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之後,福晟又爆債務危機,閩系房企誰能笑到最後?

2020-11-29 騰訊網

文/宋子豪

100多年前,有個中國小孩在印尼當剃頭匠,有一天他的常客跟他說:「你頭剃得很好,但是光靠剃頭是發不了財的,想發財你得做生意。」

小孩聽完後,問客人借5塊錢「下海」,為了明志,他把剃刀扔進海裡,發誓再不靠給人剃頭為生。

等到他回國的時候,已經掙到了1億美金。他就是後來清末的中國首富,閩商黃奕住。

想發財就得做生意,真是至理名言。

福建人就特別愛做生意,從瓷磚到黃花魚,從莆田鞋到安溪茶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閩商。

福建人很會做生意,在房地產業,靠加槓桿、高周轉、強擴張一套組合拳,殺出一匹匹黑馬:世茂、旭輝、泰禾、福晟、陽光城、融信等等。

可是,黑馬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11月19日,閩系房企福晟集團,被爆出債券「18福晟02」違約,涉及本息共6.31億元。

千億房企還不上6個億的債務,實在有點魔幻。可是了解過閩系房企的崢嶸歲月,你會發現,一切早有預示。

一、黑馬:愛拼才會贏

2015年起,央行為刺激經濟,多次降準降息,水漫金山,房企拿著大量的低成本資金在瘋狂買地。

從2015下半年起商品房銷售量價齊增,加上2016年去庫存成為經濟主題,樓市重新火爆。

那年月,槓桿是房企最大的武器,膽子最大的房企就加最大的槓桿,賺最快的錢。

王健林說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是空手道;孫宏斌說:「我從不關心負債率,我只關心現金流。又要發展快、又要低負債,這是不可能的。」

愛拼才會贏的閩系房企看中這個時機,開始大量拿地。

福晟集團的老闆潘偉明在2015年9月成立拿地飛虎隊,自己親自掛帥,主攻收併購。一年多的時間內成交77個項目,規劃建築面積4000萬平方米。

光2017年一年的新增土地貨,就值達到3199億元,是當年銷售額的8倍。

同樣瘋狂的還有融信、陽光城等等閩系房企。

融信2016年拿下總建築面積527萬平方米的土地,超過之前土地儲備總和,其中還包括當年上海靜安區的地王,樓面積超10萬/㎡。

陽光城集團總裁張海民曾表示:「現在的土地儲備排名,就是五年後的房地產排名。」

在張總裁的帶領下,2017年陽光城新增建築面積2022萬㎡,最後兩個月狂攬48個項目,幾乎兩天拿下一塊地。

土儲暴增後,閩系房企果然迎來銷售額爆發性增長。

2017開始,先後有6家閩系房企突破千億規模。到了2018年,閩系房企在top20中佔有5席。

那兩年,可以說是閩系房企的巔峰,但是巔峰過後,有的是康莊大道,有的是萬丈懸崖。

隨著擴張的步伐,閩系房企的負債也水漲船高。

2015-2017年,金輝、旭輝有息負債增速超過140%;融信、陽光城、泰禾更是達到200%以上。

最高的時候,陽光城有息負債達到1134.89億,淨負債率254.2%;泰禾有息負債超1350億元,淨負債率470%。

而福晟集團的負債總額從2016年末的300多億元,漲至2019年中的741億元。

福晟兩個字,「福」是因為在福州創立,「晟」取意是日逐其成。但是,本來行事穩健的潘偉明為了擴大規模,把這個日逐其成拋在腦後。

他說,房地產企業沒有小而美,太小就沒了。

對規模的強烈渴望,使他大量通過信託和基金的方式融資。除此之外,福晟還通過「員工跟投」的方式內部融資,許諾的分紅都超過30%。而這些年福晟淨利率最高的時候也只有7.76%。

