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長的中美洲有七個國家,為什麼沒有統一成聯邦國家?

2020-12-03 澎湃新聞

原創 環球情報員 環球情報員 收錄於話題#南美洞察18個

中美洲統一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西班牙殖民地的極盛時期包括了除了巴西以外的幾乎整個南美大陸,再加上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紀獨立運動席捲西屬殖民地,南美大陸上先後有12個國家獨立出來,總面積達到930萬平方公裡。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相對於西班牙殖民地的破碎,同樣在南美洲的葡萄牙殖民地卻維持住了完整,成為一個國家巴西,反而成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面積達851萬平方公裡。

更有甚者,中美洲總面積只有52.3萬平方公裡,卻存在著7個國家,最小僅2.1萬平方公裡。即使比起破碎的南美各國也是非常小的。那麼,為什麼中美洲會有那麼多國家?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

▲2018年中美洲七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據

一、中美洲的殖民歷史

中美洲是連接南北美兩塊大陸之間的狹長地峽,處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間,最窄處只有60多公裡。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成為溝通兩洋的戰略重地。

為了有效統治遼闊的殖民地,西班牙人於1519年在墨西哥首先設立「新西班牙總督區」,此後又設立了秘魯、新格拉納達、拉普拉塔三個總督區。

▲西班牙殖民地的總督區設置

由於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管轄範圍極廣,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乃至美國西南部都包括在內。於是,殖民當局又在其內部設立若干個都督區,其中的瓜地馬拉都督區專門負責管理中美洲。

雖然中美洲的總面積不大,但地形狹長,被山地和叢林分割成多個區域,管理很不方便。殖民當局便在瓜地馬拉都督區內部再設立六個行省,分別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恰帕斯。只有中美洲才設行省,墨西哥由總督區直接管理。

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發現了豐富的銀礦,再加上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使大批西班牙平民和商人紛至沓來,漸漸改變了這裡的人口構成。這些歐洲移民的後代被稱為土生白人,基本上都是印歐混血兒。

▲殖民地時代,正在南美咖啡種植園裡勞動的黑奴

18世紀末,這些土生白人已經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的主要人口。他們是殖民地經濟活動的主力,經營著礦山、大莊園和對歐貿易,擁有大量的財富卻沒有相應的政治地位。

因為西班牙政府規定,殖民地官員必須是出生於西班牙本土,殖民地出生的土生白人不能當官。這就剝奪了土生白人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成為引發殖民地獨立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殖民地獨立風潮

由於西班牙殖民當局的歧視政策,土生白人漸漸地不再把自己看作是歐洲人,而是印第安人的後代。這種情況普遍發生在整個南美大陸,加重了土生白人和西班牙殖民者的矛盾。

印第安人處在殖民當局的殘酷統治下,從來沒有停止過武裝鬥爭,儘管歷次起義都遭到失敗,但慢慢爭取到了土生白人的支持,使反抗西班牙殖民當局成為南美社會的共識。

19世紀初,歐洲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近代思想啟蒙運動和民族解放風潮越過大西洋刮遍了南美大陸。與此同時,西班牙本土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劇烈衝擊。

▲起義的黑人首先在海地獲得獨立,成為第一個南美洲獨立國家

1808年6月,拿破崙入侵西班牙,使西班牙陷入了長時間的混戰,嚴重削弱其對南美洲殖民地的控制。趁此機會,南美洲拉開了爭取殖民地獨立的大幕。

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該地是法國從西班牙搶走的殖民地,起義的黑人通過艱苦的武裝鬥爭,並巧妙地利用英法西等國之間的矛盾,在1803年實現了國家獨立。受到海地獨立的鼓舞,西屬南美殖民地展開全面的獨立鬥爭。

▲阿亞庫喬戰役是南美大陸獨立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捷

1810年9月,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直轄屬地墨西哥首先發生暴動。緊接著其他三個總督區也都有民眾響應,1816年開始,南美各地爆發爭取獨立的戰爭。

