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P1缺陷的衰老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轉移

2020-11-30 科學網

TIMP1缺陷的衰老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轉移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5 0:53:37

瑞士南部的腫瘤研究所(IOSI) Andrea Alimont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發現TIMP1缺陷的衰老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轉移。相關論文於2020年11月12日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癌細胞》雜誌上。

他們鑑定了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IMP1為決定前列腺癌衰老效應的分子開關。PTEN缺乏或化療驅動的衰老限制了小鼠前列腺癌的進展。TIMP1敲除產生衰老並促進轉移,而具有衰老作用的BCL-2抑制劑消除衰老細胞會減弱轉移。

從機制上講,TIMP1丟失通過激活基質金屬蛋白酶(MMP)來重編程衰老腫瘤細胞的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在輔助治療中,前列腺癌中PTEN和TIMP1的丟失很常見,並且與多西紫杉醇的耐藥性和最差的臨床預後相關。

總而言之,這些發現提供了對腫瘤相關衰老的雙重作用的見解,並可能影響前列腺癌的治療。

據悉,轉移是導致大多數與癌症相關死亡的原因,但對轉移擴散的潛在機制仍知之甚少。最近的證據表明,衰老細胞雖然最初限制腫瘤發生,但可以誘導腫瘤進展。

附:英文原文

Title: Senescence Reprogramming by TIMP1 Deficiency Promotes Prostate Cancer Metastasis

Author: Ilaria Guccini, Ajinkya Revandkar, Mariantonietta DAmbrosio, Manuel Colucci, Emiliano Pasquini, Simone Mosole, Martina Troiani, Daniela Brina, Raheleh Sheibani-Tezerji, Angela Rita Elia, Andrea Rinaldi, Nicolò Pernigoni, Jan Hendrik Rüschoff, Susanne Dettwiler, Angelo M. De Marzo, Emmanuel S. Antonarakis, Costanza Borrelli, Andreas E. Moor, Ramon Garcia-Escudero, Abdullah Alajati, Giuseppe Attanasio, Marco Losa, Holger Moch, Peter Wild, Gerda Egger, Andrea Alimonti

Issue&Volume: 2020-11-12

Abstract: Metastases account for most cancer-related deaths, yet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metastaticspread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Recent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senescent cells,while initially restricting tumorigenesis, can induce tumor progression. Here, weidentify the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 TIMP1 as a molecular switch that determines the effects of senescence in prostate cancer.Senescence driven either by PTEN deficiency or chemotherapy limits the progression of prostate cancer in mice. TIMP1 deletion allows senescence to promote metastasis, and elimination of senescent cellswith a senolytic BCL-2 inhibitor impairs metastasis. Mechanistically, TIMP1 loss reprograms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 of senescenttumor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Loss of PTEN and TIMP1 in prostate cancer is frequent and correlates with resistance to docetaxel and worst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treated in an adjuvant setting. Altogether, these findings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dual roles of tumor-associated senescence and can potentiallyimpact the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DOI: 10.1016/j.ccell.2020.10.012

