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霧霾說拜拜?科學家發現氮氧化物與硫酸鹽,能解決空氣汙染

2021-01-07 奇點使者

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從人類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就已經成功的將科技變成了一把雙刃劍,人類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類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人類的文明朝著前方大步前進,可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也因為人類大力發展科技,開始變得不再晴朗。

在2013年的時候,「霧霾」這個詞開始見諸於各類報導,開始被人類越來越熟悉。經過資料顯示,大約在2013年的1月份,全國30個省都開始籠罩在一片霧霾天中,根據統計,整整1個月的時間裡,只有5天的時間是晴朗的,而且經過檢測,只有不到1%的城市的空氣品質標準是達標的,同年,根據國際上的城市汙染數據顯示,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有10個城市的汙染最嚴重,其中7個都在中國。

可以說,從2013年開始,霧霾的現象開始變得越常見,當然,關於霧霾的形成,原因也越來越具體,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國內之所以霧霾現象嚴重,是因為北方的冬天都是供暖的,而且都是大量的燃燒煤炭,這就導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氣體開始不斷地大量注入到大氣層之中,所以,才會導致國內大部分地區都出現非常嚴重的霧霾現象,甚至周邊一些國家的網友,也認為他們國家出現的霧霾現象,與中國的煤炭燃燒有關。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霧霾天,是因為人類活動與特定的氣候環境相結合,相互作用後就會導致霧霾的出現。簡單來說,當人類開始變得高度社會化,高密度的人口數量,就會導致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所以就需要排放出大量的細顆粒物,也就是我們所謂的PM2.5,當大氣循環無法處理這些PM2.5,就會導致大範圍的霧霾天氣。

從2014年開始,我國一直都在治理霧霾,首先是減少煤炭的燃燒排放,之後就是在一些大城市,開始限制車輛,減少尾氣的排放,此外,還有很多加強環境管制的措施出臺。科學家也沒閒著,經過研究,科學家發現,PM2.5的主要成分為空氣中的硫酸鹽,和氮氧化物。不過,它們的來源卻並不是一個。

首先,氮氧化物的來源主要是從煤炭燃燒、汽車尾氣、石油燃燒等排放出來的,而硫酸鹽的出現卻仍然令科學家們感到頭疼,因為它與氮氧化物是直接產生的不同,很可能是在某種氣體進入到大氣中,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形成的。

研究認為,二氧化硫的氧化會導致硫酸鹽的產生,科學家認為,通過找到可以抑制二氧化硫氧化的氣體,就可以減少硫酸鹽的產生,同時,通過減少可以導致氫氧化物排放的物體,也可以減少PM2.5的出現。簡單來說,對於霧霾的治理上,早已經變成全球化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配合,比方說,大家都要從自身做起,儘量綠色出行。畢竟地球只有一個,在我們有能力離開地球之前,我們還需要與地球好好相處。

