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縣的林麝養殖規模佔全國的60%!寶雞鳳縣怎麼做到的?

2021-01-17 騰訊網

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雄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種名貴的傳統中藥材,因價格昂貴,被稱為「軟黃金」。

我省的鳳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嘗試人工養殖林麝,經過30多年的培育發展,目前林麝的人工養殖規模已佔到全國的60%,年產值超過4億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

那麼,鳳縣的林麝產業從無到有,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近日,記者深入實地進行了探訪。

詳情戳視頻

留鳳關鎮麻峪河村距離鳳縣縣城36公裡,61歲的村民陳樹民被稱為「鳳縣林麝養殖第一人」。記者見到他時,正趕上他和兒子給一頭林麝取香。

點擊播放 GIF 0.0M

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村民 陳樹民

剛才取的是一個3歲半的香子,這應該是取第三回,今天取香不是頂好的,大概就是10克到11克,像我圈裡正常取香平均下來都是要上20克。

1987年,陳樹民響應政府號召,成為第一批拿到野生林麝馴養繁育證的人。這一年,他捕捉了1公4母5頭野生林麝,成為鳳縣成功馴養、繁育林麝第一人。

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村民 陳樹民

在野外抓這個林麝,我採取是用狗追,追上了樹以後人上去一個是套, 一個是網,用黑布包嚴背回家,背回家放到屋子裡,房子要堵黑,在15天之內不能見光線。

點擊播放 GIF 0.0M

捕捉到第一批野生林麝後,陳樹民精心飼養,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掌握了野生林麝的飼養、配種、繁育、取香等技術環節,家裡的林麝種群不斷擴大。

1992年,開始有農戶從陳樹民家購買幼崽進行飼養,人工養殖林麝也開始遍布鳳縣各鄉鎮。30多年來,陳樹民精心鑽研,自己編寫林麝人工養殖手冊,摸索出了人工繁育林麝「剖腹產」手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土專家」。

現在,陳樹民家存欄林麝100多頭,總資產超過500萬元。

按照目前麝香每克市場收購價400元、一對林麝轉讓價4到5萬元計算,他家每年穩定收入50萬元以上。2011年,陳樹民聯合周邊農戶成立了養殖公司,以租養的形式,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

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村民 陳樹民

我們公司就是給無償的給租,一對租一公一母租出去後, 第一年下的崽全屬貧困戶,所有後頭每年下的崽,我們都是平半一分。

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的汪玉芳,以前是貧困戶,2006年她租養了陳樹民的兩對林麝,開始了自己的林麝養殖。

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村民 汪玉芳

我租他香子基本上他就沒有啥回報,他就想到我家庭條件這麼艱苦的,他就說我就不分你個崽了,我就把你幫一把,你把我的老母子(母麝)好好養著,到時候你不養的時候,把我老母子(母麝)還回來就對了,就是這樣,我有十幾個的時候,我就把他的老母子(母麝)還回去了。

經過10多年的發展,王玉芳家現有存欄林麝每年保持在20到30頭,不但脫了貧,而且走上了致富路。

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村民 汪玉芳

每年是穩到10萬塊錢這近三年都是。

記者了解到,如今在鳳縣,在像陳樹民一樣的一批致富能人帶領下,林麝養殖已經摸索出了「能人+一般戶」、「大戶+貧困戶」等多種模式,也吸引了漳州片仔癀、四川逢春、北京同仁堂等國內知名藥企在鳳縣建設林麝繁育基地,推動林麝人工養殖規模化發展。這些公司的到來,也帶動了當地農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其中。

鳳縣黃牛鋪鎮東河村村民 雷小琴

我想養林麝我沒有技術也沒有資金,經過村上給我們貸款,我在這代養了兩隻,今年兩隻(分紅)3600塊錢我們已經分到手了。

按照雷小琴家和鳳縣逢春濟民可信麝業有限公司籤訂的購買合同,她們家通過扶貧貸款購買該公司兩頭林麝並寄養在該公司,每頭每年可分紅1800元。3年後,林麝所產幼崽,她們家還可以和公司三七分成,獲得穩定收益。