Source: https://www.cell.com/cancer-cell/fulltext/S1535-6108(20)30543-2

相關焦點

  • Science:SOX2促進前列腺癌產生治療抵抗性機制
    Sawyers及其團隊利用體外和體內人前列腺癌模型證實這些腫瘤能夠通過在表型上由AR依賴性導管腔上皮細胞轉化為不依賴於AR的基底樣細胞,對抗雄激素藥物恩雜魯胺(enzalutamide)產生耐藥性。這種細胞譜系可塑性是由TP53和RB1的功能性缺失引起的,並且受到重編程轉錄因子SOX2表達上調的調節。
  • 發現促進前列腺癌轉移的特殊基因標誌物 有助開發新型個體化療法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機體基因標誌物或能通過協同作用來促進轉移性前列腺癌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人類和小鼠機體的前列腺癌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一組16個基因或能導致癌症轉移的發生,而癌症轉移通常會給治療帶來極大困難和挑戰。
  • 這種方法或可阻斷轉移瘤的形成,讓患者個性化治療更近一步
    經過特定的療法,衰老的腫瘤細胞停止增殖,這種細胞老化過程被稱為衰老。在癌症治療中,該過程被人為用藥誘導來減緩腫瘤生長。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衰老的腫瘤細胞也可能變得更有攻擊性,並形成轉移瘤,在治療中人們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
  • JCI:泛素化修飾讓前列腺癌更容易發生轉移
    除了基因的異常改變,野生型受體酪氨酸激酶的異常激活也會促進癌症進展。但是受體酪氨酸激酶如何促進前列腺癌,隱藏其中的機制目前仍然不明確。最近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華人科學家Ping Yi等人發現一種泛素化修飾能夠導致受體酪氨酸激酶活性異常促進前列腺癌轉移。
  • 修復衰老大腦時代來臨?自然最新封面:重編程視神經恢復視力
    當地時間12月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報導的形式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治療誘導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研究還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的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任善成團隊揭示前列腺癌轉移和免疫抑制的重要機制
    因此,如何把前列腺癌這類對免疫治療無強烈反應 的「冷」腫瘤變「熱」,從而改善以 PD-1/PD-L1 抑制劑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或是通過發現新的治療靶點、採用聯合用藥而實現增強免疫治療將是未來晚期前 列腺癌治療的方向之一。另一方面,長鏈非編碼 RNA(lncRNA)已被證實可以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侵襲、轉移擴散和抵抗去勢而參與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
  • 皮膚衰老改變胞外基質成分 可促進黑色素瘤轉移
    皮膚的改變是衰老的最顯著特徵之一,人類皮膚包括表皮層和真皮層,在真皮層中包含許多由真皮成纖維細胞分泌的富含膠原蛋白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年輕的真皮成纖維細胞能夠分泌許多細胞外基質成分,包括蛋白聚糖、糖蛋白和軟骨連接蛋白。HAPLN1是一種透明質酸和蛋白聚糖類連接蛋白,也是分泌的細胞外基質成分中含量最高的一種蛋白成分。
  • 科學家闡明癌細胞重編程血管促進癌症擴散的...
    通過對小鼠進行研究,研究者就發現,腫瘤細胞自身在Notch活化同內皮細胞之間相互接觸上或許也負有重大責任,它們能夠對血管壁細胞進行重編程,從而就為癌症在機體全身擴散提供新的通路,腫瘤內皮組織中Notch信號激活的水平越高,癌細胞進入到血液中的水平就越高,轉移性癌症的形成就越快。
  • ADAR1依賴性的RNA編輯促進MET和iPSC重編程
    ADAR1依賴性的RNA編輯促進MET和iPSC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2 15:22:47 西班牙聖地牙哥大學(USC)健康研究所(IDIS)Miguel Fidalgo、Diana Guallar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研究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其對推動幹細胞研究走向應用和臨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相關研究對未來人類健康的保障至關重要。  (3) 揭示了m6A甲基化對細胞重編程的調控作用   周琪研究組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課題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課題組合作,揭示了microRNA通過序列互補調控mRNA 甲基化修飾形成這一全新的作用機制,以及m6A修飾在促進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性幹細胞中的重要作用,在解析m6A修飾形成的位點選擇機制、拓展microRNA的新功能和發現新的細胞重編程調控因素方面均取得了開創性的重要突破
  • Cancer Dis:皮膚衰老改變胞外基質成分 可促進黑色素瘤轉移
