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億歐元 Google被開史上最高反壟斷罰單 盤點被處罰的巨頭們

2021-01-15 董毅智律師

(圖片來源:網絡)

Google再次「貢獻」歐盟巨額罰款

據BBC於當地時間7月18日發布新聞歷時三年的反壟斷調查告一段落。Google公司因涉嫌濫用市場地位,被歐盟罰款43.4億歐元,超過去年因為線上購物工具搜索出具的24億歐元的罰單。此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被歐盟要求90天之內停止目前的違法商業操作,不然就會面臨進一步的罰款,高達其日均營業額的5%。

歐盟認為,Google公司自2011年起強迫安卓設備製造商預裝谷歌搜索、谷歌Chrome瀏覽器及其Google Play應用商店,只預裝谷歌搜索需要付費,還會禁止設備製造商使用修改版的安卓系統。對此,Google公司表示將上訴。

雖然此次罰款金額打破了歷史記錄,然而事實上這對於Google而言並不是一筆很難交付的罰款——三月底時它的準備金達到了1030億美元。

對此,谷歌CEO Sundar Pichai提出警示稱,由於此次裁決,安卓可能不再免費,可能分配模式會變成像它的競爭對手蘋果一樣。「我們擔心今天的裁決將打破我們和安卓之間小心翼翼維護的緊張關係,它傳遞的不利消息在於專屬系統反而贏過了開源平臺。」 We are concerned that today’s decision will upset the careful balance that we have struck with Android, and that it sends a troubling signal in favor of proprietary systems over open platforms.

(圖片來源:網絡)

對此次處罰也並不是一致叫好。鐵娘子Margrethe Vestager並不贊同谷歌把蘋果當成競爭對手的事情,認為他們擁有本質上的不同,而為競爭服務的是擁有更多的用戶。如果是想要打敗Google,僅僅靠它的仇敵並不能搞定核心問題。行業分析者認為,歐盟本次的裁決對於重塑行業而言已經太晚了。CCS Insight的Geoff Blaber表示,歐盟現在的任何行為都已為時過晚,Any action by the EU is akin to shutting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Polar Capital基金的經理Ben Rogoff稱,現實是只要他們提供了效用給用戶,用戶仍然會使用這些平臺。

歐盟強力反壟斷,巨頭們紛紛中招

事實上,歐盟開出巨額罰單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去年Google就已因其在競價購物領域濫用其市場地位被處罰。除反壟斷領域外,歐盟也對逃稅、提供誤導性信息等行為作出多項罰款決定。甚至有說法認為,歐盟巨額罰款是其陷入反美、反科技、反資本主義的體現,但也有贊同者認為歐盟幫助競爭對手、新參與者公平地競爭,也爭取了普通消費者的權益。

(圖片來源:網絡)

高通,唯一的「芯」

歐盟委員會今年1月對高通作出9.97億歐元(合12億美元)的罰款決定,原因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起因在於高通支付一筆錢給蘋果公司,以使其在iphone和ipad上只使用高通晶片,導致其競爭對手英特爾沒有機會獲得市場份額,高通在六月初提起上訴,認為歐盟裁決存在錯誤,請求歐洲第二大法院駁回該項裁決。

歐盟反壟斷監管者在本周四,又指控高通存在新的違規行為,這是涉嫌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晶片組,排擠英偉達和英國手機軟體開發商Icera一案的最新進展。在2015年,歐盟執法者收到Icera的投訴後,指控高通濫用其市場地位在2009至2011年間阻礙Icera發展。據報導,如果被發現的確違反歐盟反壟斷法,高通可能面臨最高相當於其全球年營收10%的罰款。

