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林麝人工養殖縣林麝存欄量近萬頭

2021-01-17 網易新聞

新華社西安3月28日電(記者毛海峰)全國最大的林麝人工養殖縣——陝西省寶雞市鳳縣,截至2月底林麝存欄量達到9600多頭,佔全國林麝人工養殖量50%以上。

林麝屬國家瀕危、珍貴一級保護動物,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僅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還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高級香料,有"軟黃金"之稱。由於其價格昂貴,人為獵殺多,致使野生林麝越來越少,一度造成傳統中醫藥許多名貴驗方因無麝香原料而名存實亡。

鳳縣地處秦嶺腹地,是林麝世代繁衍的地方。從上世經80年代起,鳳縣開始人工養殖林麝,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操作性強的養殖技術。經過30多年的努力,目前鳳縣已建成林麝規範化養殖場400多座,林麝存欄量達到9600多頭,佔全國林麝人工養殖量50%以上,年生產天然麝香達到40千克。

不過,從全國麝香的總供需看,我國目前麝香的產量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中醫藥方生產的需求,大部分麝香得從俄羅斯等國家進口,國內林麝人工養殖的市場空間還非常大。鳳縣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縣要建成林麝規範化養殖場600座,林麝存欄量達到1.5萬隻以上,年產天然麝香80千克。