相關焦點

  • 氮氧化物「提速」重汙染?專家:待商榷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近日,清華學者聯合發表的一份關於霧霾的最新研究成果引發關注。研究稱,12月中下旬的重汙染期間,二氧化氮大大加速了硫酸鹽的生成,而硫酸鹽恰是重汙染形成的主要驅動物種。昨日,該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詳解該成果時表示,把氮氧化物減排提到更優先位置,可以有效抑制硫酸鹽的形成,重汙染天氣的形成也會因此「減速」。
  • 氮氧化物「提速」重汙染?專家:待商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清華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認為,華北地區氮氧化物濃度高加速重汙染,建議重視氮氧化物減排  新京報訊 (記者沙璐)近日,清華學者聯合發表的一份關於霧霾的最新研究成果引發關注。研究稱,12月中下旬的重汙染期間,二氧化氮大大加速了硫酸鹽的生成,而硫酸鹽恰是重汙染形成的主要驅動物種。
  • 人民日報七問霧霾:什麼時候才能呼吸到潔淨空氣?
    「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當「跨年霧霾」等空氣重汙染過程頻繁時,不少人發出疑問。連日來,記者專訪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 1、哪些原因導致這麼重的霧霾?
  • 霧霾七問: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
    「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當空氣重汙染過程頻發時,不少人發出疑問。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和「心肺之患」相關的這些問題,也是本報記者心中的問號。連日來,記者專訪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一起來看看專家學者們的詳細分析。
  • 【深度好文】一文看懂中國霧霾的成因、危害和解決方案
    【深度好文】一文看懂中國霧霾的成因、危害和解決方案北極星大氣網訊:今天是帝都發布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的第二天。其實,通過提前預測預警來加強局地汙染控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北京等地區的大氣汙染。例如,北京奧運會時段採取了單雙號黃標車限行等措施,該時段的大氣汙染物粒子就非常少,本文有更詳細的論述。
  • 霧霾籠罩下的煙霧箱
    這個神秘的箱子,再加上實地觀測,能對改善大氣汙染做出什麼貢獻?他說。煙霧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能對改善大氣汙染做哪些貢獻?楚必武以前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李俊華教授的實驗室讀博士,從2008年起開始用煙霧箱做研究,畢業後在賀泓的研究小組工作,他對清華大學這個小型的煙霧箱了如指掌。「這個冷櫃一樣的外殼就是一個空調室,能夠保持溫度恆定。」
  • 冬去春來霧霾反而多了 這次工業汙染是罪魁禍首
    不過,今天的天氣不好,窗外灰濛濛的,用手機一查,PM2.5濃度已經達到了248微克/立方米,重度汙染。無奈,王磊只好放棄了跑步的打算。2月26日-28日、3月2日-4日、3月9日-15日、3月25日-28日、4月1日-4月2日,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京津冀地區已經連續遭遇5輪重汙染天氣。冬天還是藍天白雲,為啥到了春天反而霧霾頻發?連續遭遇多輪重汙染天氣,原因究竟是什麼?
  • 清華專家:氮氧化物大大加速了致霾汙染物形成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近日,清華學者聯合發表的一份關於霧霾的最新研究成果引發關注。研究稱,12月中下旬的重汙染期間,二氧化氮大大加速了硫酸鹽的生成,而硫酸鹽恰是重汙染形成的主要驅動物種。昨日,該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詳解該成果時表示,把氮氧化物減排提到更優先位置,可以有效抑制硫酸鹽的形成,重汙染天氣的形成也會因此「減速」。
  • 被忽視的霧霾元兇:氨氣汙染
    被忽視的霧霾元兇——財新特稿回顧 記者:孔令鈺中國多數大中城市近年比過去有了更多的灰霾或霧霾。在媒體宣傳下,不少公眾幾乎能背出PM2.5的五大來源:機動車尾氣排放、工業汙染、燃煤汙染、施工揚塵以及外來汙染。
  • 北京霧霾主要成分形成之謎破解!
    近年來,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頻發,但霧霾主要成分硫酸鹽的形成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據了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硫酸鹽是重汙染形成的主要驅動因素。在絕對貢獻上,重汙染期間硫酸鹽在大氣細顆粒物PM2.5中的質量佔比可達20%,是佔比最高的單體;在相對趨勢上,隨著PM2.5汙染程度上升,硫酸鹽是PM2.5中相對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因此,硫酸鹽的來源研究是解釋霧霾形成的關鍵科學問題。
  • ...霧霾 逆溫 大氣環境容量 逆溫層 氣溶膠粒子-中國新聞-東方網
    「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當空氣重汙染過程頻發時,不少人發出疑問。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和「心肺之患」相關的這些問題,也是本報記者心中的問號。連日來,記者專訪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一起來看看專家學者們的詳細分析。
  • 新加坡發現重硫酸鹽影響汽車尾氣排放 有助於打造更高效催化劑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Yale-NUS College)與瑞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柴油發動機排氣系統中的重硫酸鹽與能降低尾氣排放的催化劑的使用效率有密切關係。
  • 高溼 逆溫 南風—詳解北京"橙色預警"背後霧霾成因
    從組分上分析,張大偉介紹,正常大多數情況下,PM2.5的組分有4大類,有機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這4類佔PM2.5質量的百分比都會超過10%。「北京積累型的汙染過程中,是硝酸鹽比較多,城區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會轉化硝酸鹽。區域傳輸型的汙染中,有機物和硫酸鹽會高一些。」他說。    此外,不同時期的汙染呈現的特色略有差異,但全年總體變化不大。
  • 倫敦霧≠中國霾 二者空氣化學過程相同但成分不同—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馮衛東)1952年12月籠罩倫敦上空5天的一場大霧,奪走多達1.2萬人的寶貴生命,其成因數十年來令科學家費解;現在,肆虐在中國上空的霧霾同樣令人不堪其擾
  • 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走出霧霾認識的幾個誤區
    「霧霾的產生,VOC的作用大於氮氧化物」  中國電力報:作為環境專家,您認為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唐孝炎:霧、霾是氣象學的名詞,霧霾天氣的成因並不是只有汙染一種,霧霾古代就有,空氣中有很多細小的顆粒物,比如塵土、海浪帶起來的泡沫、花粉等等,特別是颳風帶起來的土壤顆粒物,都是自然界中本來存在的。
  • 霧霾來得更早!今年秋冬空氣品質形勢咋樣?
    但前幾天我國北方地區的一次汙染過程早早地來了,讓人們更加擔憂——今年秋冬,霧霾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嚴重?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我國大氣環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就在於京津冀地區。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整體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秋冬季改善不明顯。
  • 中國何時才能治好霧霾?院士:北京需要10到15年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5日報導,近期頻繁襲來的大範圍嚴重霧霾,不時啟動的空氣重汙染預警,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人們心中焦慮。  「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
  • 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
    字體 大中小 中國天氣網訊 北京1月內4次遭霧霾襲擊,城區空氣重度汙染;南京
  • 詳解北京霧霾橙色預警背後成因:逆溫 南風 高溼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姚輝通報,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相關規定,經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批准,自21日中午12時起,將空氣重汙染的「黃色預警」升級至「橙色預警」。北京市的此輪霧霾,肇始於19日晚間,可用「來勢猛」「時間長」「氣象條件差」「區域輸送強」來描述。
  • 【新華網】霧霾頻發 「光化學煙霧」離我們多遠?
    日前,一則「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有機化合物」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實施該項研究的中科院相關專項組稱,席捲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化學組成,是倫敦1952年煙霧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物的混合體,疊加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霧霾天氣如何形成、危害幾多?京津冀汙染到底有多嚴重?有毒有害空氣是危言聳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