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仍需發展天然氣 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2021-01-14 股城網

在今天舉行的「2017中國油氣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表示,儘管今年冬季出現天然氣短缺,我國要治理霧霾,還是需要大力發展利用天然氣。「天然氣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應該是治理霧霾和大氣汙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目前出現的這些問題都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會得到解決。」張玉清說。

他認為,今年冬天中國產生「氣荒」的原因首先在於天然氣儲氣調峰應急能力建設嚴重滯後。以地下儲氣庫為例,中國地下儲氣庫的工作氣量為61億方,僅佔消費總量的3%,而美國的這個比例達到17.6%,歐洲一些國家則更高。

天然氣供需消費

「其次,今年煤改氣力度之大也遠遠超出業內外預期。」張玉清表示,今年是大氣汙染治理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各方環保力度非常大,層層加碼。與此同時,今年一改前三年有增有降的局面,所有省份天然氣消費量都呈現正增長。其中,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四川等重點省份的消費呈現階梯式增長,增速均超過20%,遠超歷史年份。

他認為,天然氣消費今年淡季不淡也是導致「氣荒」的一個原因。而上遊資源減供則加劇了天然氣資源緊張。在張玉清看來,未來中國天然氣消費仍將持續不斷增長,這取決於三個關鍵問題:一是國家環保政策;二是氣源供應能否保障;三是氣價能否承受。

「國家環保政策的逐步加強決定了天然氣必然要承擔冬季清潔取暖的重任。至於氣源能否保障,我們看到,全球天然氣產量仍在不斷增長,預計2020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將達到4.4億噸/年,較2016年大幅增加43%。這意味著未來全球LNG供過於求將加劇,供應能力剩餘將從2016年的4000萬噸/年擴大到2020年的8500萬噸/年,說明資源是可以保障的。」張玉清說。

至於氣價能否承受的問題,他表示,自2014年10月國際油價下跌以來,國際LNG現貨也出現供大於求,現貨價格一路走低。截至目前,三個市場的LNG現貨價差逐步縮小。隨著北美天然氣開始出口,這一趨勢將進一步明顯。

在談及未來促進中國天然氣持續健康發展的措施,張玉清表示,首先是加強供用氣規劃銜接,有序推進煤改氣工作;其次是加強協調,採取措施,上遊供氣企業聯合保供;其三是加快天然氣輸氣幹線管道的互聯互通建設;四是推動輸氣管道設施與LNG接收站公平開放;五是加快推動我國儲氣調峰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六是繼續加強國內天然氣勘探及開發建設力度;七是加快推進居民用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八是研究大型高產氣田能否作為應急調峰氣田。

