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還能活多久——恆星演化

2020-12-03 夸克星貓

日出日落,我們已經習慣於有著太陽的世界。但是偶爾會有一個想法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太陽是從哪裡來的?

太陽屬於恆星,恆星即是能夠發光發熱的星體。恆星是從宇宙中的氣體星雲中誕生的,其主要成分是氫。由於某些擾動,氣體星雲密度發生變化,密度稍微大的區域由於萬有引力的原因,就會產生相對較大的引力,於是四周的星雲逐漸靠攏。隨著氣體越來越多,氣體的密度也越來越大,氣體原子的運動速度變大,相互碰撞,溫度升高。當到達一定程度時,變會發生核聚變反應,由4個氫原子生成一個氦原子核,這個過程會出現質量虧損,由E=mc計算,可並放出大量能量。核聚變產生能量會產生向外的推力,當這個推力和引力達到平衡時,即形成了穩定的恆星。

暗星雲,可形成恆星
恆星,太陽

恆星太很長一段時間會維持在這種狀態,也被稱作主序星階段。等到內部燃料耗盡的時候便會再次坍縮。我們的太陽目標正處於該階段,並且還能夠燃燒50億年左右。質量比太陽大的恆星則能燃燒相對較少的時間。這是因為,恆星質量越大往往意味著恆星的體積就越大,所以燃料消耗速度會更快,壽命變短。

在主序星結束階段,恆星便會進入晚年時期,首先會變為紅巨星。紅巨星的體積比主序星要大很多倍。

紅巨星

紅巨星階段結束後,則會產生超新星爆炸,恆星拋出外殼物質,形成行星狀星雲。恆星內核則會依照不同的質量大小,演化出不同的天體。

超新星爆炸
行星狀星雲

在沒有外界因素的幹擾下,恆星的總質量是決定恆星演化和其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天文學家以質量為標準將恆星分成不同的群組。

質量小於1.44倍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恆星,最終會形成穩定的白矮星。

白矮星

質量大於1.44倍太陽質量但小於太陽質量2~3倍的巨星,最終會成為中子星,亦被稱作脈衝星。這是因為原子的電子已經被引力壓到原子核內與質子形成中子,成為中子簡併態。

中子星

質量大於2~3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會坍縮成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