1818年,獨立運動在秘魯總督區最早獲得突破,其下轄的智利都督區宣布成立第一個獨立國家「智利共和國」。隨後,秘魯總督區其餘部分成為「秘魯共和國」。拉普拉塔總督區分成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新格拉納達總督區則變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西班牙承認南美獨立的儀式,雙方穿著相似,預示著革命並不徹底

1821年,墨西哥也獲得獨立,新西班牙總督區連同其下轄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同被廢除,中美洲的六個行省搭著順風車脫離了宗主國西班牙。

南美新獨立的國家基本上是按原先殖民地的行政單位來劃分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直受新西班牙總督區管轄,因此中美洲併入新成立的墨西哥,看起來是個很自然的選擇。

緊挨著墨西哥的恰帕斯行省首先宣布併入墨西哥,並呼籲另外五個行省追隨自己,墨西哥等不及他們談出結果,出兵吞併了整個中美洲。就這樣,中美洲第一次獨立僅維持了不到一年。

三、破碎的南美洲

爭取到獨立後,南美洲各國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組建國家。對南美洲的土生白人來說,除了宗主國,各殖民地的地位是平等的,從來沒有統一的傳統。

解放運動的主要領導者玻利瓦爾,他最初計劃統一全部的西屬殖民地,組成一個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國家。在他的堅持下,新格拉納達總督區直接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然後他打算以此為基礎擴展到整個南美。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是南美統一的試驗場,但試驗很不成功

但是玻利瓦爾的計劃從一開始就遭到內部的反對,他的實力與威信都不足以整合起各殖民地的勢力。南方的獨立運動同樣有一位領導者聖馬丁,各方面不亞於玻利瓦爾。雖然聖馬丁後來主動退出了權力鬥爭,但玻利瓦爾對南方各國的影響力始終不是很強。

在獨立運動中,各殖民地的大莊園主、大商人也加入到隊伍中來,並取得一定的領導地位,他們趕走殖民地官員的根本目的是取而代之,維持現有的政治格局。

▲據稱解放者玻利瓦爾臨終前曾嘆息:我們永遠不會幸福

另一方面,受到地形和宗主國的限制,各殖民地之間的經濟依附性很弱,各自出產的金銀、咖啡、蔗糖等初級農礦產品的市場主要是在歐洲,工業又很不發達,需要從歐洲輸入工業品。

南美洲的地形也限制了大聯邦國家的出現,山脈、沙漠、熱帶叢林等惡劣地形條件,使各殖民地之間的交通極不方便,人員和商品很難流動起來,還不具備整合為一個國家的客觀條件。

▲破碎的南美洲版圖

因此各獨立國家的上層政治人物更希望直接跟歐洲國家打交道,而不是處在一個強有力國家的管制下。民眾也缺乏統一的意願,玻利瓦爾的大聯邦計劃從各方面看都很難成功。

不僅如此,玻利瓦爾連「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內部的分裂力量都無力應對,這個大聯邦的試點國家僅僅維持了7年,便分裂為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巴拿馬四個國家。

四、短命的中美洲聯邦

跟南美各國相比較,中美洲各行省更像是他們的微縮版,同時存在贊成統一和分裂的政治派別。而墨西哥的內亂又給了中美洲獨立建國的機會。

墨西哥雖然取得了獨立,但這僅僅是各派勢力暫時的妥協,主導後期獨立運動的領袖伊圖爾維德稱帝,遭到各派別的反對,導致內戰爆發。面對墨西哥的亂局,中美洲各國決定與其脫鉤,瓜地馬拉作為原都督區的首府,首先宣布獨立並成立「中美洲聯合省」。