英特爾,CPU「懟死」AMD

2007年,歐盟委員會對英特爾發起指控,2009年5月,歐盟對英特爾開出10.6億歐元罰單,裁定英特爾涉嫌壟斷。經過八年調查,歐盟認為,英特爾濫用其CPU的市場地位,利用其70%的市場份額,在2002年至2007年向戴爾、惠普、NEC、聯想等電腦生產廠商提供回扣,且塞錢給零售商,讓其只採購使用英特爾CPU的電腦,排擠競爭對手AMD。隨後2014年英特爾提起上訴,遭到歐盟第二高等法院駁回。英特爾隨後在2017又向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提起訴訟。

(圖片來源:網絡)

寶潔、聯合利華,洗衣服「獨白」

2011年4月,歐盟委員會對寶潔和聯合利華處以近3.2億歐元反壟斷罰款,認為兩家操控家用洗衣粉價格。兩家公司事發後積極配合調查並主動交待問題,尋求和解,相關罰款已被削減10%,寶潔公司處罰超過2.1歐元、聯合利華則被處以1.04歐元罰款。

據報導,2002年年初,寶潔、聯合利華和漢高三家日用消費品巨頭以開展研發為名,聯合操縱價格,並從事其他有違公平競爭的行為,直至2005年3月。漢高因為主動向歐盟委員會揭發而被免於處罰。

三星們的「串謀」

2014年9月,歐盟委員會裁定英飛凌、飛利浦、三星和瑞薩協調市場行為以控制晶片價格,並開出總額達1.38億歐元的罰單。歐盟稱,這些公司串謀討論定價、合同和生產能力等商業信息,在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銷售上設定價格以出售給戴爾、惠普等主要電腦生產商歐洲分公司。據報導,英飛凌被要求支付8280萬歐元、飛利浦被罰2015萬歐元,三星由於合作被減免了30%的罰款,只要支付3512萬歐元。瑞薩科技因主動舉報獲得完全豁免。

歐盟反壟斷,獨特的邏輯

對於歐盟的反壟斷調查大多數企業採取了認罰的處理方式,也有部分選擇上訴,但是大多屬於背景強大、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如高通、Google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卡特爾,歐盟採取了對於首個組織成員舉報者減輕甚至免除處罰的方式。

(圖片來源:網絡)

歐盟採取反壟斷調查、處罰存在三大邏輯特點:

相較而言處罰力度比較大

統計顯示,從2013年至今,歐盟已經因為反壟斷法向多家企業罰款共計84.72億歐元。不難發現,近十年來國外開具的反壟斷天價罰單中,歐盟更願意對壟斷企業開具巨額罰單,儘管美國反壟斷法非常嚴格,但在執行方面歐盟力度顯然更大。早在14年的時候,就有媒體統計全球反壟斷罰單排行榜,其中歐盟最高罰142億人民幣,相對於本次Google罰款都可以說不算高了。

歐盟調查時間往往比較長

例如,因特爾與歐盟之間長達十年時間的抗爭,自2007年起指控就已發起,直至2017 年得以重審。此外,2013年歐盟對萬事達進行調查,認為跨行費用轉嫁給商家,導致整體費用升高,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此外,調查還側重於萬事達集團的一些業務規定,這些規定讓商家無法從其他銀行提供的更好的條件中受益,同時也迫使商家接受所有類型的萬事達卡。然而至今也並沒有處罰落地。歐盟對於反壟斷事件的調查可以說是非常「耐心的」,而對企業來說就成為相對煎熬的事情。

歐盟反壟斷持續性監管

除了時間較長以外,歐盟還存在持續性監管的特質,也就是說往往在對企業進行過一項處罰後並不會因此而對企業放鬆監管,相反會會被歐盟「盯梢」,例如高通在最近又陷入危機,可以說成為有前例的對象更容易遭到歐盟的關注甚至處罰。

