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2011年,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國家鋼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鋼鐵研究總院分析測試研究所、國家冶金工業鋼材無損檢測中心、鋼鐵研究總院分析測試培訓中心、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業務併入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2012年,業務合併後,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研納克」)。
目前鋼研納克主體業務涉及第三方檢測服務(含金屬材料化學成份檢測、力學性能檢測、材料失效分析、無損檢測、計量校準)、分析測試儀器、無損檢測儀器與裝備的研製和銷售、腐蝕防護產品及相關工程、標準物質/樣品、檢測能力驗證等領域。
那麼鋼研納克的業務整合究竟是出於怎樣的戰略思考?在此戰略下,鋼研納克的分析儀器業務又有著怎樣的發展規劃?近日,儀器信息網編輯特別採訪了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吉文博士,請他為我們一一作了解答。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市場部經理趙雲更先生陪同接受採訪。
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吉文博士
依託自身優勢 提供全方位的金屬材料檢測解決方案
陳吉文博士介紹說:「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它的歷史,鋼研納克脫胎於鋼鐵研究總院(現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分析測試研究所,一直以來對黑色金屬材料檢測有著深入的研究和技術積累。此次業務合併之後,和之前相比除了分析儀器、標準物質業務外,我們還納入了第三方檢測業務、防腐產品與工程、檢測能力驗證等幾個業務單元。這些業務在國際上一般都由不同的公司來做,將所有的業務都組合起來的模式目前並沒有可借鑑的例子,但我們根據自身多年來的技術積累,以及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打算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目前,我們的第三方檢測業務板塊主要由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國家鋼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構成。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是科技部成立的為公眾服務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國家鋼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國家認監委授權、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提供服務的第三方質量監督檢驗機構。我們能提供的檢測服務包含金屬材料化學成份檢測、力學性能檢測、材料失效分析、無損檢測、計量校準等領域。」
「鋼硏納克的全資子公司青島鋼研納克檢測防護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家海水腐蝕試驗網站組長單位和國家大氣腐蝕網站重點站、國際標準化組織金屬腐蝕委員會(ISO/TC156)在國內的歸口單位,主要負責防腐產品與工程業務。研究開發的陰極保護技術和產品、船舶及海洋平臺電解防汙技術和產品等在許多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鋼硏納克標準物質業務主要以冶金及金屬材料為核心領域,目前我們已經研製各類標準物質/標準樣品1000餘種,涵蓋了全部黑色、部分有色領域的光譜、化學、氣體分析用標準物質/標準樣品、力學標準樣品、標準溶液及消耗品。經過60年的發展,鋼研納克標準物質/標準樣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銷售額多年來一直處於國內行業之首。現已發展成為國內冶金及金屬材料領域最大的標準物質/標準樣品進出口基地。」
「現在大多數企業都是按照應用行業進行橫向的擴展,而我們的目標是依託自身的優勢,圍繞金屬材料檢測進行縱向的多元化,努力為金屬材料的研究者、生產者、以及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解決方案。如果客戶僅想委託檢測,我們可以幫他們出具相應的檢測數據;如果客戶想自己籌建實驗室,那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交鑰匙工程,比如籌建不鏽鋼檢測實驗室,到底需要配置哪些儀器才能支撐不鏽鋼的檢測,以及提供標準物質、進行人員培訓、認證諮詢、開發分析方法、進行比對實驗等,這種類型的項目我們已經承接了好幾家。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幫助用戶解決分析測試當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這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開發新儀器 豐富金屬材料分析儀器產品線