黑洞

相關焦點

  • 如果太陽消失,地球上的生物如何生存?人類還能活多久?
    如果太陽消失,地球上的生物如何生存?人類還能活多久?在平日裡我們貪婪地享受著太陽能量給我們帶來的一切,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太陽的重要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太陽的存在不過就是預示著新一天的到來。其實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來說,太陽這個恆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斷的進行核聚變,源源不斷的為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提供光和熱,你是否有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太陽消失不見之後,我們又該如何生存下去呢?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科學家們所提出的人造太陽的概念。
  • 你對太陽了解多少?太陽還能燃燒多久,對人類又有什麼影響?
    首先說明一下,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並不是太陽的起源和演化,而是指太陽系的其它行星的起源和演化。太陽的運動:太陽除在旋臂中和其他恆星一起繞銀心運動外,還相對於它周圍的恆星作每秒19.7千米的平動6.(通過太陽常數可以計算出太陽每秒有600萬噸氫聚變成氦)這個時候一些小夥伴看見這個600萬噸的質量時肯定會有一些吃驚,按照這個速度太陽還能夠支持多久?
  • 沒有太陽,地球上的生物將無法生存,那它還能存活多久呢?
    文/瑤堇雲詩沒有太陽,地球上的生物將無法生存,那它還能存活多久呢?古人見太陽不知道是什麼,只覺得是理所應當,但隨著天文學的誕生和興起,一直到如今,人類已經是知道了宇宙中的一些星球,雖然科技並不是很發達,但是對於太陽的一些基本信息還是知道不少的。太陽是一顆恆星,恆星嘛,就是不動的就是了,至於行星也很好理解,它們一直圍繞著太陽轉,一直在行動嘛,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
  • 太陽有壽命嗎?地球上的生命還能維持多久?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恆星,它的質量非常大,光是太陽質量就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 所有的恆星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燃料池,太陽也不例外,構成太陽的主要元素是氫和氧,而太陽發光發熱的過程並不是簡單的火焰燃燒,而是核聚變。
  • 假如沒有了太陽,我們還能活多久?
    沒有太陽?怎麼可能啊?太陽不可能突然消失,是吧?如果真那樣人類怎麼辦?沒有了太陽我們能活多久?太陽表面的溫度高達駭人的6000℃,熱得足以熔化或揮發掉人們知道的一切物質,包括鑽石和石墨烯。好在地球離太陽15千萬千米遠,這裡的溫度低了很多,正因為太陽離地球足夠遠,才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理想的溫度。
  • 太陽只能「活」50億年,人類還能撐多久?紅矮星是最終希望嗎?
    當某一刻在他的核心區域發生了巨變,核心的氫元素開始進行核聚變釋放能量,一顆能夠發出光和熱的恆星就此誕生,我們將其稱之為太陽。此時的太陽已經進入了主序星時代,但大約在10億到20億年後,太陽會逐漸變得更大更熱。
  • 人在地球上還能活多久?說出來可能你都不信
    人在地球上還能活多久?說出來可能你都不信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其實地球一直以來被科學家們認為是從原始星雲當中積聚和成型的,更有國家調查顯示:地球已經存在了,超過45.5億年,這個時間可以說非常久了。不過對此網上卻有網友們提出了一個疑問——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還剩下多久呢?對此科學家也向我們進行了解答,接下來就讓小編帶我們去探個究竟吧。
  • 從恆星演化來認識宇宙演化
    從恆星演化認識宇宙演化局限於現象域的現代物理學不可能認識到宇宙演化真實的物理。宇宙的演化無疑是元子場作為恆星演化場以六種基本作用力主宰了恆星的演化,而且遵守宇宙質量、能量分別守恆的整個宇宙的演化運動,現代望遠鏡技術依據能夠看到恆星在超流體元子壓力場中的演化運動,形成了星系渦旋、螺旋、棒旋、橢圓、蟹狀等等超流體壓力場中的流體力學的景觀;證明了宇宙是在超流體元子壓力場中演化的!
  • 太陽的年齡有多大?它還能存活多久呢?我們會失去太陽嘛
    但是,經過科學家和數學家的計算和論證,其實行星的年齡,也是可以計算出大概的,就拿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太陽來說,它就是已經47億歲左右了。在太陽上,大約有71%是氫,27%是氦,所以,我們只要通過對這兩種氣體進行計算,那麼就有了一定的理論依據。氫原子核就是一個質子。氦原子核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4個氫核可以通過」核聚變」而合成一個氦核。氫彈的能源正是這種聚變過程。
  • 太陽或只剩50億年壽命,如果它消失了,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我們在地球上生存,感知著溫度變化和四季更迭,這都是太陽的功勞,太陽作為地球最重要的陪伴者之一,在地球萬物的生成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50億年前,一片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體積不斷縮小,核心的溫度越來越高,成為了一顆恆星,隨著溫度不斷升高,太陽便由此誕生。