鳳縣逢春濟民可信麝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蔣本模

目前寄養到我們這的貧困戶是32戶,34隻,今年到9月份已經給兌現了貧困戶的分紅61200元。

從2009年開始,鳳縣的林麝人工養殖也吸引來了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等一批專家在這裡設立工作站,不斷探索總結林麝規範化養殖技術,完善林麝良種繁育、疫病救治等體系建設。而「經驗+科研」的理論體系也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 副研究員 王豔

因為鳳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幾十頭,發展到現在的1.8萬頭左右吧,它在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方面我們想多做一些研究工作,選育一些產量高的疾病少的, 包括雙胎率高的林麝能夠給他們提供優質種源。

2017年,鳳縣政府印發了林麝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給予養殖戶飼草飼料種植生產、種源購買等多項惠民補貼;創新推出「林麝貸」、「林麝保險」,降低群眾養殖風險,提高養殖積極性;在全縣9個鄉鎮建立了12個林麝養殖扶貧基地,林麝養殖全產業鏈初步形成。

鳳縣林業局局長 陳世科

12個扶貧基地政府總共投資3000餘萬元建成以後,讓有經營資質的林麝專業養殖公司參與經營,貧困戶以飼草、勞務、 自養、 合養、 代養、 寄養6種模式參與到扶貧基地的日常經營當中實現收益。

點擊播放 GIF 0.0M

如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鳳縣林麝養殖戶達到了600多戶,直接從業人員5000多人;縣內擁有林麝馴養繁殖許可證的專業公司21家,林麝養殖規模達到1.8萬頭,佔全國的60%、陝西的70%,麝香產量每年70到80公斤,佔全國的80%以上,林麝產業產值年均4億多元。

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趙曉斌

我們在下一步將積極圍繞著種源的建設,疫病的防治,飼料的加工,研發等關鍵環節,做好政策方面的保障,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縣的林麝存欄規模達到5萬頭,總產值能夠達到30億元以上,真正實現中國林麝之鄉品牌效應的放大。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鳳縣,我省的人工林麝養殖也分布在寶雞、漢中、安康、渭南、商洛 5 市 12 縣,養殖規模位列全國第一。我們也祝願鳳縣的發展經驗能給其它地市帶來借鑑,帶動更多地方產業增收,讓更多群眾受惠。