未來,鋼研納克的業務發展要圍繞金屬材料檢測進行縱向的多元化,而分析儀器作為鋼研納克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如何發展?採訪中陳吉文博士就鋼研納克的儀器業務發展情況作了重點介紹。
陳吉文博士談到:「鋼研納克分析儀器業務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從最初代理國外產品,到逐步研發自己的產品,截至目前,鋼研納克公司自主生產的產品已經覆蓋了光譜儀器、氣體分析儀器、材料試驗機、無損探傷等多種金屬材料分析儀器。目前我們的儀器業務發展規劃:一方面是積極拓展新的產品類別,全面布局金屬材料分析儀器產品線;另一方面是根據用戶需求,通過技術改進,以及同用戶及其他科研單位合作開發應用方法等方式不斷拓寬原有產品的應用領域和提升市場佔有率。」
通過技術改進、開發分析方法 拓寬原有產品的應用領域
「火花直讀光譜儀作為鋼研納克的主打產品,自2007年推出以來,銷售量連年遞增,近三年其業務量連續每年都在以100%-120%的速度增長。在儀器銷售的過程中,我們也積極收集用戶在使用當中反饋的意見,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和改進。2011年,我們推出了Lab Spark 1000新型火花直讀光譜儀,2012年,鋼研納克又推出Labspark5000型CCD光譜新品。在形成全系列的產品後,這樣用戶的選擇空間更大,針對用戶不同的技術和應用需求,我們可以提供不同的儀器。」
陳吉文博士介紹說:「2005年鋼硏納克通過技術攻關推出了世界首創的金屬原位分析儀,近期,我們同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雷射誘導燒蝕光譜金屬原位分析儀』。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該儀器可應用於鋼鐵材料大尺度的成分、偏析、夾雜等統計分布信息的高分辨分析、高級汽車鋼板表面缺陷的分析與質量控制、各種鍍層和表面處理材料的深度分布分析等領域。」
「此外,2009年鋼硏納克推出了全新概念的氣體分析儀——脈衝熔融飛行時間質譜,該儀器具有檢測限低(<1ppm),可以實現同時測定材料中氧、氮、氫、氬含量的特點,其快速性與穩定性受到了用戶的好評。目前我們也在與有色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等權威單位合作開發分析方法,解決新型金屬材料當中的分析問題。」
全譜ICP、手持式XRF產品問世 金屬材料分析儀器組合更加全面
(1)推出全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ICP),注重其在金屬行業應用的特點
2011年11月,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ICP痕量分析儀器的研製與應用」項目經科技部,財政部核准實施。對此,陳吉文先生表示:「全譜ICP光譜儀器的研製項目我們已經開展了兩年了,其實在研發方面,資金投入並不是我們最困惑的地方。能拿到這個項目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之前我們的努力只是因為企業的需求,而現在上升到國家需求的層面,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激勵和促進。」
全譜ICP發射光譜儀
對於鋼硏納克ICP光譜儀的研發情況,陳吉文博士介紹說:「在2006年,公司有了研發ICP發射光譜儀的想法,我們首先從系統方法入手,解決了ICP發射光譜儀器應用於冶金材料分析的應用方法研究。這一階段使我們積累了大量的應用人才,積累了對這一技術的了解,以及在這方面的應用經驗。2009年,我們推出了單道掃描型ICP原子發射光譜儀Plasma1000,該類型儀器在某些行業的應用中,對於一定波段的解析度要求非常高的時候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有一個缺點是分析速度比較慢,因此在完成了Plasma1000項目以後,我們緊接著就成立了相應的課題組,開始研發全譜的高分辨ICP光譜儀。」
「目前,我們已經成功的推出了兩款全譜ICP發射光譜儀樣機,技術方面的問題已經全部攻克了。這兩款全譜ICP發射光譜儀採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接近於商品化水平的產品樣機將於年內完成,如果順利預計明年上半年就會推向市場。」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我們邀請了國內冶金、環保、食品、礦產等領域頂尖的用戶參與到我們ICP發射光譜儀的研製當中。我們推出的ICP和其他通用型的ICP不同,我們會更注重它在金屬行業應用的特點,例如引入雷射燒蝕技術、更加注重在短波段的響應、並對譜線的選擇以及幹擾校正等都做了特別的設計等。」
談到對於國產ICP光譜儀的市場前景,陳吉文博士表示:「據我們統計,目前國內ICP光譜儀每年的更新臺數在1200臺,國產儀器的年銷售量最多不過200臺。這種狀況和2005年時光電直讀光譜儀的市場情況一樣,以前90%甚至95%都是進口儀器,但短短的幾年,尤其在最近三、四年,進口的光電直讀光譜儀市場佔有率已經降到了百分之六七十。目前國內開發ICP光譜儀的廠商也不少,這說明國產儀器在用戶當中是有市場的,並且大家投入的一點一滴最終都會促進國產儀器的發展,所以我們對於國產ICP光譜儀的市場前景還是充滿信心的。」
(2)以用戶金屬材料分析需求為基礎,研發手持式X射線螢光光譜儀
2012年6月,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上,鋼研納克展出了最新研製的手持式X射線螢光光譜儀,目前國內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鋼研納克為何還要選擇進入這一市場呢?