相關焦點

  • 屢遭天價罰單,歐洲為何總看谷歌、蘋果、FB不順眼?
    廣告糾紛,讓法國對谷歌再開罰單這起案件最初源於4年前,法國網站Gibmedia對谷歌的一起投訴。Gibmedia稱,谷歌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關閉了其谷歌廣告帳戶,損害了其業務,因此,有關機構應該對谷歌採取處罰措施。
  • 歐盟對谷歌處以 43.4 億歐元的反壟斷罰款;谷歌 CEO 抗議歐盟罰單...
    歐盟:因安卓系統案件對谷歌處以 43.4 億歐元的反壟斷罰款谷歌因安卓系統壟斷問題被歐盟罰款 43.4 億歐元,歐盟給予谷歌 90 天的最後通牒結束違法行為。歐盟稱,谷歌利用其安卓系統強化在搜尋引擎方面的主導地位。谷歌在聲明中稱,將對歐盟罰款提起上訴。
  • 美國巨頭百年反壟斷史
    《華爾街日報》的說法是:「通用汽車公司花了43年的時間才成為一家市值27億美元的公司,網景只花了大約一分鐘。」網景上市的時候還沒有盈利,成立以來累計虧損1278萬美元。按照以往的成功經驗,一家新科技公司最好在至少連續四個季度盈利後再考慮IPO,但網景的成功顛覆了華爾街的想像。網景在納斯達克上市,翻開了網際網路公司造富神話的第一頁。
  • 法國對谷歌開1.66億美金罰單: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全球份額佔90%
    據國外媒體報導,法國對谷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處以1.5億歐元(約合1.66億美元)罰款。對此,谷歌正在對本次巨額罰款進行上訴。今年9月,谷歌就一起財政欺詐案與法國達成11億美元和解協議,1月,法國數據保護監察機構對谷歌罰款5000萬歐元(合5700萬美元)。也就是說,這是僅在法國,谷歌今年就遭遇了三次罰款,累計被罰款總額超過了13.2億美元。
  • 蘋果被開出1000萬歐元罰單,虛假防水宣傳餘波再起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30日電 繼「降速門」事件後,蘋果又因誤導性商業行為被開出高額罰單。 據路透中文網報導,義大利反壟斷主管機關周一表示,已經對蘋果罰款1000萬歐元(1200萬美元),因其販售iPhone商業手法具有「侵略性及誤導性」。
  • 汙染處罰為何國內外反差大
    一邊是動輒上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罰款,一邊是最高100萬元的罰款額。在收費上總是喊著與國際接軌的我們,為何在環境汙染的處罰上,難和國際接軌?近日,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因一起重大汙染案被判罰95億美元,被稱為史上最貴汙染罰單。與之相比, 紫金礦業汙染案前不久一審被判罰款3000萬元,也打破了中國環境汙染處罰的紀錄。
  • 深圳開出第一張電子菸罰單,悅刻們要進入寒冬了嗎?
    深圳開出第一張電子菸罰單,悅刻們要進入寒冬了嗎?10月15日,深圳市控煙辦獲悉開啟《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修訂後的首次控煙執法,監督對象是首次納入禁菸範圍的公交站臺,共有6名菸民被罰,罰款50元。其中包括1名電子菸菸民——這也是中國內地開出的首例電子菸罰單。
  • 高通接受處罰,紐約時報叫什麼屈
    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9日同意支付9.75億美元罰款,從而了結了中國政府對該公司違反《反壟斷法》的調查。高通股價在9日的盤後交易中上漲3%。高通2013財年生產了7.16億張晶片,其中約一半賣給了中國手機製造商等IT企業。
  • 壟斷原料藥三年提價54.6倍 這3家公司被開出3億罰單
    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反壟斷法》對這3家公司進行處罰,開出了3億元罰單。其中,一家被處罰的公司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訴至法院,要求撤銷相關處罰,該案於本月15日開庭。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壟斷行為消除以後,廣西、浙江、甘肅、陝西、貴州、湖北和江蘇等7地已下發通知,督促相關生產企業降價。
  • 證監會新年「1號罰單」給了兩位散戶 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能做