▲墨西哥獨立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伊圖爾維德卻自稱皇帝,引發更大的混亂

出於歷史的慣性,其他四省先後加入「中美洲聯合省」。只有恰帕斯省由於緊鄰墨西哥,經濟上對其的依附性較強,因而願意留在墨西哥內,從此成為墨西哥的一部分。

但是,墨西哥在21世紀之前,一直處於外敵入侵、內部革命、軍事獨裁交替進行的混亂之中,恰帕斯因為地處墨西哥的最南端,政府統治基礎薄弱,而變成最貧窮、最落後的一個州。

1825年,「中美洲聯合省」改名為「中美洲合眾國」,這是中美洲第一次建立自己的國家。首都是瓜地馬拉,各省的地位平等,類似於美國那樣的聯邦制國家。

▲中美洲聯合省或中美洲合眾國的國旗和國徽

儘管合併為一個國家,但中美洲內部同樣存在激烈的紛爭。代表大莊園主利益的保守派主張維持現有土地制度,更傾向於各省獨立,而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派要求土地改革,希望保持住聯邦國家。

保守派和自由派普遍存在於中美洲各國,由於中美洲被山地和叢林分割得支離破碎,各省的地理條件各不一樣,使得這兩派在不同國家內部的力量對比也不盡相同。

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土地肥沃,擁有最多的大莊園,保守派勢力較強;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土地貧瘠,更側重於發展商業,自由派力量佔優;哥斯大黎加的小農場主較多,經濟上依賴於哥倫比亞地區,不大參與兩派的紛爭。

▲中美洲雖然狹窄,但山地密布、平原侷促,經濟極不平衡

兩派圍繞著土地所有制和政治權力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無論哪個派別上臺,另一個派別必然會反對,並積極謀求推翻對方的執政地位。矛盾漸漸激化後,雙方開始動用武力來解決分歧,各省頻頻爆發內戰。

中美洲合眾國雖然名義上有總統和國會,但沒有強力的政府和統一的軍隊,對各省的制約能力非常弱,基本上是個空架子。1838年4月,尼加拉瓜的保守派推翻自由派政府,首先宣布退出中美洲合眾國,一年內其餘各省也紛紛獨立,中美洲合眾國徹底瓦解。

▲中美洲合眾國分裂後,中美洲再也沒有合併的機會

這是中美洲唯一的一次統一,在殖民地獨立風潮的帶動下,各省的高層和普通民眾都有統一的意願。但政府的實權更多地掌握在保守派手中,為了保持殖民地時代的土地制度,他們不願意出現強有力的政府。錯過這次機會,中美洲統一的希望便破滅了。

中美洲還有兩個國家巴拿馬和貝里斯的情況比較特殊,巴拿馬此時屬於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與中美洲聯繫甚弱。貝里斯早在17世紀後期便被英國人佔領,一直是英國殖民地,跟西屬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無關。

五、混戰不休的中美洲

中美洲合眾國沒有了,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這兩派一邊用武力推翻本國執政的敵對派別,一邊還要支援鄰國同一派別的武裝鬥爭。因此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各國內戰以及相互之間的戰爭一直沒有中斷過。

在自由派佔優的幾個時期,出現過恢復中美洲聯邦的行動。1842、1852、1896、1921年,先後四次由若干個國家組成更大規模的聯邦國家,但最長兩年、最短一個月全部夭折。

長期的戰爭中,保守派藉助更多的政治和經濟資源,與軍隊結合得越來越深,最終產生了軍事獨裁政權,中美洲各國先後都走到了這一步,離統一的目標更加遙遠。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的勢力越來越強,到處插手各國政治

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的戰略地位急劇上升,美國出於掌控運河的需要,支持中美洲各國的保守派,防止中美洲再次出現合併為大國的可能。

