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或可阻斷轉移瘤的形成,讓患者個性化治療更近一步

2020-11-30 健康界

【杏和醫訊】外媒援引《醫學快訊》報導,抗衰老治療對轉移瘤有效,通向患者個性化治療。

腫瘤研究所(IOR,隸屬於USI Universita dellaSvizzera italiana)進行的一項臨床前研究揭示了老化細胞在轉移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並確定了一種能夠阻斷轉移瘤的藥物。由Andrea Alimonti教授領導的瑞士、義大利和美國研究小組的發現為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重要信息。

經過特定的療法,衰老的腫瘤細胞停止增殖,這種細胞老化過程被稱為衰老。在癌症治療中,該過程被人為用藥誘導來減緩腫瘤生長。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衰老的腫瘤細胞也可能變得更有攻擊性,並形成轉移瘤,在治療中人們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

調查結果

在腫瘤研究所的實驗室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基因——TIMP1,能促使衰老的癌細胞在轉移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如果這種基因丟失或失活,衰老細胞釋放的因子就會進行重編程,使腫瘤更具攻擊性和侵襲性,從而發生轉移。這項與威尼託分子醫學研究所(VIMM,帕多瓦大學)和蘇黎世理工學院合作進行的研究事實上表明,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另一種基因TIMP1和PTEN的缺失或失活經常發生在前列腺癌中,與對腫瘤治療的耐藥性和更嚴重的臨床結果有關。

臨床前階段

根據這一信息和研究結果,人們試圖找出一種可行的方法來使用殺死衰老細胞的新藥,即所謂的Senolytics藥,其出發點是假設它們能夠在阻止這一進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Alimonti教授說,這項研究成果再次引導我們走向個性化癌症治療。患者的遺傳因素實際上可以決定衰老是否對腫瘤生長有積極作用或對刺激轉移瘤的形成有消極作用。在後一種情況下,謹慎使用誘導衰老的化療藥物非常重要,相反,應該使用能殺死衰老細胞的senolytic藥。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IOR博士後研究員Ilaria Guccini博士說,眾所周知,衰老細胞最初可以阻止腫瘤生長,或者促使腫瘤變得更有攻擊性和轉移性,但發生機制尚未可知。因此,為了阻止轉移瘤的有害影響,必須設法解決衰老的這種二分法。我們發現,TIMP1是決定前列腺癌衰老類型的關鍵基因,通過消滅那些促發前列腺癌衰老過程的衰老細胞,可以阻斷轉移瘤的形成。

這項研究在臨床水平上為使用senolytic藥物和發現新的抗衰老細胞特異性藥物鋪平了道路,用以防止因衰老細胞重編程而加劇的癌症轉移。


文章來源:Anti-aging therapy useful against metastases, leading towards personalized therapy of patients,Medical Xpress,2020-11-13

