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甘草素抑制SETD7表達可保護缺氧/復氧誘導心肌細胞的氧化損傷

2020-10-20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氧化損傷:活性氧和活性氮是引起蛋白質氧化損傷的重要因素。活性氧和活性氮可以通過多種代謝途徑產生,如化學毒物與藥物代謝、細胞呼吸、輻射、光照等。

異甘草素:是從甘草中進一步提取的單體化合物,已有研究提示異甘草素可通過抑制AMPK信號通路而發揮抗氧化作用,從而改善缺氧心肌細胞收縮功能障礙。但是異甘草素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細胞的作用機制尚未深入研究。

背景:缺血性心臟病已成為威脅人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其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尚未闡明。

目的:探討異甘草素對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後氧化應激及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方法:體外培養大鼠心肌細胞H9C2,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缺氧/復氧組、缺氧/復氧+異甘草素10,20,40,80 μmol/L組,缺氧/復氧+si-con組(si-con為陰性對照)、缺氧/復氧+si-SETD7組、缺氧/復氧+異甘草素+pcDNA組、缺氧/復氧+異甘草素+pcDNA-SETD7組。採用MTT法檢測細胞存活率;採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情況;測定細胞中活性氧、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細胞中凋亡相關蛋白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達。

結果與結論:①與空白對照組比較,缺氧/復氧組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P < 0.05),細胞凋亡率顯著升高(P < 0.05),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達水平與活性氧、丙二醛水平顯著升高(P < 0.05),而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水平顯著降低(P < 0.05);②與缺氧/復氧組比較,缺氧/復氧+異甘草素10,20,40,80 μmol/L組細胞存活率顯著升高(P < 0.05),細胞凋亡率顯著降低(P < 0.05),SETD7、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達水平與活性氧、丙二醛水平顯著降低(P < 0.05),而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水平顯著升高(P < 0.05);③與缺氧/復氧+si-con組相比,缺氧/復氧+si-SETD7組心肌細胞存活率顯著升高(P < 0.05),細胞凋亡率顯著降低(P < 0.05),SETD7與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 < 0.05),活性氧、丙二醛水平顯著降低(P < 0.05),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水平顯著升高(P < 0.05);④與缺氧/復氧+異甘草素+pcDNA組相比,缺氧/復氧+異甘草素+ pcDNA-SETD7組心肌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P < 0.05),細胞凋亡率顯著升高(P < 0.05),SETD7、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 < 0.05),活性氧、丙二醛水平顯著升高(P < 0.05),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水平顯著降低(P < 0.05);⑤提示異甘草素可通過抑制SETD7表達而抵抗細胞凋亡及增強其抗氧化能力,從而對缺氧/復氧損傷心肌細胞發揮保護作用。

ORCID: 0000-0002-7612-454X(於輝)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異甘草素, SETD7, 缺氧/復氧, 心肌細胞, 氧化應激

