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最後的做秤人」:稱二兩良心,稱老街流年

2020-12-04 澎湃新聞

重慶巴南豐盛鎮,老國營肉店對門,有個鋪子叫「稱心如意」,賣桿秤,現做現賣。

72歲的王澤喜說:「不要說豐盛場,現在整個巴南,也只得我一個還在做桿秤了。」他又說,「你學不學嘛?要學的話,我免費教。任何人想學,我都免費教。」

這句話他說了起碼20年:「免費教」,至今沒得一個人去學。

樓上堆積的是做秤的木料,很多已經上了一層黴。本文圖片 重慶晚報 圖

秤在人不在

鋪子十幾平米見方,是房子的堂屋。說是堂屋,朝街敞亮,一點都不亮。黑黢黢的牆壁上,懸垂的蜘蛛網絲絲都有些年深了,黑沉沉地掛著。

王澤喜做秤的兩個核心家當:一個抽屜櫃,一個秤櫃,就朝街擺著。柜子上方掛著二十多把大大小小做好的桿秤。

沒得人。竟然空著鋪子沒得人。

有生意,周圍街坊會喊他。他在斜對面的麻將館,老闆娘給他錢,幫忙湊角兒。「沒得法,我一天要抽一包6塊錢的龍鳳呈祥,煙錢大過飯錢。但是賣秤,有的時候等一天都還開不了張。」

也有好的時候,一個月要做300多桿秤,連更連夜加班做,大到200公斤稱肥豬的,小到藥鋪一錢兩錢稱中藥的。熱鬧到什麼程度:各種桿秤配置的秤砣,每個月都是一車一車拉到鎮上,送到王澤喜門口。

那是80、90年代。

「農村包產到戶,搞活經濟,搞活生意,農民做點買賣,稱雞稱鴨稱菜稱肥料,家家戶戶都要買秤。」王澤喜是那時的紅人,莫說豐盛場幾條街,周圍山上山下的農戶也都識得做秤的「王師傅」。

要買秤要提前預定,趕場來,給王師傅說要好大的秤,下一個場再來取。王師傅永遠都在街上固定的地方擺個攤攤,離國營肉鋪不遠的地方。

拿到秤了,買賣完了生意還沒完,哪家哪戶用著舊了、變形了、不準了、要調校了,拿來王師傅修便是。

王澤喜最得意的,就是他手裡這計量監督砝碼,常常拿出來測試秤的精準性。 「這是重慶市質監局的人親自送過來的哦」。

至今街上的人過路,都還是喊「王師傅」。

以前的巴南區計量局在木洞鎮有個檢測點,每個月底,王澤喜都要拿化肥袋子背幾十上百桿秤去檢測,合格了,就發一個鋁皮做的,指甲殼那麼大的合格證,王澤喜拿回來,訂在秤桿頭部「騎馬」(嵌鐵拉環處)的地方。

「這個合格證,相當於是秤上蓋的紅戳戳,手藝人自己說好還不得行,要國家承認才得行。每年計量局召集做秤的手藝人開會,都要喊我去的。」

2000年開始,彈簧秤來了,後來電子秤也來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就像電腦來了,世界開始飛起跑,桿秤逐漸退出,再也不開手藝人的會了。

手裡工具慢慢鑽,街道行人悠悠走。

稱不起二兩良心

桿秤怎麼做?王澤喜說:「沒得啥子門道,就是熟能生巧。」

怎會沒得門道。桿秤製作從刨秤桿到最後上漆完成,有十幾道工序。

從選秤桿的木料開始,「要硬扎,能承重,摸起來要細刷,手感好。」然後是刨木桿,下毫門,定叨口(秤桿手提的位置),安叨子,上騎馬(嵌進叨口的三面鐵箍),砝碼定星(給秤桿上的刻度校驗重量),鑽花星(給秤桿上的重量刻度鑽孔),釘花星(給星孔嵌上銅絲),包鐵皮(叨口、秤桿尾部等地方釘上鐵皮保護),上漆水……中間還有幾次打磨、清潔、上色。

制秤的門道,還要耐心。一支秤桿上標記重量的兩三百個金屬點點就是花星,釘花星用的是銅絲,拿又快又重的長刀把銅絲割一小段拍進星孔,幾百個星孔,一刀,一割,一拍,手起刀落,就是一星。

所有手工藝的活路,都沒法用文字寫說明書,手藝人的飯碗,靠手。

「這種精細的銅秤現在已經不是買來用了,而是拿回去裝飾。」

王澤喜做了50年桿秤,也作過弊。

「1981年,當時的計量局組織手工制秤人考試,3個小時,從木桿到秤桿,要做完一桿完整的秤。我沒做完,鑽花星釘花星太慢了。1982年再考,我的師傅,也是親姐夫,眼看我又要做不完,跑出去找了一包水銀粉,我鑽好花星,不用一個一個用銅絲釘進去,直接拿水銀粉一抹,成了。過關。」

