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多重?是誰用什麼秤把它稱出來的呢?

2021-01-15 時空通訊

現在科學界的認識是,地球質量為5.965x10^24kg,也就是約60萬億億噸。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質量和重量的區別。

地球是沒有重量的,或者說地球在不同的環境下,重量是不一樣的。

重量是物體受重力大小的度量,也就是引力導致的度量。同樣質量的東西,重力越大的地方就越重,重力小的地方就越輕。

比如一個人在地球上有60公斤重,到了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用秤一稱,就只有10公斤。

地球在太空中屬於失重狀態,沒有重量,而到了一個重力巨大的星球上,重量就會增加。

事實上重量的單位不是克或公斤,那是質量單位,重量單位是牛頓,符號為N。

重量是物體受萬有引力作用後的度量,在地球引力下,重量和質量是等值的,1公斤物質產生的重量為9.8牛頓(N)。

1公斤質量的物質,在太陽系不同的星球上重量為:水星3.76N、金星9.03N、地球9.81N、火星3.8N、木星23.4N、土星11.6N、天王星11.5N、海王星11.9N、月球1.62N。

而質量是物體具有的一種物理屬性,是物質量的量度,是一個正的標量。

質量的根本屬性是慣性,物體的慣性與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需要改變物體運動姿態的力越大。

質量是量的量度,因此質量的量在任何重力條件下都是一樣的,在不同的星球上,物質重量改變但質量不變,因為稱取質量的度量衡為天平,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黃金在質量上是等價的,在不同的重力條件下天平的兩邊都是平衡的的。

所以地球質量在怎樣的重力條件下都是一樣的,為約60萬億億噸。

這個世界又沒有那麼大的天平,能夠把地球放進去稱。那麼這個60萬億億噸質量又是怎樣得來的呢?

這就是科學理論的威力。

古時候有曹衝稱象,沒有那麼大的秤,曹衝就把大象趕上船,在船上刻下吃水的深度,然後把大象牽下來,裝上石頭,到同樣的吃水深度,然後分多次稱出石頭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就出來了。

曹衝聰明,科學家比他還聰明。這位首次「稱出」地球質量的人叫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當然也沒有那麼大的秤來稱地球,即便有,也無法稱出地球的重量。他也是利用科學的知識,經過精密的測量和計算,堅持不懈幾十年,終於得出地球質量的。

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凡成反比,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公式:F=GMm/r^2

其中F為引力量,G為引力常數,M和m為引力相互作用的大小物質分別質量值,r為物體的半徑。

根據這個公式,人們知道了引力相互作用的兩個天體的質量。通過與引力常數的乘積與半徑平方之商,就能夠計算出某個天體的引力值,通過反算,知道了某個天體的引力值,也就知道了天體的質量。

但要精確計算出地球質量,必須先有精確的引力常量G,那個時代還沒有誰給出這個常量。

因此卡文迪許究其半生進行了獲取這個數據的精密實驗,這個實驗使用的方法就是著名的扭秤實驗。

他在一根長6英尺(約合1.83米)的木棒兩頭,固定住兩個小金屬球,形成一個啞鈴樣槓桿,中間用金屬線懸吊起來,再將兩個350磅的銅球放在小金屬球附近,然後觀察引力對它們的影響。

引力是世界上最弱的力,這麼微小的金屬球引力當然非常微弱,一般是很難觀測到它們引力相互作用的。

但聰明的卡文迪許用鏡子反射法放大了這種效應,小金屬球微弱的移動被鏡子反射到很遠的地方,放大了許多倍,這樣就能清晰的看到其移動的刻度,從而卡文迪許計算出了引力常量:G=(6.754±0.041)×10N^-11·m^2/kg^2。這個值同現代值G=6.67259×10^11N·m^2/kg^2相差微小。

在此基礎上,卡文迪許計算出了地球的密度和質量,得到地球質量為5.977x10^24kg的結果,與現代精確值5.965x10^24千克基本吻合。

但一直到現在,科學界對於卡文迪許到底有沒有測得引力常量還存在爭議。

因為在科學的歷史記載中,引力常量G在卡文迪許「測量地球密度的實驗」(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density of the earth)的論文中並沒有出現,在卡文迪許在世的時代,也沒有出現G的使用記載。

G作為引力常量,是在卡文迪許論文發表75年後的1873年,才在一篇論文中提到,這時卡文迪許已經逝世了六十多年。

引力常數G正式進入人們視野的時間還要延後,是一個叫偉農·波伊斯的人,在英國皇家學會提出了重力常數G,此後,這個準確的表述才為科學界所接受。

但卡文迪許的貢獻是肯定的,後人根據他的實驗結果整理出了G=3g/4pirp,實際上他的實驗得出的結果與後人提出的引力常數基本一致。只不過卡文迪許那個年代的科學家們更關心密度,因此卡文迪許得出了地球密度為水的5.481倍,與現在精確數據5.508倍也是異常接近的。