(原標題:全國最大林麝人工養殖縣林麝存欄量近萬頭)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一個縣的林麝養殖規模佔全國的60%!寶雞鳳縣怎麼做到的?
    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雄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種名貴的傳統中藥材,因價格昂貴,被稱為「軟黃金」。我省的鳳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嘗試人工養殖林麝,經過30多年的培育發展,目前林麝的人工養殖規模已佔到全國的60%,年產值超過4億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那麼,鳳縣的林麝產業從無到有,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 林麝養殖,鳳縣何以穩居全國第一?
    養殖歷史悠久 農戶參與度高一場秋雨過後,8月17日下午,記者與鳳縣科技開發中心副主任羅永忠一行驅車前往位於鳳縣留鳳關鎮的林麝養殖基地。一路上,羅永忠向記者介紹起了鳳縣林麝養殖的概況。「現在,全國圈養林麝9900頭,其中陝西圈養8000餘頭,而鳳縣就圈養了7000餘頭。鳳縣能成為全國最大的林麝人工養殖基地,可是相當不容易。
  • 林麝養殖實現綠富共贏
    66%,是鳳縣林麝養殖在全國林麝養殖規模中的比例。70%,是鳳縣養殖林麝所產麝香在全國麝香總量中的比例。鳳縣1.5萬頭林麝年產值超2億元;30%的農民直接或間接收入與林麝有關;20家企業布局鳳縣專門從事林麝養殖,其中不乏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每一次,在介紹鳳縣林麝養殖的成果時,鳳縣縣委書記張帆言語裡總是透著驕傲與自信。
  • 「寶雞市林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成立一周年座談會—新聞...
    辛元平和與會領導、專家對「中心」工作的肯定、讚揚。 重點突破四大難題,發揮兩個「引領」作用 鳳縣古稱「鳳州」,始建於秦朝,地處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因地連陝甘,又處入川孔道,北依秦嶺主脊,南接紫柏山,古棧道貫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鳳縣也更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植被類型成為地道中藥麝香的主要產區而在全國知名。
  • 林麝養殖的三把致命刀
    要想獲取麝香,自古沿襲的都是殺麝割囊取香,野麝數量驟降,最後也無奈晉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所以目前要想獲得天然麝香,只有人工養麝這一條出路,因為人工養麝是利用活體取香的技術,對麝本身沒有傷害,可是實現永續利用,以前使用天然麝香入藥的企業現在也只能使用人工養殖麝所產麝香,發展人工養麝是大勢所趨。
  • 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原標題: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近日,筆者從高燕鎮獲悉,位於該鎮河岸村,重慶規模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引種入場。  據了解,麝一般分為5種,包括林麝、馬麝、原麝、喜馬拉雅麝和黑麝,而林麝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 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在林麝養殖場裡,一共有七位專職飼養員,平均每人負責照顧40到50隻林麝。 王瑞軍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劉靜 路小飛 王瑞軍)「一隻公麝平均一年可以產麝香二十克左右,每克市場價在1000元左右,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一年一頭公麝可以增收近兩萬元。」
  • 林麝,終於等到你!
    林麝(lín shè),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瀕危珍稀動物。
  • 林麝養殖 取之有道
    林麝養殖 取之有道☀麝香,這東西可比黃金都貴。
  • 麝香的主要來源林麝,在有關部門允許的時候也是可以進行養殖的
    林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是林麝有著極高的價值,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麝香吧,麝香作為一種中藥材,有著非常重要的醫藥作用,林麝雖然是保護動物,但是我國也為了可以推動麝香的發展前途,在向當地林業部門進行報備之後,在經過林業部門的允許之後是可以進行人工養殖的,那麼林麝該怎麼進行人工養殖呢?
  • 甘肅天水發展林麝特色養殖 探「產業+生態」全鏈條模式
    在林麝養殖場務工的甘肅天水市張家川縣大陽鎮南山村貧困戶張小權正一邊給林麝配制飼料一邊說。天水市張家川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以山地為主,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有林地59.14萬畝,森林覆蓋率20.8%,珍禽異獸共57種,包括金錢豹、毛冠鹿、林麝等,其中10餘種為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
  • 寧夏男子獵殺12隻林麝獲刑12年
    記者今天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人民法院了解到,由該院審理的村民蘭升升、蘭銀慈等非法獵殺12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案近日宣判,法院一審判處被告人蘭升升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3萬元;以相同罪名判處被告人蘭銀慈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兩萬元;判處被告人陳根朱犯非法出售珍貴
  • 崆峒區:首家林麝養殖基地促農增收脫貧
    近日,筆者走進崆峒區白水鎮馬蓮村平涼源鑫林麝養殖有限公司,看到林麝養殖場圈舍單格間排列,透過門鏡看到室內林麝身輕如燕,如閃電般跳躍、奔跑。現已修建林麝養殖棚4棟,建築面積2200m。該公司於2019年10月,引進麝苗20隻。採用「農戶+合作社+村委會黨支部」的投資聯結機制,吸納周邊村子7名貧困戶在養殖場從事採摘桑葉、構樹葉、杏樹葉等林麝食用樹葉的工作,工期可從4月至10月,貧困戶以幹樹葉每公斤2.4元,溼樹葉每公斤1.2元的價格售給林麝養殖場,多勞者多得。
  • 南山牧場現野生林麝,分泌麝香名貴如黃金,長著獠牙卻無攻擊力
    前陣子,南山牧場的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野生林麝的珍貴影像。畫面裡,一隻成年林麝,帶著一隻林麝小寶寶在山林裡覓食。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系教授鄧學建表示,野生林麝母子相依相偎,一同外出覓食,說明棲息在南山牧場裡的野生林麝不是一個孤立種群,而是一個完整的繁殖種群。野生林麝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於瀕危物種。
  • 野生林麝母子相依覓食 紅外線攝像機記錄珍貴影像
    近日,湖南邵陽,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野生林麝母子的珍貴影像。畫面中,一隻成年林麝正帶著一隻林麝小寶寶在夜色中的山林裡覓食。今年7月中旬,該國家公園一名護林員在山林中巡查時發現疑似林麝的毛髮和糞便,經動物學專家鑑定後確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留下的痕跡。
  • 美姑大風頂保護區春季監測首次發現林麝頻繁活動
    2020年4月,美姑大風頂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濫龍、洪溪、維核洛、大風頂等林區,開展春季野外監測巡護時,發現去年秋季安放的多臺紅外相機拍攝到林麝活動影像,巡護中還發現多處林麝活動痕跡。 在回收2019年秋季安置的紅外相機存儲卡時,工作人員發現在洪溪、維核洛、大風頂等林區8處監測點位上的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照片50張,視頻10段,巡護監測發現其活動痕跡15處。從拍攝時間上來看,林麝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2019年9月、10月、12月和2020年1月下午至凌晨時分。
  • 重慶江津四面山首次發現瀕危珍稀動物林麝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被拍到的林麝三步一停,悠閒覓食,憨態可掬。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通過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此次發現的動物確為林麝,且至少是兩隻,雄性林麝已經有3歲左右。「看到視頻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興奮,根據我的經驗判斷就是林麝。但為了進一步確認林麝的真實身份,封鍍將拍到的照片和視頻傳送給了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藥用動物中心的副研究員竭航。有多年林麝研究經驗的竭航介紹,下巴一直到胸部那個位置,有明顯的兩條豎著白色的帶,那是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白色帶,從看到白色帶就基本上確定林麝了。
  • 巫溪: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巫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 6日,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野生獼猴的身影。 從截取的圖片可以看出,兩隻林麝明顯不是同一隻,其中一隻嘴巴外面長有獠牙。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雲南昌寧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新華社昆明1月15日電(記者張雯、姚兵)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  影像顯示,2020年12月30日凌晨3點多,一隻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地豎著耳朵覓食。經專業技術人員仔細辨認,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林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