相關焦點

  • 腫瘤必讀基礎知識:轉移瘤
    腫瘤細胞可以擴散到局部的正常組織,也可通過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組織或器官進行區域擴散,還可以擴散到身體遠處。一旦在遠處形成腫瘤,即被稱為轉移性腫瘤,還可以稱之為 IV 期腫瘤,這種擴散的過程就叫轉移。 在顯微鏡下觀察時,轉移性腫瘤細胞具有原發癌的特徵,醫生正是藉此判定該細胞是從其他部位轉移而來。
  • Nature:可視化觀察黑色素瘤早期轉移,鑑定出一種新的治療靶標
    當具有僅僅1毫米的厚度時,這種腫瘤可能開始擴散,並且發送它的細胞在其他的器官中定植。當這種情形發生時,預後通常是較差的。治療(特別是免疫療法)已取得相當大的改善,但是黑色素瘤死亡率保持非常高的水平。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是黑色素瘤如何獲得這種內在的轉移潛力。
  • NEJM突破性成果 聯合免疫療法顯著縮小黑色素瘤的腦轉移
    在題為「Combined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 in Melanoma Metastatic to the Brain」的這項研究中,主要作者Hussein Tawbi博士說:「近年來,隨著4期黑色素瘤的治療有了很大改善,我們的腦轉移患者仍然是最需要治療的人群,他們的預後最差,所以我們對這些結果感到非常興奮。」
  • 零下180℃氬氦刀「凍死」肺轉移瘤
    核心提示:廣州解放軍421醫院腫瘤中心屈立新教授就表示,從我們數百例氬氦刀治療肺轉移瘤的經驗來看,無論從小於一公分的肺轉移瘤乃至超過10公分的肺轉移瘤,以氬氦刀為主的綜合治療療效確切。   ●據統計,在我國死於惡性腫瘤的患者中,20%-30%有肺轉移現象。
  • 南京太乙堂注重改造患者「癌症體質」,實現與瘤共存
    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復發轉移率高。那麼為什麼人類至今無法「馴服」癌症、不能控制腫瘤的復發與轉移?專家認為其中的關鍵因素,是現有治療未能改變患者的癌症體質,癌細胞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一旦新的癌細胞不斷產生,就會產生復發與轉移。南京太乙堂中醫腫瘤醫院在研究歷代中醫腫瘤病因病機、結合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創新性的「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療法」。
  • 羅氏Rozlytrek在歐盟獲批:治療NTRK融合實體瘤和ROS1陽性肺癌!
    2020年08月04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有條件批准靶向抗癌藥Rozlytrek(entrectinib),用於治療12歲及以上神經營養性酪氨酸受體激酶(NTRK)基因融合陽性實體瘤兒科及成人患者,具體為:疾病局部進展、轉移或手術切除可能導致嚴重患病、且先前沒有接受過NTRK抑制劑、
  • 癌癌症轉移還有救嗎?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實現患者「帶瘤生存」
    HAPPY luck is with you #「癌細胞轉移了,還有救嗎?」,這是醫生經常收到的患者提問。固然,癌症轉移在治療上相較棘手,但也並非絕對的不治之症,在通過合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還是可以實現「帶瘤生存」,提高生活質量。
  • 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纖維瘤病這樣治療
    1.手術切除術手術切除為惟一的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目的是減輕症狀,縮小腫瘤體積。聽神經瘤、視神經瘤等顱內及椎管內腫瘤可手術治療。囊內整塊切除不像神經鞘瘤那麼容易,因其包膜不清楚,且很易復發,囊外邊緣切除則復發率較低,而廣泛切除則是肯定治療且復發率很低。
  • 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膠質瘤前景廣闊
    由此,這名接受了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已達24個月。目前,經該中心團隊應用膠質瘤幹細胞 DC 疫苗治療且無進展生存期達到或超過24個月的膠質瘤母細胞患者已達3名,這些患者的長期療效還在進一步觀察中,值得期待。中心主任戴宜武博士稱在所有類型的膠質瘤中,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最高,極易復發,平均在手術、放化療後半年左右復發,現有的資料統計平均生存期18個月。
  • 湖南省腫瘤醫院微創治療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生命續航
    肝轉移灶的治療是結直腸癌患者治療的重中之重,目前認為,手術完全切除肝轉移灶是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唯一可能的治癒手段,也是改善患者預後的最佳方案。經詳細檢查後,確診為直腸癌並伴有肝轉移癌。「肝臟是結直腸癌血行轉移最主要的靶器官,有25%的結直腸癌患者在被確診時已經肝轉移,另有25%的患者在5年內也會發生肝轉移。」謝威副主任醫師介紹,這是因為,大腸與肝臟之間比一般器官多一套血液循環通路,胃腸道(包括大腸)的癌細胞可通過這條「專線」快速地「直達」肝臟,形成肝轉移癌。
