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張圖的Science教你如何篩選治療靶點

2020-12-05 科研菌

今天給大家分享2018年5月Science(IF=41.037)雜誌上的文章」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of the mouse kidney reveals potential cellular targets of kidney disease「。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了單細胞測序注釋了小鼠腎臟的細胞類型,以及證明了假設:相同表型的單基因遺傳性腎臟疾病來自相同的細胞類型,同時作者還證明了發現一種新的集合管細胞類型,並進一步用轉基因小鼠、免疫螢光等方法證明了其為IC和PC的一種過渡狀態的細胞,且由Notch通路調控,可能與代謝性酸中毒有關。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of the mouse kidney reveals potential cellular targets of kidney disease

小鼠腎臟的轉錄組學單細胞測序揭示了腎臟疾病的潛在細胞靶點

一.研究背景

腎臟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進行多種複雜功能的器官。其中,腎小球可過濾血液產生水和溶質;近端小管進行重吸收功能,重新大量的水和電解質;Henle環主要涉及溶質的濃縮;遠端小管和集合管調節溶質運輸。在腎臟中目前僅有有少量的基因被注釋,因此通過單細胞測序並進行聚類,可以重新定義腎細胞類型,且有助於發掘出新的腎細胞類型,同時有利於發掘出腎臟疾病的機制。另外使用單細胞測序分析可以識別相同的細胞類型以及區分原代細胞和傳代細胞。

二.分析流程

三.結果解析

1.小鼠腎臟細胞的單細胞測序和無偏聚類

圖1A:對7隻小鼠全腎細胞懸液的57,979個細胞進行分離和測序,同時進行質量控制(過濾線粒體基因超過50%)後進一步分析43,745個細胞,隨後進行無偏聚類得到16個細胞簇,並確保來自7個腎臟的細胞平均分布在16個細胞簇中。圖S2:確定質量控制的閾值以排除線粒體基因的影響:tSNE圖顯示線粒體基因表達的百分比(圖S2A );所有基因進行無偏聚類生成的tSNE圖(圖S2B);展示圖S2B集合管細胞標記的表達(圖S2C);過濾線粒體基因超過20%的tSNE圖(圖S2D);展示圖S2D集合管細胞標記的表達(圖S2E)圖S3:對線粒體高表達基因使用GO富集分析,發現線粒體高表達基因和線粒體編碼蛋白相關用於溶質運輸,而非細胞應激反應,同時表明線粒體基因表達增加是腎臟細胞特有的類型圖S4:通過兩種不同方法識別細胞類型進行驗證,第一種為對表達基因進行PCA,後對排名前20的PCs進行tSNE分析;第二種為對表達基因進行PCA,然後選擇排名前100或後100的基因進行tSNE分析

圖1. 腎臟細胞的分類和注釋

圖S2S3. 質量控制(排除線粒體基因表達的影響)

圖S4. PCA驗證分類結果

2.基於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基因對腎細胞的分類

圖1B:通過表達差異基因分析和IHC分析,得到每個細胞簇的特異性標記基因,且這些標記基因大多為已知的基因如:Kdr、Nphs1、Nphs2、Slc12a1和Slc12a3;但仍有少數額外的標記物此前未發現如:Cdkn1c和Bcam。圖1C:進一步分析細胞簇1、3和7,得到了8個亞群,其中細胞簇1可以分成內皮細胞亞群、周細胞/血管平滑肌/腎小球樣細胞亞群和髓襻細胞降環亞群;細胞簇3(近端小管)分為S1、S2和S3;細胞簇7(閏細胞)可分成A型和B型。圖S8:通過單細胞測序與不同腎節段bulk RNA sequence 的相關性分析驗證注釋結果圖S9:通過單細胞測序與免疫細胞類型微陣列數據(數據來源Immunological Genome Project)的相關性分析驗證注釋結果圖S10:使用綠色螢光蛋白(GFP)標記足細胞、內皮細胞和腎小管細胞驗證分類因此,作者通過單細胞轉錄測序定義了18種已知的腎細胞類型和3種新的細胞類型

圖S8. 外部數據驗證注釋結果

圖S9. 外部數據驗證注釋結果

圖S10. 螢光蛋白驗證注釋結果

3.單基因遺傳病致病基因具有細胞類型特異性

圖2A:對於29個人類蛋白尿單基因遺傳相關基因,有21個且僅在小鼠的一種細胞類型(腎小球足細胞)中表達。同時,人體中的腎小管性酸中毒相關基因僅在集合管閏細胞表達;涉及血壓的基因僅在遠曲小管或僅在集合管的主細胞中表達;慢性腎病和血漿代謝物水平相關基因在近端小管中表達。因此,作者得出結論:相同表型的單基因遺傳性腎臟疾病來自相同的細胞類型。