二戰後,社會主義思想被中美洲的部分自由派接受,蘇聯開始插手中美洲事務。美國便加大了對各國保守派和軍事獨裁的軍事援助,以鎮壓自由派武裝,這些都加劇了中美洲的戰亂。

▲兩洋運河最早是中美洲合眾國提議修建的,最後卻選擇了巴拿馬

中美洲也進行過一些整合各國資源的嘗試,期望能加速經濟發展。1960年,中美洲各國成立共同市場,希望首先在經濟上實現一體化。但很快發生的戰爭使這個進程被拖延了20年。

1969年的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之間因為一場足球賽而爆發了戰爭,真實的衝突原因是宏都拉斯驅趕十幾萬薩爾瓦多移民,引發兩國對立。仗只打了五天,兩國卻敵對了11年,中美洲共同市場根本無法運行。

▲宏都拉斯驅趕薩爾瓦多移民,才是引發足球戰爭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二戰後民族解放和民主化思潮也影響到了中美洲,各國紛紛爆發反對獨裁的內戰,並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20世紀末才基本平息,建立起新政府。直到這時,中美洲共同市場才有了實施的條件,但這也只是邁出了微小的一步。

中美洲的另外兩個國家,貝里斯在1981年脫離英國宣布獨立,該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與原西班牙殖民地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巴拿馬直到1903年才脫離哥倫比亞,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經濟上跟中美洲國家的關係也不深。

可以說自從獨立以來,中美洲各國就沒有真正太平過,各派政治勢力輪流上臺,以至於最後普遍出現軍事獨裁政權,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先後還政於民。

▲運河給巴拿馬帶來繁榮的經濟,與哥斯大黎加並列前茅

直到現在,中美洲各國的戰爭遺留問題,比如地雷、傳染病等等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停滯,民生艱難,比起南美洲其他國家,仍然屬於最落後的行列。

只有哥斯大黎加因為遠離中美洲的紛爭,憑藉較發達的農業和旅遊業,如今的人均GDP達到12000美元以上,屬於中美洲最幸福的國家。其他中美洲各國的人均GDP不到哥斯大黎加的一半。