相關焦點

  • 氮氧化物VS「氨逃逸」!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沒有想像的美好
    特別是今年,國內不少省市相繼出臺差異化錯峰生產計劃,滿足超低排放的水泥企業可以不用參加或減少錯峰生產,水泥企業環保升級步伐大大加快。據中國水泥網報導,目前包括河南在內的不少地區水泥企業均表示已經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然而,眾所周知,水泥行業三大汙染物「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中,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治理難度最大。
  • 與霧霾說拜拜?科學家發現氮氧化物與硫酸鹽,能解決空氣汙染
    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從人類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就已經成功的將科技變成了一把雙刃劍,人類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類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人類的文明朝著前方大步前進,可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也因為人類大力發展科技,開始變得不再晴朗。
  • 中國海油建成全國單廠最大天然氣電廠
    據中山嘉明總經理趙良廷介紹:「天然氣發電與煤電相比對環境影響很小,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甲烷(CH4),機組發電過程中排放物為二氧化碳和水,酸雨元兇二氧化硫基本不排放,苯、鉛致癌物和PM2.5罪魁禍首粉塵零排放,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燃煤發電的20%和45%。」中山嘉明天然氣機組相對於國內主流燃煤電廠來說,每發一度電就少排放氮氧化物0.53克,少排放二氧化碳530.27克。
  • 霧霾七問: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
    「主因還是汙染排放大,不利氣象條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賀克斌:1990年以前,北京也有類似擴散條件不利的天氣,但並沒有發生重汙染。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燃煤、機動車等排放的汙染物翻了四五番。隨著汙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氣象門檻逐年降低。氣象條件稍微差一點,就發生霧霾,再差一點,就發生重霧霾汙染。
  • 氮氧化物「提速」重汙染?專家:待商榷
    而從長時間來看,1990年的排放到現在已經翻了幾番,在多種汙染物排放量都逐年上升的情況下,成霾的氣象門檻逐年降低,即目前排放水平下氣象條件稍微差點就會形成霧霾。因此,排放才是核心內因。  目前我國各類汙染物都是千萬噸級的排放量,並且主要集中在東部偏北,尤其是京津冀,這裡煤耗和排放強度最高,解決問題的根源還是要把排放降下來。
  • 人民日報七問霧霾:什麼時候才能呼吸到潔淨空氣?
    5、空氣重汙染期間,治理霧霾的重點是什麼? 「把氮氧化物排放降得更低一點,可能效果更明顯」 賀克斌:《大氣十條》針對的是以下幾種汙染物:一次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這一順序也是按照實際減排力度大小排列的,一次顆粒物、二氧化硫減得多些,氮氧化物次之,揮發性有機物減得少些。
  • 王世宏:我國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是大勢所趨
    同時,燃燒煤炭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凸顯,我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67%、煙塵排放總量的70%和人為源大氣汞排放總量的40%均來自於燃煤,因此,以更清潔高效的天然氣代替煤炭的部分產能,減輕環保壓力勢在必行。
  • 中國霧霾經濟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從霧霾天氣的成因及控制途徑看,霧霾治理過程中帶來的投資機會集中在前端控制和後端治理兩個領域,其中前端控制包括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和環境監測等內容,後端治理則包括空氣淨化器和新能源汽車等內容。隨著公眾對於PM2.5相關危害認識的加深,也讓具有抗霧霾功能的消費品迎來巨大商機,催生了「霧霾經濟」持續升溫,也為旅遊、保健、新能源等產業帶來發展機遇。
  • 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
    霧霾天氣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霧霾什麼時候會消散?作為一名普通公眾,我們能為治理霧霾做些什麼?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科學院大氣成分研究所所長孫俊英、副所長王亞強。(圖片來源:河南日報)「顆粒物懸浮在大氣中,造成空氣混濁、能見度降低,從而導致霧霾天氣的出現。」孫俊英說,「其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不足人的頭髮絲粗細1/20的細顆粒物被稱為PM2.5,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如果被吸入人體內,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 氮氧化物「提速」重汙染?專家:待商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而從長時間來看,1990年的排放到現在已經翻了幾番,在多種汙染物排放量都逐年上升的情況下,成霾的氣象門檻逐年降低,即目前排放水平下氣象條件稍微差點就會形成霧霾。因此,排放才是核心內因。  目前我國各類汙染物都是千萬噸級的排放量,並且主要集中在東部偏北,尤其是京津冀,這裡煤耗和排放強度最高,解決問題的根源還是要把排放降下來。
  • 2021-2027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空氣品質已成為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霧霾天氣頻發、裝飾裝修和家具造成的室內環境汙染日益加劇,兩大因素催生了以空氣和車內淨化器為代表的室內環保業,正呈現蓬勃的發展勢頭。  霧霾頻繁襲擾,廣大消費者爭先恐後搶購各式各類的空氣淨化器,使得空氣淨化器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銷售火爆的盛況。
  • 國外大城市都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霧霾再一次襲來,這幾天全國人民數次上演「等風來」,似乎天氣的好壞、霧霾的退散只能看老天的臉色?歷史上遭遇霧霾侵襲的不只中國北京,雖然空氣汙染的成因可能不同,但或許對於我國的霧霾治理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本期Dr.YOU關注國外都是怎麼治理霧霾的。
  • 中國何時才能治好霧霾?院士:北京需要10到15年
    當然,主要是目前汙染物排放還沒有降到位。如果能降到位,即使在不利氣象條件下,霧霾持續時間和出現次數都會減少。  歐陽志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發生重汙染天氣,我覺得人為的汙染物排放是主因。天氣條件是形成霧霾的外部環境,如果沒有那麼多汙染物排放,即使天氣不好,汙染物濃度也不會那麼高。
  • 現有玻璃窯爐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實施方法
    北極星大氣網訊:導讀:控制玻璃窯爐的氮氧化物減排是當前玻璃企業的重點工作,怎樣進行現有的玻璃窯爐煙氣治理,德國SGT公司對現有的窯爐設計提出了無需改變就能能夠達到減排需求的解決方案,用這家德國公司的話說,傳統的橫焰窯和馬蹄焰窯不僅能夠達到降低NOx排放的目標,而且可以實現天然氣和重油的無差異化使用。
  • 中國綠髮會:「十四五」大氣汙染深度治理的問題與建議(徵求意見稿)
    關鍵字:霧霾 超低排放 煙塵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水汽 指標1.目前的問題「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今年5月在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通過「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頻發的根本原因,是「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的排放」。
  • ...霧霾 逆溫 大氣環境容量 逆溫層 氣溶膠粒子-中國新聞-東方網
    「主因還是汙染排放大,不利氣象條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賀克斌:1990年以前,北京也有類似擴散條件不利的天氣,但並沒有發生重汙染。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燃煤、機動車等排放的汙染物翻了四五番。隨著汙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氣象門檻逐年降低。氣象條件稍微差一點,就發生霧霾,再差一點,就發生重霧霾汙染。
  • 唐孝炎專訪:防治臭氧汙染重在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面對日益嚴峻的臭氧汙染,環保部已採取部署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出臺VOCs的治理政策標準、削減氮氧化物排放等措施。6月15日,臭氧問題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院士接受政能亮訪談,談臭氧汙染的成因與防治。
  • 關於召開第二十三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到2020年,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
  • 2019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目標下降3% 工業鍋爐改造升級再...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來,國家環保部和地方環保局嚴抓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出臺標準越來越嚴,工業企業作為汙染防治主體也被納入到了嚴格的環保監管之中。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一次明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的目標。對於企業來講,加強汙染防治,推動綠色發展是其在未來能夠持續良好發展的必經之路,且這條道路上沒有捷徑。
  • 趙忠秀:治理霧霾存在一個長期的J曲線效應
    然而,大氣汙染的根不除,霧霾就不會清除,這也註定了中國治理大氣汙染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儘管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但在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而後下降之前,在氣候變化無常的情形下,霧霾來襲的頻率可能更密,我國要面臨霧霾天氣繼續惡化然後才好轉的情況,也就是存在一個長期的J曲線效應。  為什麼說我國的大氣汙染還有可能持續惡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