利潤無法覆蓋利息,債務就越滾越大。

閩系房企通過加槓桿走向巔峰,也不禁開始思考如何安全的去槓桿。

上半場強擴張是分高下,下半場去槓桿才是定生死。

二、去槓桿

今年五月份,許久不曾露面的泰禾總裁黃其森在中國院子宣布:「將引入戰投,交出控制權。」

黃老闆一向對院子系列有很深的感情,直接在最得意的作品——中國院子裡生活加辦公。

2018年,他曾在這裡面試過一批又一批即將入職的高管。意氣風發,揮斥方遒。

但不到兩年,他幾乎失去這裡的一切。

泰禾在高端產品「院子系列」投入很大,但由於價格高、非剛需,產品去化率也不高。空有千億貨值,卻難以變現。

近幾年還擴展收益慢投入大的旅遊地產版塊,佔用不少資金。一旦停止融資就有巨大的資金缺口。所以負債怎麼也降不下來。

當你不再擁有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

短短兩年的風雲變幻,都起源於2018。這一年,三四線棚改紅利逐漸消失,一二線被調控政策壓制。去槓桿,去負債成為房企共識。

9月28日的萬科秋季例會,背景板上紅底白字印著三個大字——「活下去」。龍頭老大都是這個姿態,房企老總們終於相信白銀時代已經到來。

從前他們最愛說的字眼,是「快」和「規模」,現在變成了「穩」和「質量」。

融信董事長歐宗洪多次強調要「穩」,他表示:「房企已經進入由規模增長到質量提升的轉變」;融信2018年、2019兩年的拿地金額總和,還不及2017年一年。

三年時間完成了淨負債率從159%到105%,再到70%的三連跳。

同樣的還有正榮集團總裁林朝陽也將未來三年,定為「高質量發展新三年」。一年時間把淨負債率從2017年的183%降到了2018年的74%。

更不用說閩系中最早發家的世茂和旭輝,一直把負債率控制的很好。

但是並非所有閩系房企都去槓桿成功。

這其中的關鍵無非是開源節流:提高盈利能力,降低支出。才能省出錢來還債。

福晟集團也不是沒有努力過,2017年福晟集團新增土地面積是419.86萬㎡,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值降至52.82萬㎡,且2019年一整年一塊地都沒買。

但是因為項目口碑差、部分項目還因為限價政策無法取得預售證等原因。福晟旗下的項目去化一直很慢。

加上佔公司收入一半以上的建築業務,也在三年間毛利率持續下降。導致近幾年一直入不敷出,只能借新還舊度日。

三、終場哨響

2020年頒布的三道紅線,被萬科總裁鬱亮稱為「十年未有的行業巨變。」

對於閩系房企,更像是比賽終止的一聲哨響,一切塵埃落定。

閩系房企中有的有驚無險,有的已經彈盡糧絕。福晟和泰禾的現金流被到期的短債和利息壓榨的岌岌可危。只能眼看著資金鍊斷裂,債務危機爆發。

而成功上岸的其他公司,經過5年左右的時間,有的從名不見經傳衝進了20強房企,有的重回巔峰甚至做起了併購之王。

如今,福晟和世茂達成合作,泰禾等著萬科紓困。

就好像多年前堅信高負債理論的豪宅教父,綠城老總宋衛平,最終也是把一手創建的公司交到中交手裡。

正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正所謂,全為他人做嫁衣裳……

福晟和泰禾倒下去了,但新的福晟或者泰禾又會衝上來。

今年7月份,同時閩系房企的建發股份,連發了兩則融資公告,預計發行總金額不超過200億的公司債券。

對於去年銷售額沒過千億的建發股份,這不是一筆小錢,最新的三季報顯示,建發有息債務909億,新發債務在佔存量債務佔比高達22%。

看來雖然前面倒下了不少前輩,依然有人排著隊入場。

閩系房企的發展史,就是一次房地產周期的完美註腳。

市場上行時,玩家們橫衝直撞,但在下行時頭破血流。

這時候再看萬科那句「活下去」,還是老大哥對行業見解深,不管什麼時候,活下去最重要。能活到下一個周期的房企,才是最牛的。

人人都愛加槓桿,但對於企業來說,槓桿和經營是成功之路的兩條腿,沒有經營能力支持的槓桿就是跟魔鬼做交易。

當前,「中國債務」和「槓桿率過高」是世界關注的命題,也是國內經濟學界的「世紀之辯」。如何「去槓桿」才能讓中國經濟平穩過渡到新常態,是關係到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的大問題。

