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牧場現野生林麝,分泌麝香名貴如黃金,長著獠牙卻無攻擊力

2021-01-17 雪靈谷動物地理

南山牧場位於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動植物資源豐富,擁有天然溼地,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

前陣子,南山牧場的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野生林麝的珍貴影像。畫面裡,一隻成年林麝,帶著一隻林麝小寶寶在山林裡覓食。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系教授鄧學建表示,野生林麝母子相依相偎,一同外出覓食,說明棲息在南山牧場裡的野生林麝不是一個孤立種群,而是一個完整的繁殖種群。

野生林麝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於瀕危物種。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也適於在針葉林和闊葉林的生境生活。

01體型嬌小長相低調,長著獠牙卻無攻擊力

林麝又叫南麝、森林麝、黑獐子、香獐。在麝科動物裡,林麝的體型嬌小,長相低調。雖然沒有出色的外表,但是嬌小柔弱的樣子,十分惹人憐愛。一隻成年野生林麝體重6-9千克,體長63-80釐米。

野生林麝在毛色上,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頸部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猶如戴了白色領巾。這個特點是它外形特徵的名片,一看到這樣的毛色,就知道那是林麝。

長了一雙直立著的大耳朵,頭頂沒有角,深棕色的毛髮粗硬、曲折呈波浪狀。四肢細長,而且後肢比前肢長,蹄子比較狹而尖,這是它擁有飛簷走壁本領的前提。

雌雄林麝都沒有角,想要區分它們,可以看它們的獠牙。雄麝的上犬齒發達,兩隻獠牙長而尖,露出嘴外,為身材嬌小的它增添了幾分威武的魅力,不過沒有攻擊力。

野生林麝雖然是瀕危動物,但其地理分布卻比較廣泛,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寧夏六盤山、陝西秦嶺山脈、安徽大別山、湖南西部、四川、西藏波密、察偶、雲南北部、貴州、廣東及廣西北部山區。

02體內分泌出麝香名貴如黃金,用來標記領地,卻被人為捕捉

說到林麝,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分泌出來的麝香。沒錯,林麝就是個生來就帶著麝香的山林精靈。

在它的腹下陰囊與臍部之間有個橢圓形的麝香囊,會分泌出麝香。林麝分泌出來的麝香與龍涎香、海狸香、靈貓香齊名,為四大天然動物香料。

麝香是十分名貴的,而且十分稀罕,堪比黃金,向來有「軟黃金」之稱。但是對於林麝本身來說,這種分泌物是它用來與同伴傳達信息,標記領地的「重要工具」,也是吸引配偶的重要因素。

與大靈貓一樣,林麝也有將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樹樁、小樹枝上的習慣,用來宣告這個地方是自己的「家」。

林麝自身不具備戰鬥力,遇到天敵時,只能逃命。但是它十分戀家,就算被迫逃離自己的「家」。危險解除後,它又會循著自己的麝香氣味,一路尋回來。

除了自然界的天敵之外,林麝還要面對人類的獵殺。它分泌出來的麝香,香氣醇濃,經久不散,是珍貴的香料。

過去,有的人被利益驅使,捕捉林麝,取麝香。致使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然環境中數量急劇下降。

如今,多個地方開始人工養殖林麝,生產麝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盜獵行為,起到保護野生林麝的作用。

03生性膽小怯弱,聽覺和視覺十分敏銳,經常飛簷走壁

山林中許多植物,都可以成為林麝的食物,它的食性很廣,吃多種植物嫩枝葉,還有雜草、苔蘚、嫩芽、地衣及各種野果。

林麝的性格與它的外表相符,生性膽小怯弱,容易受到驚嚇。它在自然界生存依靠的是靈敏的嗅覺、聽覺、視覺,對周圍的環境變動十分敏感,一有風吹草動,一溜煙兒逃跑了。

林麝極度戀家,有著固定的生活領域,但隨著季節的轉變也有垂直遷徙的習慣。「七上八下九歸槽」這句話可以概括林麝的生活特點,七月份在山頂,八月份下山居於山腰,九月回到河谷地帶。總的來說就是,天氣熱時在山頂,寒冷時下山。