中美洲諸國至今無法統一,既是因為地理條件和殖民當局的刻意安排,也與經濟不平等導致的政治分化有很大的關係。這種分歧最終上升到戰爭和軍事獨裁,撕裂了各國內部以及鄰國之間的關係。一百多年來,中美洲各國相互脫離已久,重建大聯邦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網易新聞 •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環球情報員」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狹長的中美洲有七個國家,為什麼沒有統一成聯邦國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面積僅有52萬平方公裡的中美洲,為什麼形成不了統一的國家
    更讓人有些疑惑的是,面積僅有52萬平方公裡的中美洲卻有好幾個面積不大的獨立國家。最小的面積才2.1萬平方公裡。小小的中美洲被這幾個獨立國家分的是支離破碎。但是,有誰又能夠想到,今天支離破碎的中美洲卻在19世紀誕生了一個短命的統一國家,這個國家就是鮮為人知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從宣布成立到解散,這個國家只存在十多年。
  • 除了北美洲和南美洲兩大洲之外,為什麼還有一個「中美洲」?
    在地球表面總共有七大洲,分別是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我們發現七大洲中有兩個「美洲」,前面分別加了南北兩個字,所以南北美洲合起來就是「美洲」,全稱為「亞美利加洲」,也就是英文單詞America音譯。為什麼會把南美和北美大稱為美洲呢?
  • 薩爾瓦多是哪個國家在哪裡 這是中美洲面積最小的國家
    薩爾瓦多在世界地圖上不是很大,和中國相比這個毗鄰太平洋的國家更顯得有些渺小,但是這個國家依然值得我們去探索,而且這裡的風光很不錯。   薩爾瓦多共和國,簡稱薩爾瓦多。是一個位於中美洲北部的沿海國家,也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國家。薩爾瓦多毗鄰太平洋,國土面積20720平方千米,下設14個省。
  •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
    沒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是智利。它南北長約4300多公裡,相當於從黑龍江到海南島,橫跨38個緯度,東西寬度從最窄的96公裡到最寬的360多公裡不等。西臨太平洋,東面通過安第斯山脈與阿根廷為鄰,北部是 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
  • 世界狹長的國家,南北不能相接,卻很發達,是拉丁美洲富有的國家
    在世界範圍內,如果一個國家要保持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確保中央政府對所有地區都擁有強有力的控制權,即該國家具有足夠的內部凝聚力,只有內部和諧統一才能確保長期穩定,國家發展的長期穩定,例如,中國和美國,儘管領土面積驚人地大,但它們是具有強大民族凝聚力的典型國家,但是,在某些國家卻不是這樣
  • 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為何還有一個中美洲?
    巴拿馬運河以南是南美洲,包括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家。實際上,除了北美洲和南美洲之外,還有一個中美洲。中美洲在哪呢?其實就在北美洲的地理範圍內。北美洲的地理情況較為複雜,大約可分為三個部分。墨西哥以南,加勒比海地區以西,南美洲以北有一片狹長區域,這裡就是中美洲。不過中美洲一般是算進北美洲面積的,只是有個別情況下會單獨拿出來講。中美洲面積不算特別大,約52.3萬公裡,東部瀕臨大西洋的邊緣海——加勒比海,西部瀕臨太平洋。中美洲共有七個國家,有意思的,這七個國家基本上是按順序依次排列,就像是「排排坐,吃果果。」
  • 剛和中國建交的薩爾瓦多是個怎樣的國家?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資料,薩爾瓦多共和國位於中美洲北部,國土面積2.072萬平方公裡,首都聖薩爾瓦多市,人口658.2萬,印歐混血人佔86%,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75%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薩爾瓦多東北部和西北部分別與宏都拉斯和瓜地馬拉接壤,西瀕太平洋,東南鄰豐塞卡灣。海岸線長256公裡。除南部沿岸狹長平原外,其餘為山地高原,境內多火山,被稱為「火山之國」。平均海拔650米。
  • 兩個國土狹長的國家,一個稱霸東南亞,一個雄踞南美洲
    但是,除了塊狀的地形,還有一種是那就是十分狹長形狀的,而下面這兩個國家,堪稱世界唯一國土狹長的2個國家。但是,兩國都十分強悍,一個稱霸東南亞,一個雄踞南美洲。這兩個狹長的國家,分別是我國的鄰國越南和我國關係友好的國家,南美洲的智利。首先我們來看越南,越南可以說是亞洲地區國土最奇葩的國家了,其整個就是一個十分狹長的國家了。
  • 中美洲最大湖泊「尼加拉瓜湖」,是唯一有海水魚繁殖生息的淡水湖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和「美洲」有關的地理名詞,比如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和中美洲等等,那麼他們都包括哪些地區呢?首先,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是地球七大洲中的大洲,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運河以北為北美洲,運河以南為南美洲,所以巴拿馬是一個地跨北美洲和南美洲兩大洲的國家。
