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雄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種名貴的傳統中藥材,因價格昂貴,被稱為「軟黃金」。
我省的鳳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嘗試人工養殖林麝,經過30多年的培育發展,目前林麝的人工養殖規模已佔到全國的60%,年產值超過4億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
那麼,鳳縣的林麝產業從無到有,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近日,記者深入實地進行了探訪。
詳情戳視頻
留鳳關鎮麻峪河村距離鳳縣縣城36公裡,61歲的村民陳樹民被稱為「鳳縣林麝養殖第一人」。記者見到他時,正趕上他和兒子給一頭林麝取香。
點擊播放 GIF 0.0M
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村民 陳樹民
剛才取的是一個3歲半的香子,這應該是取第三回,今天取香不是頂好的,大概就是10克到11克,像我圈裡正常取香平均下來都是要上20克。
1987年,陳樹民響應政府號召,成為第一批拿到野生林麝馴養繁育證的人。這一年,他捕捉了1公4母5頭野生林麝,成為鳳縣成功馴養、繁育林麝第一人。
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村民 陳樹民
在野外抓這個林麝,我採取是用狗追,追上了樹以後人上去一個是套, 一個是網,用黑布包嚴背回家,背回家放到屋子裡,房子要堵黑,在15天之內不能見光線。
點擊播放 GIF 0.0M
捕捉到第一批野生林麝後,陳樹民精心飼養,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掌握了野生林麝的飼養、配種、繁育、取香等技術環節,家裡的林麝種群不斷擴大。
1992年,開始有農戶從陳樹民家購買幼崽進行飼養,人工養殖林麝也開始遍布鳳縣各鄉鎮。30多年來,陳樹民精心鑽研,自己編寫林麝人工養殖手冊,摸索出了人工繁育林麝「剖腹產」手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土專家」。
現在,陳樹民家存欄林麝100多頭,總資產超過500萬元。
按照目前麝香每克市場收購價400元、一對林麝轉讓價4到5萬元計算,他家每年穩定收入50萬元以上。2011年,陳樹民聯合周邊農戶成立了養殖公司,以租養的形式,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
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村民 陳樹民
我們公司就是給無償的給租,一對租一公一母租出去後, 第一年下的崽全屬貧困戶,所有後頭每年下的崽,我們都是平半一分。
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的汪玉芳,以前是貧困戶,2006年她租養了陳樹民的兩對林麝,開始了自己的林麝養殖。
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村民 汪玉芳
我租他香子基本上他就沒有啥回報,他就想到我家庭條件這麼艱苦的,他就說我就不分你個崽了,我就把你幫一把,你把我的老母子(母麝)好好養著,到時候你不養的時候,把我老母子(母麝)還回來就對了,就是這樣,我有十幾個的時候,我就把他的老母子(母麝)還回去了。
經過10多年的發展,王玉芳家現有存欄林麝每年保持在20到30頭,不但脫了貧,而且走上了致富路。
鳳縣留鳳關鎮沙江寺村村民 汪玉芳
每年是穩到10萬塊錢這近三年都是。
記者了解到,如今在鳳縣,在像陳樹民一樣的一批致富能人帶領下,林麝養殖已經摸索出了「能人+一般戶」、「大戶+貧困戶」等多種模式,也吸引了漳州片仔癀、四川逢春、北京同仁堂等國內知名藥企在鳳縣建設林麝繁育基地,推動林麝人工養殖規模化發展。這些公司的到來,也帶動了當地農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其中。
鳳縣黃牛鋪鎮東河村村民 雷小琴
我想養林麝我沒有技術也沒有資金,經過村上給我們貸款,我在這代養了兩隻,今年兩隻(分紅)3600塊錢我們已經分到手了。
按照雷小琴家和鳳縣逢春濟民可信麝業有限公司籤訂的購買合同,她們家通過扶貧貸款購買該公司兩頭林麝並寄養在該公司,每頭每年可分紅1800元。3年後,林麝所產幼崽,她們家還可以和公司三七分成,獲得穩定收益。
鳳縣逢春濟民可信麝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蔣本模
目前寄養到我們這的貧困戶是32戶,34隻,今年到9月份已經給兌現了貧困戶的分紅61200元。
從2009年開始,鳳縣的林麝人工養殖也吸引來了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省動物研究所等一批專家在這裡設立工作站,不斷探索總結林麝規範化養殖技術,完善林麝良種繁育、疫病救治等體系建設。而「經驗+科研」的理論體系也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 副研究員 王豔
因為鳳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幾十頭,發展到現在的1.8萬頭左右吧,它在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方面我們想多做一些研究工作,選育一些產量高的疾病少的, 包括雙胎率高的林麝能夠給他們提供優質種源。
2017年,鳳縣政府印發了林麝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給予養殖戶飼草飼料種植生產、種源購買等多項惠民補貼;創新推出「林麝貸」、「林麝保險」,降低群眾養殖風險,提高養殖積極性;在全縣9個鄉鎮建立了12個林麝養殖扶貧基地,林麝養殖全產業鏈初步形成。
鳳縣林業局局長 陳世科
12個扶貧基地政府總共投資3000餘萬元建成以後,讓有經營資質的林麝專業養殖公司參與經營,貧困戶以飼草、勞務、 自養、 合養、 代養、 寄養6種模式參與到扶貧基地的日常經營當中實現收益。
點擊播放 GIF 0.0M
如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鳳縣林麝養殖戶達到了600多戶,直接從業人員5000多人;縣內擁有林麝馴養繁殖許可證的專業公司21家,林麝養殖規模達到1.8萬頭,佔全國的60%、陝西的70%,麝香產量每年70到80公斤,佔全國的80%以上,林麝產業產值年均4億多元。
鳳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趙曉斌
我們在下一步將積極圍繞著種源的建設,疫病的防治,飼料的加工,研發等關鍵環節,做好政策方面的保障,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縣的林麝存欄規模達到5萬頭,總產值能夠達到30億元以上,真正實現中國林麝之鄉品牌效應的放大。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鳳縣,我省的人工林麝養殖也分布在寶雞、漢中、安康、渭南、商洛 5 市 12 縣,養殖規模位列全國第一。我們也祝願鳳縣的發展經驗能給其它地市帶來借鑑,帶動更多地方產業增收,讓更多群眾受惠。
本期節目記者:宋甲勳 衛向陽
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欄目
19:17分陝西一套播出22:30分陝西衛視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