  • 地球還能供人類生存多久?科學研究表明,或關乎太陽壽命!
    地球還能供人類生存多久?科學研究表明,或關乎太陽壽命!人類是地球上進化最為成功的智慧生物,擁有獨立思考的大腦,具備創造產物的能力。經過200多萬年的演化,有了不少分支,包含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等等,人類屬於智人,智人在這極為殘酷的競爭中,毅然而然的倖存下來,人類被統稱為是智人的後代。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也不短了,樹立牢固的根基。很多人一直有一個疑問,人類在地球上究竟還能生存多久呢?
  • 太陽是如何形成的,恆星是如何演化的?
    現在,讓我們討論一下這個巨大的炙熱恆星的形成。儘管我們沒有發現關於太陽形成的準確信息,但是人們認為太陽形成於1千萬年-2千萬年前。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太陽表面的氫氣是伴隨著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換句話說,太陽和宇宙中的其他物質的產生時間大致相同。發生宇宙大爆炸時,氫氣凝結形成巨大的雲,之後,雲的聚集形成了巨大的宇宙。一些氫氣沒有參與聚集,漂浮在宇宙中。
  • 在太陽死亡後,木星會演化為一顆新的恆星嗎?
    太陽將在數十億年後演化為紅巨星,然後再拋灑出大部分物質後演化為白矮星,木星由於質量太小,不太可能會演化為恆星。太陽是我們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科學家根據鈾的同位素測定法,估算出太陽年齡45.7億年;根據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像太陽這樣的恆星,主序星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目前太陽核心溫度為1500萬度。
  • 太陽或許將成為紅巨星,演化晚期的恆星——紅巨星
    紅巨星是恆星燃燒到後期所經歷的一個較短的不穩定階段。根據恆星質量的不同,紅巨星曆時只有數百萬年不等,紅巨星時期的恆星表面溫度相對很低,但極為明亮,之所以被稱為紅巨星是因為看起來的顏色是紅的,體積又很巨大的緣故。
  • 淋巴癌治療後還能活多久?
    得了淋巴癌能活多久?這個問題,很難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淋巴癌治療後還能活多久?這主要就是看淋巴癌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法,淋巴癌治療是個系統的過程,涉及到很多因素。總的來說,淋巴癌治療後還能活多久?主要取決於治療方法是否得當。
  • 太陽演化時間表:看看地球還能快活幾年?我們還來得及嗎?
    太陽很有可能是一顆三代恆星,因為太陽上金屬(氦元素以後的所有元素)物質的豐度告訴我們,太陽至少是二代恆星,但根據比例更有可能是一顆三代恆星!太陽內核溫度大約1500萬度,大氣壓大約2500億個,這個級別能聚變到的元素大約是氧和碳,但太陽現在還沒有達到氦元素聚變的時代,因此太陽上除了氦元素以外,所有的重元素都來自於上一代恆星,甚至上上代恆星。
  • 太陽演化時間表:看看地球還能快活幾年?人類還來得及嗎?
    太陽是怎麼來的?太陽很有可能是一顆三代恆星,因為太陽上金屬(氦元素以後的所有元素)物質的豐度告訴我們,太陽至少是二代恆星,但根據比例更有可能是一顆三代恆星!太陽內核溫度大約1500萬度,大氣壓大約2500億個,這個級別能聚變到的元素大約是氧和碳,但太陽現在還沒有達到氦元素聚變的時代,因此太陽上除了氦元素以外,所有的重元素都來自於上一代恆星,甚至上上代恆星。
  • 地球上的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地球上的人類還能生存多久?」這個問題其實還蠻難確定的,因為不確定性因素特別多。我們從多到少來好好聊一聊。最長20億年其實地球能不能居住,和太陽是息息相關的。其實也和太陽有關。這其實和地球還能維持多久是一個事。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像搞懂,太陽是咋燃燒的。太陽主要是內核在發生熱核聚變反應,如果是處在主序星階段的恆星,主要發生的是氫核聚變反應,這其實和氫彈的原理很相似,不過也稍微有一點點區別。主要有兩個方式:質子-質子反應鏈和碳氮氧循環。
  • 恆星演化規律揭示殘酷現實:黑洞是太陽、地球、人類的最終歸屬
    恆星的生命演化結局告訴我們,宇宙最終都會走向枯燥乏味的未來,我們的太陽總有一天會演變成為一個黑洞恆星的演化第1階段——恆星的形成最早的宇宙充滿宇宙塵埃,宇宙塵埃聚集,逐漸構成形成恆星和星系的原始狀態-星雲。星雲的質量與恆星差不多,但是體積卻要大成千上萬倍。經過聚集的恆星逐漸向恆星演化。
  • 太陽毀滅是何時?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人類還能生存多久?太陽系目前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地方,但是在太陽系中,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受著來自太陽殺手的威脅,太陽想盡辦法的殺死地球,但是地球也進化出了磁場,抵擋著太陽風暴和太陽輻射帶來的威脅,太陽的紫外線也可以在幾秒鐘之內讓人體皮膚灼傷,45億年前,綠藻植物在海底進化出了光合作用,轉化出氧氣,在天空形成了臭氧層,抵擋了大部分紫外線,讓生物能走上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