本期節目記者:宋甲勳 衛向陽

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欄目

19:17分陝西一套播出22:30分陝西衛視播出

相關焦點

  • 林麝養殖,鳳縣何以穩居全國第一?
    養殖歷史悠久 農戶參與度高一場秋雨過後,8月17日下午,記者與鳳縣科技開發中心副主任羅永忠一行驅車前往位於鳳縣留鳳關鎮的林麝養殖基地。一路上,羅永忠向記者介紹起了鳳縣林麝養殖的概況。「現在,全國圈養林麝9900頭,其中陝西圈養8000餘頭,而鳳縣就圈養了7000餘頭。鳳縣能成為全國最大的林麝人工養殖基地,可是相當不容易。
  • 林麝養殖實現綠富共贏
    66%,是鳳縣林麝養殖在全國林麝養殖規模中的比例。70%,是鳳縣養殖林麝所產麝香在全國麝香總量中的比例。鳳縣1.5萬頭林麝年產值超2億元;30%的農民直接或間接收入與林麝有關;20家企業布局鳳縣專門從事林麝養殖,其中不乏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每一次,在介紹鳳縣林麝養殖的成果時,鳳縣縣委書記張帆言語裡總是透著驕傲與自信。
  • 全國最大林麝人工養殖縣林麝存欄量近萬頭
    ——陝西省寶雞市鳳縣,截至2月底林麝存欄量達到9600多頭,佔全國林麝人工養殖量50%以上。由於其價格昂貴,人為獵殺多,致使野生林麝越來越少,一度造成傳統中醫藥許多名貴驗方因無麝香原料而名存實亡。鳳縣地處秦嶺腹地,是林麝世代繁衍的地方。從上世經80年代起,鳳縣開始人工養殖林麝,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操作性強的養殖技術。
  • 「寶雞市林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成立一周年座談會—新聞...
    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雄麝所產麝香有「軟黃金」之稱,屬國家戰略儲備物資。目前,國內麝香價格為400元/克,國際價格更是超過100美元/克,「軟黃金」遠貴於真黃金。 近年來,在陝西省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建立陝西鳳縣林麝科學研究示範基地,開展林麝規範化養殖GAP綜合技術研究、林麝主要疾病種類調查和探索林麝主要疾病種類、流行規律、臨床症狀和綜合防控方法,對養殖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促使了鳳縣林麝產業逐步壯大,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養殖基地縣。
  • 林麝養殖的三把致命刀
    林麝人工養殖通過多年的發展,養麝技術、存欄量都有了卓越的進步和迅速增長,但是背後付出的艱辛,只有每一個養麝人心裡最清楚。目前困擾林麝產業迅速壯大的主要因素還是各種疾病,有些病簡直可以說是束手無策,疾病的問題我認為在預防而不在於治,如何防,怎麼防,這還要從林麝本身出發,去理性分析這個問題。飼料的單一性是圈養麝的第一把致命刀。麝吃百草,這一點,每個養麝人必須高度認識。正是因為麝吸收天地之靈氣,才造就百草之精華-麝香。
  • 鬣羚現身鳳縣
    本報訊 (記者 曹瑞)近日,寶雞鳳縣留鳳關鎮孔家莊村村民汪顯明,駕車回家途中發現了一隻奇怪的動物。「我是在回家路上看到這隻動物的,它的角長得像鹿、蹄子又像牛、頭看著像羊,當時它正在馬路邊悠閒地散步,看到車燈後,機警地轉頭看了一下,很快就穿過馬路逃走了。」
  • 甘肅天水發展林麝特色養殖 探「產業+生態」全鏈條模式
    在林麝養殖場務工的甘肅天水市張家川縣大陽鎮南山村貧困戶張小權正一邊給林麝配制飼料一邊說。天水市張家川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以山地為主,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有林地59.14萬畝,森林覆蓋率20.8%,珍禽異獸共57種,包括金錢豹、毛冠鹿、林麝等,其中10餘種為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
  • 太白河鎮東青村林麝養殖產業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路
    地處太白縣太白河鎮的東青村,距縣城110公裡,全村281戶873人,其中貧困戶就有92戶268人,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在太金公司務工及種植玉米、大豆、土豆等傳統農作物,收入非常有限。經過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廣泛宣傳動員,並多次赴鳳縣、留壩等地考察學習,最終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牽頭,能人大戶帶動,吸納貧困戶自願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於2017年3月成立秦西南林麝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了防範市場風險,共享技術資源,增加養殖利潤, 2017年12月份,秦西南林麝養殖專業合作社與片仔癀藥業籤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黨支部+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的新型發展模式。
  • 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原標題: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近日,筆者從高燕鎮獲悉,位於該鎮河岸村,重慶規模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引種入場。  據了解,麝一般分為5種,包括林麝、馬麝、原麝、喜馬拉雅麝和黑麝,而林麝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 林麝養殖 取之有道