通常,白天在自己的領地裡休息,在早晨與黃昏時出來覓食。活動、覓食、休息、排洩都有固定的路線和地點,排洩後用前蹄向後扒土覆蓋。

剛才也有說到,林麝本身沒有戰鬥力,當它遇到豹、貂、狐狸、狼、猞猁等天敵,只能憑著自己的四條腿,快速逃跑。

先天的天賦,讓林麝擁有很棒的奔跑速度,能夠在險峻的懸崖峭壁,自如行走,不受陡峭地形的影響。它飛簷走壁是常有的事,還能爬上傾斜的樹幹,站立於樹枝上。

因為身軀較嬌小,它一跳就能跳到2米高,甚至更高。它的後腿蹄子尖長,它奔跑時,彈跳時,主要靠兩條後腿往前蹦,而兩條前腿只起到輔助作用。

結語

林麝的長相不夠出眾,但它身上長有香囊,能分泌出麝香,人們將它看作山林裡的精靈。野生林麝對生態鏈完整性十分重要,我們應該保護野生林麝,保護生態環境。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中國動物志》《科學大觀園》雜誌、北京科普之窗網、生活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全國最大林麝人工養殖縣林麝存欄量近萬頭
    ——陝西省寶雞市鳳縣,截至2月底林麝存欄量達到9600多頭,佔全國林麝人工養殖量50%以上。林麝屬國家瀕危、珍貴一級保護動物,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僅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還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高級香料,有"軟黃金"之稱。由於其價格昂貴,人為獵殺多,致使野生林麝越來越少,一度造成傳統中醫藥許多名貴驗方因無麝香原料而名存實亡。鳳縣地處秦嶺腹地,是林麝世代繁衍的地方。從上世經80年代起,鳳縣開始人工養殖林麝,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操作性強的養殖技術。
  • 「麝香」一克400元,農民養殖林麝取其分泌物,走上脫貧致富路
    但是公林麝在腹部的位置有一個很特殊的器官,就是香囊,公林麝會在繁殖季節的時候分泌出麝香,我們都知道麝香是比黃金還貴的中藥材,市場上1克能夠賣出400多元的價格,這樣一來林麝就有了養殖意義麝香這種中藥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鎮靜,醒腦,消炎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能夠對應的症狀就有心血管疾病,腦血栓,腦出血等病症。
  • 這種動物肚臍會分泌一種物質,價值堪比黃金,也惹來殺身之禍
    野生動物和人類一樣,同是地球生物圈的一份子。在人類技術不發達的年代,我們還需要從野生動物身上獲取必要的資源,但是現在人類的畜牧和養殖業如此發達,本來就不需要從野生動物身上進行索取了。然而,有一些野生動物因為身上含有極為珍貴的物質,依然是不法分子偷獵的目標。
  • 寧夏男子獵殺12隻林麝獲刑12年
    記者今天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人民法院了解到,由該院審理的村民蘭升升、蘭銀慈等非法獵殺12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案近日宣判,法院一審判處被告人蘭升升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3萬元;以相同罪名判處被告人蘭銀慈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兩萬元;判處被告人陳根朱犯非法出售珍貴
  • 重慶江津四面山首次發現瀕危珍稀動物林麝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被拍到的林麝三步一停,悠閒覓食,憨態可掬。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通過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此次發現的動物確為林麝,且至少是兩隻,雄性林麝已經有3歲左右。首次發現:紅外線相機先後拍到三次林麝蹤跡據四面山動植物調查資料記載,四面山上曾出現過林麝,但由於早年的動物調查往往依靠走訪當地老百姓,沒有影像資料。為了更好的掌握四面山生態情況,當地便在保護區全域放置紅外相機,利用紅外監測儀不間斷對野生動物進行實時監測。
  • 大別山又現安徽麝,在石頭上分泌麝香標領地,豬獾來了到處嗅
    走進大別山,你會看到各種野生植物景觀,其實深山裡還生活著我們難以見到的珍貴野生動物。安徽麝近年來多次出現在大別山,它是中國特有物種,也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據中國綠色時報報導,近日,湖北大別山自然保護區羅田片區內,發現一隻雄性野生安徽麝,獨自在山坡上活動。
  • 野性貴州丨它天生自帶體香,分泌物被稱為「軟黃金」
    這裡負責解釋貴州的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野生石頭、野生空氣——解釋貴州野生的一切!1053種脊椎動物、8400多種野生維管束植物,每一樣都是傳奇。我們知道許多動物都帶有氣味,包括人類也帶有人味,只是人們對自己的氣味已經熟視無睹,而對其他動物的味道敏感起來。
  • 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在林麝養殖場裡,一共有七位專職飼養員,平均每人負責照顧40到50隻林麝。 王瑞軍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劉靜 路小飛 王瑞軍)「一隻公麝平均一年可以產麝香二十克左右,每克市場價在1000元左右,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一年一頭公麝可以增收近兩萬元。」
