡直再容易不過。可是,如果讓你給地球量一量「體重」,你能做到嗎?
  • "雞蛋撞地球"如何不碎 小學開展物理實驗比賽
    半島都市報4月14日訊(記者 李曉哲 實習生 張倩) 雞蛋碰石頭向來是形容「自不量力」,而雞蛋跟地球相撞呢?4月14日,嶗山區林蔚小學20多個學生發揮創意,給雞蛋製作保護裝置,看誰的雞蛋從3樓扔下去沒有破。據了解,「雞蛋撞地球」是物理學中經典實驗,模擬飛行器著陸考慮材料、受力、抗震等多個方面的知識。
  • 地球的質量達到60億噸,這是怎麼測出來的?
    物體的質量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物理概念,如果說測某樣東西的質量是多少,你一定會覺得非常容易,只要根據它大概的質量,放在相應的稱上,然後讀數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說要你測量地球的質量呢?我們是絕對不可能將它放在一臺巨大的稱上的;即使有,太空中沒有引力,這個方法也是不可行的。
  • 地球有多重?科學怪人巧「稱」之(上)
    亨利·卡文迪什畫像(網絡圖)與許多科學家不同的是,儘管卡文迪什在化學、物理等學科上進行過許多深入的研究,不少還具有獨創性,但他很少把這些成果發表出來。山窮疑無路從十多歲起,卡文迪什就有個偉大的理想,就是用萬有引力定律來「稱一稱」地球有多重。
  • 神十太空授課:五項實驗讓你了解無重力環境
    實驗過程中,主將王亞平請出太空人聶海勝(神舟十號指令長)作為住手,一起演示了利用固定在天宮側壁上,擁有彈簧機構的「質量測量儀」來稱體重的方法。最終結果顯示,聶海勝的體重為74千克。隨後,王亞平揭秘稱,太空無重力環境下測量物體質量需要用到牛頓第二定律:F(力)=m(質量)×a(加速度)。
  • 來把燈關了,給大家做個有趣的實驗。
    原標題:來把燈關了,給大家做個有趣的實驗。 遊客們好,歡迎來到奇點實驗室參觀 我是生命不息實驗不止的實驗員阿奇。 作為一個優秀的實驗員,阿奇每天都在探索科(zuo)學(si)的道路上根本停不下來。
  • 網絡傳香蕉米飯催眠實驗 專家稱結論無依據(圖)
    實驗受到很多學生的追捧,不少中學生、大學生在寢室裡做著簡單可行的香蕉和米飯的催眠實驗。  對此,有人斥之為偽科學,而小湯卻固執地認為,也許有一定道理。因為她聽說,的確有種植戶為了番茄長得更好,給它聽世界名曲來著。  實驗對象  水果店買來的香蕉,通體淺黃,沒有任何一處黑斑和黑點。
  • 世界十大最美物理實驗
    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 將託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的說明這一點。科學家們用電子流代替光束來解釋這個實驗。
  • 容祖兒不避歌唱節目:也要別人來找我才行
    熱門金曲多,以節日為主題  說起上一次來廣州開演唱會是4年前的事,容祖兒回憶,「當年因為是在體育場,我唱情歌的時候,不僅抬頭看到了好多高樓大廈的夜景,還有一輪明月在空中,感覺很浪漫,真的是很難忘。」
  • 從地球穿越到異界的強者誰最強?葉天帝炎帝不敢稱第一,此人最強
    從地球穿越到異界的強者誰最強?葉天帝炎帝不敢稱第一,此人最強相信很多的讀者都是喜歡看小說的,看小說的讀者中又是以絕大部分是喜歡看玄幻小說,在玄幻小說當中十個男主角就有七八個男主角是穿越來到異世界大陸上面修煉的,沒辦法穿越玄幻小說類型的小說太火了,而且大多都是從地球上面穿越過去異界的,這麼多的穿越者來到異世界,誰才是真正的最強者呢?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最強穿越男主角。
  • 來看看你在太陽系不同星球上的體重有多少?我在火星上才30公斤
    現在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體重,特別是愛美的女孩子。因此我們家裡一般都放著一個稱體重的秤。沒事的時候就站上去看看自己是胖了還是瘦了。稱體重人的體重其就指是人所受到的重力。這個重力源於地球對我們的引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 瘋狂的思想實驗:我是誰?
    你會想,我在這裡,對方不是我,即便他是我過去的身體。第二個實驗是:瘋狂的科學家綁架了你和蓋茨,但沒有做任何事,只是走到你面前,問了一些問題。科學家:「聽好了,接下來我要折磨你們中的一個,我該折磨誰?」你毫不猶豫地指向蓋茨:「他。」科學家:「好吧。
  • 探索地球內部——高溫高壓實驗
    在觀測之外,地球物理學家還需要開展實驗研究工作,利用巖石物理實驗對地震的孕育和發生過程進行微小尺度的物理模擬,為觀測結果和理論模型提供佐證和約束條件,其中高溫高壓實驗在模擬地球內部環境的研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溫和高壓在了解高溫高壓實驗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常溫常壓下的巖石實驗。
  • 怎樣給已經滅絕的恐龍稱體重?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557179785140651893/)(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普中國網:地球的生命長河流淌了逾四十億年,王朝興替,風雲變幻。所謂「城頭變幻大王旗」,在一次次絕滅事件和生命輻射的交替循環之中,不同的生物群落興衰往復。
  • 巨人肩膀,盤點兩千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實驗!
    使用雙縫實驗與各種不同衍生的變版來檢試單獨粒子的物理行為,這方法已成為經典的思想實驗,因為它能夠清楚地探討量子力學的核心謎題,它演示出對於實驗結果的理論預測能力所不可避免的基礎極限。
  • 勝似產品經理,他用100個物理實驗在幼兒園教科學
    不一會兒,紙杯、吸管和橡皮筋便繞在一起,吸管橫在紙杯底部。將橡皮筋繞到極限,紙杯就會隨著快速旋轉,成為「模擬飛行器」。早在演示環節,許多孩子就忍不住動手開始製作。「鄧老師,你看我這樣對嗎」「鄧老師,我做好了」「鄧老師,我出去玩了。」教室裡嘰嘰喳喳的聲音很快消散了,課堂轉移到操場,只見一群孩子拿著各種「飛行器」跑得像脫韁的野馬,嬉笑聲此起彼伏。
  • 體重會隨著位置變化而改變是真的!你在地球哪裡最重?漲知識了!
    沒錯,我要告訴你真的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一斤棉花和一斤鋼鐵到底誰重,取決於你在什麼地方量它。在傳統概念裡,無論一斤什麼東西,在任何地方它的質量都不會改變,因為我們對物體質量的定義就是它有多少物質存在,它是所有原子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