    2018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皮膚的改變是衰老的最顯著特徵之一,人類皮膚包括表皮層和真皮層,在真皮層中包含許多由真皮成纖維細胞分泌的富含膠原蛋白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年輕的真皮成纖維細胞能夠分泌許多細胞外基質成分,包括蛋白聚糖、糖蛋白和軟骨連接蛋白。
  • 肝癌癌胚內皮細胞重編程促進免疫抑制性巨噬細胞的產生
    肝癌癌胚內皮細胞重編程促進免疫抑制性巨噬細胞的產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5:21 新加坡基因研究院Ramanuj DasGupta、Ankur Sharma、Florent Ginhoux和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
  • DNA甲基化是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重要的表觀遺傳屏障
    兩種酶系統,即DNA甲基轉移酶(DNMT)和10 - 11易位蛋白(TET),甲基化和去甲基化DNA從C到5-甲基胞嘧啶(5mC),再回到C,建立全基因組的甲基化模式,這是決定細胞命運所必需的。不適當的甲基化通過DNMTs或TETs導致發育異常和疾病。例如,缺失或抑制TET蛋白與小鼠學習和記憶不良和人類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缺陷有關。
  • iScience:闡明前列腺癌轉移引發繼發性腫瘤的分子機制 或有望幫助...
    m表示,我們發現,信號分子中一種特殊的胺基酸在動員癌細胞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其還能以這種方式來增加癌症轉移的風險。文章中,研究者對生長因子TGF-β(轉化生長因子Bet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進行了深入研究,其能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的過程,此前研究結果表明,TGF-β在很多癌症中都會過量表達,其中就包括前列腺癌,高水平的TGF-β被認為與患者較差的預後和較低的生存率密切相關,生長因子會刺激癌細胞在機體中擴散並引發危及患者生命的繼發性腫瘤,這就是癌症轉移的過程。
  • 7個因子重編程的故事
    例如患者的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並將其誘導獲得有一定功能缺陷的細胞,保持疾病的基因表型,這些疾病ips細胞系在組織器官移植治療、基因治療、藥物篩選模型建立,以及特異性疾病分子機制的研究方面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和潛力。
  • 前列腺癌精準治療!Lynparza(利普卓):首個治療同源重組修復缺陷mC...
    值得一提的,PROfound研究是評估一種靶向藥物在生物標誌物選擇的前列腺癌患者群體中獲得陽性結果的首個III期研究。目前,阿斯利康和默沙東還在探索前列腺癌的其他試驗,包括正在進行的III期PROpel試驗,評估Lynparza作為一種一線療法聯合阿比特龍治療攜帶或不攜帶HRR突變的mCRPC患者。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常見的癌症,據估計,2018年全世界新診斷的前列腺癌患者有130萬,且與顯著的死亡率相關。
  • Scientific Reports:甘氨酸,簡單逆轉衰老相關線粒體缺陷
    他們還確認了兩種特殊的,能夠調節最小和結構最簡單的胺基酸—甘氨酸生成的基因部分參與了衰老的過程。這篇研究發表在最近的Scientific Reports上。在許多物種(包括人類)中,線粒體功能異常是衰老的標誌之一。這種理論來源於線粒體在細胞中扮演的能源站角色,它通過細胞呼吸過程產生的能量,為細胞供能。線粒體DNA損傷會使線粒體DNA改變或者突變。
  • Nature Cancer導讀:代謝重編程、癌症的適應性等
    Nature Cancer的第10期1卷發表了5篇研究類文章和1篇綜述類文章,研究類文章涉及COVID-19和癌症的互相影響、衰老相關的線粒體分析發現,年齡超過70歲、吸菸狀況、轉移性疾病、細胞毒性化療以及最後一次就診時ECOG評分≥2分是死亡風險增加的重要決定因素。多變量分析顯示,ECOG評分是唯一的死亡預測因子。相比之下,免疫治療、激素治療和靶向治療並未增加臨床惡化或死亡風險。生物標誌物分析顯示,CRP和乳酸脫氫酶水平與臨床惡化風險增加顯著相關,且CRP和D-二聚體水平與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 Cell Stem Cell:核移植技術重編程能力比誘導型多能幹細胞技術更強
    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和誘導型多能幹細胞(iPSCs)是體細胞重編程的兩種最主要的技術手段。核移植技術與誘導型多能幹細胞的重編程能力是否存在差異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2009年,高紹榮實驗室通過四倍體互補實驗,獲得了全部由iPS細胞發育而來的小鼠,證明了誘導型多能幹細胞和核移植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真正的多能性。
  • EBF1促進相分離以使染色質進行重編程
    EBF1促進相分離以使染色質進行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9 21:55:19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Rudolf Grosschedl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