也有人找王澤喜作弊。「喊我做八兩秤,把一斤做成八兩,比如賣鴨腸賣毛肚的,八兩當作一斤賣。」他不幹,他說秤字是一個禾加一個平,沒得公平,就做不成買賣。

買了王澤喜的秤拿回去,用過一陣要來修要來調校的,他一看叨口,要是往尾部敲動過,或者秤桿尾部加了水銀增重的,他都不修。「耍秤的,不講公平,秤沒得用,稱不起二兩良心。」

一絲不苟制秤,公公正正做人。

關門就是收秤

這是臨近臘月的周末,整個豐盛鎮幾條街都鼓蕩著臘肉香腸的味道,城裡人專門衝著著名的土豬臘肉跑到豐盛來,賣肉的店鋪擠得轉不了身。

一整天,有三五顧客來看秤,把玩一下,都說沒得用,放下就走了。一桿都沒賣出去。

「你這桿秤能打好多斤? 」 路過的老人抖擻了精神,問了只有他們那個年代才會問的問題。

王澤喜說,到2002年豐盛古鎮開發,那個時候,一個月還能賣兩三千塊錢,現在每個月千吧塊錢。最小的工藝秤二三十塊,大一點的公斤秤也不過五六十塊。

200公斤的大秤到了最後的幾道工序了,用手上聚酯油。

他手裡正在做一桿200公斤的大秤,200塊錢,是最大的生意。鐵騎馬已經上好了,路過鋪子的人帶話說:「王師傅,那個大秤不要了,喊你莫做了。」一天下來,有三波路過的人都在帶話,不要了。王澤喜點頭:「曉得了。」手裡放下,臉上無風。

秤做完,點上一根煙。

姐夫也是師傅,祖上做秤。「1966年跟著姐夫學,當時是想,農村娃兒,學門手藝,有飯吃,哪個想得到以後,哪個想得到現在?」

從前時間慢,現在後浪急,手藝人都是前浪,經不起時代任何一個後浪。

望著街面上的孩子,王澤喜會問上幾句「放學了哇」。

姐夫傳給他的秤櫃,面上全是刀痕,包包坑坑,沒得一塊指甲大小的平整面,有一百多歲的年紀。柜子裡塞滿工具、砝碼,還有各種型號的鐵騎馬。「這些鐵騎馬,一般鐵匠打不出來,彎口弧度最考驗人。這個是我在南川定製的,這批完了以後可能就沒得了。」

