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2020-11-22 生物谷
首頁

»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1-20 20:25

原代心肌細胞培養及APC模型的製作參照先前報導的方法[2]。即取出生後1-2 d乳鼠心尖部組織, 胰酶消化, 離心後用含20%小牛血清的DMEM培養基製成細胞懸液, 過濾, 按差速貼壁分離法純化心肌細胞, 以1×105 cells/cm2接種於24孔板, 每24 h更換培養液。貼壁生長2 d, 於實驗前24 h更換為無血清DMEM培養基, 隨機分組, 每組雙平行孔, 重複4次操作。缺氧/復氧(anoxia/reoxygention, A/R)模型的製作: 首先將培養基用N2在密閉容器中平衡1 h以上製成無氧培養基, 將培養孔中含氧培養基吸出後加入無氧培養基, 隨後將培養板置於含5% CO2-95% N2 (V/V)混合氣體的密閉容器中(37℃)進行缺氧孵育10 h, 此為缺氧操作, 然後更換為與O2平衡的培養基, 放回培養箱, 復氧孵育1 h。APC模型的製作: 預先給予1次2 h缺氧孵育, 24 h後按A/R操作。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異甘草素抑制SETD7表達可保護缺氧/復氧誘導心肌細胞的氧化損傷
    :活性氧和活性氮是引起蛋白質氧化損傷的重要因素。活性氧和活性氮可以通過多種代謝途徑產生,如化學毒物與藥物代謝、細胞呼吸、輻射、光照等。異甘草素:是從甘草中進一步提取的單體化合物,已有研究提示異甘草素可通過抑制AMPK信號通路而發揮抗氧化作用,從而改善缺氧心肌細胞收縮功能障礙。但是異甘草素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細胞的作用機制尚未深入研究。
  • 七氟醚後處理減輕H9C2胎鼠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並通過上調micro...
    背景:七氟醚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吸入性全身麻醉劑,對缺氧/復氧(H/R)>損傷也有心臟保護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microRNA-107(miR-107)對H9C2胚胎大鼠心肌細胞七氟醚後處理(SpostC)的影響,並利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確定七氟醚對人心肌組織保護作用的分子基礎。
  • 內皮細胞損傷模型
    內皮細胞損傷模型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1-21 21:53 一、細胞因子損傷模型將內皮細胞鋪板後待即將單層融合時
  • SIRT1調節缺氧缺糖海馬神經元的氧化應激
    Sirtuins是一類依賴NAD+的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其中研究表明SIRT1可通過預防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減輕肝臟脂肪變性來調節糖尿病所致的心功能障礙和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相反地,EX527是一種選擇性SIRT1抑制劑,有報導顯示EX527可通過抑制SIRT1活性增加ROS的產生,從而加重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損傷。
  • 淺談大鼠心肌細胞原代細胞的製備
    心肌細胞培養作為一種體外研究模型,可以更便捷的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對其生長、發育、生理、代謝、病理等進行研究。在許多研究領域原代培養心肌細胞作為一種主要的研究模型,被廣泛應用於心血管研究之中。因此,大鼠出生時間越短,其心肌細胞分離後成活率越高,越容易貼壁生長。大量觀測表明,選擇1~3 d齡大鼠分離其心肌細胞進行原代培養較為理想.其中尤以半日齡大鼠心肌細胞培養效果最佳。
  • 缺氧誘導因子可調控心肌肥厚
    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項研究首次證實,當機體輕度缺氧時,HIF-1α(缺氧誘導因子-1α)可以調控心肌肥厚,該誘導因子有望為生理性或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防治提供新的靶點和藥物幹預策略。相關研究論文已於近期在國際著名雜誌《細胞分子醫學》上發表。
  • 缺氧預處理激活HIF-1α/MALAT1/VEGFA通路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生存和血管再生
    1α:是細胞對缺氧產生應答和適應的關鍵轉錄因子,其在缺氧預處理介導的效應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背景:既往研究發現缺氧預處理能夠提高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生存和改善其移植治療效率,且此效應主要由缺氧誘導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介導,但下遊機制未明。
  • 辣椒素受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辣椒素...
    在心血管系統中,TRPV1不僅表達於心肌的感覺神經元上 ,同時在心室、心外膜表面、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上也均有表達 。既往文獻報導稱TRPV1通道的激活可以增強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和P物質 (substance P, SP)的釋放,從而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損傷 。
  • BBRC: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的心肌細胞開發出新型心肌梗死模型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上題為「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using cardiomyocytes differentiated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岡山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所分化的心肌細胞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心肌梗死模型
  • 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心肌成纖維細胞轉分化過程中Hedgehog信號通路的作用機制
    Hedgehog信號通路:是與人體生長、發育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關係的細胞通路,參與胚胎發育、器官形成及多種疾病損傷發病過程,但在心肌纖維化中的相關作用不明確,此次研究探討其參與心肌纖維化的作用機制
  • 揭秘缺氧狀態損傷大腦健康的分子機理!
