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從人類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就已經成功的將科技變成了一把雙刃劍,人類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類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人類的文明朝著前方大步前進,可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也因為人類大力發展科技,開始變得不再晴朗。
在2013年的時候,「霧霾」這個詞開始見諸於各類報導,開始被人類越來越熟悉。經過資料顯示,大約在2013年的1月份,全國30個省都開始籠罩在一片霧霾天中,根據統計,整整1個月的時間裡,只有5天的時間是晴朗的,而且經過檢測,只有不到1%的城市的空氣品質標準是達標的,同年,根據國際上的城市汙染數據顯示,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有10個城市的汙染最嚴重,其中7個都在中國。
可以說,從2013年開始,霧霾的現象開始變得越常見,當然,關於霧霾的形成,原因也越來越具體,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國內之所以霧霾現象嚴重,是因為北方的冬天都是供暖的,而且都是大量的燃燒煤炭,這就導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氣體開始不斷地大量注入到大氣層之中,所以,才會導致國內大部分地區都出現非常嚴重的霧霾現象,甚至周邊一些國家的網友,也認為他們國家出現的霧霾現象,與中國的煤炭燃燒有關。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霧霾天,是因為人類活動與特定的氣候環境相結合,相互作用後就會導致霧霾的出現。簡單來說,當人類開始變得高度社會化,高密度的人口數量,就會導致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所以就需要排放出大量的細顆粒物,也就是我們所謂的PM2.5,當大氣循環無法處理這些PM2.5,就會導致大範圍的霧霾天氣。
從2014年開始,我國一直都在治理霧霾,首先是減少煤炭的燃燒排放,之後就是在一些大城市,開始限制車輛,減少尾氣的排放,此外,還有很多加強環境管制的措施出臺。科學家也沒閒著,經過研究,科學家發現,PM2.5的主要成分為空氣中的硫酸鹽,和氮氧化物。不過,它們的來源卻並不是一個。
首先,氮氧化物的來源主要是從煤炭燃燒、汽車尾氣、石油燃燒等排放出來的,而硫酸鹽的出現卻仍然令科學家們感到頭疼,因為它與氮氧化物是直接產生的不同,很可能是在某種氣體進入到大氣中,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形成的。
研究認為,二氧化硫的氧化會導致硫酸鹽的產生,科學家認為,通過找到可以抑制二氧化硫氧化的氣體,就可以減少硫酸鹽的產生,同時,通過減少可以導致氫氧化物排放的物體,也可以減少PM2.5的出現。簡單來說,對於霧霾的治理上,早已經變成全球化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配合,比方說,大家都要從自身做起,儘量綠色出行。畢竟地球只有一個,在我們有能力離開地球之前,我們還需要與地球好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