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家克雷洛夫曾寫過一則寓言,名字叫《橡樹下的豬》----
豬整天在老橡樹下狼吞虎咽地吃著橡實,吃飽了,就躺在樹蔭裡呼呼大睡,終於睜開沉重的眼睛醒來時,就站起身來,用豬鼻子拱起橡樹的根來了。
「喂,你不明白嗎?這樣要損傷橡樹的,」躲在樹枝上的一隻老鴉責備它,「如果你把樹根都拱出來的話,樹就要枯死了。」
豬氣哼哼地回答道:「那就讓它枯死好了!我看不出這棵樹有什麼用處,我所需要的,只是養得我肥肥胖胖的橡實。」
「忘恩負義的東西!」橡樹用嚴肅的口吻答道,「如果你抬起你的醜臉往上瞧瞧,朋友,你就會明白,這些橡實都是從我身上長出來的呀。」
寓言之所以能成為寓言,是因為它的寓意不僅有共性,而且有深遠的穿透力。這則寫於200多年前的俄國寓言,可以說是基督教會在中國之遭遇的寫照。
那些背井離鄉來到中國的傳教士,每到一個地方,在建立起教會的同時,也會建立醫院和學校,不僅治病救人,而且啟迪民智,傳播科學和文化,造福於一方百姓。
中國最早的醫院和學校,都是傳教士建立起來的。稍稍翻閱一下中國近代史就會知道,西方傳教士是中國現代教育和醫學的先驅。
滄州現在最大的醫療機構---滄州中心醫院,其前身是英國倫敦會建立的博施醫院,這是滄州最早的醫院。
近些年,滄州中心醫院很注重挖掘博施醫院的歷史,組織編譯了《英國醫生與滄州博施醫院》等重要史料。
編譯者陳秀春先生告訴我,透過這些資料,可以看到傳教士醫生對中國百姓不求回報的愛。陳秀春說,他一邊翻譯,一邊常常感動地掉下淚來。
那些傳教士醫生把治病救人當作最重要目的。沒有錢的窮人,在這裡都能得到免費救治。不僅如此,那些醫生還給敵視他們的義和團員看病療傷。然而義和團卻追殺傳教士,而且放火燒毀了醫院。
在山西,一名傳教士的妻子面對中國人的屠刀,憤慨地問:「我們為你們做了那麼多,你們為什麼這樣對我們?」
在《中華讀書報》上曾讀到過一篇文章。對於基督教對人類文明影響,這篇文章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基督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不僅影響了人類的政治、思想、文化、藝術,也使人類學會對生命尊嚴的尊重。
然而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卻寫道:「基督教文明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遠遠大於基督教對人類的影響.我們完全可以在不接觸基督教的情況下享用基督教文明,因為我們生活中許多文明的、先進的制度、觀念、行為規範等等,是在基督教精神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在這裡,作者把基督教信仰和基督教文明割裂開來,鼓勵人們享用基督教文明而不接觸基督教。豈不知基督教文明是基督教信仰結出來的果實嗎?如果不種植橡樹,怎麼能吃到橡樹的果實呢?
其實這個作者的思想在中國頗有代表性,我們接受了傳教士建立起來的醫院和學校,卻趕走傳教士,唾棄傳教士所傳揚的舍己的愛。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看看我們的醫療和教育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吧!就像買櫝還珠中的那個人一樣,我們只願意接受外在的東西,卻拋棄了具有生命力的內核。
中國最主要的問題,可以透過克雷洛夫的這則寓言看出來。既要享用橡樹的果實,就要愛護橡樹,而不是遠離它、傷害它,甚至要將它連根拔除。
但願我們能告別愚昧,遠遠趕走那頭蠢豬;但願那株橡樹在中國深深紮根,讓孩子們能在樹下快樂地撿拾橡實。
每天一首讚美詩:《願你崇高》
《詩意恩典》加好友
《詩意恩典》讚賞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