圖2. 在小鼠中人類單基因遺傳病致病基因表達情況

4.腎臟集合管鑑定出新型細胞類型

圖3AB:腎臟集合管由於起源於輸尿管芽,因此至少存在三種的細胞類型:主細胞(PC)負責鈉、水重吸收和鉀分泌;α閏細胞(A-IC)負責酸分泌;β閏細胞和(B-IC)負責鹼分泌。作者使用水通道蛋白2(Aqp2)和H + -ATP酶亞基(Atp6v1g3)來定義PC和IC細胞。並且在細胞簇8中Aqp2和Atp6v1g3標記基因同時表達陽性。圖3C:使用AQP2和ATP6V1B1免疫螢光染色,驗證Aqp2和Atp6v1g3基因在細胞簇8表達。圖3DE:對3種PC、IC和雙陽性細胞進行原位雜交並表達差異分析,展示三個細胞簇基因表達情況.圖3F:對新發現的細胞進行PARM1(IC特異性)與AQP2或ATP6V1B1雙重染色,證明細胞簇8為雙陽性的細胞。圖3G:使用Monocle進行偽時間分析,發現細胞簇8為形成PC和IC的中間狀態的過渡細胞。因此,腎臟集合管中不但包含PC和IC細胞也包含了過渡狀態的細胞。

圖3. 鑑定出IC和PC轉化過程中過渡狀態的細胞

5.螢光譜系追蹤證實集合管細胞的可塑性

圖3HI:為了在小鼠體內驗證集合管具有細胞簇8的過渡細胞,作者構建帶有Aqp2譜系標籤的主細胞和帶有Atp6標籤的閏細胞的小鼠進行譜系追蹤實驗,並成功證實在小鼠體內PC和IC細胞互相轉化。圖S18:圖A通過tSNE圖展示各個細胞簇的細胞周期,其中灰色虛線為細胞簇678,沒有處於有絲分裂間期;圖B展示細胞周期相關蛋白富集的細胞簇,細胞簇8不富集;圖C在IC和PC轉化細胞軌跡圖上,沒有細胞周期相關蛋白富集,因此,新發現的細胞不為IC和PC的祖細胞。

S18. 排除新的細胞類型為祖細胞的可能

6.Notch通路調控集合管細胞的可塑性,導致慢性腎臟疾病出現中異常的細胞群

圖S19:作者進一步分析了IC與PC在細胞轉化過渡過程中表達差異的基因。圖S19A展示基因表達展示了差異基因;圖S19B展示不同表達的標記基因;圖S19C展示了差異基因的功能。

S19. 鑑定IC與PC轉化過程的差異基因

圖4A:進一步分析差異基因發現Notch信號通路被激活,其中PC中Notch配體低表達,而IC中高表達圖4B:通過免疫螢光實驗,展示了Notch配體JAG1在IC細胞表達,同時其排斥Aqp2表達。圖4C:構建了Notch過表達的小鼠,在小鼠中PC細胞增加,IC細胞減少圖4D:通過去卷積分析RNA數據驗證了IC與PC比例。因此,Notch的表達驅動IC到PC細胞的轉變。圖4EG:在葉酸處理的小鼠導致IC細胞和PC細胞無法相互轉換,因此AQP2 +細胞增加,而ATP6V1B1 +細胞。圖4F:通過反卷積分析RNA數據驗證了葉酸處理IC與PC比例。圖4H:對CDK患者的腎臟活檢的反卷積分析,Notch信號和HES1表達增加。圖4I:葉酸誘導的小鼠CDK模型,血液CO2水平降低。因此,IC向PC的轉變是由Notch配體(IC)和受體(PC)的表達介導的;在小鼠模型和CKD患者中,IC向PC細胞的轉變可能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的原因。