文章來源:於 輝, 趙 陽, 費家玥, 張文禮, 趙洛沙. 異甘草素抑制SETD7表達可保護缺氧/復氧誘導心肌細胞的氧化損傷[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35): 5613-5618.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首頁 »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培養乳鼠心肌細胞的缺氧/復氧(A/R)損傷模型和缺氧預處理(APC)模型
  • 七氟醚後處理減輕H9C2胎鼠心肌細胞缺氧-復氧損傷並通過上調micro...
    背景:七氟醚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吸入性全身麻醉劑,對缺氧/復氧(H/R)>損傷也有心臟保護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microRNA-107(miR-107)對H9C2胚胎大鼠心肌細胞七氟醚後處理(SpostC)的影響,並利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確定七氟醚對人心肌組織保護作用的分子基礎。
  • 辣椒素受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辣椒素...
    NGF誘導的心肌保護作用。2 TRPV1通道參與缺氧預處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 HPC)誘導的心肌保護作用      既往研究表明,HPC可以保護大鼠心臟免受I/R損傷,同時在重要器官的I/R損傷中也有保護作用,但所涉及的機制尚未完全了解 。Lu等 證實,TRPV1參與了HPC(10%氧氣,持續4周)介導的離體大鼠心臟I/R損傷的保護作用。
  • 缺氧誘導因子可調控心肌肥厚
    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項研究首次證實,當機體輕度缺氧時,HIF-1α(缺氧誘導因子-1α)可以調控心肌肥厚,該誘導因子有望為生理性或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防治提供新的靶點和藥物幹預策略。相關研究論文已於近期在國際著名雜誌《細胞分子醫學》上發表。
  • SIRT1調節缺氧缺糖海馬神經元的氧化應激
    Sirtuins是一類依賴NAD+的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其中研究表明SIRT1可通過預防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減輕肝臟脂肪變性來調節糖尿病所致的心功能障礙和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相反地,EX527是一種選擇性SIRT1抑制劑,有報導顯示EX527可通過抑制SIRT1活性增加ROS的產生,從而加重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損傷。
  • 2020ESC指南共識|心肌細胞老化與心臟保護
    心肌細胞老化的生理學變化在衰老過程中,心肌細胞在不同水平(細胞器、大分子、離子穩態)均出現大面積的改變,直接損害其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這些變化導致細胞IR損傷易感性增加,然而其中的機制還尚未明了,它也可能僅僅是慢性退化過程伴隨而來的結果。衰老的心肌細胞有一些共同的表型特徵,如代謝需求增加時,產生能量失配和氧化損傷。
  • 氫氣改善運動性氧化損傷研究進展【2020年綜述】
    李愛春研究富氫水改善運動性氧化應激損傷的作用機制時發現,富氫水可抑制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過多生成、釋放,減輕NO介導的氧化損傷,提高機體抗氧化活性,對運動性氧化應激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胡靜也報導了氫水可抑制H2O2的過量產生,提高機體對O2-的抑制率,顯著降低·OH。
  • CLC-7通過激活自噬保護氧化還原狀態受損誘導的NRK52E細胞凋亡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氯離子通道7通過激活自噬保護氧化還原狀態受損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在腎臟組織中廣泛表達的氯離子通道7(CLC-7)影響溶酶體降解途徑。氧化還原狀態受損會促進細胞凋亡並激活自噬通量。本研究主要研究CLC-7在氧化還原狀態損傷誘導的自噬通量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 論文解讀--異甘草甙通過招募巨噬細胞促進血管生成從而促進斑馬魚...
    &nbsp斑馬魚傷口癒合分析二、異甘草甙處理後斑馬魚創面癒合的組織學分析選用創傷後第六天的斑馬魚進行創面癒合的組織學分析。H&nbsp&&nbspE組織切片結果顯示:異甘草甙處理後的斑馬魚創面完全充滿了厚的上皮細胞層,真皮緻密,而未處理的損傷組織傷口邊緣只有一層薄的上皮細胞層(新上皮)。
  • 不同部位心肌組織裂解液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心肌樣細胞
    背景: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可定向誘導分化形成心肌組織樣結構,但利用不同部位的心肌組織製備心肌組織裂解液構建有差異的微環境,探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誘導效率以及相關基因表達的研究甚少。目的:探究不同部位心肌組織裂解液對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心肌樣細胞的影響,評價誘導過程中相關基因的表達與心肌組織工程構建的關聯。方法:選擇第3代SD大鼠乳鼠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採用全心組織裂解液、心房肌組織裂解液、心室肌組織裂解液構建不同的微環境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心肌樣細胞。