    林麝養殖 取之有道☀麝香,這東西可比黃金都貴。
  • 崆峒區:首家林麝養殖基地促農增收脫貧
    近日,筆者走進崆峒區白水鎮馬蓮村平涼源鑫林麝養殖有限公司,看到林麝養殖場圈舍單格間排列,透過門鏡看到室內林麝身輕如燕,如閃電般跳躍、奔跑。現已修建林麝養殖棚4棟,建築面積2200m。該公司於2019年10月,引進麝苗20隻。採用「農戶+合作社+村委會黨支部」的投資聯結機制,吸納周邊村子7名貧困戶在養殖場從事採摘桑葉、構樹葉、杏樹葉等林麝食用樹葉的工作,工期可從4月至10月,貧困戶以幹樹葉每公斤2.4元,溼樹葉每公斤1.2元的價格售給林麝養殖場,多勞者多得。
  • 麝香的主要來源林麝,在有關部門允許的時候也是可以進行養殖的
    林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是林麝有著極高的價值,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麝香吧,麝香作為一種中藥材,有著非常重要的醫藥作用,林麝雖然是保護動物,但是我國也為了可以推動麝香的發展前途,在向當地林業部門進行報備之後,在經過林業部門的允許之後是可以進行人工養殖的,那麼林麝該怎麼進行人工養殖呢?
  • 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龐泉溝林麝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郭鳳鵬向記者講述著自己養殖林麝的脫貧之路。目前,依託山西農業大學的林麝養殖技術,郭鳳鵬的養殖場已打造成山西最大的林麝飼養基地。 王瑞軍 攝龐泉溝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除了旅遊業外,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也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
  • 鳳縣交警迎戰暴風雪 冰雪路上化身「推車哥」
    寶雞鳳縣交警迎戰暴風雪西部網寶雞訊 (記者 魯鵬飛)受降雪影響,從11月20日至23受降雪影響,不少車輛「趴窩」打滑,巡邏交警迅速變身「推車哥」,一輛一輛地推,從20日到23日,鳳縣執勤巡邏民警幫助多輛被困車輛及時駛離秦嶺大山,讓過往的駕駛員和群眾深受觸動。有人將這一幕拍下來,發到朋友圈中,引發廣泛關注和點讚。
  • 寶雞秋天最美的紅葉就在這裡,色彩斑斕即將美翻全國!
    寶雞這處景點可謂媲美香山,即將火紅起來~《醉美靈官峽》——張小國大自然毫無保留將最美的色彩鋪灑在了寶雞的這處幽谷,紅色的靈官峽,油畫般的蜿蜒峽谷,每一種顏色都讓人流連忘返。《靈官秋韻》——馮志傑沿鳳縣華雙公路草店村半邊洞西行,不久便進入一條狹窄的山,這就是有名的靈官峽。靈官峽是嘉陵江上遊第一道峽谷,也是寶成鐵路穿越秦嶺的險段之一。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正是鳳縣靈官峽紅葉最佳觀賞季。
  • 寶雞國省幹線公路新增23處「藍眼睛」
    寶雞新聞網訊 日前,寶雞公路局年內新建的23處一類交通流量觀測站全部通過了省公路局的交工驗收,這標誌著我市境內國省幹線公路新增的23處「藍眼睛」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陝西省國家公路網交通情況調查數據採集與服務二期工程投資500多萬元,在我市境內國省幹線公路關鍵節點路段上依託現有養護道班,新建G244線太白桃川、鳳翔大峽、麟遊兩亭,G316鳳縣南星,G342太白桃川、眉縣斜峪關,G344千陽崔家頭,S212鳳縣秦嶺S306,麟遊崔木等23處一類交通流量觀測站點。
  • 寶雞國省幹線公路新增23處「藍眼晴」
    ,寶雞公路局年內新建的23處一類交通流量觀測站全部通過了省公路局的交工驗收,這標誌著我市境內國省幹線公路新增的23處「藍眼晴」正式投入使用。  據了解,陝西省國家公路網交通情況調查數據採集與服務二期工程投資500多萬元,在我市境內國省幹線公路關鍵節點路段上依託現有養護道班,新建G244線太白桃川、鳳翔大峽、麟遊兩亭,G316鳳縣南星
  • 回眸「十三五」|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 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
    寶雞資訊網訊(記者 汪妍)記者近日從寶雞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展覽展示等。全市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7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1個,在16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文物展覽,連續實現34個館藏文物安全年。
  • 甘肅平涼一個縣市,煤炭儲量33.74億噸,是西北三大產煤基地之一
    平涼是甘肅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陝甘寧的三省交界,是陝甘寧的幾何中心「金三角」,也是寶雞、西安等地通往寧夏自治區的最近通道。市區面積11325平方公裡,下轄崆峒區、涇川縣、華亭市等1個區,5個縣,1個縣級市,轄有一個縣市,位於陝甘寧邊區與陝甘寧邊區交界處,是全國三大產煤基地之一,煤炭儲量達33.74億噸。縣市有這麼多的特色,你能猜出是哪一個嗎?今天我們要談的是華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