手持式X射線螢光光譜儀
陳吉文博士介紹說:「鋼硏納克選擇研發某種儀器,主要有三個評判原則:一是從技術的前沿性方面進行判斷,我們有一個技術委員會,由來自不同行業的專家組成,王海舟院士是我們技術委員會的首席科學家,由委員會集體決策是否立項,另外市場和銷售人員也會搜集一些最新信息作為參考意見;第二就是基於鋼研納克的整體發展理念——緊跟用戶需求,客戶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這是從用戶處判斷;最後,在某一領域有一定的技術優勢。」
「其實並不是我們主動去開發手持式X射線螢光光譜儀,而是我們的客戶有需求,雖然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廠商都可以提供此類儀器,但是在金屬材料檢測中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提高,或者售後服務、儀器價格等離用戶的期望值太遠。目前我們的競爭優勢是在儀器研發的後端,其實研發儀器到終端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摸索最優的分析條件、建立方法、建立標準、以及最後的定義數學模型都需要對分析應用有深入的理解,而我們對於金屬材料、尤其是鋼鐵材料應用的理解是其他企業所無法匹敵的。因此在許多用戶提出要求後,我們就開始立項研發了。」
「在儀器研發過程中,我們參考了用戶的很多意見。目前市場上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能量解析度在175-185eV,我們要做到130-145eV。在檢測器技術、譜圖解析技術、以及定量化技術等方面也有所改進。此外,可攜式儀器和實驗室儀器不一樣,不能做太多的校正,因此我們會根據過去在金屬分析方面的經驗做一些專家型的固判軟體,幫助用戶去判斷如果出現了幹擾性的元素和譜圖該如何判別,同時我們還開發了一套專業的軟體去解譜。」
最後,陳吉文博士表示:「如果想要更好的服務於一個行業,需要對於一個行業從標準到方法、以及客戶的實際需求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實現,我們將依託鋼鐵研究總院強大的技術背景和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憑藉刻苦鑽研的精神,集中精力將金屬材料檢測這個行業相應的解決方案做的更豐富和全面,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採訪現場
採訪編輯:秦麗娟
附錄1:陳吉文博士個人簡歷
1971年12月出生,博士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全國儀器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2008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9年獲茅以升青年科技獎,2011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陳吉文同志是冶金分析領域的青年學科帶頭人之一。在材料分析測試新方法的研究、材料大型科學測試儀器的研製、科學儀器產業化等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對冶金分析技術發展起了推動作用。近5年來,他先後承擔和參與10餘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材料分析測試技術和儀器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一等獎一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申請專利10餘項,並培養了一批該專業的人才。
在材料分析測試新方法的研究方面,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創了金屬原位統計分布分析新方法和金屬原位分析儀,解決了材料較大尺度範圍內不同元素成分分布和狀態定量分析的技術難題,並成功應用於「新一代鋼鐵材料」、「高效連鑄連軋」、「新型海軍艦船用鋼」等一批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獲得200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在材料分析儀器研製方面,他組織並承擔了「發射光譜改造為夾雜物分析儀」、「火花光譜改造為雷射光譜儀」、「直流輝光光譜儀改造為射頻輝光光譜儀」、「火花光譜儀改造為油液金屬分析儀」等多項科技部科學儀器升級改造項目,並研製出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
在材料大型科學測試儀器的研製方面,他通過「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大項目和國家發改委新型材料分析測試儀器產業化項目,實現了金屬原位分析儀、火花光譜儀、氧氮分析儀、碳硫分析儀和動態衝擊試驗機等大型科學儀器的產業化。
附錄2:鋼硏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http://ncs.instrume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