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以「表面粗糙度」為中心概念,詳細介紹了評定依據、評定參數等問題,值得一看!
在技術交流中,很多人習慣使用「表面光潔度」指標。其實,「表面光潔度」是按人的視覺觀點提出來的,而「表面粗糙度」是按表面微觀幾何形狀的實際提出來的。因為要與國際標準(ISO)接軌,國標中早已不再使用「表面光潔度」這個表達術語,正規、嚴謹的表達均應使用「表面粗糙度」一詞。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兩波峰或兩波谷之間的距離(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屬於微觀幾何形狀誤差。具體指微小峰谷Z高低程度和間距S狀況。一般按S分: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採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過程中刀具與零件表面間的摩擦、切屑分離時表面層金屬的塑性變形以及工藝系統中的高頻振動、電加工的放電凹坑等。由於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跡的深淺、疏密、形狀和紋理都有差別。各參數的單位長度,取樣長度是評價表面粗糙度規定一段基準線的長度。在ISO1997標準下一般使用0.08mm、0.25mm、0.8mm、2.5mm、8mm為基準長度。
由N個基準長度所構成。零部件表面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在一個基準長度上無法真實地體現出粗糙度真實參數,而是需要取N個取樣長度來評定表面粗糙度。在ISO1997標準下評定長度一般為N等於5。Ra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在取樣長度(lr)內輪廓偏距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在實際測量中,測量點的數目越多,Ra越準確。Rz 輪廓最大高度:輪廓峰頂線和谷底線之間的距離。
在幅度參數常用範圍內優先選用Ra 。在2006年以前國家標準中還有一個評定參數為「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用Rz表示,輪廓最大高度用Ry表示,在2006年以後國家標準中取消了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採用Rz表示輪廓最大高度。Rsm 輪廓單元的平均寬度。在取樣長度內,輪廓微觀不平度間距的平均值。微觀不平度間距是指輪廓峰和相鄰的輪廓谷在中線上的一段長度。相同的Ra值的情況下,其Rsm值不一定相同,因此反映出來的紋理也會不相同,重視紋理的表面通常會關注Ra與Rsm這兩個指標。Rmr 形狀特徵參數用輪廓支承長度率表示,是輪廓支撐長度與取樣長度的比值。輪廓支承長度是取樣長度內,平行於中線且與輪廓峰頂線相距為c的直線與輪廓相截所得到的各段截線長度之和。在國內實際生產中多用Ra指標;日本常用Rmax指標,相當於Rz指標;歐美國家常用VDI3400標準來標示表面粗糙度,做歐洲模具訂單的工廠,經常會用到VDI指標,比如常聽到客戶說「這個產品的表面按VDI30做」。
VDI3400表面與常用標準Ra有著對應關係,不少人經常要去查資料找對應的值,下面這份表格很全,推薦收藏。
(資料來源:機械知網)
聲明:
所轉載文章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以保證您的權益!
原創文章版權歸本公眾號所有,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或引用。否則,我們將訴諸法律!
往期熱文推薦:
• 【熱點原創】上海工具機百年滄桑
• 【熱點原創】跨越暗夜的中國工具機
• 【熱點原創】面對科技霸權,中國工具機能不能以人才破招?
• 【獨家數據】「數控工具機可靠性」調查分析報告
• 【獨家系列報導】中國工具機民企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