圖4. Notch通路介導IC向PC轉變

小結

最後小結一下,作者使用單細胞測序和無偏聚類對來自健康小鼠腎臟的57,979個細胞構成的16個基因簇進行了注釋。基於基因表達模式,作者推斷遺傳的腎臟疾病源於不同的基因突變,但相同表型的單基因遺傳性腎臟疾病來自相同的細胞類型。作者還鑑定出成年小鼠的腎臟集合管的新型的過渡細胞,隨後通過計算細胞軌跡分析和體內譜系追蹤顯示,閏細胞(IC)和主細胞(PC)是由Notch信號通路介導的轉變,存在過渡狀態的細胞,且可能與代謝性酸中毒有關。

還是和往常一樣,後臺回復「1c」,即可獲取今天小編為大家解讀的文獻。本期的分享就到這裡啦,一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分享吧~

編輯:蝦餃皇

校審:科研菌

相關焦點

  • 實例講解SiRNA設計,教你如何篩選有效靶點!
    RNAi的應用包括功能基因組學,藥物靶篩選,細胞信號傳導通路分析等等。siRNA與蛋白組裝成誘導沉默複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一種由siRNA與Argonaute蛋白和Dicer酶複合形成的複合物),然後RISC識別靶位點,剪切並降解mRNA實現轉錄後水平的基因沉默。
  • 抗體研發重中之重,靶點發現與篩選不容小覷
    ▲ 1997~2019年抗體藥物年度銷售總額(單位:億美元)01新靶點開發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為了彌補單克隆抗體藥物在治療方面的不足,新型抗體開始高速發展但不管是單克隆抗體還是新型抗體,企業聚焦的靶點相對集中,以TNF-α、VEGF、CD20、HER2、EGFR、PD-1/PD-L1、CD47、4-1BB、CTLA-4等為主。
  • Science Advances|經典!從分子動力學到虛擬篩選發現PPI小分子抑制劑
    通過識別關鍵殘基並選擇性破壞Hsp90和Cdc37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精確阻斷激酶客戶的摺疊,從而達到抗癌治療的作用。圖2. DDO-5936與Hsp90-Cdc37 PPI界面上的關鍵殘基結合圖片來自ScienceAdvances圖3.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利用CRISPR篩選,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
    該項研究利用基於CRISPR 基因編輯系統的全基因組功能缺失性文庫分別對於CAR-T細胞和膠質瘤幹細胞(GBM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細胞群)進行高通量無偏向的篩選,發現了多個能顯著提高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CAR-T細胞抗腫瘤效力的新靶點。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利用CRISPR篩選,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
    研究者在兩個不同T細胞供體構建的CAR-T細胞中發現了220個共同基因可以調控CAR-T細胞抗腫瘤活性(圖1)。 這些基因中有一部分是已知的參與T細胞活化或T細胞衰竭的調控分子,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該篩選的可靠性。
  • RNAi篩選揭示曼氏血吸蟲寄生蟲治療靶標
    RNAi篩選揭示曼氏血吸蟲寄生蟲治療靶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6:36 美國UT西南醫學中心James J. Collins II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Nature | 手把手教你搭建大規模藥物虛擬篩選平臺
    VFVS還可以用於進行多階段的虛擬篩選,以用於提高篩選的質量。在多階段方案中,連續執行幾個虛擬篩選。從前一個階段前進到下一個階段中的化合物數量將依次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對接精度和計算成本的增加。圖片來源 Nature案例:VFVS 從13億個分子中虛擬篩選為了驗證VFVS的性能,本文針對KEAP1靶點篩選了13億種市售化合物的虛擬文庫(ZINC
  • 手把手教你按照影響因子IF對pubmed中的文章進行層次篩選
    為什麼要對pubmed中的文章進行層次篩選呢?相信很多小夥伴們會有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篩選前後的區別吧!如何獲得期刊影響因子和ISSN呢?這裡需要有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即期刊引用報告。如果小夥伴們所在學習或機構購買了web of science 的使用權限,倒是可以輕鬆下載。
  • 李於組合作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型生物標誌物與治療靶點
    李於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鑫課題組聯合培養的研究生白金運等發現在肝活檢明確診斷的脂肪肝患者中,血清Thbs1水平明顯升高,而在接受降肝脂治療後,患者血清Thbs1水平明顯降低。外源性重組Thbs1蛋白可以抑制高脂飲食誘導的小鼠肝臟脂質合成從而改善脂肪肝。
  • 用脫靶效應尋找老藥新靶點