這批也不曉得幾時用得完。

各類工具與桌子已有年歲。

鋪子牆角還堆著一捆大小不一的木桿,秤桿的原料,相當齊全。王澤喜指指頭頂:「閣樓上還有幾百根,都是乾燥好了,制好了的,不得變形。」

幸好鋪子不要錢。王澤喜在90年代末花7千塊買下了這裡,鋪子開個門往後,穿堂進去,有女兒的小間,有他的小間,過道是廚房。

中午一碗芋頭湯泡飯,芋頭湯一鍋要吃三天。菜是附近老街坊、周圍村民過上過下,地裡摘來給他的。「我老了,也吃不到好多。」

鋼缽裡的飯很多,根本是一個老人吃不完的。

打開廚房的燈,準備熱飯。

王澤喜48歲才有女兒,女兒大學畢業在城裡工作,「老來得女,你說喜歡不喜歡,每天晚上她不給我打電話,我都要打給她。娃兒乖得很,就是慣適了。」

「老伴呢?」

「你是個妹妹,我具體不好跟你說。我想問哈你,我能不能上凡人有事(電視臺情感節目)?」

「啥事?」

「三年前離了。我還是想說服她回來,畢竟娃兒以後要成家,大家庭還是完整好。」

「你說,家裡經濟雖然不好,但都讓她管,我比她大18歲,但是我們從來都沒吵過架,我也沒打過她,你說她為啥子要跑吔?」

說著天就黑了,秤掛著沒收,他扛著木門板一扇一扇關上去,「關門就是收秤」。 

(原標題:《最後的做秤人:稱二兩良心,稱老街流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重慶的「二兩小面」到底是幾兩?
    最近,陳先生打進本報熱線稱,他從廣西來重慶工作後,就迷上了重慶小面,但令他困惑的是,他在麵館吃「二兩小面」就很飽,但自己回到家裡過秤後煮上二兩面就肯定吃不飽,「難道重慶小面的『二兩』不是真的二兩?」 重慶的「二兩小面」到底是幾兩,昨日,記者帶著陳先生的困惑,進行了採訪探秘。
  • 堅守老鋪的秦渡街道木桿秤傳承人——一把木桿秤 計量傳統文化之重
    自古以來,作為代代相傳的商品流通度量工具,木桿秤為人們交易貨物提供依據,促進了貿易的繁榮發達。小小一桿秤,量的是斤兩,稱的卻是良心,展現了農耕文化與商貿文化的豐富內涵,也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品德。鄠邑區秦渡街道楊氏秤鋪在上世紀初由楊逢吉開設,自此楊家幾代傳承,成為存留近百年的老鋪子。今年44歲的楊衛斌,是楊氏木桿秤手工製作技藝的第4代傳承人。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秤用16進位,而現代的秤卻用10進位?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算術教育都是十進位,「逢十進一」是每個人算術時都了解的基礎規則,後來了解到原來還有二進位、八進位、十六進位等不同的算法,於是,我們開始學習這些不同進位之間的換算,難免心中會產生疑問:為什麼中國古代用16進位,現代人卻用
  • 清代銀秤做工精美 曾用來稱黃金
    秤桿上的秤星雕刻細膩,雖歷經百年仍清晰可辨。清代手工銀秤象牙秤子很多人見過,清一色銀制秤子卻很罕見。銀秤是清代和民國時期做黃金買賣商人的度量用具。記者看到,這把銀秤品相極好,秤桿、秤盤、秤砣齊全。秤桿的頭部呈方形,其直徑約為0.32釐米。雕刻秤星處為圓形,直徑0.18釐米。輕的一頭最多可稱20克,重的一頭最多可稱40克。銀秤長度為19.5釐米。秤砣為立體方形塔狀,底部直徑1釐米,頂部直徑0.7釐米,高度1.7釐米。秤盤為圓形,直徑為5.2釐米。此銀秤總重28.5克。
  • 電子秤暗藏遙控器 商販:想稱幾斤是幾斤(圖)
    收廢品販子可將八兩調為一斤臺秤暗藏遙控器重慶晚報訊 好多人的家裡,都有把不用的東西拿來賣廢品的習慣。近日,沙坪垻區大學城賣廢品的方大媽等人,發現了一個收廢品販子的貓膩:腰間藏有一個小小的遙控器,稱秤時不時往腰間摸索。雖然有周圍的人作證說販子用了遙控器,但由於方大媽沒拿到物證,收廢品販子也不承認有遙控器,民警將雙方帶到虎溪派出所協商。電子秤的遙控器是什麼樣的?方大媽稱,「當時只晃了一眼這個東西,像一個小小的計算器,很薄。」
  • 桿秤是怎麼做出來的?南渝中學的這道手工作業學問原來這麼大
    他的秤星花清晰,桿秤足稱,用他父親的話來說,這是在做良心事兒。老師們將這部紀錄片推薦給學生看,沒想到從家長那裡反饋回來的消息很不錯。「家裡現在都沒桿秤了,要是孩子們可以動手製作最好了。我們小時候都用筷子製作過桿秤的。」說起動手,家長和學生的興趣都很高。
  • 只會稱體重的不是一把好秤 榮耀體脂秤評測
    現在,只要購入一把價格親民的體脂秤就能輕鬆獲取,而目前市場上的體脂秤已經玲琅滿目,選擇困難症人群可得頭疼了。一把功能完善、監測數據具備較高參考性、還要具備較高顏值、極致做工的體脂秤,你是不是很想擁有?榮耀剛剛發布了一款智能體脂秤,顏值與功能兼具,PConline已經提前到手試用了一段時間,毫不客氣的說這是一把好秤。
  • 你真的沒胖,是體重秤在「撒謊」!稱體重時,千萬別犯這4個錯
    對減肥人士來說,秤上的那一串數字,是驗收減肥效果的「金標準」:早上一次,晚上一次,飯前街邊藥店的秤上稱一次,飯後家裡再來一次…… 稱重的地點:電子秤最好是擺在同一個平整地面的同一位置,而人最好每次都站在體重秤上的同一位置。
  • 男子約朋友吃烤魚,發現電子秤有貓膩,500毫升水稱出1.8斤
    (文:安諾)導讀:商家做生意,最主要的就是誠信,這樣的生意才能紅火,但是總有一些人選擇轉黑心錢,不僅用的食材不新鮮,還會在電子秤上做手腳,賣給顧客的食物缺斤少兩,這樣不講誠信的商家,怎麼能讓顧客放心就餐?