這是三道紅線出臺的底層邏輯。

如今紅線壓頂,加槓桿、強擴張已「此路不通」,閩系房企的崛起,再也不能複製了。

相關焦點

  • 世茂接管福晟:一場非公允交易|稜鏡
    事情發展讓他們始料未及,如今,一些業主依舊收不到房,債權人依舊拿不回錢,福晟職工跟投福晟項目的資金,或許連本金都無法全數收回。一些金融機構持有福晟大筆債權,此前參與到世茂福晟的合作當中,他們一樣是局外人,並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為何世茂只負責福晟的優質資產,對債務龐雜的項目能推則推?福晟當初為何沒有反對這一權責不等的接管方案?
  • 誰動了福晟2.6億員工跟投款?白騎士世茂變黑天鵝?
    風雲地產界注意到,世茂股份已連續4日下跌,11月25日,以5.77元收盤,相比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03%;同日,福晟國際以0.03元收盤,相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2.55%。1真假「白衣騎士」2019年,先後經歷了股權凍結、債務違約等多起事件,福晟集團發生流動性危機,亟需外援。不久後,福晟集團迎來一個同屬「閩系房企」的「白衣騎士」。
  • 稜鏡| 留給房企時間不多了:融資新規壓頂,要求員工須賣出兩套房
    「銀行多是以地產項目為標的發放開發貸,信託等非標貸款也是以項目本身為融資標的,所以房企整體的槓桿率指標對此類融資影響不大。受影響最大的是公司債,因為房企本身即發債主體,如果財務指標不過關,可能過不了發債審核這一關。」某閩系房企副總張恆透露,監管要求房企9月30日前提交具體降檔方案,圍繞三條紅線的指標,各家制定不同細化目標,在三年內降到監管認可的範圍。
  • 泰禾路在何方:一個「無解」之問|稜鏡
    祝九勝話鋒一轉,「(泰禾能否獲救)有三個因素:一是泰禾自身的生存意識,求生欲到什麼程度;二是金融機構對泰禾負債問題的理解,泰禾確實過度負債,最後要麼集體沉船,要麼集體上岸,目前金融機構的共識正在達成過程中;第三,政府以什麼樣的姿態與智慧方案來應對?」
  • 泰禾集團收盤日報:1月13日收盤跌1.46% 成交21.7萬手
    機構評級方面,2家券商給予買入建議。    泰禾集團相關資訊:    「限競房」變「陷阱房」?北京嚴查40家房企    1月8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消息稱,根據群眾投訴舉報線索,北京市住建委對泰禾集團(000732.SZ)旗下北京泰禾錦繡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泰禾錦繡公司」)進行立案查處,該公司未經批准擅自預售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泰禾麗景家園項目。
  • 泰禾138億元債務獲展期,所涉深圳珠海三項目均處停工狀態
    來源: 澎湃新聞網深陷資金鍊危機的泰禾集團(000732.SZ)目前在債務重組方面有了些許進展。 據泰禾集團12月19日和22日披露的公告內容,公司目前已有138億元的債務得到了金融機構的展期。12月22日,泰禾集團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泰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深圳中維菁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共同還款人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籤署了《債務重組協議》,債務重組本金為120.03億元,期限自2017年4月21日至2020年4月18日。
  • 房企槓桿偏高,2019年49家淨負債率超100%
    預收帳款周轉率最小的 3 家房企分別為三盛集團(0.34)、福晟集團(0.35)、德信地產(0.39)。總資產回報率位於5%-10%之間的房企有47家,位於2%-5%的房企有80家。低於 1% 的房企有 4 家,分別是泰禾集團 (0.48%)、美好置業(0.09%)、南國置業(0.07%)和以-1.12%墊底的雲南城投。在剔除極端值後,依據正態分布模型,最終測算出房企百強2019年總資產回報率的最優值為7.07% ,合景泰富和龍湖集團的資產回報率接近此值(見圖6)。