    使用約200個個人及機構帳戶,以4倍槓桿調動數億元巨資,高峰時控制上市公司總股本30%以上的籌碼……近日,證監會公布了2021年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和1號市場禁入決定書,熊某昌與吳某榮控制196個證券帳戶,操縱華平股份虧損3.24億元,分別被證監會處罰205萬元、185萬元,合計罰款390萬元。另外,吳某榮被採取3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 繼3億罰單後,還有17家企業被要求降價
    2020年4月,國家市監局根據《反壟斷法》對這3家公司進行了處罰,並開出了超3億元的巨額罰單,可以說是轟動了整個原料藥行業。   繼原料藥行業迎3億大罰單後,廣西、浙江、甘肅、陝西、貴州、湖北和江蘇等多地紛紛下發通知,督促相關生產企業降價。
  • 從重從嚴監管 第三方支付機構去年收68張罰單 最高罰沒1.16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共開出罰單68張,累計罰沒金額超3.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千萬元級罰單已不再是「稀缺」案例,其中有近半罰單涉及「雙罰」,除了支付機構自身面臨處罰外,監管部門對違規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持續加大。
  • ...針對移動優先新聞網站的激勵政策 以緩和反壟斷壓力 - Google...
    此外在反壟斷這件事上,歐盟方面一直走在施壓的第一線,迄今為止開出的罰單已高達 90 億美元。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員工告密竟得5.25億,樂視緣何再現漲停,優步自駕...
    美銀美林3名員工告密竟得5.25億獎金19日,美國證監會(SEC)的一紙文件,揭曉了一樁史上最高的「告密獎金」。數據顯示,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的23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的22元。
  • 迪古裡拉「漲了」1.4億歐元,PPG最終「咬咬牙」買了!
    2020年末,塗料行業傳來一則重磅併購交易,巨頭PPG擬以11億歐元收購北歐最大塗料企業Tikkurila(迪古裡拉),事件一出引發行業關注。2021年剛剛開年,這筆交易卻出現變卦,Tikkurila稱收到一份競爭性報價的提議因此提高了交易報價,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1.4億歐元(約為人民幣11億元)。
  • 接種了「反壟斷疫苗」的網際網路巨頭:評騰訊1分錢中標案
    騰訊的反壟斷「疫苗」市值已超2萬億港元的騰訊,雖然大量收入來自遊戲業務,但真正能使其在第三方支付領域迅速追趕支付寶的關鍵是其在即時通訊與社交網絡業務上擁有活躍度很高、同時忠誠度也很高的8億多用戶。但弔詭的是,與其他法律部門學者對最高法判決展開爭鳴不同,中國反壟斷法學術界至今缺少公開質疑最高法院對奇虎訴騰訊的二審判決中存在的問題。許多之前質疑廣東高院一審該案時存在明顯錯誤、甚至地方保護之嫌的學者,也不再發聲了。
  • 對「低頭族」開罰單具有現實意義
    天津市出臺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對違規的「低頭族」開罰單,具有現實意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交通安全隱患,也保障了「低頭族」們的生命健康安全。筆者認為,對「低頭族」開罰單,關鍵還在落實,如果開得都是「空頭」罰單,沒有多少「低頭族」受到應有懲罰,最終將淪為一紙空文。<br><br>  城市街頭「低頭族」不斷湧現,給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造成了很大困擾。
  • 股訊| 科技板塊強勁 反壟斷威脅減小推動科技巨頭股價大漲
    圖1:納指漲3.85%,報收11590.78點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5日消息,民主黨控制美參議院可能性渺茫,投資者認為國會通過針對科技巨頭的新反壟斷法律可能性降低由於投資者認為共和黨控制參議院將影響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星期三科技巨頭股價大幅上漲。
  • 壟斷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3家經銷企業被罰3.255億
    壟斷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3家經銷企業被罰3.255億 中國質量報微信公眾號 2020-04-14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