  • 廣州黃沙海鮮市場宰客揭秘 一隻蝦稱出三個重量
    「煮婦」拿出彈簧秤一稱,確實是1.6斤。原來,這就是檔主所謂的「足價足秤」,一旦顧客砍了價,龍蝦就「增肥」了!  把彈簧秤收進包裡,「煮婦」走到另外一檔買聖子,把開價每斤28元的聖子砍到每斤25元。「要夠秤啊,我們有彈簧秤的。」「煮婦」嘴上這麼說,秤卻沒拿出來。檔主把整格的聖子倒進厚厚的環保袋裡,一稱,4.7斤。「有沒有這麼重啊?」說著,「煮婦」拿出彈簧秤一稱,才3.7斤!
  • 朱熹曾這麼評價衡器,今最小秤可稱病毒重量
    安徽壽縣出土的「王」銅衡,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不等臂秤銅衡。兩件銅衡形制相同,體扁長,衡幹背都刻一「王」字。杆中部上方有拱形突起,中有孔,系拴提繩的鼻紐。銅衡杆的長度相當於戰國時的一尺。兩件衡杆正面均刻線,一件刻十等分,每等分一寸;一件中間二寸有寸刻線,其餘每半寸刻一線。兩件衡杆都以刻線來計算稱錘到提點的長度(力臂)和被稱物品到提點的長度(重臂),然後計算物品的重量,這是比較準確的衡器。
  • 體脂秤哪個牌子比較好,百利達智能體脂秤電子稱質量怎麼樣
    在我的印象中,電子秤是生活中一件平淡無奇的小電器,除了秤體重之外,沒有其它的任何作用。可能也想像不出電子秤還有其它什麼作用。自從用了這款百利達的電子體脂秤之後,完成改變了我的三觀,原來電子秤還可以這樣子玩!
  • 是誰用什麼秤把它稱出來的呢?
    比如一個人在地球上有60公斤重,到了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用秤一稱,就只有10公斤。地球在太空中屬於失重狀態,沒有重量,而到了一個重力巨大的星球上,重量就會增加。事實上重量的單位不是克或公斤,那是質量單位,重量單位是牛頓,符號為N。
  • 體脂秤和體重秤的區別
    核心提示:體重秤是一種均衡器,這種痛在人佔用在秤上面之後就可以測量一個人的身體重量。體重秤的作用主要就是表現在能夠精準的測量人的體重,而且通過每日的體重變化,反映一個人在某個時間段的體重控制情況,體重控制是健康管理的基礎,所以現代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體重秤。
  • 一條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老街,一個清代藥店營業至今
    如果你去興化,不只是看美景,還想感受當地的人文,金東門老街是首選。位於興化市古城東側金東門老街,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清以來,由於商業發達、日進鬥金,街區因此得名「金東門」。金東門老街有「蘇中明清第一老街」的美譽。
  • 歷史上範蠡造稱的靈感原來是來源夜裡天空中的星星
    範蠡頓受啟發, 回家仿照著做了一桿秤:用一根細直的木棍兒,一頭兒鑽上小孔,小孔系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一頭兒拴上吊盤,裝盛貨物,一 頭兒系鵝卵石為砣;鵝卵石移得離繩越遠,吊起的貨物就越多。秤做出來了,一頭兒掛的貨物多,鵝卵石就要移得遠,才能平衡,他覺得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呢?他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然不得要領。
  • 貴在行走/阿蓬江畔的「良心」碑
    濯水鎮位於重慶黔江區東南角,地處烏江主要支流阿蓬江畔,居民大多數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家。濯水鎮和所有老鎮一樣,都有自己古老的成長、興衰史:興起於唐代,興盛於宋朝,曾經是渝東南四通八達的水運碼頭和商貿重鎮,明清以後逐漸衰落。
  • 手工做秤60年,他曾戳到五個手指都流血
    麥盛良師傅的店鋪裡有各式各樣的秤。點「秤星」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工序。麥盛良師傅說,做人如制秤,要對自己嚴格。如果你家裡需要一個稱,走進超市或是網購就有琳琅滿目的電子秤可以選擇,便宜的幾十塊錢就可以買到。
  • 一天中,哪個時間段稱體重比較準確?早上稱還是晚上稱?
    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電子秤,特別是那些正在減肥的人,一天可能要稱上好幾次體重。有時候為了讓自己體重更加的輕,在排便之後會稱一下,在脫衣準備洗澡的時候會去稱一下,最後看到自己的體重比之前有所下降,就沾沾自喜。這時候的體重到底準確嗎,當然是不太準確的。
  • 在這個時間稱體重才是最準確的!
    減肥期間的你最關注的肯定就是自己的體重了,很多人為了看到一個能夠安慰自己的數字,每次都在通便後趕快去稱體重,這個時候的體重數量一般都能安慰自己,因為通便的關係確實是會少個一到兩斤左右。但是這真的是你的真實體重嗎?很多人剛稱完稱,吃了一頓飯或者是一點零食、水果,這一兩斤就又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