實際上有了密度和地球半徑,就能夠計算出地球大致質量。

地球半徑為6371千米,根據球體積計算公式V=4/3 πr^3,得出地球體積為1.0832073×10^12km,而地球平均密度為5507.85kg/m,地球體積乘以密度,就能夠得出地球質量。

但地球密度分布並不均勻,因此計算質量還是有一定誤差。後來人們就用引入引力常數和重力加速度,隨著引力常數越來越精確,計算的地球質量也被就越來越精確了。

這個公式為:M=gR^2/G

M為地球質量,g為重力加速度,R為地球半徑,G為引力常量。

目前中國科學家羅俊團隊經過三十年努力,測得的G值是最高精度萬有引力常數,但所採取的方法依然是卡文迪許的扭秤實驗,不過現在已經繁瑣複雜精密多了。

這次他們同時採取了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饋法等兩種獨立方法,增加了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得到了國際最精度的G值,達到萬分之一精度水平。

這樣地球的質量評估將會越來越精準。

這就是地球質量的來歷。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一起討論。感謝粉絲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關注支持和厚愛。

原創版權,未經作者許可的任何轉載、內容引用都被視為侵權抄襲,可能受到法律責任追究,請理解合作,謝謝。

相關焦點

  • 地球有多重?科學怪人巧「稱」之(上)
    他沒有什麼朋友,總是獨來獨往。他每天要麼在實驗室和圖書館,要麼就在實驗室和圖書館的路上。他叫亨利·卡文迪什,出生於法國尼斯的英國人。他30歲時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同時被聘為法國科學院的外國院士。亨利·卡文迪什畫像(網絡圖)與許多科學家不同的是,儘管卡文迪什在化學、物理等學科上進行過許多深入的研究,不少還具有獨創性,但他很少把這些成果發表出來。山窮疑無路從十多歲起,卡文迪什就有個偉大的理想,就是用萬有引力定律來「稱一稱」地球有多重。
  • 「地球的重量用什麼來稱?」
    經常帶根兒到商場和菜市購物,4歲時根兒發現了購物的過程中,會用秤來稱購買物的重量。
  • 1公斤有多重是誰規定的?新的國際基本單位正式啟用了
    這個答案當然也不能算錯,因為1公斤是多重,當然是由人來規定的,但問題是,這個1公斤到底是多重是怎麼規定的呢?或者換個問法:我怎麼知道1公斤到底是多重呢?有人說,用秤稱一下不就好了嗎?唔,那你憑什麼相信這個秤是準確的呢?或者換個問法:生產秤的廠家,用什麼東西來做標準才能知道自己的秤是準確的呢?
  • 地球的質量那麼大,人們是如何「稱」出來的?
    平時生活中,我們要想得知自己的體重,看看自己最近是不是又胖了,都會用體重計測量一下。《曹衝稱象》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有時候秤沒那麼大,也可以利用排水的方法解決。據說他當年才七歲,可以看出他還是很聰明的。但是地球的質量那麼大,我們不可能製作那麼大的秤。那麼人類又是怎麼得知其質量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 古人用的秤和筷子有哪些說法?真相讓你深感意外
    但是若要用科學的眼光來分析,我認為之所以用左手裝香,是因為人在插香時,若從插香人的右邊插起的話,則用左手去插可以防止香灰掉在手背上燙傷自己。而香要插正其實有2個原因,第一是美觀,第二是防止香灰掉在香爐外面引起失火,再說也不怎麼衛生吧!這就說明我們的老祖宗所定的這些規矩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姑且不談論其唯心的東西到底是真還是假,俗話說:科學的盡頭便是玄學。
  • 當我們說到某顆恆星的質量是多少時,是猜出來的?還是稱出來的?
    當初曹衝稱象的時候呢,沒有體積那麼大、質量那麼好的稱,所以就只能找到船和石頭作為中間商來間接地得到大象的重量。都知道中間商肯定是要吃差價的,所以有一部分重量肯定是被吃掉了。而今天儘管還是沒有大到能夠把地球放上去的稱,但好質量的稱已經有了。所以在為地球稱重的第一步呢,就是出門買一把你能夠找到的最好的秤,然後爬上三樓,雙手一放,讓他自由下落。
  • 重慶「最後的做秤人」:稱二兩良心,稱老街流年
    有生意,周圍街坊會喊他。他在斜對面的麻將館,老闆娘給他錢,幫忙湊角兒。「沒得法,我一天要抽一包6塊錢的龍鳳呈祥,煙錢大過飯錢。但是賣秤,有的時候等一天都還開不了張。」也有好的時候,一個月要做300多桿秤,連更連夜加班做,大到200公斤稱肥豬的,小到藥鋪一錢兩錢稱中藥的。
  • 什麼牌子體脂秤測脂肪最準?華為、小米、有品誰是家用體脂秤之王
    它採用定製進口晶片,結合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獨家研發的PHMS算法,保證了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有品體脂秤背面採用了防跑車設計底座,而且還加入了站位偏移自動校正功能。和其他體脂秤相比,有品並沒有採用4節電池設計,或許是因為節能性,有品體脂秤採用了3節7號電池的設計。2.小米體脂秤小米體脂秤也採用了類似於有品體脂秤的光滑的鋼化玻璃秤面設計。
  • 體脂秤哪個牌子比較好,百利達智能體脂秤電子稱質量怎麼樣
    在我的印象中,電子秤是生活中一件平淡無奇的小電器,除了秤體重之外,沒有其它的任何作用。可能也想像不出電子秤還有其它什麼作用。自從用了這款百利達的電子體脂秤之後,完成改變了我的三觀,原來電子秤還可以這樣子玩!