    (圖片提供:CORBIS) 意想不到的藥物副作用經常被歸因於藥物對設計之外的額外靶點的作用所致,即所謂的脫靶效應。日前,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德國科學家利用副作用特徵確定了不同藥物作用於相同靶點分子的可能性,同時鑑別出上市藥物新的潛在治療應用。
  • 2018年7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鑑定出一種新的腎癌驅動蛋白doi:10.1126/science.aap8411; doi:10.1126/science.aau4385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哈佛醫學院、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新加坡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針對具有一種相同遺傳變異的腎癌的潛在治療靶點
  • 六大靶點開啟乳癌精準治療
    在乳癌患者的治療中,ER/PR/HER2三大分子統領了乳腺癌的內科化療之外的用藥,但隨著全癌種精準治療的發展,乳腺癌方面也發現了各種可用的基因靶點並研發藥物,使乳癌真正進入精準靶向的潮流中。為乳癌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HER2靶向之外多了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手段。
  • Science揭示神獸體內納米抗體中和病毒
    至SARS-CoV-2大流行至今,尚無任何預防及治療方法獲批,而針對SARS-CoV-2的有效和普適性的疫苗上市時間仍懸而未定。因此,開發新的治療和預防方法仍然至關重要。
  • 瑜伽乾貨分享:阿湯女神4張動圖4個步驟教你輕鬆下腰,完成輪式!
    瑜伽乾貨分享:4張動圖4個步驟教你輕鬆完成輪式!初學者同樣適用隨著瑜伽練習,想要解鎖一個一個的體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對於瑜伽初學者來說,最想解鎖的體式中一定有輪式。難度不大又足夠美麗炫目,又是被大眾熟知的熱門標誌性瑜伽體式之一。
  • Science|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揭示...
    儘管這些特徵表明NS1是很有希望的疫苗和治療性抗體靶點,但廣譜性NS1抗體介導保護的範圍和作用機制仍不清楚。在這些研究基礎上,研究者希望能找到靶向NS1的廣譜幹預手段,從而達到廣譜抗多種黃病毒的目標。研究人員篩選到一株單克隆抗體1G5.3,發現其對DENV及ZIKV的NS1都有結合。
  • Science:SOX2促進前列腺癌產生治療抵抗性機制
    而在發表在同期Science期刊上的另一項研究(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h4199)中,來自美國羅斯威爾帕克癌症研究所的Leigh Ellis和David Goodrich及其團隊發現前列腺癌細胞是通過改變細胞譜系身份來逃避雄激素剝奪治療的療效,並且證實腫瘤抑制基因TP53和RB1的功能性缺失促進AR依賴性的導管腔上皮細胞轉化為不依賴於
  • 2018年5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當你失去這些細胞時,它們抑制瘙癢的能力也就喪失了。」在進一步的實驗中,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經過基因改造的小鼠:它們的梅克爾細胞能夠利用一種化合物加以激活。當讓這些小鼠服用這種化合物時,它們觸摸這種毛髮狀尼龍裝置時更不可能發生瘙癢。這些研究人員還鑑定出第二個潛在的治療靶點---梅克爾細胞表面上的一種似乎控制瘙癢的蛋白。這種稱為Piezo2的蛋白位於梅克爾細胞的細胞膜表面上。
  • 2020年4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2020年4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4月2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BET蛋白包含兩個幾乎相同的溴結構域BD1和BD2,這類結構模塊作為藥物開發的靶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抑制BD1和BD2的第一代藥物在臨床前模型中表現出了很好的治療活性,但在臨床試驗中被證明療效較差。Gilan等人採取了一種不同的方法,設計了選擇性地抑制BD1或BD2的藥物。
  • Science:首張免疫細胞起源圖問世
    這張人類胸腺圖譜揭示出新的細胞類型,並識別出告訴未成熟的免疫細胞如何發育成T細胞的信號。該圖譜還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影響T細胞發育的疾病,如重症綜合性免疫缺陷(SCID),並為人類細胞圖譜計劃(繪製整個人體「Google Map」)提供了新的信息。
  • 手把手教你如何篩選基金
    一、初步篩選 基金篩選是個層層篩選的活兒,對於我來說我會先做一個初篩,現在第三方平臺(天天基金/晨星網)做一個初步的篩選,比如說今天我要篩選股票型醫藥基金,選擇股票型的醫藥基金之後,然後發現總共給出了95隻基金,首先我會按照排名刪除掉排名在四分之一之後的,選擇前面的基本上也就是25隻基金,然後根據基金的,進一步的排除掉一部分基金,其實剩下的也就沒有多少了,那麼我的初篩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進一步的進行細緻的篩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