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作首顆衛星升空成功,外國專家:法國是想加入中國的空間站

2020-12-05 百家號
長二丙火箭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

在本月25日6時57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將「海洋二號B」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成為7年前成功發射海洋二號A星之後的又一個可靠的「海二兄弟」,開啟了世界上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新徵程。據專家說這是第289次成功發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而近日,我國將又一次迎來該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

10月29日,有相關網站報導:北京時間10月29日8時4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法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中法海洋衛星,順利將該衛星送至太陽同步軌道,圓滿完成發射任務。有專家表示:這是中法兩國攜手和平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實際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兩國在海洋衛星工程發展和衛星應用服務水平的提升,並為兩國的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

據介紹,中法海洋衛星由兩國曆時13年合作研製完成的首顆衛星,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同先進宇航國家展開系統級、全流程的合作。該衛星平臺由中方提供,兩臺有效載荷由中法兩國共同承擔,其中中方負責研製微波散射計,法方研製雷達波譜儀。此外,衛星的運載發射和測控工作由中方承擔,雙方共同享有衛星數據。

中法海洋衛星

同時,該火箭實現了「一箭八星」的發射,除了中法海洋衛星之外,海搭載了1顆白俄羅斯國力大學研製的科教衛星,以及6顆國內有關單位研製的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衛星,而且這一次是長二丙今年以來第6次執行發射任務,也是迄今為止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飛行任務,體現了我國日益強大的航天技術。

我國高層表示:中法衛星是中國海洋衛星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海洋二號等衛星聯合工作,進行探測數據的系統集成,顯著提升海洋衛星的探測手段、空間解析度以及時間解析度,最大程度上的形成可見光、紅外遙感、微波遙感相輔相成,全天候、全天時等的海洋綜合遙感體系,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中國海洋立體觀測能力。

中法專家

當然,中法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兩國合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該項目不僅凝聚著兩國航天機構和科研人員的辛勤努力,而且在推動兩國的國際合作方面有著深遠的意義。在航天方面的合作是中法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法方願意同中方一道,在未來將深化兩國在航天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交流合作。

不過有外國專家分析:此次兩國的合作似乎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近段時間國際空間狀況頻頻,俄羅斯飛船失敗加上國際空間站得不到維護將在不久後墜落的傳聞,將導致多國失去對太空的控制,法國方面表示很失望,而屆時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所以如今法國願意和中國展開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有可能是想要加入中國空間站計劃。(秦龍)

相關焦點

  • ...海浪同步觀測 攻克系統級合作難題——揭秘首顆中法合作海洋衛星
    新華社酒泉10月29日電 題:海風海浪同步觀測 攻克系統級合作難題——揭秘首顆中法合作海洋衛星  新華社記者張泉、胡喆、戴盈  10月29日,中法海洋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主要用於海洋動力環境監測。
  • 中法首顆聯合衛星升空,美國:不是讓你們不要搞嗎?
    前不久,中國的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出了一則令人驚喜的文件:經過長久的溝通和協作,中、法兩國終於無視掉來自美國的壓力,派出雙方的代表人員共同籤署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關於聯合開展空間技術應用於氣候變化研究和空間探索的諒解備忘錄》。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在歐美眾多實力強勁的國家中,潘建偉團隊為何選擇奧地利作為量子通信項目的合作夥伴?更多關於量子衛星的最新獨家報導,我們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進行了專題訪問。 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高速相干雷射通信載荷搭載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將開展衛星與新疆、北京地面站之間的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技術驗證。
  • 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成功升空,羨煞旁人
    6G試驗衛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上,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此次任務為完成「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該衛星的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上有了突破性進展。而更讓四川人民驕傲的是,該衛星是由四川一所大學參與研發的,而該衛星除了學名之外,還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真是羨煞旁人啊。
  • 當年禁止中國進入國際空間站,如今想加入天宮空間站,美國想多了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蘇冷戰中,為了能夠對美國NASA主導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作出回應,蘇聯成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空間站,成功讓太空人可以近地軌道上停留超過1年的時間。在進入21世紀之後,神舟系列飛船開始陸續升空。一直到2003年的時候,神舟五號飛船搭載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成功進入太空中,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全球第三個具備獨立載人升空的國家。
  • 海南日報數字報-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升空
    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這顆以張衡名字命名的科學試驗衛星,將在高度約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上開展全球7級、中國6級以上地震電磁信息分析,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天基平臺和新的技術手段。
  • 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成功上天
    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成功發射 衛星所獲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該視頻衛星入軌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6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政府、行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升空 將傳送不可破解的密碼
    新華網酒泉8月16日新媒體專電 題: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升空 將傳送不可破解的密碼  新華社記者 喻菲 王聰 楊春雪  中國16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它將在太空向地面發送不可破解的密碼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並將對微觀量子世界最離奇詭異的現象開展科學實驗研究。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B站成功「放衛星」:順利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嗶哩嗶哩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表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就像從太空看世界的「眼睛」,會在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俯視地球、觀測天體。B站希望通過這顆衛星鼓勵年輕一代保持好奇,不斷探索。衛星所獲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定期在B站更新。
  • 境外媒體關注首顆量子衛星發射 中國邁向航天大國
    參考消息網8月16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發射升空。據大陸媒體報導,利用量子的特性,可以製作出最安全的密鑰,讓目前的資訊傳輸變得更安全。中央社臺北8月15日報導,大陸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這顆量子衛星是一個立方體,高1.7米左右、重640公斤。內部構造分成上下兩層,下層是衛星的常規裝置,上層是和實驗相關的量子衛星的核心裝置。
  • 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後年升空
    更為重磅的是,雙方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表示,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山大學在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研製中的全新嘗試。這種科學家和工程師攜手努力、共同推動衛星研製的模式應當大力推廣。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的發展將助力中國全球變化研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 B 站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 月 15 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 B 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事故後的第三次成功發射:聯盟號火箭搭載歐洲氣象衛星升空
    事故後的第三次成功發射:聯盟號火箭搭載歐洲氣象衛星升空  Connor Feng • 2018-11-08 19:46:39
  • 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網友讚嘆中國科技神威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世界第一!中國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開啟人類保密通信新紀元」……   8月17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不僅是中國在量子科學方面,也是世界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衛星發射後,國內外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
  • 港媒:歐洲太空人想進中國空間站
    香港《南華早報》10月6日文章,原題:歐洲航天員學習中文,為將來合作打基礎歐洲太空人正在努力學習漢語,因為他們準備在未來與中國太空人一起工作。一年一度的世界航天界最大盛會國際宇航大會剛剛在德國城市不萊梅閉幕。
  • 嗶哩嗶哩: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中證網訊(記者 吳勇)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NASDAQ: BILI,以下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 三大突破實現風浪同測
    這顆衛星作為中國與法國之間首次在衛星系統層面的合作成果,從2005年項目啟動到昨天,研發歷時十多年,其中多項創新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從無到有」。這顆「國際新星」帶來的不僅僅是兩國之間太空合作的無限未來,更成為我國海洋衛星體系「五星在軌」的重要構成,使今後更高精度海洋監測和更高準度預測預報成為可能。
  • 為何外國不再建個空間站,非要加入中國空間站?他們有什麼預謀
    為何外國不再建個空間站,非要加入中國空間站?他們有什麼預謀浩瀚的宇宙是神秘而強大的存在,裡面有著很多人類所不知道的世界,人類雖然一直都在探索著這個神秘的宇宙,但是對於宇宙的了解和發現卻是少之又少,這也就更加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