    長期的缺氧會誘發很多組織的功能異常,尤其是大腦中的幹細胞在很多種疾病中都會因缺氧而受損,包括中風、與早產相關的腦癱、呼吸窘迫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和血管性痴呆等,甚至包括COVID-19所造成的重大神經性損傷也是因為缺氧所誘發的。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50期|援鄂醫療團隊建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心肌損傷相關危險因素預測模型
    然而,針對急性心肌損傷相關的危險因素仍缺乏充分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確新冠肺炎合併心肌損傷的臨床特徵,分析常規實驗室指標與肌鈣蛋白I的關係,從而建立風險評估預測模型。方法和結果:本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來自武漢同濟醫院確診新冠肺炎的住院患者。
  • 肝移植圍術期腎損傷和肺損傷研究進展|肺損傷|圍術期|肝移植|...
    2.3細胞學實驗:複製內毒素和膽紅素刺激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模型,證明內毒素和膽紅素加重了細胞的缺氧復氧損傷,發現縫隙連接信號通路參與了損傷的線索。2.3.1不同研究方法均顯示:Cx32蛋白的表達變化和肝移植術後的急性腎損傷變化高度一致。敲除了小鼠的Cx32基因後,肝移植術後的急性腎損傷顯著下降,其機制與其介導的線粒體凋亡密切相關。完整的闡述了Cx32通過傳遞ROS,進而調控NF-KB/P53/Puma信號通路介導的線粒體凋亡對肝移植術後急性腎損傷的影響。
  • SAA與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嚴重程度和死亡率密切相關
    SAA與腦病嚴重程度在第1天(r=0.67, P<0.001, n=27)和第7天(r=0.66, P<0.001, n=23;四例在七天內死亡)均有顯著相關性。使用邏輯回歸分析,第1天的SAA與性別,分娩方式,孕產婦高血壓和糖尿病無關。它與初始血氣中測得的鹼性缺乏症的嚴重程度無關(P=0.07)。
  • 大腦缺氧禍害多!科學家揭秘缺氧反應蛋白「黑暗面」 為有效療法...
    這種古老反應的核心是一種被稱為「缺氧誘導因子」(HIFs)的蛋白質,它指導細胞將耗氧量降到最低,並使其獲得氧氣的機會最大化。這時候,HIFs成為了最佳「助攻」,試圖保護和復甦細胞在低氧的即時反應。長時間的缺氧會導致許多組織功能障礙。特別是,大腦中的幹細胞在許多疾病中都因缺氧而受損,包括中風、早產引起的腦癱、呼吸窘迫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和血管性痴呆。
  • 科學家把藍細菌植入心臟,要通過光合作用給心肌供氧!
    [1],當大鼠因心肌梗塞造成心肌缺氧時,研究人員將藍細菌植入到大鼠心臟,光照之下藍細菌便憑藉光合作用來維持心肌組織中的血氧平衡,從而保障了心肌的緊急氧供應和心臟的正常泵血!廣為人知的冠心病,就是由於冠狀動脈的阻塞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嚴重時會引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並危及生命。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每年有 740 萬人死於冠心病。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隨著藥理學的發展和外科手術的進步,比如心臟支架手術和搭橋手術,使得心臟病的死亡率已經大大降低 [2]。
  • 缺氧外泌體對肝癌Huh7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的影響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鄒敏等通過差速超速離心提取缺氧條件下Huh7細胞分泌的缺氧外泌體,利用透射電鏡、納米顆粒跟蹤分析以及Western blot實驗來鑑定缺氧外泌體。將缺氧外泌體與Huh7細胞在常氧下共培養後,分別採用CCK8、細胞劃痕、Transwell小室實驗檢測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的變化。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 氣道幹細胞感知缺氧並分化成保護性孤立性神經內分泌細胞
    52-57.神經內分泌(NE)細胞是上皮細胞,具有神經元的許多特徵,包括分泌囊泡的存在和感知環境刺激的能力。孤立的氣道NE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仍然是一個謎。我們表明,小鼠和人的氣道基底幹細胞感知缺氧。缺氧觸發這些幹細胞直接分化為單獨的NE細胞。缺氧期間這些孤立的NE細胞的消融導致上皮損傷的增加,而NE細胞肽CGRP的給藥可以挽救這種過度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