  • 買房之後,才是打怪之路的真正開始
    到這,你以為打怪之路結束了?NoNoNo!買到房之後,才是打怪之路的開始。「千億黑馬」破產之福晟地產近期沸沸揚揚的福晟地產,在長沙數個樓盤頻頻停工,面臨爛尾危機。長沙天心區克拉美麗山莊2期到了約定交房的日期,滿心期待的業主們卻發現,工地已停工近兩個月。
  • 有關部門或將限制房企「配資」拿地行為
    房地產公司融資金額在近期創出天量之後,政策收緊的信號陸續而來:從A股房企定增「瘦身」,到上交所「優化」房企公司債審核標準,再到上海市明令禁止銀行貸款、信託等五類資金進入土地市場,都折射出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迅猛膨脹的房企融資不能再任由其恣意發展
  • 償債高峰期即將到來,房企轉向資金快周轉
    但國泰君安指出,上述違約主體全部為中小房企,且違約原因也多集中於企業投資激進、失敗多元化與公司治理等問題,與地產主業關聯度並不大。但自2020年以來,新華聯、泰禾、天房及三盛宏業先後發生違約,地產行業合計違約本息金額148.84億元,超出2018―2019年的違約水平。其中,天房信託和天房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天津市國資委。
  • 泰禾北京院子: 「無證銷售」陰影下的交房僵局
    根據泰禾的規劃,北京院子二期將於2021年4月30日竣工,同年6月30日正式交付。至此一切安好,但風平浪靜之下的暗流一刻未止。年報危機預告2020年4月,泰禾公告稱將年報發布日期延至6月15日,一時引發猜測無數,「年報難產」「資金鍊斷裂」等等流言悄然傳開。企業層面的困境很快傳導至具體項目,並由此升級成業主的焦慮。
  • 調查丨在太原泰禾金尊府,我們看見了「時代的一粒灰和一座山」
    徐蕾對記者說,「我買房的時候宣傳的是九年一貫制學區房,對接的是太原最好的山大附中九年一貫制配套學校,可現在只有一所尚未建起來的小學,也不是原先宣傳所說的山大附小,泰禾拒不落實辦學承諾,這讓孩子上學成了大難題。」 泰禾是否能順利完成債務重組,成功引入戰投走出困局,跟房地產行業大多數人看熱鬧不同,它的廣大業主客戶最為關心「泰禾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正常?」
  • 某房企規定獎金不得超過年薪的5倍後,內部反應強烈...典型粵系房企...
    豔姐說 前不久,豔姐發布了《典型閩系房企薪酬報告》後,也得到了不少業內小夥伴的反饋 恰逢近期華發也新鮮公布了董監高層級的薪酬管理條例,趁著這一波也為大家帶來一份《粵系房企薪酬報告》,揭秘一個真實的粵系房企世界。
  • 債務危機過後,雨潤、三胞、豐盛等江蘇千億巨頭活過來了嗎?
    劉章號 | 文兩年前,瑞·達利歐寫出《債務危機》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這本書幾乎成為一個預言。因為就在本書出版前後,中國的民營企業接二連三遇到了「債務危機」,從萬達到海航,從華信到安邦,從中國最大民企魏橋集團到資本帝國「明天系」,曾經的明星企業都或多或少經歷了一次「至暗時刻」,有的渡劫成功,有的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
  • 房企接下來有什麼動作?
    這個過程中萬達甩賣資產,復星、泛海、海航等投資巨鱷紛紛被點名,之後開始收縮和出售海外資產降負債。原來習慣了國企、大企業信用沒問題的投資者眼前吃一塹,比出現大範圍的債務危機要好的多,債務危機是導致金融危機並且蔓延至整個經濟體的重要因素。
  • 房企的紅5月丨融資環境由松變緊,房企的「緊箍咒」還要戴多久?
    同策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1-5月, 4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融資額分別為881.01億元、552.88億元、1024.2億元、753.62億元、367.99億元。數據表明,今年3月,房企融資規模達到小高峰,隨後5月降到年度最低。和訊房產在同策研究院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測算發現,今年1-5月房企融資總額為3579.7億元,同比漲幅達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