  • 體脂秤和體重秤的區別
    核心提示:體重秤是一種均衡器,這種痛在人佔用在秤上面之後就可以測量一個人的身體重量。體重秤的作用主要就是表現在能夠精準的測量人的體重,而且通過每日的體重變化,反映一個人在某個時間段的體重控制情況,體重控制是健康管理的基礎,所以現代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體重秤。
  • 小小桿秤 創意有我
    運用的是什麼科學原理,小小的桿秤裡竟然蘊含了很多的科學知識。「原理」項目組的夏明軒同學,運用自己在STEM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匯報了他的所學所得!秤是如何使用的?怎麼來讀數呢?「秤量」項目組的文藝星和方健錦同學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呈現了秤的讀數和使用方法。他們的完美配合和精彩呈現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掌聲。
  • 天體質量是怎麼稱出來的?其實不僅能稱重天體,還能稱重整個星系
    地球的質量為5.965乘以10的24次方千克,而太陽就要比地球大多了,它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33萬倍,也就是1.9891乘以10的30次方千克。這是一些典型的天文數字,其所表示的也是天體的質量,而每當提及天體質量的時候,總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天體質量到底是怎麼稱出來的?
  • 【褲兜聽故事】請問,把大象的體重稱出來需要幾步?看看三國第一神童怎麼做 Vol.26(獨家)
    曹操對大家說:「這隻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麼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
  • 只會稱體重的不是一把好秤 榮耀體脂秤評測
    我們反過來看背面,首先注意到的是,榮耀體脂秤使用了特殊秤腳設計,可隨地面進行一定角度的傾斜調節。經過測試,秤腳可調節的最大角度大概在2°左右,圓潤表面能夠適應不同地面,而且表面還是磨砂設計,不怕打滑。所以有了這個秤腳,往地上隨便一放就能稱體重。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秤用16進位,而現代的秤卻用10進位?
    10進位呢?這個問題,在不同人眼裡其實有不同的回答,不過總結一下,大抵是以下兩種推論。推想一:根據歷史記載,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通常都是用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和福祿壽三星製作秤桿,秤桿上的十六個點就分別代表著它們,這十六星在秤桿上刻製成當時的「十六星花」,這十六星告誡做買賣的人們要為人實誠,不欺瞞顧客。
  • 體脂秤可以測量哪些身體數據 到底有沒有必要買呢
    目前市面上,關於家用稱體重的產品也就是體脂秤和體重秤這兩種。體重秤大家都知道,就是簡單的測量體重數據的秤。而近些年來買體脂秤的用戶越來越多,特別是經常健身的人群更加傾向於體脂秤,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體脂秤到底可以測量哪些數據呢?到底有沒有必要買體脂秤呢?
  • 地球重量怎麼稱出來的?
    關於地球的形狀,從最開始的天圓地方到後來的球體,人類進行了很久的探索。1522年,麥哲倫的船隊成功實現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球體的猜想,此後又有人腦洞大開,非常好奇地球到底有多重呢?當時地球已經測出了地球的半徑為6400公裡,於是就學者就提出了這樣的計算方法,知道了地球的體積,如果算出地球的密度,根據公式:質量=密度*體積,就可以就算出地球的質量,這個想法看似非常合理,但是地球的構造非常複雜,地區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 國際千克原器退役,誰將接替它?答案揭曉……
    圖片來源:攝圖網要問你一件東西有多重?你肯定說,到菜市場找個大媽的電子秤就能得出答案。但你知道大媽秤上的1千克是根據什麼被定義出來的嗎?一百多年前,人們造了一個精準的「砝碼」——國際千克原器。從此,人類重量的概念都是參考它而來。
  • 男子吃烤魚發現秤有蹊蹺,網友妙招解決短斤缺兩
    短斤缺兩的事情主要發生在菜市場、海鮮店、水果店、烤魚店等,很多時候,明明知道秤的分量不夠,卻也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懶得跟商家理論,只能自認倒黴:下次不去這家了。如果少10%左右的秤,感覺吃個啞巴虧就算了,最近鍾先生遇到的事情,簡直讓他大為驚訝,這家店完全是把消費者當傻子啊!
  • 你真的沒胖,是體重秤在「撒謊」!稱體重時,千萬別犯這4個錯
    女生們只相信最輕的那一個 但實際上 這樣稱出來的體重有可能是錯的! 稱重的時間:固定時間稱體重,最好是早上起床後,吃早餐之前的空腹狀態,光腳上秤。如果有早上排便的習慣,可以便後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