  • 彭斯威脅中美洲國家:與中國建立關係時,要考慮和美國的長期利益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 在美國副總統彭斯上周的一番「新冷戰」演講後,美國高官們似乎正掀起一場「針對中國」的輿論戰,其攻勢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11日,彭斯在華盛頓會見包括臺灣「邦交國」宏都拉斯、瓜地馬拉,以及今年8月與臺「斷交」的薩爾瓦多在內的多名中美洲國家領導人時,會議主題本是打擊非法移民,但彭斯在會上卻威脅起這些國家稱,和中國建立關係時應該要保持謹慎,「要考慮到和美國的長期利益」。
  • 地球上這麼多的國家,可是沒有和我國建交的到底有幾個?
    在全球仍舊有許多國家未與我國建交,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有哪些國家,其中面積三萬多平方千米的小國,它處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南坡的位置,不丹王國,簡稱為不丹,這是一個內陸國家,在西北部以及北部與西藏接壤,西邊、南邊和東邊,分別與錫金、西孟加拉邦交接。
  • 薩爾瓦多國家概況
    【國家元首】 總統納伊布·布克爾(Nayib Bukele),2019年6月1日就任,任期5年。  【重要節日】 獨立日:9月15日。和平日:1月16日。  【簡 況】 位於中美洲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分別與宏都拉斯和瓜地馬拉接壤,西瀕太平洋,東南鄰豐塞卡灣。海岸線長256公裡。除南部沿岸狹長平原外,其餘為山地高原。境內多火山,被稱為「火山之國」。
  • 火山之國薩爾瓦多,中美洲最小的國家
    這個剛與中國建交4個月的中美洲國家,日前來到北京舉行了首次推廣活動,展示薩爾瓦多的旅遊資源。那麼,薩爾瓦多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火山之國薩爾瓦多。薩爾瓦多坐落於中美洲東南部太平洋沿岸,與瓜地馬拉與宏都拉斯交界,它的國土面積僅有約20991平方公裡,是中美洲最小的國家,卻擁有超過700萬人口,又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國家。薩爾瓦多是著名的度假目的地,被稱為「火山之國」,是生態旅行者的天堂,那裡擁有25座火山、14個湖泊、3大城市以及迷人的太平洋海灘、衝浪勝地、瑪雅文化遺址、原始自然棲息地地貌等。
  • 俄總統辦公廳主任:俄作為統一國家有可能消失
    4月初,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梅德韋傑夫的一番話著實令人吃驚:俄羅斯作為統一國家有可能消失!  無獨有偶,正好一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發表了聳人聽聞的預言:俄羅斯將在10年內解體,分裂為8個國家。而且俄羅斯民調表明,71%的被詢問者認為俄確實存在解體的威脅!
  • 科普:全世界共有7個中立國,除了瑞士,你還知道幾個國家?
    瑞士,是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歷史上曾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此後瑞士從未捲入過任何形式的戰爭。1848年制定憲法,設立瑞士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
  • 世界上地形第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度超4000公裡,怎麼形成的?
    智利,世界上地形第一狹長的國家,高大險峻的安第斯山脈,使其成為了世界上版圖最狹長的國家。 為什麼說這個是鬧劇,這是因為出來那些對南極洲提出領土要求的國家以外,在國際社會上根本沒有任何國家承認。
  • 中美洲最擁擠的國家,風景優美卻是黑幫天堂,你知道是哪裡嗎
    如果要提到一個城市當中的人口是比較密集的話,相信網友朋友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城市,應該是非常的發達的,可是今天小編跟大家要聊的是一個國家,而且面積也非常的小,僅僅只有2萬平方公裡,但是發展方面卻並沒有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的強勢,而且人口還不到700萬,但是這個國家卻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最擁擠的一個國家
  • 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智利擁有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
    東同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國土面積756715平方公裡。智利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又是世界上產銅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此外,它還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硝石的國家。
  • 有沒有可能把世界上所有國家都統一管理,只有一個地球軍隊?
    世界只有一個統一的國家不是進步是退步。除非要全世界人民要一起抵禦外來力量,或許有必要團結一致,形成一個聯盟,合眾全球的軍事武力資源。 不然任何情況下統一成一個國家都是退步;統一的那一年開始,對於全球人民來說就是黑暗的開始。 至極必反! 人類文明發展的目標不應該是一個國家,一隻地球軍隊。而是沒有國家,人類進化到高級文明,全民都是強大戰力,因而就不需要軍隊。
  • 瘋狂的足球:為了世界盃入場券,這兩個國家真的訴諸戰爭
    不過,真有兩個國家曾經因為一場足球賽訴諸戰爭。這兩個國家就是位於中美地峽的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他們的名字分別是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 那麼,這兩個國家為什麼會因為一場足球賽引發戰爭呢?戰爭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