  • 右側腎上腺轉移瘤海扶刀治療病例分享
    這是我們今天治療的一個肺癌腎上腺轉移瘤。 最後診斷為右側腎上腺轉移瘤。,療效更確切,安全係數更高。 患者今天在全麻下海扶超聲消融治療,術中效果明顯,術前腫瘤為低回聲,術後即刻就變成高回聲,一般術後2天就能正常出院。
  • 免疫治療或可代替放療延長NSCLC腦轉移患者的生存期
    腦轉移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多達40%的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會發生腦轉移,有一半的患者會因此殘疾或者死亡。對於有症狀的多發腦轉移,通常採用全腦放射治療;而對於無症狀的多發腦轉移,則進行全身系統治療。不過腦轉移的全身治療主要限制在靶向治療領域。
  • 新綜述探究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潛力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在臨床中的引入以及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血液腫瘤中的出色結果已徹底改變了免疫腫瘤學領域的整個局面,這表明免疫治療是癌症治療的一種不可分割的強有力工具。這一觀點顛覆了以往直接殺死腫瘤細胞的模式,支持更複雜的治療方法,即利用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的內在能力來識別和殺死癌細胞。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期癌症轉移研究新進展!
    近日,來自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治療性納米顆粒治療平臺,該方法可以平衡細胞表面受體特異性結合親和力,同時保持與血液和腫瘤組織成分(稱為"DART"納米顆粒)的最小相互作用,從而改善血液循環時間、生物分布和腫瘤細胞特異性攝取。
  • 「治癒癌症」更近一步!癌症免疫治療新靶點被發現
    然而,這種類型的治療手段對於大部分癌症患者來說,其實並沒有很好的效果。PD-1及PD-L1抑制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率大約在20%左右,仍有80%左右的患者對治療耐受。因此,需要尋找可以預測療效的新的生物標記物。其實,除了T淋巴細胞,髓系細胞在調控癌症免疫力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否存在髓系細胞檢查點可作為靶點用於治療癌症是很多團隊在研究的課題。
  • eLife:特殊遺傳信號通路或可阻斷髓母細胞瘤的形成
    圖片摘自:imgarcade.com2016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Krembi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控制大腦中血管生成的信號通路或許能夠阻斷髓母細胞瘤動物模型中腦瘤的形成
  • 2010年AANS/CNS《腦轉移瘤治療的偱證醫學指南》解讀
    雖然較早的國內報導稱腦轉移瘤僅佔顱內腫瘤的3.5%~10.0%;但近來有國外報導指出腦轉移瘤的發病率可高達原發性腦腫瘤的4~5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
  • 解析疑難脈絡叢乳頭狀瘤治療|乳頭狀瘤|腦積水|脈絡|治療|腫瘤|...
    儘管在診斷時或最初診斷後數年有遠處轉移,但大多數CPP患者在全切除後的預後良好,5年總生存率為90-100%。考慮第三腦室脈絡膜叢乳頭狀瘤已延伸至側腦室,由於腫瘤體積巨大,血管豐富,Di Rocco教授決定為患兒先行化療(順鉑),目的是減少腫瘤大小和血管供應,以便於切除腫瘤,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於教授臨床經驗及文獻報導的高度血管化並帶蒂的腫瘤輔助化療後利於手術優勢的經驗。而且,由於供養腫瘤的細血管直徑過小,不能考慮術前栓塞。
  • Nature Cancer 阻斷腫瘤信號可以阻止癌症的擴散
    使用被稱為p38α激酶的酶的抑制劑,他們成功地減少了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的轉移,顯著延長了生存時間。Fuchs說:"在我看來,這種療法可以與切除原發腫瘤的手術治療或者是其他癌症治療相結合。"當他們將TDF從更具侵襲性的腫瘤中引入正常小鼠體內時,這些動物形成了轉移前的微環境:有利於癌症轉移的區域。從惡性程度較低的黑色素瘤中獲得TDF的動物幾乎沒有發育出這些微環境。他們也注意到了p38,因為它被認為是對癌細胞分泌的某些因子的反應。
  • 胃腸道間質瘤近 10 年研究總結(Surgery 綜述)
    文獻報導的平均直徑在 10~13 cm,且大於 5 cm 的胃腸道間質瘤更可能引起症狀。胃腸道間質瘤最常表現出的症狀是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或類似於潰瘍的症狀。消化道出血的程度可以從隱性慢性出血導致的貧血到危及生命的黑便或嘔血。有時胃腸道間質瘤也可表現為可捫及的腫塊、腸梗阻或少數因巨大腫瘤腹腔內游離破裂的急性腹腔積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