  • 林麝養殖,鳳縣何以穩居全國第一?
    要知道,最少的時候林麝已經不足百頭,瀕臨滅絕。」羅永忠說。鳳縣有養殖野生動物的傳統,如養麂子、蛇、野兔等,是寶雞傳統養殖大縣。1980年至2000年,非法獵殺野生林麝非常猖獗。為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鳳縣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飼養林麝,經過20多年的不斷摸索和總結,探索出了一條林麝保護與發展並舉之路。
  • 一個縣的林麝養殖規模佔全國的60%!寶雞鳳縣怎麼做到的?
    林麝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雄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種名貴的傳統中藥材,因價格昂貴,被稱為「軟黃金」。我省的鳳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嘗試人工養殖林麝,經過30多年的培育發展,目前林麝的人工養殖規模已佔到全國的60%,年產值超過4億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那麼,鳳縣的林麝產業從無到有,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 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原標題: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近日,筆者從高燕鎮獲悉,位於該鎮河岸村,重慶規模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引種入場。  據了解,麝一般分為5種,包括林麝、馬麝、原麝、喜馬拉雅麝和黑麝,而林麝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 四人為割取麝香獵殺19隻馬麝:麝香貴過黃金
    ●一隻成年雄麝可分泌號稱「軟黃金」的麝香50克左右,捕獲一隻獲利超過2萬元  ●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粗暴,不論雄雌老幼統統獵殺,實際上只有成年雄麝才會產生麝香  ●「麝香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怎麼兼顧保護與利用的關係,需要社會各方不斷努力」  8月19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甘孜州德格縣森林公安局證實,獵殺19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的相關犯罪嫌疑人已歸案
  • 甘肅天水發展林麝特色養殖 探「產業+生態」全鏈條模式
    林麝又名香獐,因雄麝有香囊,其分泌和貯存的麝香有「軟黃金」之稱,由於人工養殖基地少,原料供應緊張,目前國內麝香價格較高。張小權家中只有他和母親兩人,以前只能靠種地為生,後經當地駐村幹部協商將他安排到林麝養殖場務工,「現在每月除2500元的工資外,還能給外出務工農戶閒置的地裡種些油菜和紅蘿蔔出售給養殖場,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說。
  • 探險者發現長著獠牙的麋鹿,還聽說是「吸血鬼鹿」,嚇得趕快逃跑
    鹿是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很多人印象中鹿是膽小的,看到人就會逃跑,最厲害的就是鹿角攻擊,對人危險很小,但有一種長著獠牙的麋鹿,敢不敢惹?,擁有獠牙只是雄性麝香鹿使用他們的尖牙吸引雌性,並打敗競爭對手。由於棲息地減少和偷獵盛行,這種物種已瀕臨滅絕,因為麝香鹿分泌的麝香是珍貴原料
  • 麝香是什麼動物身上的?
    麝香是什麼動物身上的?麝香為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通常兩歲的雄麝鹿開始分泌麝香,10歲左右為最佳分泌期,每隻麝鹿可分泌50克左右。香囊經乾燥後,割開香囊取出的麝香呈暗褐色粒狀物,品質優質者有時亦析出白色晶體,固態時具有強烈的惡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釋後有獨特的動物香氣。
  • 野生林麝母子相依覓食 紅外線攝像機記錄珍貴影像
    近日,湖南邵陽,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紅外線攝像機拍攝到野生林麝母子的珍貴影像。畫面中,一隻成年林麝正帶著一隻林麝小寶寶在夜色中的山林裡覓食。今年7月中旬,該國家公園一名護林員在山林中巡查時發現疑似林麝的毛髮和糞便,經動物學專家鑑定後確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留下的痕跡。
  • 林麝養殖 取之有道
    林麝養殖 取之有道☀麝香,這東西可比黃金都貴。
  • 林麝養殖的三把致命刀
    目前困擾林麝產業迅速壯大的主要因素還是各種疾病,有些病簡直可以說是束手無策,疾病的問題我認為在預防而不在於治,如何防,怎麼防,這還要從林麝本身出發,去理性分析這個問題。飼料的單一性是圈養麝的第一把致命刀。麝吃百草,這一點,每個養麝人必須高度認識。正是因為麝吸收天地之靈氣,才造就百草之精華-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