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SOX2促進前列腺癌產生治療抵抗性機制

2021-01-15 生物谷

2017年1月7日/

生物谷

BIOON/---前列腺癌生長是由雄激素促發的。基於靶向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的藥物的雄激素剝奪治療(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是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病人的常用方法。雖然大多數病人會在開始治療的時候產生應答,但是癌症幾乎總會復發並且變得更具侵襲性,也更加致命。

一些癌症通過一種被稱作細胞譜系可塑性的機制逃避靶向藥物治療,通過這種機制,

腫瘤

細胞獲得一種存活不再依賴於藥物靶標的細胞譜系的表型特徵。

為了更加深入探究這種治療抵抗性產生的機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症紀念中心的Charles L. Sawyers及其團隊利用體外和體內人前列腺癌模型證實這些

腫瘤

能夠通過在表型上由AR依賴性導管腔上皮細胞轉化為不依賴於AR的基底樣細胞,對抗雄激素藥物恩雜魯胺(enzalutamide)產生耐藥性。這種細胞譜系可塑性是由TP53和RB1的功能性缺失引起的,並且受到重編程轉錄因子SOX2表達上調的調節。

Sawyers團隊進一步證實恢復TP53和RB1的功能或抑制SOX2表達能夠逆轉這種細胞譜系可塑性。

因此,

腫瘤

抑制基因發生的突變能夠增加這種細胞可塑性,因此當遭受抗雄激素藥物治療時,這種細胞可塑性增加會通過細胞譜系轉換促進前列腺癌產生抵抗性。

而在發表在同期Science期刊上的另一項研究(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h4199)中,來自美國羅斯威爾帕克癌症研究所的Leigh Ellis和David Goodrich及其團隊發現前列腺癌細胞是通過改變細胞譜系身份來逃避雄激素剝奪治療的療效,並且證實

腫瘤

抑制基因TP53和RB1的功能性缺失促進AR依賴性的導管腔上皮細胞轉化為不依賴於AR的基底樣細胞,從而讓前列腺癌對雄激素剝奪治療產生抵抗性。

此外,研究人員藉助臨床前模型發現腫瘤抑制基因Rb1的缺失會誘導前列腺癌對治療產生適應性並促進前列腺癌轉移。他們還發現另外一個基因EZH2表達增加也與前列腺癌對治療產生的適應性有關,或可用作治療這種前列腺癌的靶點。利用

EZH2

抑制劑藥物治療產生抵抗性的

腫瘤

可以增加前列腺癌對雄激素剝奪治療的敏感性。

這些新發現為幹擾甚至逆轉這一致命過程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時也為預防和治療這種致命性的前列腺癌奠定基礎。(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SOX2 promotes lineage plasticity and antiandrogen resistance in TP53- and RB1-deficient prostate cancer

Ping Mu1, Zeda Zhang1,2, Matteo Benelli3, Wouter R. Karthaus1, Elizabeth Hoover1, Chi-Chao Chen4,5, John Wongvipat1, Sheng-Yu Ku6, Dong Gao1, Zhen Cao1,5, Neel Shah1,2, Elizabeth J. Adams1, Wassim Abida1, Philip A. Watson1, Davide Prandi3, Chun-Hao Huang4,5, Elisa de Stanchina7, Scott W. Lowe4,5,8, Leigh Ellis6, Himisha Beltran9,10, Mark A. Rubin9,10, David W. Goodrich6, Francesca Demichelis3,9, Charles L. Sawyers

doi:

10.1126/science.aah4307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
  • 任善成團隊揭示前列腺癌轉移和免疫抑制的重要機制
    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患者的生存時間非常有限(中位生存時間少於 2 年)。另一方面,長鏈非編碼 RNA(lncRNA)已被證實可以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侵襲、轉移擴散和抵抗去勢而參與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腫瘤相 關 lncRNA 通過大樣本 RNA 測序被發現,揭示它們參與腫瘤的分子機制有助於 將 lncRNA 及其下遊信號通路開發為分子標誌物或是治療靶標。
  • 汪朔教授:新型內分泌治療,助力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在此次大會上,前列腺癌領域公布多個三期臨床研究的最終結果,其中新型內分泌治療在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階段的治療獲益振奮人心。 研究概覽 1.
  • 為什麼大多數前列腺癌首選內分泌治療,而不是化療?
    前列腺癌能不能用化療呢?答案是可以的。之所以前列腺癌不首先化療,是因為絕大多數前列腺癌對內分泌治療更敏感,而化療只能作為內分泌治療的一種補充。簡單來說就是內分泌治療效果要好於化療。劣勢在於對男性的心理影響較大,而且有少數前列腺癌對激素並不敏感,如果直接切了,也就算白切了,因此在切之前還是需要用藥物去勢觀察以下療效。藥物去勢:我們知道雄激素分泌調節是由下丘腦-垂體-性腺這個軸線進行調節的,其中下丘腦分泌的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能夠促進垂體釋放促黃體生成素,促黃體生成素可以刺激睪丸分泌雄激素。
  • 氧化亞銅納米粒 CONPs 通過 Wnt 信號通路削弱前列腺癌的幹細胞特性起到前列腺癌殺傷作用
    德孚醫藥出版社在國際納米醫學期刊發表了最新文章:氧化亞銅納米粒 CONPs 通過 Wnt 信號通路削弱前列腺癌的幹細胞特性起到前列腺癌殺傷作用
  • 歐盟發布審查意見:限制拜耳前列腺癌藥Xofigo治療範疇
    作為Xofigo的營銷方,拜耳將不得不開展臨床研究,對這些事件進行進一步的描述,並澄清其背後的機制。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大最常見惡性腫瘤,也是男性中癌症死亡的第5大病因。骨骼是體內轉移性癌症影響的最常見部位,前列腺癌的骨轉移尤其普遍。轉移性前列腺癌中有約90%的患者發生骨轉移。骨轉移能夠導致增加骨骼事件的發生頻率,並已被證明是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發病和致死的主要病因,而這是當前前列腺癌治療的重點和難點。
  • CAR T細胞療法:對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效
    根據第27屆前列腺癌基金會(PCF)會議上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發表的1期臨床試驗的結果,CART-PSMA-TGFβRd作為過繼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療法,與淋巴結清掃(LD)化療聯合使用,用於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劑量水平為1-3 x 10 7 / m 2。
  • 前列腺癌抵抗免疫治療,是因為……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生殖泌尿醫學腫瘤學和免疫學教授,Padmanee Sharma醫生帶著其團隊探明了免疫治療難以對骨轉移的前列腺癌起效的原因,並給出了新的治療建議,可能改善這種治療抗性。
  • 2017年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Science:前列腺癌病人為何抵抗雄激素剝奪治療?科學家找到重要原因doi:10.1126/science.aah4199 發生轉移的前列腺癌目前仍然不可治癒。在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羅斯威爾帕克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兩個重要基因能夠幫助前列腺癌進展促進治療抵抗的發生。
  • 前列腺癌成男性第二位常見癌 滬發病率20年增10倍
    東方網通訊員陸漪1月2日報導:有關數據顯示,前列腺癌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男性中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近十年來,中國的前列腺癌發病率驟增,而大城市更成為「重災區」,上海20年間前列腺癌發病率增長10餘倍。為此,醫學專家呼籲大眾增加對日益攀升的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關注。
  • iScience:闡明前列腺癌轉移引發繼發性腫瘤的分子機制 或有望幫助...
    2020年9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于默奧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前列腺癌細胞移動和擴散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惡性前列腺癌的新型療法。
  • Nature:抑制U34-tRNA酶有望治療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
    2018年6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治療對已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他們揭示出惡性黑色素瘤細胞能夠重編程它們的蛋白合成機制,並且在產生抵抗性期間對一個新的修飾tRNA的酶家族上癮。
  • 前列腺癌精準治療!Lynparza(利普卓):首個治療同源重組修復缺陷mC...
    該研究共入組了387例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男性患者,這些患者的腫瘤中存在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HRRm),並且先前接受新型激素藥物(NHA,例如Xtandi或Zytiga)治療後病情進展。
  • 日本發現白蘇中的 「木犀草素」 可預防前列腺癌並抑制耐藥性
    但前列腺癌很快就會對各種治療產生耐性,最終向骨骼和肺等其他器官轉移,發展成高惡性度癌症,被稱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雖然部分化學療法和恩雜魯胺等抗雄激素製劑對CRPC具有一定的療效,但目前尚無根治特效藥。
  • 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在浦東取得成功
    由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丁罡教授領銜團隊所承擔的「Sipuleucel-T在中國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的臨床研究」課題,昨天實現了零的突破,該院順利完成了全國第一例細胞免疫治療研究
  • 研究揭示CHD1丟失促進雄激素治療耐藥性機制
    研究揭示CHD1丟失促進雄激素治療耐藥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48:02 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Ping Mu、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Charles L.
  • 前列腺癌精準治療!Lynparza(利普卓)治療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
    該研究共入組了387例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男性患者,這些患者在其同源重組修復(HRR)基因中發生突變、並且其疾病在接受新的激素製劑(NHA,如阿比特龍[abiraterone]或恩雜魯胺[enzalutamide])治療後病情進展。
  • TIMP1缺陷的衰老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轉移
    TIMP1缺陷的衰老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轉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53:37 瑞士南部的腫瘤研究所(IOSI) Andrea Alimont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前列腺癌去勢治療別再選擇「一刀切」,吃藥效果也一樣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的新發病人數為127.6萬人,佔整個腫瘤發病率的7.1%。儘管前列腺癌屬於歐美國家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不及歐美,但是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卻遠遠高於美國。美國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了99%,我國卻僅有53.5%。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前列腺癌是一種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對中老年男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目前,國際公認的研究表明,通過抑制雄性激素的合成,對於治療前列腺癌已經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相當一部分患者會逐漸產生抗藥性並最終導致癌細胞轉移。  對於產生藥物抗體的患者來說,是否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就此破滅呢?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