  • 轉化生長因子β1誘導心肌成纖維細胞轉分化過程中Hedgehog信號通路的作用機制
    Hedgehog信號通路:是與人體生長、發育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關係的細胞通路,參與胚胎發育、器官形成及多種疾病損傷發病過程,但在心肌纖維化中的相關作用不明確,此次研究探討其參與心肌纖維化的作用機制
  • 科學家發現ROS保護心肌細胞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活性氧簇(ROS)在間歇性低壓低氧(IHH)保護心臟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和新機制。 及時恢復血液灌注是臨床上治療缺血性心臟疾病的基本原則和手段,但該過程伴隨著嚴重再灌注損傷的發生。缺血再灌注造成的鈣離子超載和ROS大量釋放是心肌細胞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主要原因。但ROS還可作為重要的信號分子參與細胞保護。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87期|徐向陽主任醫師發現衣康酸四辛酯激活Nrf2級聯反應保護成骨細胞免受過氧化氫誘導的氧化損傷
    【中文摘要】衣康酸四辛酯(4-OI)是衣康酸鹽的細胞滲透性衍生物,可以通過烷基化Keap1的半胱氨酸殘基來激活Nrf2信號。本文測試了4-OI對過氧化氫(H2O2)誘導的成骨細胞氧化損傷的作用。在OB-6細胞和原代小鼠成骨細胞中,4-OI激活Nrf2信號級聯,引起Keap1-Nrf2解離、Nrf2蛋白穩定、胞漿積聚和核移位。4-OI還增強抗氧化反應元件報告活性,促進Nrf2依賴基因(HO1、NQO1和GCLC)的表達。4-OI處理可抑制H2O2誘導的成骨細胞活性氧生成、細胞死亡和凋亡。
  • BBRC: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的心肌細胞開發出新型心肌梗死模型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上題為「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using cardiomyocytes differentiated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岡山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所分化的心肌細胞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心肌梗死模型
  • 附屬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聚焦缺氧惡性腫瘤取得新突破
    化療主要誘導Caspase依賴性細胞凋亡。然而,由於腫瘤內凋亡抑制劑和腫瘤多藥耐藥的過度表達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降低。具體而言,腫瘤細胞內氧含量的增加將促進氧參與的氧化還原循環,激活DOX生成大量高活性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細胞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進一步催化O2•-生成過氧化氫(H2O2)。這些H2O2,連同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的H2O2,可進一步作為Fe介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底物,進一步增強腫瘤組織內的氧含量。
  • 《自然》:microRNA表觀轉錄調控新機制——位點特異性氧化 - 中國...
    miRNA作為靶向mRNA的轉錄後調節因子,其氧化已被發現與細胞的氧化還原狀態相關,同時多種miRNA被證實參與了心肌肥厚發病過程。但是,迄今為止,o8G氧化修飾僅被認為是氧化損傷的結果,而其與miRNA相關的有效的表觀轉錄水平作用從未被提及,並且其是否與心肌肥大有關也未可知。
  • 缺氧誘導因子-2019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Semenza),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  HIF(缺氧誘導因子)是轉錄因子,可響應細胞環境中可用氧的變化,具體而言,是對氧的減少或缺氧作出反應。 HIF信號級聯反應介導低氧(低氧濃度狀態)對細胞的影響。缺氧常使細胞不分化。然而,低氧促進血管的形成,並且對於胚胎和癌症腫瘤中的血管系統的形成是重要的。傷口中的缺氧還促進角質形成細胞的遷移和上皮的恢復。
  • 聚焦化療耐藥性凋亡和鐵死亡協同增強缺氧惡性腫瘤療效——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研究團隊針對惡性實體腫瘤易復發、對放化療不敏感等制約臨床療效的關鍵「瓶頸」問題,自主研發了一種高釋氧的納米複合材料體系,為改善腫瘤的缺氧微環境並提高耐藥性實體瘤的化療療效提供了一種嶄新途徑。化療主要誘導Caspase依賴性細胞凋亡。然而,由於腫瘤內凋亡抑制劑和腫瘤多藥耐藥的過度表達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降低。
  • 異甘草素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姜拓之等研究發現,ISL可通過下調抗凋亡因子Bcl-2,上調調亡相關因子Caspase-3促進SHG44人腦膠質瘤細胞凋亡。Zhou等發現ISL通過半胱天冬酶和誘導線粒體死亡促使U87細胞凋亡。鄧雲秋用不同濃度ISL處理U251膠質瘤細胞,可以促進其凋亡,具體機制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